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名山秀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7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名山秀水
分类号: K928.3;K928.4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本节记述永康市亳塘村名山秀水的具体情况,主要介绍了公婆岩、泾济潭、公婆岩小井。
关键词: 亳塘村 自然环境 名山秀水

内容

公婆岩
  公婆岩,原名石翁山,在亳塘村域东南部,寿山之北,与固厚峰相连。登其顶,有石柱高出平台,伟岸挺拔,远望如人,人谓石翁;傍近一峰,稍矮,上有巨石,形如螺髻,人谓石翁妇,合称公婆岩。
  关于公婆岩,传说甚多。或说石翁夫妇,因膝下无儿,在“泾济潭”养金鱼过日子;或曰,因儿子多年不归,登山了望,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凝化成石。
  公婆岩,因其石峰高耸,形貌酷肖而令人瞩目,受人喜爱,名气很大。离这里稍远一点的人,往往知道公婆岩,却不知公婆岩脚下是什么村庄。在民间,人们把公婆敬奉为神,信仰“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旧时山下建有石翁庙。自古以来,代有咏歌。而今庙已废。公婆山后,有个“饭甑尖”的峰,峰顶建有航空部门建立的航空标志,峰侧乌龟送茶峰(属双门村)建有电视并转台。在饭甑尖峰南边,有老虎跳缺、头门槛、二门槛和三门槛。这三条门槛,就是五峰书院的所在地寿山上面南西面三个峰。其中瀑布峰就是二门槛,这三个门槛的山羼杂着岘口村、橙麓村、芝英二村、金家村和亳塘(岩塔头村)、黄泥墈村的山林。公婆岩的左边,荒田一片。狮子尖、白鹤尖、麦磨岩、深云洞、黄鳝垅岗、竹坑山尖,到后张坑山、桐岭头门前山、猪背山、水牛背山、蔡郭山、五峰山、姚坑山、石象岗、大砲头到横路沿,这一块块山,一个个丘,产权多数属于亳塘行政村,和黄泥墈行政村。
  公婆岩及其周边地块多石洞,是开发旅游景点的好去处。洞内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有婆口嘴洞、公婆岩后大岩洞和上大岩洞、手臼岩中央崖岩洞、棺材岩口洞。洞内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有公口嘴(飞云洞)、蝙蝠洞、上下小凹洞、姚坑上坑洞、对穿洞等。
  婆口嘴洞 坐落公婆岩,属亳塘村。据1981年墈测,洞深4米,宽44米,高1.5米,覆盖层厚50米,面积176平方米,洞顶湿润,洞底干爽,进出有曲径可通。
  盆刀岩对面洞坐落公婆岩,属亳塘村。据1981年墈测,洞深11米,宽24米,高1.6米,覆盖层厚40米,面积264米。
  盆刀岩对面洞 坐落公婆岩,属亳塘村。洞深24米,宽26米,高1.6米,覆盖层厚10米,面积624平方米。
  公山脚洞 坐落公婆岩,属两头门村。据1981年墈测,洞深12米,宽1.5米,高1.5米,复盖层厚100米,面积84平方米。洞内干爽,洞外林木成荫。
  泾济潭
  泾济潭,又名斤线潭,在石翁山后面第二门槛,也就是在寿山坑的瀑布峰顶龙湫飞瀑倾泻之源头。潭分三潭。头潭、二潭潭水清洌,清澈见底。三潭幽深,相传要用一斤线垂掷而下方可抵底。潭底是卧龙宝地,迄今尚未有人到过三潭。
  公婆岩小井
  公婆岩小井,坐落公婆岩山后的山凹中心地带。离大岩洞约200米,没有经过人工堆砌,实际是个小水潭。井深尺许,井面约0.5平方米。清澈见底,春夏秋冬四季永不干枯,连大旱的民国3年(1914)也不断水流。1950年前,居住在大岩洞里的道姑,曾用几根破开的竹爿除去中间的节片当水管,直接把井水引到厨房的水缸里作生活用水。相传小井与泾济潭相通,是施雨龙王逢旱避静的行宫,至于是否与小井相通这是一个传说,然而小井实是一穴名泉。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亳塘村志第一册》

本志由村族编年史事、专志各卷组成,综叙村情,竖述史实。内容设亳塘记事、氏族系图、村民直传、丛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亳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