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橋頭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543
颗粒名称: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455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桥头周村的一些农业和商业习俗,如开秧门、关秧门、敲豆、耕田钱、雇工、放水、过田水规约、禁山等。还介绍了不同工匠崇奉的神灵和丈量用具,如鲁班先师、轩辕氏、太上老君等。这些习俗和信仰反映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关键词: 桥头周村 民风 民俗

内容

开秧门:插秧,俗称种田。旧时插秧头一天,种田师傅要先吃一双鸡蛋,然后大家一起吃金团、吃糕、吃粽。意味着:“粒粒种,年年高,快长快大”,谓之“开秧门”。
  关秧门:插秧结束,把有余的秧,一部分插在田角,以备用于补秧垦,还要带几个秧回家,抛到自家屋瓦背,称之“关秧门”。
  敲豆:农民在稻谷收割后,准备在田里种豆,不用翻耕,只用锄头脑把稻茬敲成臼形(开垦),每垦放上5~6颗豆籽,盖上焦泥灰即成。这种方法,欲称“敲豆”。待豆苗出土后,锄铲一次则可收获。
  耕田钱:旧时耕水田,耕空白田,以银元、铜板或粮食付酬。耕玉米田,以所耕田所产的玉米秆作工钱。耕糖梗田,以所耕田所产的糖梗头尖作工钱。耕田户可以用玉米秆和糖梗头尖作为耕牛越冬饲料。
  雇工:旧时整年给人做雇工的,谓之“打长工”;短期给人做雇工的,谓之“打零工”。稻客是忙季惯请的雇用工,大都来自客地缙云、仙居一带。他们身带七样东西来永康:一个凉帽、一把蒲扇、一条汤布、一根扁担、一根担柱。借寓于祠堂、庙宇、戏台、任人选雇。受雇者即由主人领去供给膳宿、调排使用。如果主客欢喜,就预约来年雇用。
  放水:夏至前,无论哪丘田都可到塘里放水灌溉。过夏至,天气进入盛夏,用水量激增,塘水管理就严格起来,只准所属灌注的农户使用。为了防止水利纠纷,制定乡规民约,如水中养有菱藕和鱼苗,放水则以底涵开直为止。底涵以下的水,谓之“保命水”。
  过田水规约:水路田,一般都有水沟,上田刚施过肥,下田急需放水,必须给上田筑子岸,否则上田施栏肥要隔七天,浑水隔三天方可过水。
  禁山:要鸣锣晓示,在山上喝禁山酒,宣布禁山约。禁山如有违犯者,要罚一灶豆腐、一坛酒,到所犯地点鸣锣,招引附近村民饮酒吃豆腐。
  工匠崇奉之神:木匠、泥水、石匠崇奉鲁班先师,丈量用鲁班尺。裁缝崇奉轩辕氏,丈量用三元尺(轩辕尺)。铁匠、砖瓦匠崇奉太上老君。其它工匠崇奉胡公。现时大量多用标准计量器具。

知识出处

橋頭周村志

《橋頭周村志》

本志记述时限,上不划一,下迄2000年5月31日为止,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包括村庄篇、村级组织篇、农业篇、山林水利篇、工商业篇、教育卫生篇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桥头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