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村民姓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76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村民姓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0
页码: 11-2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亳塘村有应、张、杜、盛、李、郑、骆等户主姓氏。应姓多聚居于下亳塘、上亳塘和黄泥墈,张姓多聚居于桐岭头和龙川,杜姓多聚居于泽塘下,盛姓和李姓多聚居于岩塔头。郑、骆两姓从外地析迁下亳塘,时间还不很长。
关键词: 姓氏 族谱 亳塘村

内容

亳塘村,有应、张、杜、盛、李、郑、骆等户主姓氏。应姓多聚居于下亳塘、上亳塘和黄泥墈,张姓多聚居于桐岭头和龙川,杜姓多聚居于泽塘下,盛姓和李姓多聚居于岩塔头。郑、骆两姓从外地析迁下亳塘,时间还不很长。
  下面是上述诸姓的源流和排行字母
  第一节 姓氏源流
  应氏源流
  应氏之先,系出姬姓,郡望汝南。周武王第四子姬达,由雍妃出生。姬达被封侯于应国(据应国墓地的考古发掘证实,应国大体在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今平顶山市,叶县、襄县一带),尔后则以国为氏,姬达也随之改名为应叔。
  据《应氏大同宗谱序》载:“应叔,字儒林,号仁寿。”据陈亮《后杜应氏宗谱序》:“其子孙散处殽、涵、湹、洛,世业有光。”又据应文鸿《汇集旧日谱源流序》:应叔九世孙应烨、十九世孙应诜、廿三世孙应充、三十二世孙应辉、三十八世孙应曜,隐淮南山。汉高帝时,四皓与应曜被征召,唯应曜不出,时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之称。三十九世孙应诠,仕并州剌史,四十世孙应楠,授朝请郎。应楠生琰、珍二子。琰仕佥判,珍擢司马尚书,王莽累征不就。琰生森,汉光武间拜御史中丞。森生颖,仕中散大夫。应颖生三子;次子应稔,仕国子司业;长子应允忠生顺,汉和帝间仕河南尹。应顺生二子:长曰融,历典五郡,次曰叠,为县尉。
  生彬,为汲令。彬生奉,桓帝朝官武陵太守。奉生劭,灵帝朝为泰山太守。劭生珣。应旸,应璩为应劭从子。应旸,魏太祖朝以文著名于世,系建安七子之一。应璩,官侍中,封开国公。应璩生二子:长应贞、次应秀。应贞迁给事中,应秀仕黄门侍郎。应秀生詹。应詹有两个儿子。长子应玄(元),嗣官散骑常侍,幼子应诞历六郡太守,龙骧将军。应詹随晋元帝渡江南时,应诞留居江西宜黄,应玄随父至婺,占籍永康,留居于大田里,即今芝英一带。
  应玄随父应詹留居芝英一带后,族属蕃衍,又析居于黄岩、衢州、福州、宁波、仙居、山东、江苏、湖北、宁海、东阳、诸暨、绍兴、上海、椒江、温州、处州、钱塘、岩后、西村、后杜、缙云等地。应詹则成为江南应氏鼻祖。据缙云五云《应氏宗谱》,宋朝时有詹后裔(据编者考为应詹19世孙)应肇(1096—1166),字元亨者,因任青州枢密院院判,为避靖康之乱徙居钱塘驻家。应肇生应修、应福。应福(1131—1279),字养正,宋嘉定癸未进士,仕翰林院学士兼太子少保。应性生应忠、应俭。应俭,字克良,自称九二府君,宋嘉熙进士,仕金华训导,爱金华山川,遂从钱塘驻家回迁永康大田里(今芝英一带)。
  九二府君应俭从钱塘驻家回迁芝英后,子孙蕃衍,析迁各地,成为永康应氏的巨族,应俭则成为芝英应氏中兴之祖。
  里庵、亳川、龙川应氏源流亳塘村域内的金盘磊砢(珠)坐落于公婆岩前,是芝英应氏恢行7应阜的墓址。其幼子惟行6德宏,为奉祀祖茔,在此建居庵山里屋,子孙蕃衍,应德宏则成为里庵应氏之祖。
  德宏创居里庵后,长子宗鲁和幼子宗嵩后裔世居里庵。至祥行84应通,字思理,约于明天顺之时,从里庵析迁于附近的亳川,至茂行619元〓客居江苏太仓州(今上海市北角),至敦行1163有兆明者,从里庵徙居仙居罗坑。
  历届《芝英应氏宗谱》均将其详载入谱。民国36年(1947)重修的谱牒,则因当时社会动荡,收集资料有一定困难,罗坑分支的应氏漏缺量很大。未载入谱册的人口,至今无法统计。太仓州分支则失去了联
  系。
  从里庵析迁亳川的应氏一支,均奉应通为亳川应氏之祖,应通析居亳川后,中间历良、恭、荣、宗、茂、衍、敦、厚八代到蕃行兄弟六人,分别为:
  长子蕃166友标,字涵拏。
  次子蕃279友华,字涵章。
  三子蕃359友韬,字涵贵。
  四子蕃515友昇,字涵执。
  五子蕃666友调,字涵凡。
  六子蕃772友暹,字珑。
  以上兄弟六个以蕃行为名,户号为:蕃一、蕃二、蕃三、蕃四、蕃五、蕃六,分六个房头。
  蕃二常至第二代又分三房。
  蕃二常,大房洪逢(字希遇)居亳川,二房洪降、三房洪及徙居龙川(黄泥墈)。
  蕃二常始祖应友华,字涵章,既是亳川应氏之祖,又是龙川应氏之祖。
  外庵应氏源流 外庵(庵山外屋)与里庵(庵山里庵)只隔百步之遥,均在上亳塘。外庵应氏始祖是恢行7应阜的弟弟恢行8应用大。应用大生有应敏、应达、应富三子。幼子应富又生宗和、宗义、宗盛等子。宗义居下蔡,宗盛居上宅,宗和居外庵。庸行14应宗和则为外庵应氏之始祖。
  清信应氏和敦荣应氏源流 清信应氏和敦荣应氏上祖与里庵应氏同为恢行7应阜。应阜生文树、文棋二子。文树生昊昙二子。应昙,字仕濂,则为芝英中兴应氏之小宗太公。应昙生三子:长子为天房、次子为地房、三子为人房。
  天房太公祥行22应渠,生应杰、应彬、应棣三子,分属清慎勤三房。清房太公良行21应杰,字尚道,生应奎、应熡、应光、应耀四子,分称文
  行忠信四房。恭行84应耀,号月邱,则为信房太公。志行从芝英迁居桐岭头和今居百集、姜田的部分应氏则是应耀之后裔,这里则称清信应氏。
  地房太公祥行28应瑜,字思行,生应枌、应枋二子,分称敦睦两房。敦房太公良行67应枌,字尚瑞,生应勋、应咺、应焘、应典四子,分称荣华富贵四房。恭行62应勋,字天成,则为荣房太公。今居桐岭头的应广法户是应勋之后裔。这里则称敦荣应氏。
  张氏源流
  张氏之先,系出姬姓。相传少昊的儿子挥,从小就爱挥刀舞枪。既勇猛,又聪明过人,是弓的发明者。弓箭在上古时期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姬挥因此而封官,负责监督制造弓箭,官名为“弓正”,并被赐姓为“张”,姬挥则改姬姓为张姓,张挥则成为张姓之鼻祖。
  唐代有张世南者,仕中书,终谥文懿公。生张昶,张旻。张昶任温郡太守,遂居温州。过五世而登进士,至七世而赠左丞。八世张韶,先为尚书后拜丞相,生张微,张征。张微任东阳教授,遂居东阳塔塘。后至咸行2传至震行张虞,字肇唐,娶永康荷沅楼氏,遂于明洪武廿四年(1391)从东阳塔塘迁居于永康三十一都,村曰张家。从震行起,历柱、国、安、康,迄至亮行,有亮7张汤从张家迁后张坑,亮8张武迁居亳塘。震生三子:柱1张开、柱2张青和柱3张景,分称福禄寿三房,禄房张青之后裔历数传而无考。今武义竹岩山与大路街乃福房张开之后裔。今亳塘后张坑、桐岭头、黄泥坳之张氏乃寿房张景之后裔。而铜山、太平和石牌(寮前)又系亳塘之分派。
  杜氏源流
  杜氏正宗起源于祁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舜做天子以后,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陕西翼城县西),子孙在夏商时为诸侯国,尧裔孙在周为唐氏。周成王时,唐男不服从号令,被周公旦灭掉,周成王改封唐国后人于杜城(在西安市东杜陵),被称为唐杜氏。
  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周宣王有个宠妃叫女鸠,看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设法去引诱他。杜伯是个正直的人,拒绝了女鸠的勾引,结果女鸠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负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就把杜伯抓起来处死。杜伯被杀之前说:“假如我死后有灵,一定要让王上明白他杀害无辜的罪恶。”相传三年以后,周宣王外出打猎时,恍惚中突然看到杜伯的冤魂出现,受惊而死。杜伯被屈杀后,他的子孙大多数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便以杜为姓。
  到西晋,有大臣杜豫,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他多谋善断,时称“以计代战一当万”。咸宁四年(278)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力主出兵灭吴。太康元年(280),与王濬等分道出击,克江陵(今属湖北),招降南方州郡,一举灭吴后,统一全国,功封当阳侯。是为江南杜氏之始祖。
  宋代有名贤杜祁,谥正献公。其七世孙杜渐,字文学,居越之山阴(今绍兴市),宋绍兴间以明经举授高节书院山长,升缙云教谕。他识地理,遂居于缙云之三里头。其三子杜炎,字光大,宋任大理寺评事,复徙居于万松杜村。其三子少九公杜同转迁东阳,长子(少七公)杜吉,字元亨和次子(少八公)杜嘉留居缙云。尔后少七公次子、千行十五杜文湛(字清甫)之子彰四公杜栀,仕经历,始从缙云杜村卜居永康三十二都。杜栀胸有大志,观基窄小,遂分处于各方,名其姓迁之地,则曰诸杜山头。杜栀生有四子。次子曾行3杜宏析居于石桥里(今桥里村)。杜宏的长子茂行2杜礼(字孟仲)兄弟三人又分居于二十九都之石牌。(石牌是个大地名,实为石牌一带,村名为泽塘下)。
  杜氏自茂行卜居于泽塘下,迄今相传二十代,已至平行,建村已近七百年。
  杜氏从泽塘下析迁者,主要有挺行75杜景元、礼行107杜朝凤和乐行78杜昌隆居永康永祥村。
  李氏源流
  岩塔头李氏,原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后裔。唐乾元元年,李阳冰初任缙云县令,尔后继任当涂县令,其次子李授居缙云。据缙云东门《李氏宗谱·本支录》载,其后裔有李宗才“居永嘉,葬独山”,故称独山府君。其子李皞“宋初授封健将,奉敕镇守台江,始家仙居南溪小坑。”传至第八世李雄(一作李椎)从南溪迁居仙居三都李村。元至正年间,李雄第十二世孙李德大(1307—1375)为缙云美化书院山长,退职后,“遂于邑(缙云)之东郭买地而居焉”,李德大遂为缙云东门李氏始祖。明末清初,由于兵乱,东门李氏纷纷外迁,李宗才二十九世孙李开榜遂从缙云东门分迁永康三十一都岩塔头村。
  盛氏源流
  盛氏之先,系出姬姓。周穆王封第三子奭支孙于盛地,为燕附庸,姓奭氏。时因汉元帝姓刘名奭,为避汉元帝讳,遂更姓为盛氏。以封土广陵,遂以广陵为郡,汝南为望。
  五代十国时,有盛珰仕吴越余杭县令,家居湖州安吉,是为浙江有盛姓之始。宋元祐三年(1088),有盛邦彦者,任吉州司理参军,因建炎之乱,随驾南渡居钱塘。绍兴四年(1134)有盛文正者,仕兰溪学博,自钱塘迁居兰溪灵泉乡(今马涧区)石塘宣村。第二代即有后裔迁居金华东盛(今金东区牛皮塘一带)和金华西盛(今婺城区雅绕一带)。至明代,又有盛氏从金华牛皮塘析迁于永康,此则岩塔头盛氏的来由。
  郑氏源流
  郑氏之先,出于姬姓。亳塘郑氏,上世为郑太年,居浦阳,其长子郑灼,分职兵部尚书。九世祖敬行52郑希全仁智其质,乐山乐水,见永康二十一都之前黄山水蟠环,松柏翠茂,鱼樵可得,遂从浦江郑义门白云溪村迁居永康前黄。约于清道光年间有郑氏 从前黄分居于亳塘。此则为亳塘郑氏。
  骆氏源流
  骆氏之先,本为姜姓。炎帝生于姜水,因此姜为姓。至周,太公望封齐之后,有公子名骆者居于陕之骆谷,遂以骆为姓。汉高帝时,有骆巨征者,由太常博士陟官左丞,传十一世至骆雍临,仕东汉户部尚书,因·与权要不合,遂由陕之骆谷徙居乌伤十五都分水塘伏龙山。自雍临迨四十四世祖骆嘉,生六子。长骆进,次骆辅,三骆和,始从义乌迁居永康石牌寮前,寮前骆氏,属梅林骆氏。均为宾王后裔。民国初年,有雍临五十九世孙、安行651骆世寿因做泥水,从寮前迁居练雪塘。至1974年,其孙骆祖归,再从练雪塘转徙下亳塘。
  第二节 亳塘诸姓排行字母
  芝英应氏排行字母
  芝英应氏(含亳塘应氏),自明代由应奎创修《芝英应氏宗谱》开始,就制定了行第韵文,便于应氏子孙牢记排行字母。
  芝英应氏《行第韵文》为:
  九祖肇迹 万祖承宗 巽恢惟庸 祯祥良恭
  荣宗茂衍 敦厚蕃洪 志学崇文 德业广充
  渊源浩瀚 明睿亨通 宣哲英华 礼让肃雍
  乾坤盎育 湖海涵容 亿万斯载 令绪莫穷
  这一韵文,共64个字。前两句,说明肇祖是谁,承宗者是谁,只有“九、万”两个字行。末两句为颂词,不作字行。故《行第韵文》中作为排行字母的共50个字。应氏子孙,继继绳绳,久而愈炽。
  邑东张氏排行字母
  邑东张氏,系出东阳塔塘张氏。
  东阳塔塘张氏排行字母为:万一兆咸震。
  永康邑西张氏始祖为咸字(咸2张贻)。
  永康邑东张氏始祖为咸2张贻之子震1张虞。
  震以下排行字母为:
  柱国安康 亮贵洪奇 希荣华富 福寿延昌
  弥再益顺 显达辉光 朝廷亨禄 元利贞祥
  泽塘下杜氏排行字母
  泽塘下杜氏,系出缙云杜村。排行字母一直沿用《杜氏历代行诗》,其内容为:少千 彰曾
  茂华鼎俊 秉齐德厚 世远高显
  桂兰挺秀 礼乐和平 乾坤清泰
  海字安康 人丰物阜 地久天长
  岩塔头李氏排行字母
  岩塔头李氏,系出永嘉独山,一直沿用独山李氏排行。民国戊子年(1948)考虑到族属蕃衍的需要,岩塔头李氏结合分修李氏宗谱,在“信”行以后,又续增了四十八个排行字母。具体内容为:
  元左赍贞 崇启明顺 恺大江立 君绪伯庆
  千文继世 光祥福兴 茂怀秉法 显富呈仁
  忠孝廉节 规模泽钦 恭宽敏惠 礼义智信
  训蒙讲究 弟子善言 经通书塾 治平修齐
  圣贤勤学 金马玉堂 凤毛济美 兰桂腾芳
  积余增贵 昌盛荣华 瞻宗望族 百亿万年
  岩塔头李氏自显行52开榜从缙云东门分迁永康岩塔头村已相传14代。
  岩塔头盛氏排行字母
  岩塔头盛氏,系出金华牛皮塘,溯追兰溪石塘宣村。
  兰溪石塘盛氏字行为:
  纯和谨慎 忠孝循良 名扬汉晋 功著隋唐
  发源安吉 蕃衍兰江 贤才熏有 庠序焜煌
  诗分礼乐 经济文章 整躬乔岳 成德圭璋
  学宗颜孟 教协周张 宜尔子孙 弈冀芬芳
  金华雅绕和牛皮塘盛氏的字行为:
  荣华富贵 优远韦庆 扬宗献泽
  贤良方正 利达光明
  岩塔头盛氏沿用金华牛皮塘盛氏的字行,现与兰溪石塘盛氏字行相对照,岩塔头盛氏方字行相当于兰溪石塘礼字行。有鉴于此,岩塔头
  盛氏在此次续编字行时拟于“利达光明”之后,续取兰溪石塘盛氏排行字母。其次序为:
  荣华富贵 优远韦庆 扬宗献泽
  贤良方正 利达光明 整躬乔岳
  成德圭璋 学宗颜孟 教协周张
  宜尔子孙 奕冀芬芳
  义门郑氏排行字母
  亳塘郑氏,系出前黄郑氏,而前黄又源自浦阳义门郑氏。排行字母一直沿用不变。义门郑氏的排行字母为:
  伯万
  宁茂贵全 康恭敬恺 贤良方正 元亨利贞
  忠孝廉节 修齐治平 仁义礼智 住恤睦姻
  梅林骆氏排行字母
  亳塘骆氏,系出寮前骆氏。而寮前骆氏又源自于义乌梅林骆氏。排行字母一直沿用梅林骆氏排行。梅林骆氏排行字母为:
  季东虞君 孝公自敬 与卫方理
  曾平咏巽 止孟冲武 申观秉元
  棣玑庆泽 得新受恒 文英通十
  百千万仲 次端咸鼎 禧荣贵义
  礼生仁政 恩平泽永 延承安宜
  尚德行道 信熙传豪 杰垂芳远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亳塘村志第一册》

本志由村族编年史事、专志各卷组成,综叙村情,竖述史实。内容设亳塘记事、氏族系图、村民直传、丛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亳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