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外出四处流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7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外出四处流落
分类号: TS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手工业的情况。
关键词: 前山杨村 村民生活 手工业

内容

前山杨村,山多田少,剩余劳动力很多。为寻求生计,外出做手工业的人很多。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离乡背井,流落他乡,不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那时,到江西做手工业的特别多,到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的也不少。出门时,带些麦饼、炒面粉、米胖、炒玉米之类干粮充饥,以方便赶路。江西受国民党封锁,食盐奇缺,蔬菜难买。许多出门者,在出门之前,先要在家中炒好菜干,放上几斤食盐,然后包装好。带到江西后,和上一些辣椒,就要吃上几个月。
  那时,交通不发达,车辆稀少,出门都是步行。每人肩上要挑上工具、被褥、粮食等七八十斤、百把斤重的货担,一天要走七、八十里,甚至百把里的小路、山路,七八天、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不管春夏秋冬,都脚穿草鞋。遇到严冬腊月,手脚冻僵、冻麻木、生“冻饼”(冻疮)是常事。路上宿夜,一是露宿在亭、祠、厅、庙,早、晚用自带的粮食、炊具做饭填肚;二是借宿在居民家,用自带的粮食烧饭,用自带的被褥铺盖;三是投宿低档旅店,用自带大米或请店主代买大米烧饭,付给店主连宿夜钱在内的钱,名曰“伙钱”。
  生活的艰辛,给少年儿童带来不幸。本来应该是读书求知识的年龄而失学在家帮做什活;男的十一二岁就千方百计寻学手艺,俗称“徒弟”。做徒弟的很苦,三年之内,只供吃饭而没有工资。徒弟要外出叫生意(找活干)、借宿、烧饭、洗碗、做杂务。弄不好,还要受人欺侮,遭师爷白眼、打骂。串家串户叫生意时,遇狗被咬是常有的事。生病打摆子,照样要挑行担。下雪天草鞋穿破,就赤脚挑行担,脚底被踩得流血流脓,也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为学手艺,被折磨而客死他乡的事件时有发生。
  做手工业,有的有固定作坊,有的四处奔走从业。在外做手工业也怕抓壮丁,所以许多生意都到山坑去做。挑起重担,爬山过岭,累得精疲力竭,肚饿难当。外出之苦,非言语所能形容。旧时,村人中流传着“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语,这是受苦人的自解自宽之词。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