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挑卖历尽煎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挑卖历尽煎熬
分类号:
F329.0
页数:
4
页码:
64-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挑卖历尽煎熬的情况。其中包括卖柴、卖垫栏、背瓦柴、担岩头、担砖瓦、打零工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村民生活
挑卖
内容
卖柴 前山杨村山多树多柴草多。种田不得温饱,家家户户就把目光盯住山上,靠山吃山,大做山木文章。除少数富户不卖柴外,其余一到冬天全部上山砍柴和卖柴,以此来养家糊口。
上山砍柴,近山远山都砍。砍的主要是樍柴、马了梢、小叶狼衣、大叶狼衣、花麦头、铜丝草、大叶茅草等。此外还可砍一些柴桠,扒松针(松毛)。非经批准,树木一般是不准随便砍伐的。
严冬季节,脚穿草鞋上山砍柴实在是冷。北风呼啸,岩石上冰棱如柱,地面上冰霜坚硬,柴草上有厚霜。举刀砍柴,手指麻木,握刀不稳,指头被砍,血流如注,也不知所痛。
砍好柴草,要挑回家,不是上岭,就是下岭。上岭非常吃力,下岭也十分不易,弄得不好会脚溜摔跤,甚至会打“雉鸡”,将一头柴滚到山下去。有时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前山杨村就有好几位村民因为上山砍柴而跌死跌伤。
近山的柴挫光了,就到金竹降远山去砍。从前山杨村到金竹降有20里路,所以早上二、三点钟就要起来吃早饭,并在篾制的小饭箩里盛上饭菜带到山上当中饭。菜非常简单,不是青菜、萝卜干就是菜生、菜干、腐乳。走了一大半路,甚至到了金竹降才天亮。
上午砍柴,下午将柴挑回家中,已经很晚,有的甚至到下午二、三点钟。匆匆吃过一些冷饭冷菜,又要将柴挑到芝英去卖。
前山杨离永康农村最大集镇芝英有3—4华里。所卖之柴都挑到芝英石板街、洋塘滩去卖。因为我村卖柴历史悠久,对芝英一些买柴户(特别是做豆腐的、浇千张、做馒头的和其它一些用柴量大的户)十分熟悉。有的卖柴人就与这些买柴户挂起钩来,几天供柴一次。这样,这些卖柴人在通常情况下就有了部分固定买主。年复一年,成了莫逆之交。
有固定买主的毕竟不多,绝大部分是临时寻找买主,即时交易。有时市上柴多,柴草卖不出去。碰到这种情况,就只得两种办法处理:一是寻找买主赶紧贱价出售,二是把柴草先寄存于亲友家中。在平时,一般都是采取前一种办法,只有在芝英集市,个别的才采取后一种办法,待来市再卖。
价格买卖双方合议成交。基本上是“斤米秤”。就是说,一秤“(廿两秤20斤为一秤)柴换1斤米。卖了柴,再将米拿回家烧晚饭。这叫“等米下锅”或叫“米挑担冲头”。
每逢三、八(农历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廿三、廿八。)芝英市日卖柴者更多,在前山杨至芝英的路上,柴担连成长龙,浩浩荡荡担往芝英出售。
卖垫栏春夏季节,山上嫩草多,是上山挫“垫栏”的好机会。每秤垫栏可换1斤米。村人决不放过这一机会。上山挫“垫拦”,为禾苗生长提供肥料。挫好垫栏,挑下山后,又马上挑到游溪塘、练结、后杜、下畈、松塘园、宅口、黄店、寮前、下蔡、柿后、溪岸、郭山、柳前塘等村去出卖。听到什么地方要芋田柴,就挫竽田柴卖,什么人需要搭凉棚,就挑柴桠去兜售。
背瓦柴 由于烧制砖瓦,需要松木,瓦灶业主与山林主人商议好,除留下部分比较正直、疏密适中、长势良好、有成材希望的样树外,把整片松林判给瓦灶业主烧砖瓦。瓦灶业主知道前山杨人刻苦勤快,讲好价钱后就雇用前山杨人上山砍伐,并将砍下的松木背到瓦灶去,这就叫背瓦柴。那时,瓦灶用的是老秤,秤锤用一块大石头制成,分量比一般秤锤重得多。经折算,每斤瓦柴合现在1.537市斤。更有甚者,合现在1.716市斤。而前山杨村,有的3个人能挑1000市斤,叫“三个千”。卢章子一家,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打零工、背瓦柴、担砖瓦、担岩头样样来。担的分量特别重,压得他背如弹弓,晒得他皮肤墨黑。有一次,他的妻子一边在小产,一边还在坚持上山背瓦柴,以致后来她重病缠身,惨不忍睹。
担砖瓦 砖瓦烧制完成后,客户纷纷去购买,被雇用挑砖瓦的也是前山杨村人。砖每百块为一驮。砖以驮计价,瓦以千片计价。担价很低,大家仍争相去担。
担岩头 前山杨人,只要能挣点钱补充生计,什么活都干。他们看到山上有大量块石可挖,可以挖石出卖,就利用点点滴滴的空闲时间上山挖块石。平时先将挖好的块石搬到家中,待有人买时挑去卖。有时有人来买,但家中没有块石,就丢下其他活计,上山去挖。挖块石,要用铢锄。块石大多用于砌墙脚。价格以百斤计算,分两块担、三块担、四块担等。尽管石头的价格很低,村人也争着上山去挖、去挑。
打零工 夏天,除了抓紧收割好自己田里的稻谷和秋播以外,稍有空闲,他们就到芝英、儒家、继绪塘等村去打零工,帮助邻村割谷、种豆、种玉米。芝英有的田种得很远,种到黄店附近的冷塘下。傍晚,两箩满谷担到芝英,累得两眼昏花,双腿酸软。稻谷收割以后,再要帮助种豆、种玉米。夏收夏种过后不久,一批批青年又背起崭齐的锄头帮助铲豆。有的青年铲得很快,四个人一天要铲一百秧田,叫“四个百”。天蒙蒙亮出发,直到天黑才回家。而报酬,每人每天10多斤米。出门没有路费,打零工赚来的一点钱,正好作为八月出门做手艺的路费。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