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改溪与茶花井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岘川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372
专题名称:
改溪与茶花井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03.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当今,年过半百的人都还记得,上半处有一口茶花井(也叫前井),井水很好,三棵茶花树更好。每当茶花盛开的时候,来这儿打水的人总要驻足仰头观赏,啧啧称赞宫常太公的人德。 茶花井与改溪风马牛不及,为什么总要把这两者扯在一起呢? 这有二说。 一说,岘口改溪是被相地先生骗的。岘口这条溪从上坑流下来,本来是笔直的,从村子正当中流过,流向芝英。某日,有个相地先生叫刘源泰,他煞有介事地说:“岘口是条白蛇精,口口咬芝英。”说罢抓耳挠腮,沉思默想了半天,忽而心里好像亮了,诡秘地说:“岘口溪弯三弯,纱帽官带任你担。”什么?有这等美事?虽然很多人将信将疑,有的全不信,可是朝思暮想,一心想出人头地当当官的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选择佳辰吉日,动工破土改溪。开初两个弯改得还算顺利,改到第三个弯,在黄仙山麓凿打岩石就碰到困难了,每日破一尺却长三尺,溪不仅弯不成,水还要统统被蓄积起来。这时,相地先生又发话了,只有杀一只白毛狗沥血淋在石头上,才能破石。民工照着去做,果然奏效,岘口溪弯三弯大功告成。溪是改好了,在外做官的宫常太公却把帽带挑了回来,官当不成了,这不是被相地先生骗了吗? 二说,岘口改溪是为了保护山城。山城标志一个村的风水,风水为村民之命脉,当协心合力保护着山城。岘口有三座山城,一边两座,另一边一座。原先溪从两边山城的中间流过,年深日久,湍急的山水逐渐冲蚀着山城,有时甚至冲塌。坏了修,修了坏。为了一劳永逸,才有了改溪弯三弯之举。改溪之后,山城牢固,四棵大樟树和一批榛子树,枝繁叶茂,如擎天的几把大伞遮盖山城,伸向屋顶,横过溪面,将座落在三面都是山的村庄围在山峡之中,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村民。据宗谱载,宫常太公叫周立志,是在江西信奉县做官,当的是典史,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回家,今天虽已无从查考,但后来村里继续有人在外做官,单说立志公的后代吧,二儿子尔屏担任了曲江典史,三儿子尔翰也当内阁供事,这是事实。你说,相地先生是骗你,还是没骗?“纱帽官带任你担”,八面回风,玄乎乎的,你只要相信,不管出现什么事,你怎么解释都“准”。其实呀,为什么改溪,改溪以后有什么事,跟相地先生断无关系,更不用辩论“准”与“不准”啦。如真要辩个明白,相地先生定然说是没有骗,是相准了的。 二说针锋相对,各执一端,而茶花井之说却都一致,宫常公的确从异地回归故里时带回了三株茶花树,种在自家院子里,并开了一口井,取名茶花井。这样做,一为方便妻子取水,免得东跑西颠,让众人看到其妻丑陋的面目,二是村里未曾有过这种花,种上它可供村民观赏。宫常公不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办事也不忘乡亲友邻,因而就自然而然地把改溪与茶花井联系起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代代相传了。 现在,茶花井还在,茶花树终因年代久远,枝老根枯,解放后不久倒下了,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