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良种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6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业良种推广
分类号: S323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农业良种推广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稻、大小麦、玉米、豆类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农业 良种 推广

内容

解放前,村民对种子的选用比较简单,水稻种子一般都选用金华早谷、大叶早谷,红黎米、三百粒、小叶青、七月糯、红壳糯、白壳糯。玉米种子选用黄玉米、紫玉米。这些品种产量都比较低。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科学种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不断进行良种的更新换代。
  水稻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推广种植莲塘早、珍珠矮、先锋陆财号、广陆矮、矮脚南特号。其中陆财号、广陆矮为当家品种,亩产一般在700市斤以上。
  1956年推广双季晚稻种植后,晚稻品种选用晚籼九、猪毛簇、王光头、人民京、沿下坑、游粘籽、农垦。80年代推广种植杂交晚稻,品种选用汕优6号、汕优63号、叶优10号、叶优46。搭配早熟早稻品种二九丰、浙733、卢青早、卢红早等。
  大小麦在50年代,大麦推广品种为六棱珠、长江麦;小麦推广品种为三月黄、红壳麦。70年代引进908小麦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80年代开始,村民很少种植大小麦,只有少数村民在自留地、田头地角少量种植,以尝鲜食用。90年代开始随着江北面粉大量拥入永康粮食市场,种植大小麦因为影响到早中稻及杂交晚稻的产量与季节而基本绝迹。
  玉米 解放前是秋作物的当家品种,早中稻的收获除去交租所剩无几,只能指望玉米充作主食。50年代玉米品种选用大粒黄、小粒黄、紫玉米。推广种植双季晚稻后,玉米种植量锐减。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杂交玉米。玉米品种选用浙丹一号、旅曲、丹玉、东顶。80年代开始推广苏玉一号。如今玉米种植量已由大田种植退至田头地角,自留地少量种植,用以尝嫩鲜。但也有部分村民种植玉米供市场当作果菜销售。
  豆类 因为产量低,从60年代开始基本上取消了成块成丘种植,少量种植品种选用六月豆(兰溪大豆)。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