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永康县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149
专题名称:
永康县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其他名称:
俗称:“鼓胀病”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733.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血吸虫病 俗称“鼓胀病”,有“一年黄胖,二年鼓胀,三年见阎王”之说。永康县内主要流行于大屋、前仓、长城、桥下、四路、城关等4乡2镇。民国时期四路镇螺丝山下的门口自然村,原有近百户烟灶,因血吸虫病肆虐竟成废村。幸存的水火、阿叨父子两人也于1949年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 1956年1月,中共永康县委“血防”专业组成立,3月先在城关镇民主村查出钉螺,从此开展一年二度的钉螺普查。1958年后陆续开展灭螺,采用降水、土埋、茶子饼、五氯酚钠毒杀等方法,屡查屡灭。1984年前仓光瑶有点状残存钉螺,四路西坞村偶发有钉螺面积220平方米,当年查灭。1985年底全县累计查有钉螺面积150.27万平方米。 在查灭钉螺的同时,全县开展查病治病。1956年对122626人进行血吸虫成虫抗原皮试,查出一批阳性患者,并以粪检等办法查出血吸虫病人,采用酒石酸锑钾7天疗法。1965年后采用锑剂20天疗法。70年代后采用锑273口服片,呋喃丙胺加敌百虫肛栓,副品红口服片等药物治疗。对晚期病人加以切脾手术治疗。至1979年底全县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274人,累计治疗354例(部分患者有再次治疗)。多数恢复了健康。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