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前山杨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前山杨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前山杨氏的情况。其中包括杨氏源流、排行字母、“四知堂”和“清白堂”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姓氏
杨氏
内容
杨氏源流 杨氏之先,郡望弘农,系出姬姓。公元前7世纪时,晋武公有个儿子名伯侨。其孙突,为羊舌大夫。突有5个孙子。第2个孙子肹,字叔向,晋平公时为太傅,食采杨氏,子孙因邑为氏。叔向生子名伯石,字食我。因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其他子孙逃于华阴,遂定居下来。华阴是弘农郡的属邑。弘农杨氏即始于此。
弘农杨氏,在历史上居官显要者很多。汉有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追杀项羽有战功,被封为赤泉侯。其曾孙杨敞,字君平,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其后裔杨宝子杨震,字伯起,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称关西夫子,又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名相。他拒贿时的“四知”名言流传至今,教育着千秋万代。唐大历中又有宰相杨绾,德高望重,可与东汉杨震媲美,是为婺州杨氏之祖。
杨绾的五世孙杨虎,又名杨逊,是五代后唐时的回图使。原居开封,后周显德末年避乱居吴越漾沙坑,既迁富春北部巨石界,又迁金华大云乡安期里竹马营,卒葬义乌县双林乡蜀山里之东晴山(在今赤岸)。生子杨衡、杨道。杨道,为宋朝散郎,从父徙居金华竹马营。杨衡,字守畅,为宋奉议郎,也从父徙居竹马营,卒后卜葬东晴山。杨衡的儿子杨瑱(百行1,《前川杨氏宗谱》写“震”),宋嘉定戊辰(1208)进士,任河南提刑按察副使,转迁兵部侍郎,敕令同提学编修,后辞归,由汴宦游浙之乌伤赤岸而占籍居焉。
杨瑱,生四子:仲成、仲用、仲文、仲武。仲成居赤岸,仲用居武义刘岩下,仲文迁永康县城西隅,仲武迁居永康杨公。至宋淳祐年间(1241~1252),千行1杨仲成的长子、万行5杨万明,任永康知县,后居永康前山杨。杨万明就成了永康前山杨氏的始祖。
前山杨村始祖杨万明,卜居前山杨(今前山杨上村)后,发族成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杨姓天下发房庠生,乾行7杨惟明又从前山杨上村徙居田洋庄相邻的地段,建房造屋,繁衍后代。他们与已在当地的吕姓村民共建前山杨下村。至清初,前山杨又有杨姓经常驻足于金竹降,至遗行80杨开叙才开始在金竹降定居下来。
排行字母 《前川杨氏宗谱》载,自杨瑱开始,前山杨氏的排行字母为:
百千万富贵 鲁禄盛荣昌
乾泰昇震泽 谦逊遗和顺
厚积庆丰亨 文章隆道德
繁茂发康清
这次编修村志,杨氏族人同声共议,又续增了以下一些排行字母,排列为:
鹏腾耀华业 国兴树伟才
传良继世长
前山杨杨氏,自万行发族,迄今发至章行,已历25代。
“四知堂”和“清白堂” 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前山杨村的杨氏宗祠(大常祠堂)正中,戏台上方高挂着一块巨匾,上书“四知望族”四个大字;三常祠堂(盛二公祠)也有同样的匾额。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灯笼上有的号“四知堂”三个红字,有的号“清白堂”三个红字。
义乌市赤岸镇第二村原来也有一座“清白堂”。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被全部拆除,并在原址上建造了赤岸镇第二村办公大楼,目前尚存当时“清白堂”的一对石狮。其他古建筑木料已被搬建到附近的戚继光纪念馆。
为什么前山杨村的杨姓和赤岸镇第二村的杨姓都有“四知堂”和“清白堂”呢?因为他们的先祖,是东汉时期的丞相杨震。
杨震(?~124)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他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人称关西夫子,也是清正廉明的名相。他前半生教授学生,后半生出仕。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官职。杨震才学过人,廉洁奉公,他的事迹被列入史册,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杨震出身名贵之家。他的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就有战功,被封为赤泉侯。他的高祖杨敞,在昭帝时官至丞相,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通晓欧阳生所注释的《尚书》。
杨震50岁时,大将军邓骘听说他有才德召聘他出仕,推荐为茂才。经过四次调迁,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官职。
杨震虽然身为高官,但是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当他到东莱郡赴任时,路过昌邑县。过去经他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当时正任昌邑县县令,前来进见。到夜深人静时,王密拿着10斤黄金,来送给杨震,以示谢意。杨震对他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你为什么这样?”王密说:“黑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坚决拒绝,王密惭愧地退了出去。
后来,杨震转任涿州太守。他的性格依然是公正廉洁,不受私情。他和子孙经常是粗茶淡饭。他不吃鱼肉,出门不骑马、不坐车而步行。亲友故旧有时劝他置一些产业,好留给子孙。他不肯接受。他经常说:“让后世都称他们为清官子孙,我把这个美名留给他们,难道还不丰厚吗?”(见1996年11月《工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宰相全传》208~210页,《杨氏宗谱》也有记载)。
由此可见,“四知堂”和“清白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就是为官要清正廉明、不徇私情。为了永远铭记先祖杨震的教诲,并告诫子孙后代,所以杨震后裔聚居的村落都有立祠、挂匾、号灯的传统。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