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村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村庄建设
分类号:
TU98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村庄建设的情况。其中包括祠厅、戏台、井泉、村道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村庄
村庄建设
内容
民房清咸丰八年(1858)以前,村里除大小厅祠以外,民房多为泥墙,上下村各有数十幢。只是前山杨下村民房疏散开阔、平坦,占地面积大,前山杨上村民房紧密,占地面积小,靠山脚边沿建造。前山杨下村杨、吕两姓户数总和比前山杨上村多,论范围,要比上村大一些。到了清代咸丰八年(1858)农历四月初四日,一场兵祸,前山杨上村民房基本上被焚,前山杨下村也有部分民房被毁。
此后村民齐心协力,互相帮助,重建家园。新建的房舍大部分改用青砖。至解放时,全村共有民房267.5间,祠堂3幢,族厅3幢,加之杨姑娘殿、太馀殿,整个村容规模尚可。
解放后,人民翻了身,经济收入迅速增长,50年代前山杨村就建了砖木结构楼房10余幢,是附近村落领先的建房样板,难怪当时许多姑娘都慕名愿找前山杨村的年青小伙子为对象。
到70、80年代,村人还是积极在居住条件上狠下功夫,他们宁可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也要积极攒钱造屋。只是建房材料改土木结构为钢筋水泥结构。改革开放后,人们更是讲究居住条件,造房向高层发展,四层、五层楼房比比皆是,从村庄东南西北中拔地崛起。截至现在已拥有新老民房1025.5间。人均居住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同时,房屋外表装璜用上琉璃瓦,避雷塔,大理石贴面砖。地面铺上水磨石,花岗岩地板、木地板。有的用三夹板、五夹板、装饰板吊顶装璜。装上不锈钢护栏、拉门、卷门、防盗门。照明用上花色灯具、顶灯、壁灯,五花八门。有的还装上空调器,既豪华又大方。让人看起来有如城市的居室感,又具有山乡避暑别墅感。
祠厅 太平军进军永康以前,前山杨上村已有三常祠堂(盛二公祠)、前仙间以及人常、兴常两厅;前山杨下村已有杨氏宗祠、四房祠堂、前仙间和姓吕田洋厅。这些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经清咸丰八年兵乱,前山杨上村只余前仙间和三常祠堂,前山杨下村三重设计的四房祠堂中间一重也被焚毁。后重修如初。现在坐落下村的杨氏宗祠是七十年前在旧址上新建的。
戏台 早年在杨氏宗祠、四房祠堂和盛二公祠都建有木结构戏台。约于50年代拆除。1968年,前山杨上村在门口田晒场东首新建戏台,办起露天剧场;继而于1977年建造了大会堂,堂内建了戏台。至1984年前山杨下村也选址于厅前晒场建起戏台,办起了露天剧场。
井泉 在历史上,先辈村民开凿了5口水井。上村有上井,下村有下井,下村还有下大塘北井、下大塘南井。两村中间有校井(在小学校园内,上村人称下井,下村人称上井)。这些井在开凿时,都用较大的鹅卵石砌叠,井身都是圆柱形,上有石板打制的井圈或水泥井圈。数百年来,全村村民都依靠这几口井的井水作为饮用之水。改革开放以来,前山杨上村于1984年在后山半腰建成了自来水塔,日产自来水80吨,前山杨下村也于1985年在上弄山头建起自来水塔,日产自来水80吨。自此,村民家家户户均可用自来水。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饮水质量要求的提高,不少用户除了应用自来水之外,在自家房舍里或者房舍附近还打起深水井来。据说这些井的井水要比自来水更好,用起来也便当。
村道 随着村庄的扩大,村道多自发形成。原来多用鹅卵石铺砌,只能步行,不能当作车道。1988年,前山杨下村房前屋后大部分村道,约300米,已铺浇了水泥路面,可行驶手扶拖拉机和其他微型车辆。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