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颜真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后景颜村志》
唯一号:
112430020220000787
人物姓名:
颜真卿
人物异名:
字:清臣;号:应方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115.pdf
性别:
男
时代:
唐朝
出生年:
709年
籍贯: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亲属:
颜昭甫;颜惟贞
传略
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颜惟贞六子。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七〇九年)八月十五日,官至太子太师,封爵鲁群开国公,世人尊称“颜鲁公”。 颜真卿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从十三世祖颜含以下,自西晋迄唐,颜氏一族以儒雅专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五世祖颜之推高祖颜思鲁,曾伯祖颜师古,曾祖颜勤礼,祖父颜昭甫,伯父颜元孙都是有名的硕儒博学之士,朝廷名臣。父颜惟贞,天授元年(公元六八九年)以考试判入高等,任太子文学,《侍奉文章》。唐景云元年(公元七一〇年),因历官清白被选为薛王李隆业的僚属。景云二年(公元七一一年)卒于薛王友任上。当时颜真卿年仅三岁。 颜真卿母亲殷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世代皆以儒学,书法闻名于世。而殷家世代与颜家联姻。颜惟贞病逝后遗孤十人,家境贫寒。颜真卿随母寄居在南京通化坊殷家,依靠舅父殷践猷。颜真卿幼年的教育,除母亲的悉心垂训,伯父颜元孙,舅父殷践猷,姑母颜真定及胞兄颜允南也给予孜孜不倦的教诲。颜真卿自幼受家庭熏陶。正因如此,颜真卿少时便积累了坚实的经学和诗赋功底,在书法艺术方面显露了出众的才华。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七三四年)颜真卿中进士,不久又拔取制科,历任校书郎醴泉尉,长安尉,后称监察衘史。第二年,奉命出使河西和陇石(今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当时五原(今宁夏盐池)有桩案件久悬未决。颜真卿审核后,为蒙冤者平反,使冤案得以昭雪。当时这里久旱元雨,结案时恰逢天降大雨,人们就把它与颜真卿断冤狱联系起来,称之为《御史雨》。 天宝八载(公元七四九年)八月,迁殿中侍御史。此时,颜真卿身处明党李林甫与杨国忠的角逐之中,而对两股恶势力,颜真卿守贞如玉,态度鲜明,絻不参与结党营私。御史中丞宋浑是名臣宋璟之子,因私怨被御史吉温,崔珪诬告,贬谪贺州。此事背景复杂,牵扯到宰相李林甫和权臣杨国忠的派系之争。颜真卿职卑言轻,本可置身事外,远离危害。但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不顾自身安危,当面指责吉温:“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颜真卿传》)此举招致了吉温同党杨国忠的嫌忌,受到排挤,被贬出京,任东都(洛阳)畿采访判官。天官九年(公元七五〇年)十二月,再入御史台为殿中侍御史。天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三月,迁尚书省兵部员外郎。 颜真卿的奏议文章,率真慷慨,说理透辟,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在书写墓志和碑文时,也宗经尚典,宏词沉郁。天宝十一年(公元七五二年)颜真卿在长安为千福寺和尚费全书写了墓碑“多宝塔感应碑”。正当壮年的颜真卿,在书法上已赶上唐初大书法欧阳询,虞世南晚年的成就了。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颜真卿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为杨国忠所不容,被杨以加强地方吏治为名,逐出中央政府,担任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太守。 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先后为相,淆乱朝纲,闭塞言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阳蓄异志已达数年之久,暗地招兵买马,阴谋判变。颜真卿身处虎狼之地,以虞不测之祸,假借防范洪汛,加紧修固城墙疏浚城河,并悄悄登记壮丁,储备粮草,积极做好反叛乱的准备。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年)冬,安禄山派人至平原,名为游历,实为侦查军情。颜真卿坦然策马,亲自至境上迎候,并约集文士,泛舟饮酒,赋诗写字,打消了安禄山所不疑。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以高尚,庄严两龌龊土人为谋,鸠集孙孝哲,史思明,阿史那承庆等武士,拥兵二十万自渔阳而南下,进扑洛阳。叛军铁骑,狼奔豕实河北二十四郡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各郡纷纷隐落,唯独平原一城固守。唐玄宗听到河北各郡纷纷隐落的消息时,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当听到平原郡坚守的情况时,激动得左右说:“河北二十四郡,唯真卿一人而已。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乃若此!”安禄山叛军十一月九日南下,十二月十三日便攻陷洛阳,杀死留守李憕、卢奕、蒋清,并派党羽段子光携三人首级来胁迫颜真卿投降。首级传到平原段子光有恃无恐,威胁颜真卿:“仆射十三人入东京,远近尽降。闻河北郡不从,故令我告之。公若损我,悔有日在!”(殷亮“颜鲁公行状”)说完摆开三具首级。颜真卿确认是李、卢、蒋三人首级,为了稳定军心,他强忍悲痛,当着众人的面说他与三人熟识,首级是假的,立命都下,当场斩了段子光,表示了同叛军战斗到底的决心。并为李橙等人、发丧、哭祭三天,左右将士没有不落泪者。颜真卿一面固守平原,一面令卢越去常山联络堂兄颜杲卿起兵,一同讨伐安禄山。常山太守颜杲卿破土门(井陉),起事成功,河北诸郡纷纷反正,归顺朝廷,大家公推颜真卿为盟主,得兵二十万。平原,常山东西相对,互成犄角之势。切断安禄山叛军同后方的联系和归路,有效地牵制了安禄山西进的力时,使朝廷得以重整旗鼓,调兵遣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常在“过平原”诗中这样评价道:“唐家再造李郭力,逆贼牵制公威灵。” 天宝十五年(公元七五六年)正月,安禄山派史思明攻打常山,颜杲卿率军民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隐被害。颜杲卿遇难不久,唐将李光弼率军出土门,攻克常山,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十万大军会师常山,当时被皇帝授为户部侍郎充本郡防御使的颜真卿也率军向西南魏郡进发,在堂邑附近同太守袁知泰的将领白嗣深二万人激战终日,大败敌军,歼敌一万多人,收复魏都。唐邑一战,是唐王朝在河北讨判战役中的一次大胜利。顿时,河北军威大振境内人心安定了许多。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在率部攻找信都(今河北冀县)时,久攻不下,却又造成重大损失,因毫战功而受到朝廷指责。颜真卿为顾及平叛大局,把堂邑之战的功劳让给贺兰进民,使他据此为河北招讨使。 平卢(今辽宁朝阳一带)将领刘客奴(正臣)等打算杀死安禄山的节度使反正,特派人渡海与颜真卿联系。为坚定其反正归顺之决心,在兵荒马乱中,颜頍流落中原十余年,历尽煎熬,三十岁时才回到父亲身边,后又不幸早逝。 颜真卿在河北的军事行动有力地声援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军事进攻。但因唐王朝的腐败和大臣之间的相经倾轧,使京洛战场失利、潼关、长安相继失陷,唐玄宗仓皇逃蜀、肃宗李亨在灵武继位。肃宗急于收复长安,把郭子仪、李光弼大军从河北战场调回,安禄山趁势派大军猛攻河北,至于河北广大的土地又重新陷入叛军之手。颜真卿孤城难守,不得已撤出平原。 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四月,颜真卿历尽艰辛赴凤翔朝见肃宗,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旧唐书·官职三》)。面对朝廷纲纪松弛的局面和部分朝官“苟贪利权,多致颠霞,害政非一,妨贤实多”(《谢兼御史大夫表》)的现象,颜真卿以振举朝纲为己任,秉公执法,对朝臣的过错知无不言。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面带酒容上朝,谏议大夫李何忌不孝父母,朝会时行为不检点,颜真卿立即上奏朝廷,使二人受到处罚。当朝宰相房琯是武后时宰相房融之子,与颜氏家族一向交谊深厚,但他在率军平叛时指挥失误,致使陈涛斜之败。兵败后竟称病不朝,不理政务,“日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揖,高读释,老或听门容董庭兰鼓琴”(“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九)已属渎职,又公开袒护李何忌,纵容董庭兰收受贿赂。颜真卿不徇私惰,据理弹劾,朝迁罢免了房琯的宰相之职,降为太子少师。 颜真卿自二十六岁登科,二十九岁任校书郎九品官以来,已尽职为己任,忤权臣凌焰势,尽职宪台,以图重整朝纲。锋芒初试,终为宰相所忌,当论太庙筑坛时,为宰相所恶,以“事乖执法,情未灭私”的罪名,于十二月贬为同州(即冯翊,今陕西大荔)刺史。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三月,转蒲州(今山西永济)刺史,充本州防御史,晋爵丹阳开国候。十月又受到酷吏唐旻的诬告,左迁饶州(今江西鄱阳)刺史。 在饶州刺史任上时饶州一带盗匪横行颜真卿首先注重教化,整顿治安,大力缉捕盗贼,对为首作恶者,一经捕获,即行处斩,使凶玩之徒很快匿迹。德兴县妇女程小娘,父亲兄长皆被强盗杀害,她自己也曾被劫掳。颜真卿得悉后,仔细询问案情,随即差遣得力捕役将盗首擒获磔之于市,全州人拍手称快,自此“四境肃然”。其次,颜真卿针对课农桑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在饶州任职虽然不足一年,但政绩哭虫,影响深远。历代撰修图经方志,无不提及他的德政。宋代以后,人们往往把他与范仲淹在饶州的德政相提并论,称为“颜范遗风”。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六月,调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充浙西节度使兼洒宁军使。当时,扬州长史刘展蓄谋反叛的迹象已很明显,颜真卿担心刘展叛变后,侵扰江南,于是选拨良将,训练士卒置备军械,预先做好各种准备。江淮都统李岨却认为是无事生非,向肃宗密奏颜真卿褐乱人心,为人所疑。乾元三年(公元七六〇年)二月颜真卿便被召回长安,任刑部侍郎。不久,刘展果然起兵叛乱,横行江淮,攻陷润州、升州等地,致使百姓惨遭茶毒,李岨败走。 颜真卿受诏入朝任刑部侍郎还未至京,寻改尚书,晋爵县公。时肃宗亲信太监李辅国专掌禁兵并任兵部尚书,在宫廷独断专行。颜真卿不肯迎逢于他,为李辅国所忌恨。七月,颜真卿因与御史中丞敬羽语及政事,酷吏敬羽告他言语忤旨,被李辅国趁机出贬蓬州(今四川仪陇)长史,两年任上,颜真卿救灾恤患,民称其德。 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四月,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李豫即位。颜真卿召拜利州刺史(今四川广元),因羌人围城,未就任。不久李辅国免职被杀。十二月,颜真卿被召回长安,入尚书省任户部侍郎。第二年三月调任史部使郎,并恢复旧阶,散官为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八月迂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使,加创金紫光禄大夫。未行,改尚书右丞。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改检校刑部尚书兼御使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三月二十二日,晋爵鲁郡开国公,上柱国正二品勋阶,食邑三千户。十一月十四日,颜真卿针对尚书右仆射郭英七在迎接汾阳王郭子仪的兴道会上,谄媚宦家鱼朝恩一事,向郭英七提出了严正的批评,写了著名的《与郭仆射书》又称《争坐位贴》。无载与李辅国是一丘之貉,李辅国死后,元载唯恐有人攻许他的罪行,使通过御史中丞李进以代宗的名义向百官宣布:“诸司官奏事颇多,朕不惮省览但所奏多挟私谗毁,自今论事者,诸司官皆须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宰相定可否然,后奏闻。”(《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颜真卿传》)诏谕一下,朝野哗然。时任史部尚书的颜真卿不顾个人利害,凛然而起而起,写下了另一篇著名于史的诤谏《论百官论事疏》,反对这道堵塞言路的谕结晶:“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传达天子也。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曰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焉……臣窃闻陛下在陕州时,奏事者不限贵贱,务广闻见,乃尧舜之事也……”(同上)奏折被宦官传抄出来,在朝廷内外广为传抄,影响很大。元载深恨之。次年二月,摄祭太庙,颜真卿以祭器不修,言之于朝,元载诬以诽谤朝政,怂恿代宗将颜真卿出贬硖州(今湖北宜昌)虽驾。三月又贬吉州(江西吉安)司马。后又谪守抚州(今江西临川),大历七年再历潮州刺史。 在抚州刺史任上,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州经济常泛滥淹没农田的现状,他集资鸠工,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不仅解除了水患,而且可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坝,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在湖州他广泛结交历史上著名文人和儒、释、道、宦各方友明多达八十余人,探讨学习,著名立说,筑路建亭,修缮寺观。并亲笔书写了《天下放生池原碑铭》。 直至大历十二年(公元七七七年)奸相元载伏诛,颜真卿才在中书侍郎杨绾的推荐下奉诏入朝,任刑部尚书,次年改任吏部尚书。大历十四(公元七七九年)五月,代宗去世,德宗李适继位。颜真卿以吏部尚书充礼仪使,参定朝廷礼仪。后为宰相杨炎所忌免吏部尚书,改任太子太量师。卢杞代杨炎为相后,更加嫉贤妒能,专权自恣。他曾派人征求颜真卿的意见,以出任何方节度使为宜。颜真卿听后十分生气,便到中书省面责其曰:“真卿因性格褊躁,为小人所憎,窜逐不止一次,今已赢老,幸得宰相庇护。宰相先父御史中丞卢奕曾被安禄山传首到平原,面上有血痕,真卿不敢用衣拭,硬是用舌舐净,相公能忍不容。卢杞矍然,下拜,然益加衔恨。” 当时,淮西都统李希烈背叛朝廷,攻陷汝州,卢杞为借刀杀人,对德宗说:“希烈年少骁将恃功傲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昏聩的德宗,竟不顾大臣谏阻,诏颜真卿以淮西宣慰使身份前往许州(今河南许昌)宣慰李希烈。颜真卿明知卢杞用意,但为了国家利益,他不顾七十多岁高龄,毅然前往。颜真卿到达李希烈军营后,李希烈使出种种伎俩,威逼利诱,颜真卿不仅始终没有屈服,而且据理力争,痛斥叛贼,并力劝李希烈归顺朝廷。 兴元元年(公元七八四年)正月,李希烈谋划在汴州(今河南开封)称帝,派人去向颜真卿请教登基礼仪,颜真卿严正回答道:“老夫曾掌国礼,所诸候轻见天太礼耳!”李希烈不日即皇帝位,国号大楚。事后派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囚所,堆柴烯油胁迫颜真卿曰:“不能屈节,当自焚。”颜真卿闻声昂然走向火堆,使者惶惶然惊愧交臻,急忙加以拦阻。 自兴元以后,王师复振,五月收复京师,斩伪汉王党羽李希倩,十一月收复汴州,李希烈遁逃蔡州。贞元元年(公元元七八五年)正月,移囚颜真卿于蔡州龙兴寺。李希倩是李希烈的弟弟,李希烈闻讯弟弟被杀,勃然大怒,即行报复,于八月十三日,派人到龙兴寺缢杀了颜真卿,时年七十七岁。 嗣曹王李皋听到颜真卿被害的消息后,泪流满面,三军将士痛苦。于是李皋上表朝廷,陈述颜真卿的高风亮节。第二年四月李希烈步将陈先奇鹤杀李希烈,率叛军归顺朝廷。十一月,陈先奇派军将护送颜真卿灵柩回京。德宗闻鲁公死,为其辍朝五日,且诏赠:“司徒”谥“文忠”。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十一月,颜真卿灵柩由其子颜頵,颜硕营护回京,“灵车归路,千里同悲”。最后,移窆于万年凤栖原颜氏祖茔,右庶子狐岨写了神道碑铭。其后,平原、抚州、湖州、吉州、沂州、金陵、永嘉等地相继建立颜鲁公祠堂及衣冠冢等,刊石建碑,千古共祀。 颜真卿文集有:在吉安著“卢陵集”十卷,在抚州著“临川集”十卷,刺湖州著《吴兴集》十卷、《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任礼仪使时著《礼仪集》十卷,均不传。《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见行于世。其书法作品现存有一百七十多件,如《大唐中兴颂》、《祭侄文稿》等,均是传世之瑰宝。
知识出处
《后景颜村志》
本书从概况、人才辈出、爱的奉献、贤祖印记、祖上轩事、永康方言、祖谱家规谱序历史名人、等方面,系统反映了后景颜村姓氏发展史。
阅读
相关专题
校书郎
职位
尉
职位
长安尉
职位
监察衘史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