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章 民风民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807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民风民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4
页码:
49-5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亳塘村的民风民俗。包括生产风俗、生活习俗、娱乐习俗等。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民俗
亳塘村
内容
第一节 生产风俗
开秧门 旧时插头一天,每个种田侬要先吃一双鸡蛋,每个种下脚肥的,也要先吃一个鸡蛋,然后大家一起吃粽,吃年糕。意味“粒粒种,年年高,快长快大,”谓这开秧门。
关秧门 插秧结束,把有余的秧个,一部分插在田角,以备缺秧时补垦用。还要挑几个秧个回家,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去,称之“关秧门”。
稻草蓬 旧时田里稻草除一部分切成数段还田肥田外,一部分挑回家中楼上贮藏,作柴烧。其余挑到附近山丘或溪岸有树的地方把稻草造成稻草蓬,迭到树干上去。稻草蓬,形如胖肚花瓶,树脚留空,稻草头尖及作牛饲料、垫栏之用。
敲豆 民间种豆,习惯种“敲豆”。稻谷收割后,不用耕田,只用锄头脑把稻茬敲成臼形(开垦),每垦放上四至六颗黄豆籽,盖上焦泥灰即可,豆苗出土后,根据苗情,旱情和田板情况,锄铲两次就可收获。
禁山 即封山。要鸣锣晓示,在山上吃禁山酒,酒只准吃,不准带回家,男妇老少都有份。要在山上宣布禁山约,禁山后人人道宋。
拜师 民间称师傅为“师爷”,称师傅的妻子为“师娘”。学手艺要拜师。一般春节期间和收种结束之两个时期接洽。拜师时一般要担麦饼肉,果子色之类礼品。欲话说:“师爷大如父,师娘大如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第二节 生活习俗
喜饮家酿酒 民间绝大多数人家都有用糯米和红粬配制“家酿酒”的习惯。家酿酒,俗称糯米酒、黄酒。老百姓,嗜酒者常饮,要补力时,吃“鸡蛋酒”,会客时、会友时乃办喜事摆宴席,民间也习惯用“家酿酒”作饮料。请客时往往进行猜拳行令,以助洒兴。
过年贴春联 农历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俗称写过年对,贴对联。根据所贴的地方不同,有门联,窗联之别,用方形红纸斜贴在房门上的称斗方。门联、窗联正上方用长方形红纸写贴的称横批。横批上所写的意思最好和窗联、门联上的内容大体吻合,或把意思再加深,提高一些。因为红色表示吉祥,写春联的纸,多用红纸,讲究一点的要选用洒金的“万年红”。要是某一人家当年有丧,过年时忌用贴红纸对联,宜用素色纸写对。
第三节 娱乐习俗
民间最兴行的娱乐活动是打罗汉。打罗汉还是以纪念宋代乡贤胡则的一种体育活动。其活动时间为农历每年八月至九月重阳前。罗汉班所用的服装道具大部份各人自备,但有些如大刀、蜈蚣旗、锣鼓之类则靠募捐购置。
兴办罗汉班前由发起人(多人)和报名入班的人举行简便宴席,称之为“拢头酒”。当然,这些费用也是自愿赞助的。一般要买猪头、鹅各一只,猪肉、豆腐、麦饼单、黄酒、香纸火炮等,把“三牲”煮熟后到“老胡爷殿”膜拜、烧香许愿。过去,三十一都亳川庄(亳塘)和龙川庄(黄泥墈村)都曾办过罗汉班,参加罗汉班的人完全是自愿报名的,一届罗汉班为三年,所有吃了“拢头酒”的人则有义务连续三年参加“打罗汉”。罗汉班队伍先是锣鼓队,接着杠文武旗(一种略呈方形布或绸制,旗面上有“回”字型,蓝黄各色相间的花纹图案的大旗)约4至8面,第人擎一面。接下去是擎蜈蚣旗(一种呈长条形边上镶有锯齿状的边幅,中间绣成龙凤花鸟等彩色图案,旗的顶端有一横排的旗额,白底黑字,上书“胡公大帝”四字。因其边镶锯齿形,状若蜈蚣的40只脚,故称蜈蚣旗)也是4至12面不一,接下去就是用红色木柄装置的大刀(四人,每人一把),大刀后面是四个每人握一把约半人高的木柄铁叉,吊四门叉,叉上装有两个铁䥽间又装一铁环靠手上下摇动,供其相互撞击发出叮叮口当的响声,擎大刀的人必须高矮一致且又英俊的后生担任,擎四门叉的则长矮相仿的少年担任。再下去就是纸叉了(办叫“滚叉”)这种滚叉四、六、八、十多寡不限,但一定要偶数,制作与四门叉大体相仿,比滚叉、比四门叉长约1/3。木柄下端扎着一个状纸球,故称为纸叉。纸叉在游行中右手握叉柄,左端放在左臂上不断上下翻滚,同样发出叮叮的响声。还可以不时抛向高空,落下接住,又在左臂上上下翻滚,故此亦叫“滚叉”。纸叉后面还有长矛和竹制形同米筛的盾牌,不居多少盾牌上画着彩色虎头,左手握盾牌,右手握竹爿制成的柳叶刀,用刀不断拍打盾牌,供其不时发出嘭嘭声。盾牌后面又有二三人长的大木棍和一人高的小木棍,多寡不一,是后面就是赤手空拳的罗汉人,这些人大部都是小娃娃了。
有的罗汉班在锣鼓队前由大人背着(骑在大人肩上)三、五岁小孩装扮成如杨宗保、关云长等男性各种戏剧人物,穿的也是戏剧服装,一般由家长自理筹办,这种小孩装扮的各式人物称为“罗汉孙”或称“荷花孙”。多少不拘。罗汉队伍绝大部份下穿红裤、上穿白色对襟便衣,擎大刀和滚叉。
罗汉队都要上方岩拜胡公,只是各地上岩的时间不同罢了。在上岩前五六天,要迎罗汉至邻近各村表演。到一个村庄择一空旷地坐下锣鼓队,由罗汉队编各种阵吊“团阵”。这种“阵又分园阵、穿花阵、对偶阵、龙门阵、翻身体不一而足,有的罗汉队还要“叠牌坊”即像杂技表演那样一个一个站在人的肩上往上叠,甚至慢慢转向移动,既好看又惊险。
团阵结束,由两人舞大刀,再由四人打“四门叉”,然后自报上场打单拳、双人拳(叫拆拳,即互相对打)。拳术的名称又多种多样,如大洪拳、小洪拳、猢狲拳等。
上亳塘、下亳塘、黄泥墈泽塘下各自然村都先后办过多届罗汉班,其中尤以泽塘下的罗汉拳表演有很高的声誉,如今健在的老拳手还经常出现在拳坛上,有的还被外村人请去当拳术教练。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本志由村族编年史事、专志各卷组成,综叙村情,竖述史实。内容设亳塘记事、氏族系图、村民直传、丛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亳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