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屋村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屋陈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343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新屋村情
分类号: K295.5
页数: 9
页码: 6-1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新屋村情概况、49年解放前的穷村貌、解放50年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变化、民情习俗、大事记、十大改变、村级组织、当代人物名录等情况。
关键词: 陈氏 新屋村 概况

内容

第一节 概况
  我村是明朝宏治年12世陈守旭孙17世陈永明,生1493年,卒于1555年。由东阳礼村(现张西院)迁居新屋,全村总农户为120户375人,其中陈氏69户231人,包氏51户144人,在外59户105人,陈氏43户67人,包氏16户39人,参加工作59人,其中离退休8人,陈、包氏在内外总人口为480人。由新屋分居杨宅,宗谱记载杨宅有18户,昌字辈28人,兆字辈11人,德字辈9人,朝字辈尚有陈聿田1人解放后抗美援朝,现在杭州工作,单位不明。村位于永东交界与东阳郭塘下,本镇四路下村,南宅一村毗邻。51年前属青山乡管辖与南宅一村共保,解放前是保甲制,乡址设南小东厢屋现以改建,49年迁移南宅三村吕章元屋,50年乡长何润生与干部5人住我村上新屋,现陈丁山屋,树青山乡模范村推动全乡工作,村组织民兵队,由政府发长枪8支,先由陈廷梅,后由陈七召,再由陈章达担任队长,每晚配合乡干部外出巡查,捉匪保安全。50年与南宅一村分开单独设立行政村,村有陈、包二姓,陈姓村名叫新屋,包姓村名叫东坑(是村内部小名),所以就定一名为新屋行政村。土改后,为便于领导,由青山乡划分为南宅、石江、西溪三个小乡,南宅乡乡长由本村陈金鸡担任,55年小乡并大乡由南宅、四路、张岭三小乡合并为四路大乡,乡长为四路上村方德申(现改为四路镇)。
  第二节 49年解放前的穷村貌
  新屋村留传着名称鸟窝,白天出去寻食,晚上回家宿夜。所以,村民编造顺口溜:新屋村穷地方,打临工做木匠,打草席度饥荒,年年种田地,年年春欠粮,穷得喝碗卜粥汤,糠菜充当半年粮,苦得破被破衣裳,打草席的睡光床,当奶妈的卖儿郎,一间破屋住上二三口,水缸锅灶床前放。全村解放前共有农户68户,人口196人,房屋87间。1932年前家庭农妇不论老小都是做草鞋,据查每户都有草鞋架约60余个,母亲教女儿做草鞋是,说鞋有样,袜有样(注过去鞋袜都家庭主妇做的),草鞋蒲鞋眼睛上,意思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1932年后,陈德焞从东阳防军娶来媳妇,引进了种草丝,发展打草席,逐步引成了全村几乎种草丝打草席,靠自产自销,肩挑到丽水、云和、松阳、遂昌等县出售,后发展为手车推(解放后)运往江西、福建远销,此外还有18把锄头专为四路打临工,30余个木匠还有5个栽缝上门邻村加工,并无其它行业,古语说千秧八百不如手艺在身,旧社会其实做手艺自守是都守不住,因物价澎涨,以米计工一天三四斤米,供养妻儿比较困难,所以全村基本文肓,只有三个小学毕业生,三个初中生,全村只有6户不缺粮,还要受到流氓的抢劫,受国家腐败的影响,抽壮丁死在外已有4人,给日本人捉担夫死在外1人,有常年讨饭3户计13人,有春荒讨饭的6人共计19人。
  第三节 解放50年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变化
  村民歌颂,翻身全靠共产党,有吃有穿有余粮,走路可用自行车,电视机在床前放,年轻还骑摩托车,家里还有电冰箱,老式家具都淘汰,新式衣橱高低床,多种经营大发展,家家办起小工厂,户户都搞绣品业,人均千元存银行,改革春风吹大地,人人住上新楼房,幸福日子那里来,感谢小平来开放。解放前只聚居在小桥下面的87间民房,68户196人,由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51年实行土地改革,农民耕者有其田,社会安定团结,大部份木匠上门加工,转回家庭经营,做花床上市出售,因农民生活好起来,凡儿子结婚都要购张新床,据调查每年约产花床千余张,销往永东二市,永康有四路、西溪、派溪、芝英、古山、唐先,东阳有防军、千祥、南马、黄田畈、横店、殿山脚等12个集市销售,有60余个草席架约年产草席约3—4万条,向供销投售,原解放前草席每条约1.5米,提高三余斤米一条,国家保证收购,摆脱了肩担上门销售的困境,收入大幅增加,由于共产党领导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反霸斗争,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又号召农民组织起走合作化的道路,发展农业生产,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改变耕作制度。解放前,三熟制水稻、玉米、大小麦的低产品种,改良为优质品种,双季稻亩产倍增,加上多经营的发展,除1932年引种草丝外,政府又推广种元胡,村民自发种西瓜,同时还改变向市场购买的商品菜转变向市场投售,特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贯彻改革开放后,80年全部家庭投入绣品行业,女的飞针走线,男的走南闯北,现专门在外地设立床上用品销售部有13户,其余大部向四路市日投售,可讲粮钱大丰收的大好形势,农民生活富起来,人口增多,要求改善居住十分迫切,国家又严格控制粮田竖屋,村党支部研究决定把后山、下郭山松木成林,经政府批准砍掉建房。解放后全村共建房屋222间,其中三层12间,四层二间,还有11间,造三层以打好基,平房155间,比解放初87间增至几倍,人口由196人增至为480人(注包括在外工作解放后迁出的有105余人)全村有自行车150余辆摩托车25辆,电视机96台,电冰箱31台,打稻机80余台,脱粒机5台,三轮摩托二辆,三轮21辆,碾米机一台,小型碾米机三台,拖拉机三台,抽水机5台,中巴车二辆,绣花机38台,缝纫机132台,电话20门,淘汰了旧农具稻桶、老木犁水车。文化初中普及,高中19人,大专20人,师级1人,连级一人,排长一人县局级一人,营业所主任一人,村管所长一人,厂长一人,乡长二人。全村基本实现点灯不用油,用水自来流,耕田不用牛,吃饭不用愁,穿衣全是绸,住房是新楼的农村新面貌。
  第四节 民情习俗
  春节 每逢大年初一上午,集中到祠堂祭祖放鞭炮、拜太公,祠堂中间挂着龙凤扁(注文化大革命毁掉),祭拜结束后,由常产管事分馒头,男的在60岁以下各分一对,60岁加一对,70岁加二对,80岁加三对,90岁加四对,100岁加五对,放千子加三对,小学毕业加一对,初中毕业加二对,高中毕业加三对,大学毕业加四对。每逢大年三十日下午挂出太公太婆像,太公是皇封陈元大夫,挂在香火堂屋中间(现危房拆除),面前挂着铜锣金鼓至初三晚收芷,正月半灯节十三日挂至十七收芷,由常乡管每年轮流,以示记念。
  清明 由常产管事带领,凡是男性都到山头里祭清拜太公,返回路口分铜板,还放祠堂烧清明饭,男性可得到一份麦饼包,按户分给清明饭,利常称大常,下有仁义、智信、四小常。
  冬至 村有个牺牲会,由牺牲会统一烧大锅粥,敲起大锣,撒遍全村,撒得越高越好,撒给无下代去世人吃,有下代冬至都做更饭给祖宗吃,解放后有时间破除迷信,改革开放大部恢复。
  婚嫁 49年解放前,婚姻由父母亲包办穷人的幼女从小就送别人做童养媳(小媳妇),还有卖妻点妻,男生活困难把妻子背着卖掉。点妻生活困难点给富人生儿接代。我村处于永东交界,婚礼永康风俗,新娘嫁出用斗抬,半路出嫁用被笼轿抬,东阳风俗新娘出嫁(用花龙四桥抬,不伦嫁或娶永康按永康,东阳按东阳风俗进行,亲友邻居送礼祝贺,解放后实行婚改,不准包办。)不准轿抬,解放初采用扭秧歌接送新娘,后手车推,现用摩托车、小轿车,但根据人们家庭条件,不千篇一律。
  丧葬小孩死叫马头鬼,十岁以上至二十岁以下叫取借鬼(注前世欠他帐),36岁以上大人死去叫短命鬼,60—70岁死去可称老丧,喜丧好福气,古语说做人30毫40富50—60办死路,只可5老6老,不可7老8老的悲观论调,有条件户50岁就做顺月材,也称寿材,树大屋漆红,称金漆棺材二头红,条件差的漆黑,贫富之分的标志,老人死后,送活无相,吃落地饭,亲人衣裳反面穿,挂起白头绳,带上白帽,腰捆稻草绳,所有房屋和土地都贴插白纸条,以示添孝,接下请先生看坟地,择日时出葬,有的娘家兄弟孙要来提丧葬条件,做佛事开路,马头鬼死后,叫一穷人用畚箕背去丢进火筒塔,取借鬼短命死去,用板钉简易棺材不漆红、黑,二人抬葬用二面大锣,不用铜锣金鼓,不通亲友邻居送葬,老丧四人抬棺,儿子女婿抚材,长孙背魄方,长女提香碗,亲友邻居都来送葬,扛到百步外,女婿囡儿孙婿都包利士,放在棺材背,给抬棺人一点厚礼,送丧人回家后吃餐利士饭,出葬第一个晚上要送火种到坟头,第二个晚上送半路,第三晚上送百步外(注稻草捆烧送),接下做七个七,三七到坟头接回家,晚上送出,五七要在楼上大声痛哭,提醒死者上五台山,不会走错路,六七由长女备好猪头鹅到坟前祭祀,后把所有礼品送回娘家,请丧葬动用人吃,表示谢意,娘家要回还谷米豆麦,其它七用做更饭形式,七七结束接下纪念一周年,也用做更饭,自98年12月24日永康市人民政府规定实行殡改,禁止土葬实行火化,改用骨灰集中公墓。
  第五节 大事记
  50年与南一村共保单独建立新屋行政村,青山乡乡长何润生等干部5人住上新屋现陈丁山屋,树立模范推动全乡工作,主要进行反霸斗争,减租、减息,兴修水利、治虫,领导农业生产。
  51年进行土地改革,划分成份,地主、官僚地主、工商业地主、破产地主、个人地主、富农、农裕中农、中农、田中农、贫农、〓农、小土地出租,本村6户中农,都是贫农,土改时土地全乡统分,改出1.30亩改入1.15亩,我村有好几亩分给南宅田水亚张公圹坑,因路远丢管仍由南宅耕种,专业手工业作非农业不分田,同时还建立农会划分成份,地主富农恶霸坏蛋不准入民协会,由儿童站岗没有会员证不准通行。
  52年政府号召扫除文盲,办起民校,晚上读书,经区政府批准砍掉下塔二根大松树,做起桌凳20付,民师陈章团。
  53年贯彻总路线总任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动员农民卖余粮,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义工商业改造。
  54年组织互助组,也称帮工组。
  55年小乡并大乡,南宅、四路、张岭三小乡合并四路乡属四路领导,3月1日国家发行新币,把一万元改为一元,一千元改为一角,一百元改为一分,美国国务卿问周总理中国有多少人民币,总理答18元8角8分,发行新币时,10元、5元、2元、1元合起18元,5角、2角、1角合为8角,5分、2分、1分合为8分。
  56年组织农业合作社,由陈廷清、陈天木、包聿余担任过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时组织木业社,社址设祠堂。陈章达为正社长,陈汝明、陈廷梅为副社长。
  58年贯彻全国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全村在祠堂办食堂,私户不准冒烟,劳动力统一调配,派出做太平水库,武义做金温铁路,杜山头洗铁沙,改天换地实行军事化领导。
  59年派出部份劳动力到上黄、白云做水库,部份劳动力去龙山区炼铁(注西溪)到张公塘坑烧木炭,留下劳力投入本村修塘加高乌石圹,油草圹、枫树圹、下东圹、下前山坑圹前胡圹岸畜水量由原增几倍,南宅仍为管理区属南宅管理区领导。
  60年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高潮,以社代政,供销社、信用社、农业社三位一体,称龙山大公社,以乡为社,南宅管理区实行一元化领导,仍合并为四路公社,凡是乡公社书记,都兼任龙山大公社副书记。
  61年实行粮食大包干,队为基础一定三年不变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62年政府号召开荒随开随种随收,开遍山地荒野。
  64年办起村校,校址祠堂,教师朱新民后陈锦良。
  66年进行文化大革命,全体党员靠边站,革命造反派掌权,安装好全村有线广播。
  67年造反派实行革命大联合,即党政军造反派三结合建立革命领导小组组长陈加火,副组长陈绍东、陈天木。
  69年开始兴建洪塘坑水库划出田二亩投工兴建。
  75年建好乌石桥头,前山头二个倒灌。
  80年安装好电灯。
  81年分田到户。
  87年自筹资金12000元,先由干部带头发动村民自筹向本村在外工作人筹,向社会筹,共筹资一万二千余元,村民负担义务工,做通下村路和造好小桥头桥一根建起村转播站。
  89年村民分摊义务建起大会堂一座。
  93年向村民自筹按田每亩分摊30元,按人口每人20元,筹32000元。向四路镇书记朱百良求援拨款15000元,水电局求援2000元,龙山水管站求援1000元,市供电局求补助17000元,共计为67000元,改好全村电线,建起配电房,做好隔山和白殿山沿倒灌(注白殿山沿未装抽水机)二个到灌机埠水口水泥三面,砌好下前山坑枫树圹,油草圹岸,实行低产田改高产田拨款9000元,总共筹资为76000元。
  94年芷好有线电视电杆和下田至前山头倒灌管。
  95年搞好全村村民养老金保险。
  96年按装好有线电视。
  98年按装好电话20门。
  99年4月10日止砌好下东塘乌石圹岸。
  第六节 十大改变
  一、土改、私有土地改为公有制;
  二、农具改旧农具,稻桶、水车、老木犁改为打稻机、脱粒机、拖拉机;
  三、生产制度改老三熟水稻、玉米、大小麦改为双季稻优质高产,修水利保丰收;
  四、婚改由包办卖买婚姻改为自由恋爱婚姻;
  五、殡改由土葬改为火化;
  六、祭祖改由于年初一到祠堂祭祖改为到祖坟祭拜、清明祭清、牺牲会免除;
  七、家庭副业改由传统做草鞋、打草席、做花床改为投入绣品行业;
  八、村貌改解放前68户增至120户,196人增至480人,87间屋增至新砖房208间,三层12间,4层二间,平房155间,已砌墙脚三层11间,合计387间比前增至4倍多。
  九、村民生活改由解放前打临时工、打草席、做木匠、讨饭度日,现有吃有穿有余粮,人均千元存银行。
  十、政治面貌改全村有共产党员18人,在外工作59人,文化从解放前三个小学毕业,三个初中生现实行初中教育普及高中23人,大专20人,师级干部一人,县局级一人,连级一人,排级一人,营业所主任一人,粮管所所长一人,厂长一人,乡长二人。
  第七节 村级组织
  50年 农会主任 陈福高
  51年 农会主任 陈洪福 村长 陈汝深
  55年初 初级社负责人 陈廷清
  58年 高级社社长 包茂铨
  59年 党支部书记 包茂铨 大队长 陈汝深
  67年 革命领导小组组长 陈冠火
  70年 支部书记 包茂铨 大队长 陈冠火
  81年 支部书记 陈天木 大队长 陈冠火
  83年 支部书记 包烟化 大队长 陈冠火
  87年 支部书记 包烟化 村主任 陈廷元
  89年 支部书记 包化福 村主任 陈廷元
  91年 支部书记 陈廷元 村主任 陈廷元
  94年 支部书记 陈廷元 村主任 包化和
  96年 支部书记 陈廷元 村主任 包化和
  97年 支部主持 陈林森 村主任 包化和
  98年 支部书记 施志强 村主任 包化和
  98年6月 支部负责人 陈岩财 村主任 包化和
  99年 支部书记 陈廷法 村主任 陈廷荣
  第八节 当代人物名录
  陈廷妙 空军副师长 大专离休
  吕小秋 江西人军服务社退休
  陈红燕 江西南昌统计局 大专
  陈燕榕 江西电化厂工程师 大专
  陈挺永 康红卫布厂厂长 大专
  妻周宝 珠永康中医院护士长 大专
  陈骅 永康市粮食局象珠粮管所所长,现粮储公司办公室主任 大专
  妻李武 依永康饲料公司干部 中专
  陈静 中百公司职工 中专
  陈廷禄 丽水地区民政局科长 大专
  夏秀珍 丽水地区福利院 中专
  陈廷奎 永一中教师 大专
  胡月梅 副食品公司干部 大专
  陈建仁 永康市公安局双股金钗交警中队副中队长 大专
  陈建荣 广州中医院药制工 大专
  陈善华 军转到深圳高尔夫球场职工 大专
  陈迎春 浙江省矿产厅招待所 中专
  夫吕金土 正团级大学
  陈中兴 永康百货公司干部 中专
  陈爱香 永康四路中学教师 大专
  陈绍红 永康市杨溪水库管理局、电站站长 大专
  妻胡红 芳永康公路段职工
  陈爱群 金华卫校医韶关齿轮厂 中专
  陈立勋 江西交通厅总修厂职工 高中
  陈立翔 江西交通厅总修厂职工 高中
  陈燕红 江西制药厂药制工 中专
  陈美秋 金华求实电脑学校 中专
  陈锦良 永红卫高中
  陈林森 永红卫高中
  陈建桥 永康红卫高中
  陈双胜 永康红卫高中
  陈静 杭州医药学校中专
  陈美丽 高中 村妇女主任
  陈志勇 浙江师范
  陈秋云 明珠高中
  陈国庆 丽州高中
  陈超 古山高中
  陈绍幸 丽州高中
  陈小兵 古山高中
  陈晶晶 永一中(高考第三名)
  陈廷元 任过四路信用社主任,四路工办主任,武义柳城营业所主任
  陈天木 任过西溪乡副乡长
  陈七召 任过金畈乡乡长
  健在寿星
  陈朝位 80岁男 吕佛云 85岁女
  陈廷金男 83岁 张西院
  以故人物:
  陈廷洪,卒于1991,终年66岁,49年台州师范毕业,投入解放事业,在丽水地区专员公署工作,土改工作队结束,由专署保送到上海同济大学读书,毕业分配到沈阳煤矿设计院平面总图设计员,58年井风反右,划为右派,降薪劳改,60年摘掉帽子,63年回家结婚,女方拒绝结婚,就自动离职在家务农,做蚊香卖糙花度日,过着十年艰苦生活,文化大革命结束,落实政策,复工去永康市城建局担任助理工程师。
  陈金鸡,卒于1983年,终年53岁,49年参加青山乡工作,开展反霸斗争,土地改革,土改结束后,青山乡划分为南宅、石江、西溪三个小乡,任南宅乡乡长,后调任为张岭乡乡主任、龙山区组织委员、石柱区组织委员、舟山乡党委书记,新楼大公社副书记、社长(区级)、长城乡党委书记、城关镇委书记、农业局副局长、局长农委副主任。

知识出处

新屋陈氏志

《新屋陈氏志》

本书记述的桃溪陈氏志序言、张西院村陈氏族事、新屋村情、当代人物简介、旧谱序跋、旧谱辑存、己故人物、景世纪略、世系、行传、宗谱重修编委会名单及赞助芳名录、编后记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