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子燕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坟山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3066
颗粒名称: 风水宝地——“子燕窝”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277-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古山镇大坟山村风水宝地——“子燕窝”的情况。
关键词: 大坟山村 风水宝地 子燕窝

内容

吾村位居整个永康中心地带,距县城约十五公里,离胡公大帝供奉的方岩旅游圣地仅五公里,位坐古山、芝英两镇居中,各相距约三公里。巍峨屹立公婆岩山顶上的公婆天天与本村遥遥相望。本村地处黄土丘陵地带,四周山水环抱,池田相间,环林荫翳,古木参天,绿林素裹。整个老村庄座落小山坡中心最高处,地势明显高于周边各村,彼时素有“燕窝”之称。村东与前塘、青后叶两村接壤,南面与大塘、祝家山塘土地为界;西边与整雅、赵店山林土地为邻。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方岩大路(公路)紧靠我村正北边。全村共101户,276人,祖祖辈辈素有为子孙后代造福,兴家立业之志。在新楼、方岩、上里叶等地添置了“和扇笼山”、“苏家山”、“上里叶山”等上百亩山林。开发了水面积30余亩远近闻名的芦溪水库,给村民带来生活、养殖的方便,又能灌溉下游上八百余亩土地。挖掘了隔塘、大麦塘、四毛塘等山塘二十口之多。过去我村农民主要以农业耕种为生,全村共有良田190余亩,旱地80余亩,山林220余亩。
  由于本村地处前塘、祝家、整雅、赵店等自然村的中心地带,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均成了五个自然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心。六十年代初期,寮前、胡库两乡合并,乡政府所在地设置本村浩常太公祠堂,我村又成了全乡范围内三十六个自然村的行政中心。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本村积极响应党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伟大号召,把沿世方公路以南的大坟山、赵店、青后叶、前园等村地块规划为工业区,向我村征用了61033平方米的土地。本村应势发展,全村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燕窝”不断向村北边延伸。原先的隔山、黄泥墙山、芦溪塘坑范围内,不到二十年十幢高大的厂房和二十六幢商住高楼相继拔地而起。本村在老村的基础上开辟了布局合理,排列有序的新区。
  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开发旅游需要,政府部门规划建成一条贯穿本村南北的青寮公路。尔后,在原世方公路的基础上,又新建成沿本村芦溪塘南面共六车道中间设绿化带,沿途装上路灯宽广而美观的方岩大道(又称迎宾大道)。它自西至东直穿村中而过。这样原世方公路与新建的青寮公路、方岩大道交叉成“干”字形,构建成我村东南西北出行方便,运输快捷的交通网络。犹如给“燕窝”里的“金凤凰”插上金翅膀。
  2003年全村铺浇水泥路后,第二年紧接着进行老村改造,村庄整治。粉墙壁、砌塘岸、装路灯、建花坛、栽花木、清垃圾、拆平房,“燕窝”又着新装。使全村山更绿水更清,地面更简洁,墙壁更雅观,环境更优美,本村曾荣获金华市先进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光荣称号,受上级部门的嘉奖。
  新一代村民为建设繁荣昌盛、富饶秀美的新农村,努力拼搏,大胆创业,冲破了靠农业谋生的小圈子,农工商全面发展。本村共引进十多家有一定规模档次的企业。我村民开办作坊手工业26家,18人经商或开商店,有的向县城、省城及全国各地发展,甚至把生意做到国外去。目前为止,全村新建钢筋水泥结构三层楼房64幢,原土木结构的老屋,几乎成了外来务工人员之家,最多时外来人员约有1500人居住在本村。轿车、面包车、运输车、摩托车成了村民出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计算机、照相机等现代机电,普遍成为各家各户的家用器具。村民真正过上了“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自来水流到锅灶头,看戏坐在床横头,商场、菜场就在门口头,运输出行车辆开着走,吃穿住房更不愁。”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幸福生活。
  子燕窝诗(一)春暖百花满燕窝,燕窝孕育人才多,文韬武略古今盛,祖辈功勋尽巍峨。后世儿孙承祖德,工农商学俱网罗,财招万里民殷实,闲来常念福禄歌。
  子燕窝诗(二)
  苍松翠竹满山岗,烟波氤氲匿村庄。
  犹似燕窝藏林海,桃花园里日方长。
  前人功勋杀柱国,历代年少擅农桑。
  喜得闽赣红浪起,红军长驱入永康。
  打碎枷锁得解放,百业兴隆财源旺。
  子燕窝里风雷激,实现小康信心强。
  祖坟:--“浮水蛙蟆”
  “浮水蛙蟆”又名老奶坟。传说为应氏始祖五世太婆徐老夫人之茔墓。相传,徐老夫人生前偏信风水,且认识不少风生先生。一日与风水先生闲谈时,听社林有一墓穴是一口水井,若得葬该穴,其后世子孙昌盛兴旺,富贵无比。徐氏闻之,心中欢喜。乃于一晴朗之日,华服出行。至社林竟跳入井内而殁。太公悲痛之余,备棺木,并在井底用碗底拼成八卦图案,用铁扁担支承棺木而葬焉。自明清至民国期间,岁时祭祀,从未间断。“浮水蛙蟆”位居东端水中,至今,该墓仍奇迹般地永远高出水面,故有“浮水蛙蟆”的胜景,确属奇观。
  “浮水蛙蟆”
  五世改公徐夫人 为兴氏族献芳魂 绿水长浸蛙蟆穴 长蛇叱舌欲噙吞
  坚贞凛烈朝霞护 鲜红旭日镇乾坤 茔墓虽久神犹在 世代后嗣吊英灵
  鲁池
  注:相传鲁班池系先师磨斧凿处所,故而得名。
  鲁班池塘水清澈,鲁班塘底岩细洁,
  清水细岩磨斧凿,构成大厦千秋业,
  当年先师勤劳动,后世子民效遗风,
  鲁班池塘可作证,而今勤劳夺天功。
  隔塘
  隔塘在村南,埠头满塘沿,巧似八卦阵,欢笑声自喧。终日人不断
  相互信息传,谁家有苦难,速即通全村,同伸援助手,解扼一瞬间。
  来塘为洗涤,沟通极自然,纠葛能排解,忧愁众人牵、小小一池塘,
  却把众心连,全村团结紧,日月换新天。
  公婆岩村东傍公山、俗称公婆岩、公岩似削壁,婆岩石斑谰,直身问青天,因何无头发?岂云有潜越,故而遭雷打?(屠杀)我俩若有神,缘何不下凡?长困公山顶,几时回人家?
  三潭影影
  一潭池水清,埠头列锦屏,欢笑声不断,噼啪捣衣频。
  二潭岩塔塘,鱼踽莼叶青,轻风拂绿水,吹绉苍松影。
  三潭隔田塘,菱禾满水荡,落日晚风和,余辉闪霞光。
  三塘成品字,品味有余香,村中胜景少,三潭亦爽朗。
  两城卫村
  大麦圹岸水口城,横夸一坑巨龙形。
  翠竹苍松满城郭,护卫西陲万年青。
  村北筑起后山城,香樟丛密集浓荫。
  盛夏骄阳宜避署,纳凉人士伴蝉鸣。
  村前三鼎
  厅堂明初建,确立千秋业。隔田连接八十丘,三脚鼎立龙井头。宝鼎黄金价,地处村门口,古代先贤创增收,而今宝鼎仍依旧。八十胜百秧,永保禾苗秀,祖业传万代,后世承庇佑。
  伏猫观鱼伏猫双樟下,观鱼大麦塘,微风碧水动,疑是鱼飞扬,四爪欲奋起,心动口难张,馋涎汩汩淌,睁眼鱼躲藏。此乃一景观,作者非荒唐。

知识出处

大坟山村志

《大坟山村志》

志是一村的历史、是知识的宝库、科学文化的结晶。是一村的古今总览,是一部承先启后的传世著述,它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使之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对于激励今人、启发后代都有重大的意义,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衷心祝愿社林人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同心同德创造更大的功绩,载入新的史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古山镇大坟山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子燕窝诗之一
相关作品
子燕窝诗之二
相关作品
浮水蛙蟆
相关作品
鲁池
相关作品
隔塘
相关作品
公婆岩
相关作品
三潭影影
相关作品
两城卫村
相关作品
村前三鼎
相关作品
伏猫观鱼
相关作品
芦溪塘岸
相关作品
方岩大道
相关作品
百岁坊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