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岘川村嫁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岘川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392
专题名称:
岘川村嫁娶习俗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2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封建时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时辰八字,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双方互不相识,开放一点的,仅相视一面而已,也有彼此暗中相爱,或生米煮成熟饭,父母被迫同意的。但是往往被视为“家丑”,道德上受到谴责。娶妻叫“接新妇”。男子入赘女家,叫“进舍”。迫于生活困难,也有父母把儿女婚事作金钱买卖的,此时相生相克时辰八字也顾不得了。还有“领小媳妇”(童养媳)的,作“毛头花姐”(等郎媳)的。财主农家、有功名有文化的,正妻外还娶“侧室”(小老婆)。老婆不育无嗣,可以“典妻”生子,期满解除。 传统婚礼烦琐铺张。从议婚、定婚到嫁娶都有许多礼节和禁忌。先由男方托媒。探得女方生辰八字,男方算命卜吉,如无“冲克”,媒妁乃携男方生辰八字(用红纸书写)及礼品去女方“换日子”。双方认为匹配,则由媒妁把礼品、聘金、衣料、首饰、庚贴送往女家,叫做“担聘”。女方收下庚贴、礼品、聘金,回送庚贴、鞋帽,正式宣告结成姻亲。男方再择定迎娶日子,书于红纸,托媒人送到女方,让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在迎娶前一、二天(也有与迎娶同一天进行的),男方送馒头、猪肉、羊、鹅、烟、糕、酒到女方家,运回嫁妆,俗叫“发箱”。嫁妆依女家经济条件,有丰盛和简朴两类。旧时兴“拨奁田”。迎娶之日,男方备花轿往女家迎接,女方设宴款待。时辰一到,新妇凤冠霞披,全副盛装,由大哥抱上轿起程。花轿起程,母亲要爬楼梯,走一步哭一句。 新妇归门有定时。归门时,男家大放鞭炮,吹弹奏乐,欢乐气氛达到高潮。花轿停在厅堂,新妇由领袖姑娘两人从轿中搀扶,走上铺着布袋的地面,随着媳妇跨步前进,媳妇脚后的布袋,一只一只往前接,寓意“传种接代”。新妇进门后,首先进厅堂行拜天地、拜祖宗、拜公婆大礼。礼毕,由领袖姑娘引进新房,坐在花床的上横头,开始分果子,闹新房,大宴宾客。八十年代以后时兴新郎抱新媳妇下轿上新房。 闹新房,又叫“炒新妇”,在洞房花烛夜进行。“炒”就是“发”,寓越炒越发之意。这时,由擅长果子谜者为首,一批青年做拉拉队,唱“望恭喜”,团谜语,讨果子。闹新房的人,你一句我一句,此起彼伏,连连“发难”,常常逼得新妇、新郎穷于应对,憨态毕现,引得满堂大笑,皆大快乐。现时,“闹新房”的行为更为粗犷,有躲在桌子底下偷新妇、领袖姑娘的鞋、手巾之类的,有强抢新妇果子袋的,有待新郎新娘安睡后,事先串通亲属、堂官、厨师,撬门入户“强抢”凤冠霞披、新婚棉被、礼服的。一经“偷出”,即放爆竹把大家惊醒,相约再进新房,令大舅拿钱买烟、拿物取赎。在“讨价还价”中,欢乐喜闹的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直至酒足囊饱,尽兴而归。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