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分类号: F014.1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到1981年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情况。
关键词: 前山杨村 生产关系 变革

内容

解放前,70%耕地掌握在少数地主和常会手里。前山杨村本身地主和常会不多,但附近芝英、继绪塘、郭段厉、儒家、游溪塘等村常会及地主田产很多。他们将坐落在前山杨村附近的田地佃租给前山杨村人。即使是中农,大部分也是佃户。佃租一般采用定租制。即确定租额,秋收后佃户按额向地主或常会交纳租谷。当时,一年大部分收种两季,即早中稻,秋玉米、豆、荞麦、萝卜菜,也有第三季种冬大麦、小麦,油菜的。但种三季(村人称三熟)的耕地会影响到次年早中稻的产量,所以第三季大部份植绿肥。早中稻的收入除去纳租所剩无几,只能赖第二季秋作物及第三季春花(麦类)作物收入弥补先欠和充饥。困苦的佃农,绝大部分在饥饿线上挣扎。
  1950年下半年开始土地改革。执行“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计划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分配了土地,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1952年,在帮工队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实行土地、农具入社分红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前山杨村先后成立了规化、红星、光明、同裕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农具属私人所有制。
  1956年,农村合作化运动深入开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前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取消了土地分红。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全国,前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加入超美人民公社(后改称芝英人民公社),成为公社属下的生产队,实行按劳分配,定量分粮。以后几经更改撤并、充实提高,人民公社体制一直持续25年。至1983年始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村行政。
  1981年,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山林承包责任到户。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后几经充实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更趋完善。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