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哭亲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厚泽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3189
颗粒名称: 1、哭亲记
分类号: I269
页数: 5
页码: 37-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张溪头村的著作的哭亲记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张溪头村 著作

内容

一九八五年季冬,先父九十五岁忌日,不孝男朱岩昌泣述。
  先父朱公讳文汉:
  生清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十亥时。
  卒一九五八年一月廿三日,农历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初四,享年六十七岁。
  先母景氏讳玉联:
  生清光绪二十一年,一九零三年十一月廿八日,农历十月初十申时。
  卒一九三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农历三月初九丑时,得年三十四岁。
  ㈠父兼母职,茹苦含辛,昔日饥寒交迫,张川称第一贫户,人穷心善,难能可贵,当年供儿升学,村中是首位阿爹。
  ㈡风萧萧兮,不孝子漂泊海外,
  草凄凄兮,慈父母含恨九泉!
  ㈢贫病相连,丧妻别子,一生坎坷,苦,苦,苦!
  抚今追昔,凄风愁雨,永怀亲恩,哀,哀,哀!
  呜呼!一九三六年,暮春三月初九夜半,慈母溘然病逝,唯外祖母景李氏在侧送终,噩耗惊梦,乱呼爹娘,时秀梅妹才四岁,人哭亦哭,犹以母寝,安知死也。父由诸暨县赶归,母已入土,未见最后一面,吞声饮泣,终日发呆。记忆慈母眉清目秀,平日敦亲睦邻,仅能追忆一二,余则茫然矣。英年早逝,得年仅三十四岁,从此儿与秀莲姐秀梅妹三人,竟成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祸不单行,母逝后一年间,儿左手虎口生毒,秀梅妹突患严重眼症,几乎失明,父在外县,幸赖亲邻援助,儿与大姐,忧心如焚,三人抱头痛哭,至今忆及,余悸犹存,盖妹妹万一成瞎,命运后果,何堪设想也!
  昔日接生不良,乡间小孩夭折甚多,信算命者言,儿称父为叔,呼娘为姐,认“岩塔爷”为父,取名带“岩”,命易养育也。呜乎!儿呱呱坠地,即不孝于先,至上父母,竟不能享有爸妈自然之尊呼,违反伦常,双亲受屈矣!
  父早丧偶,儿幼失恃,父子四口相依,姐姐沉默寡言,操劳家务,苦到出嫁,一无嫁妆。父亲兄弟有五,行二,伯叔皆买田置屋,唯吾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租耕仅一百二十把一块田,缺肥稻瘦,收成甚低,付租后,仅够一月粮食,长年欠粮。溯自母逝之后,每况愈下,生活必需品,件件皆缺,苦过今天,又愁明天,三餐粥稀如水,毛盐当菜,深记溪中捕到小鱼,无料下锅,长年不知肉味。洗脸共用一块旧布,衣衫褴褛,虫虱丛生。每逢过年,父亲被人逼债,愁眉苦脸。除夕拜天(俗称谢年),富裕人家,鞭炮放得又多又响,吾家因无祭物,并在三叔父家共拜而已,无力独自一面,无声无息。儿在后宅小学住读,无米经常忍饿,佯称回村用膳,其实途中空转而已,因饿连续七日便秘,泪落肚里,苦无人知,回忆当年一家生活之凄怆悲戚,父亲之劳苦挣扎,实非他人所能想像,亦难以言宣,伏惟先父宅心仁厚,与人无争,何以穷困潦倒,至于斯极,呜呼!岂果运乎?命乎?
  父患足疾,因贫无力求医,长期忍痛不愈,一年二季,远出做铁工,归家复兼母职,学女人舂谷筛米,邻人窃笑,为父者,哀哀忍受一切,儿迄今犹耿耿于怀!
  吾家寄居峰山头外祖处,秀梅妹出生,迁归张溪头(张川)祖宅,母逝,儿常寄养外婆家,外婆疼我至深,印象不忘。老人家,忠朴慈祥,凡事逆来顺受,从无怨言,是旧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之典型,家亦清贫,晚年守寡,勤勉纺纱,当年“一间破旧小屋,一盏荧荧油灯,外婆苍苍白发,木机呼转声声,牵出细长白纱,夜深打瞌……”,至今浮现脑海,是一幅悲苦写实图。犹记外公插秧,儿种下脚,外婆酒炖鸡蛋,当时算是补品慰劳。儿偶患病,外婆关怀倍至,爱护有加,上香烧纸,亲自声声为儿“叫魂”,总是存问要吃什么,食之则喜,不食则忧。儿虽不幸失恃,但何其有幸,有此一位好外婆。一年隆冬夜半,外婆烘笼失火,烧伤后背,皮肉糜烂,备尝痛苦,儿日夜侍奉床畔,老少流泪,婆孙亲情连心,溢于言表。追惟外公外婆恩重如山,未能回报万一,寸心愧疚无已!
  乡俗春节,须备礼至外婆家拜年,有句土语:“拜年拜到年初六,无酒亦无肉”,意即晚矣,但父亲捉襟见肘,延后甚久,又有一句方言:“拜年拜到六月十四日,仍是上半年节气”,他人讽嘲安慰,前后语意双关。待筹礼品,儿肩荷小担,行行途中,村犬叫吠,怕人评论拜年之迟,心情羞怯,无知抱怨,何以家贫?
  当年吾家称第一贫户,父不带儿打铁谋生,却例外供儿求学,且开本村历史先河,是首位给儿子升读中学之父亲,旧社会农村贫户,父有此理念,乃平凡中之不平凡,非比寻常。。儿三更灯火五更鸡,苦读得以榜示第一名考取旧日制省立金华师范,父喜中增愁,虽属公费,而添加行装,每年学杂费等,又加重负担,历尽苦中之苦。
  父亲含苦茹辛,复以中年丧偶,一生坎坷,常有深夜恶梦哭泣,心情沉重,无一日之欢,待儿毕业教书,家有谷米,始露笑容,似乎十分满足,思惟不会再饿肚子,苦可出头,但昙花一现,儿为谋求外出发展,从此累父重遭厄运,年迈无依。一九五七年秋,儿辗转由香港寄汇,父回信接到人民币二十五元六角五分,得知儿在,喜极流泪,讵知于农历同年十二月初四,不幸父即与世长辞矣。据称平日久藏腌肉,盼儿归食,临终犹频频呼儿之名,死不瞑目。鸣呼!噩耗传来,怅望云山,五内俱裂,忆儿离乡之日,父赤足草鞋,代提行李,当时含泪叮咛,岂料竟成今生永诀。养儿防老,父前半辈忍辱偷生,心存希望,而后半辈,独子不见,万念俱灰,承受精神物质双重痛苦,悠悠岁月,忧郁积胸,心情可知,儿不孝滔天罪孽,思之念之,午夜梦回,实如万箭穿心,痛苦不已,每逢时节,白云思亲,更不禁:“觉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嗟乎!早知如此,当初儿宁愿居家为田舍郎,侍奉尊亲,承欢膝下。
  儿初出家门,远行安徽,旋返本省慈溪县,继即漂泊海外,形单影只,做苦工,吃海水,睡硬地,尽尝艰苦,但儿矢志,穷要翻身,苦要出头,少年视乡人买田置屋之荣,吾亦要能也,是故苦斗精神不懈,考入染织大厂,半工半读,从工人升到经理主管,进而自己创业,惨淡经营,单食瓢饮,白手有成,今日所有,饮水思源,悉自父亲所赐也。设使双亲暨外公、外婆在世,视儿出头日子,苦尽甘来,必长吐心头一口闷气,盈盈喜悦,反哺之义,舐犊之爱,情又何欢,呜呼!时不我予,子欲养而亲不在,当年壮志,未能收到报亲实质效果,生我是“白生子”而已,时耶?运耶?命耶?徒呼负负,抱憾终天!
  平日乞丐上门,人饥己饥,父亲虽穷,尚肯施舍,犹记告诫:“穷非可耻,要有志气,正当做人”,儿恪守庭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个性耿直,有责任心,自视信用为第二生命,平生克己待人,只作付出,不沾便宜,“受人点滴,报以涌泉”,更是自我做人原则。当年家乡对吾家有情有助者,儿一一均作回报耳,此堪告慰双亲在天之灵也。
  年事益长,慕亲益深,往事历历,思之凄梗,永怀亲恩,一日未死,则一日不忘。
  秀莲姐适古山,秀梅妹适本村,均儿女成群,我大加改善他们生活,一生未能孝及父母,移敬姐妹。儿一子一女。
  双亲遣容,照像合并放大,供奉瞻仰,恭设神位于书房,晨昏叩拜,尽孝思于万一,今岁重造茔域,合厝于红朱山麓,双亲在世未偕白头,愿九泉恩爱厮守。右旁预建儿之寿穴,天之涯,地之角,生未能相居奉养,死未能灵前痛哭,葬未能抚棺墓寝,但期死后,永侍亲旁,作阴世补孝矣。伤哉!泪随笔下,哭亲既不闻亲言,祭亲又不见亲食,南山烈烈,飘飘弗弗,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附注

注解:南山烈烈,飘飘弗弗——语出诗经小雅蓼莪篇二句诗尾,按字面是山高风大,含意全篇是写孝子未能奉养双亲之痛。

知识出处

厚泽志

《厚泽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资料力求翔实,上至有据可查,下限为1999年年底。 内容包括概述、村党政社团组织、农业、水利、山林、工商服务业与集市等16章节。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岩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康市张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