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文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49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集
分类号:
Z4
页数:
9
页码:
330-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文集的情况。其中包括灵岩记、赠马生归永康序、侍王府投刺、得月楼记等。
关键词:
清溪乡
文集
内容
灵岩记
宋 清渭 何子举
灵岩之境,最超卓高,隐翠微,浸碧落,迢迢一径倒,青松壁立,危门敞虚阁1。敞虚阁,见寥廓,万迭青山连海角。山田疏密布棋文,行看远近分凫鹊。入虚堂,直邃寞,泰山以来天所凿。上如屈曲老龙腰,下似空明巨鳌壳,豁然平铺如环削。低不碍人高可摸,洞彻中开,隐籁传虚通,远映飞光烁2。烟岚前后如帘幕,洞户东西迢锁钥,明月宵涵雨玉壶,白云晓度长银索。壶天春秋长不恶,琼室夏凉冬燠若,老僧雪夜不亲炉,童子炎日尚狐貂。夜静风清冰露薄,天碧境寒河汉烁,冷冷风吹叱斗牛,浩浩清声生万壑。我欲飞王乔之凫,呼丁令之鹤,驾羽仗之轻车,奏灵台之妙乐,披星机绘素以为衣,举金茎沆瀣以为酌,呼群仙以遨游,休此岩而宴乐。或叱石以为羊,或指松而化鹤,海客渔父参棋,许樵夫着。不知鸟之东飞、免之西跃,相将远逐无穷滨,逍遥永脱尘缘缚。
注:《灵岩记》一文标点系编者所加。1、2处似可作如下标点。1、“灵岩之境最超卓,高隐翠微浸碧落,迢迢一径倒青松,壁立危门敞虚阁”。2、“洞彻中开隐籁传,虚通远映飞光烁。”供参改。
赠马生归永康序
明海瑞
予秉性戆直,最嫉佞谀,每欲得一直言敢谏,奋死不顾利害之人,与之立朝事君以追吁咈之治,而无如寥寥天壤,百不得一也。迨拥皋比于南平,有石峰马君者,婺之永康人也,携其子来判是郡,夙著廉明,余每接见则言词慷慨,如泰山乔岳,有落落难合之渠,及考其行则又不卑小官,小心谨慎,必求称职,窃喜所谓奋死不顾利害者,庶几见之,遂与定交欢,如平生从余游。马生国本即其令子也,天资英迈,丰神俊拔,博及群书,笔阵云横,文涛水涌。虽当世老儒宿学,贤士大夫弗能过之,亦可谓闳中肆外矣。然余之深喜之者,匪徒以文也,喜其秉性耿介,未尝妄交乎人;力学好古,每恶世之阴险佥邪者,有乃父之风,与余性合也。孔子曰:“吾未见刚者。”若马生可谓刚直之士矣。夫《易》阳刚为君子,阴柔为小人。今生刚而好学是以君子之质,充以君子之才,将异时际交泰之会,直言正色,面折廷诤,如古引裾折槛者,非他人必此子也。今世之为君子者少,而小人者多,余方乐与为徒,为国家储弼直之士。今乃以父命归省坟墓,是余意中有是人而目中不见有是人矣,故制联匾以赠之,盖欲作其气,励其志,无变其志,以象贤也,马生其勉之。
额曰:“楚国无双”
联曰:经纬在躬感怀恒切安民志 簪缨永世慷慨时存报国心。
注:马国本(一五三一至一五九四),清渭人,明嘉靖四十年恩贡,任楚府典宝,父石峰曾任福建南平通判,兼主县事,为官清廉耿直不阿,时海瑞于南平任教谕,石峰属僚,意气相投,成莫逆之交,国本随父于任所,从师海瑞,海老对其甚为器重,把他认为后起之秀。国本奉父命回乡祭省祖坟,告别恩师,离别时师生依恋。后海瑞升刑部郎中,特赠序并匾联以资勉励。
侍王府投刺
(题目编者所加)
同治壬戌,粤匪之乱,发逆有称花旗者,在我永毁居庐。残杀甚酷,乡里患之,思得一人往侍王府至伪二王处控告,冀得扫除花贼而苏百姓,翁慨然挺身自任,与王永洲先生登山渡水,径达府城。至伪王宫,二人投刺入。王览刺传呼,见两旁刀枪似雪,剑戟如林,森罗不如也。翁顾谓永洲先生曰:“大丈夫为民请命,即来此间当置生死于度外,何惧哉!”,遂岸然直入。王亦奇之,问曰:“若辈来此何干?”翁手出状曰:“花旗盘踞永康,尽情杀掠,乞王提旅之师与百姓除害,否则出榜晓谕与纪律之。”王曰:“诺,容商之。”时己薄暮,饭后以一小校持灯送二人至耳房楼上宿。俄闻鼓吹声,翁问小校曰:“何事也?”对曰:“大王六旬寿诞。适宴客耳。”翁问:“诞在何时?”小校曰:“诞在明日。”翁即于袖中出白金五两授之,曰:“尔为我备八言长联一副,兼市寿仪数物,余皆为尔茶酒费也。”于是翁撰稿,永洲先生信笔直书,当夜上之于王,王大喜,谓群贼曰:“此文人才子也。”翌晨王大张筵宴,让翁与先生坐,宴毕出告示四张,令箭一枝禁杀掠。吾永自此得少安者皆翁与先生赐也……。
此文原载《山西胡宗谱》胡正辈传。正辈字德垂,生于清道光丙戌至光绪庚仁年,廪贡生候选训导。本文客观地记叙了天平军在我县活动情况,侧面描述了待王李世贤,礼贤下士,爱护百姓的真实情况。
得月楼记
胡君常
癸未冬,余跻知非之年,进德之岁,宴诸戚于得月楼中。有客避席而请曰:“斯楼也,何以得月名耶?意者:月之盈虚而天地之消长以自然而知乎?抑亦得月之晦明,而阴阳之剥复,有主而识乎!不然,香分桂影,得广寒清虚之趣乎!彩绚蟾蜍,得嫦娥绰约之态乎!其名以得月也,良有以也,敢请其故。”
余应之曰:“然”。非与盈虚消长之故,曾天地不能以一瞬而晦明剥复之机。见阴阳之无停刻,奚在夫广寒之清虚,嫦娥之绰约而乃可得乎?虽得也,亦人人之所共得,非余之所得也。亦古今之所同得,非吾所独得也。然吾所谓得者,盖自有在。当其云收雨霁之时,水天一色,吾以得月之光华映楼台而自媚。迨夫斗转星横之际,台沼皆幽,吾以得月中之精,彩彻轩庑而尤明;中天皓魄,水面清光,一轮冰壶可掬;楼台倒影,波纹荡漾,半窗玉兔堪亲,斯时也,金樽不浅,月色平分,兴添瘦楼逸趣;玉盏时传,对影成三,乐同李白天真,凭栏吟咏,声彻广寒之府;临池观赏,香飘桂子之宫;陶陶乎,如游羲皇之上;飘飘然,如遗人世之间。月得吾耶,吾得月耶。月不可得,名可得也。故名之曰:“得月楼”可也。语不曰“近水楼台先得月耶?”
客曰:“是”。于是玉成子提笔以记。
(原载于《黄岗胡氏宗谱》)
题写荷园
原载《楼氏宗谱》节录
(一)
花县哦松,桃溪逐锦。看寿山之耸拨,谅多岳降嵩生。相丽土之阴阳,尤冀天工人代。矧振兴夫文教,必宏辟其名扬。
道出昆平,舆停古刹。俯临清渭,俨尚父之兹泉;遥瞻尖峰,若黄公之商岭。笼烟罩雾,别有洞天,襟水带山,宏开甲第。耆老告余曰:“此荷沅也”
(前分知永康县事桐城吴廷康)
(二)
及至公廨,门前一溪界到,寺后一溪界到,并汇于石龙之潭。回首遥瞻,数里外平地突起,一金星从心出脉,脱下龙神,如开旗展翅,滚浪落花,瞥然中止,阴阳和合,真气内潘,低徊久之。第见人烟稠密,甲第连云。此果何庄?佥曰荷沅也。
赐进士出身于永康县事,调补绍兴余姚县知县罗超曾。
八逸会自叙
王竹峰
昔者王右军兰亭修禊,稽、阮辈因号七贤,至唐白乐天,遂仿九老之会,世争羡之。宋李公罢相适交游,数符洛社,方期会而不获。遂及文潞公守西京为耆英会,司马公与之为真率会。约曰:“序齿不序官,为具务简,味不过五,酒巡无算,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也不辞,共用一简。会日早赴不速,违者罚一巨觥”。诚高蹈者之清规也。
载观“四休居士,粗茶淡饭饱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数语及倪正文轹之志,有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醮,浇花栽竹,寓意奕棋之趣。诚哉!茹山钓水,赌墅泛舟,无适而非逸境。营营富贵何为?予生中华盛时,不惟羡古人之三幸,抑且与清泉、省斋二叔,自垂髫操瓢,同甘苦历五十载,今同拜官又同归憩,林下优游,朝夕并同,匝一甲子矣,兹岂偶然之遭哉。
盖山川之秀,藉是以光。感今思昔得悠然,偕老者八人,为逸老佳会。虽未能仰追兰亭、洛社之芳,而不近市朝,不沦幽壑。惟着东山之屐,讴粱父之吟,垂噃春之钓,寻风雩浴沂之乐。同行同情,不负花晨夕月之常,以期同老。岂多让古所谓江湖之逸叟、圣世之逸民耶!
夫自孔子以逸民称夷、齐,而后世遂高隐者。夫隐之为高,非徒以其逸于形与名也,有取于心之逸耳。书曰:“心逸日休。”惟心之逸乃为真逸,而寿祉因之。故夫欲适我心之逸者,其累不可不知:一曰痴,不知止足之谓也;二曰吝,鄙猥琐屑之谓也;三曰隘,示人不广之谓也;四曰欺,中外二致之谓也;五曰骄,气盈自是之谓也;六曰矫,强情合欢之谓也;七曰畏,内惧不辰之谓也;八曰贪,子孙过计之谓也;九曰厌,涣败兴之谓也;十曰馁,畏谗顾虑之谓也。有一于此而不能脱然于中,何以能忘人忘己,俾内外为之两忘也耶?又何以怡神恬性,介兹景福于有永也耶?
故兹逸会之作,本以娱老而非以夸老也,本以遗事而非以废事也。若夫年方茂而志未竟者,当以树功立德为无逸,安能相强之耶。故会之有与有不与者。以此,斯会也无叙无期,乘兴而集,越季不为,连旬不为数。每会座止一席,馔共五盂,肴随有而设,酒随量而斟。俭约适宜,过侈有罚。凡有蔬果之新,只鸡斗酒之具,无不可者。但庖丁主于丰洁,久坐主于不饥而己。
乃若弟子拘其服劳厮从,必欲周于缟给,则又非逸会中之逸也。如有高怀情兴上人,超然愿入斯会者,亦有何幸于三寿作朋也乎。
隆庆壬申岁春正月上浣之吉 竹峰逸士书(选自《柳墅王氏宗谱》)
注:王楷(一五一三——一五七三)字子正,号竹峰,永康象珠人,明嘉靖丙辰进士,初授杨州府推官,历任刑科左给事,湖广参议,在任期间,政绩卓著。后为兵部待郎杨博所排挤,退职回家。
八逸老人即清泉,近溪,石斋,竹峰,竹岩,左崖,垣斋,仰峰。
八逸会联曰:逸会常新囊括四时之风月 长春不老庆同八座之神仙
虎牢吟啸序
周作人
孔子删诗之说,现代学者不大有人相信,但儒家很重示诗与礼,那是没有问题的。孔子论诗的话,最具体的是《阳货》篇的这一节,曰:“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站在学诗的立场说的。诗的用处大概也就是《子路》篇中所说的从政及专对等事,便是多识也还是实用方面的,若是通彻主客两边,就诗的性质所发明的,我想那是第三项的怨吧。要来说明这意思,最好是借用孟子现成的话,《告子篇》下记孟子批评高叟说诗,有曰:“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也。其兄弟射之,则已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后又申明之曰:“亲之过不而大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孔孟的话都是理论的教训,这里却把诗之文艺的性质也说明在内了。本来诗就是怨。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情原兼括哀乐,但欢愉之词难工,三百篇首亦有《关睢》、《桃夭》,而感人最深者,还是《绿衣》、《谷风》、《黍离》、《兔爱》诸篇。人惟不能忘情,故不能无所怨嗟,所道固一人之言,而所寄者则万人之情也。个人在宇宙间,只是沦海之一滴,太仓之一粟,惟其所代表者,乃永劫及无边的人生,是乌可以无言乎。人有所怨,可以为诗,抑亦圣人之所取者也。胡逸民先生壮年奔走革命,民国建立后曾司狱政,并任南京监狱事,今乃以事被幽于老虎桥,忽尔下阶,几同入瓮,处境如此,可以怨矣。时值乱世,会逢百罹,处此境者不止胡先生一人,惟千万人有此情意而不能言,代言者乃不可少,此亦是能言者之责任,国乱民困,有沦胥及溺政之惧,及今不言,对于祖国是愈疏也。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虽多亦奚以为。诗有益于治道,乃为不虚,胡先生之作,庶足以当之矣。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会稽周作人序。
注:《虎牢吟啸》诗集,胡逸民著,一九七九年十月香港出版,由香港上海分局承印。
龟雀碑跋 陈寒川
方岩前山之半,有两巨石,俗呼龟、雀,盖以形似而名之也。灵龟翘首东向,迎朝暾,送落日,啜月英,餐紫霞。威容肃穆,雄踞天门之侧;仪态端方,恭侍万方之人。晨钟暮鼓,默诵贝叶之经;潜心寂欲,皈依大乘之教。经改律而金身不灭,历海桑其寿数弥增。流慈黔首,跻登仁寿之域;倾觞颂祷,共祈国祚绵延。旁有彩雀,亦天之遗物也。其振华羽,鸣韶音,则天地应和,万民豫悦。上则德星明,祥风至,甘露降,膏霖雨。播腴于陂野,润色乎尧天。下则朱草兴,嘉禾生,醴泉流,浊海清。顽民丕变,遐荒宾服。金鼎奠邦,百代鸿业。党恩浩荡,颂逾击壤。夫两物者,皆天遗之以应嘉瑞也。余有感于斯,抽思骋词,抒采掠缡文,少述区区之志,因题曰:灵龟献瑞,彩雀呈祥。癸亥冬,余寄席方岩,日觅断碑残碣于荒陬,夜访耕夫织妇于里闾,搜遗闻,裒逸事,或考之史乘,或证诸版牒。日而久之,间有得焉。乃倡立此碑,彰明昭代,用垂永年。特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付主席西泠社社长沙孟海先生书碑。先生,当代大家,蜚声海内外,其墨宝之珍贵,不啻隋珠和壁。今不以我为孤寒,而慨然俯允,岂独名山荷幸,于余亦有荣光焉。爰书此事之巅末如此,是为跋。
癸亥年孟冬,颖川陈寒川谨跋于重楼,时年四十有九。胶东珠巷村人,梦蟾姜东舒书跋并篆额。
桔颂 楼明统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黄岗村有桔六万株,郁郁葱葱遍布在沟沟谷谷山岗间。
三月风和日丽,草绿花红,桔花争妍群芳嫉,白如银,洁似雪。芬芳扑鼻沁心扉,引来蜂蝶满林舞,十里农家闻桔香。
五月南风麦熟黄,黄岗村民活更忙。曦光初露,山岗上,桔林里,处处歌声扬。有小伙,有姑娘,有壮汉,有儿郎,锄草,施肥,治虫忙又忙。霞光射入桔林里,清新空气透叶香。辛勤劳动,必结丰硕果,展望金秋心欢畅。
九月流金稻谷收,漫山柑桔绿油油,硕果累累枝压折,主人见了喜悠悠。
十月桔山如榴火,艳阳辉映金光灿,山坡上,沟谷里,欢歌笑语,此起彼伏,巧手摘下桔子一筐筐,一箩箩。汗水浇出丰收果。家家户户堆起一座黄金山,见面笑呵呵!”请问:“你家收几担,你家收几箩?”一车车,一批批,运往城市和农村。黄岗桔个儿大,肉而甜,液而津,敢与黄岩蜜桔争高低,招来省内外客人来参观。
“喝水不忘开井人,”桔子丰收不忘老叶'老施两个创始人,若不是他俩好领导,荒山秃岭怎能翻了身?喜送丰收果,报佳音,表寸心,黄冈群众不忘本。
黄冈桔子香,玉液津,黄冈人的风格比桔更香甜。桔子熟,满山坡,满路沿,谁也不伸手摘个果。黄冈人种桔有技术,有些村庄桔园不结实,黄冈人率先创办起桔协,把自己的经验、技术,无赏地奉献给大家。他们说:“墙内开花,墙外也开花。”黄冈人的无私精神受人夸。
一九八八年仲秋为黄冈编志而作
一曲悲歌悼忠魂 召音
记李文华牺牲在山西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五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七大队大队长李文华,带领二十来人的小分队来到了清溪、古山、溪岸、大后几个乡的交界处,清溪乡的大塘下村宿营。
夜风吹得树梢头的叶子漱漱作响。这一晚,李文华没有睡着。一忽儿起来往回关照同志们的睡觉,一忽儿又躺在床上想着什么。静悄悄的野外,偶然传来儿声秋虫的夜鸣,夜月挂在天边,安谥如常。待到拂晓,正是十六日的清晨时分,突然儿声犬吠,划破了山村的沉静。李文华警觉着情况十分异常,一场战斗预感立刻在脑海中激荡。
原来,狡猾的敌人国民党保安队副司令陈茂林,带着保安队和永康第三、第五自卫中队约五百余人,包围了大塘下村。李文华当机立断组织应战,准备向黄冈,山西方向的高山地带、转移。面对着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李文华先让战士们冲出去,自己殿后掩护,打伤了敌人的岗哨,小分队迅速地沿着山冈后撤,小分队飞快越过方山时,李文华掩身石笋峰左侧的危石后面,对准蜂拥而来的敌人进行射击,敌人的机枪也朝着石笋危石射来。李文华不幸腿部中弹受伤,鲜血直流,警卫员陈能连忙背着他下山。敌人在紧缩包围,李文华急忙命令小陈:“不要管我,你马上随小分队转移,要坚持战斗,胜利是我们的。”腿上的鲜血渗透裤管,泡满鞋肚,透过鞋肚滴到地上。李文华一步一步艰难地转移到了山西济彭洋房脚下,同时,翻过方山的敌人密密麻麻的不断压过来。子弹满空飞啸,枪声连续不断。
山西村群众胡济维看在眼里,连忙上去为李文华引路,迅速转入村中小巷,老婆婆施花叶急忙过来接引李文华到她家里,找了棉絮为李文华裹创,然后要李文华隐藏在床底下。然而伤口的流血仍然未止,地上流着斑斑血迹。李文华知道敌人不会放过他,为了施花叶的安全,毅然离开了她家,走向瓦窑圹转向石板街路,随后又隐蔽在周高其的楼上。楼屋陈旧,也不甚高,楼上光线不足,看去显得黑洞洞的。
敌人循着血迹追来,包围了周高其家。此时的山西,顿成群魔乱舞的世界。枪声不断,小钢炮震耳欲碎。民房的柱子被小钢炮轰断了,墙壁上弹洞累累。响午时分,枪停炮止,楼上却无动静。敌人捉摸不定,没想到这个人民英雄虽负伤却没有死,他正手持双枪,严阵以待,准备更多的消灭敌人,英雄虎胆,正气浩然。
敌人要捉活的,但又迟迟不敢上楼,抓住个十六岁的周高其替代,硬逼其上楼探察。李文华见是个小青年上来,忙用手摆了几下,周高其慌忙说:“没有人,没有人。”敌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保安队副司令陈茂林的侄子满想邀功图偿,壮着鼠胆爬上楼去,刚一露头,“啪”的一声,这个魔鬼应声而倒,滚下梯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见阎王去了。吓得下面敌人惊魂失魄,惶恐万状。陈茂林死了侄子,恼羞成怒,随即拿了两桶煤油,恶狠狠地点火烧房,房屋升起了熊熊火光。群众心如滚油,欲去灭火,陈茂林露出狰狞面目大声嘶叫:“谁灭火,打死谁!”群众只得忍气吞声的眼巴巴望着房子在抹泪。
阵阵烟火袭来,李文华想的是群众利益,为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更大损失,决然从楼上跃下,手持双枪,寻找待歼敌人。怕死的敌人早己躲开,当他沿着石板街路蹩走了不到十来米远,突然遭到屋内敌人的暗枪射击,不幸壮烈牺牲。第二天,敌人又对全村进行搜索,抓走周高其等一批无辜群众,送往杭州关押……。
秋风飒飒,寒水幽幽。李文华同志,人民永远怀念你。
一、粮食生产
民国时期,水田种植,多为“秋作——单季早中稻——秋杂粮”。冬作以绿肥为主,次为大小麦;秋杂粮以玉米、秋大豆为最多,辅之荞麦、萝卜和蔬菜、旱地即以麦、番薯、甘蔗、棉花、粟、芝麻、花生为多。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五年,全面推行“三改”:改一熟为多熟,改单季晚稻、迟熟中稻为早中稻,改低产作物为高产作物。下熟依次种植玉米及麦。形成“麦——稻——玉米”的三熟制。
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三年,进行试种双季稻,形成两种耕作制度,一为“老三熟”,即“春粮(或绿肥、油菜)——早中稻——秋玉米”;二为“新三熟”,即“春粮(或绿肥、油菜)——早稻——晚稻”。
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零年,推广新三熟制,减少春粮面积,扩大绿肥种植。推广以磷增氮的绿肥种植先进经验,绿肥产量比前增加了五倍。推广早稻短杆良种,增加双季晚稻面积,粮食产量有了新的跃进。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九年,推行小麦矮杆良种,迟熟早稻粮种和玉米杂交品种,扩种春粮,调整双季晚稻种植面积。
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七年,普遍种植杂交晚稻,并在后熟推广青稻秆还田,春粮和秋玉米种植减少,早稻以中熟品种当家。粮食亩产由一千零五十斤跃进到一千六百斤。
旱地耕作自六零年代开始,发展“小麦——套种早豆——玉米或番薯”的三熟制。
附:粮食生产小段年表
第二节 粮食生产二、良种推广
民国时期,种子以农民自选、自留、自用为主,相互串换及市场余缺调剂为辅。建国后,农作物良种不断更新。一九五二年提倡穗选早中稻种子,一九五三年建立种子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建立农科站,生产大队建立农科队,县、社、队组成三级良种繁育体系。七零年代中期,全面推广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亲本种子,亲本种子由县统一供应。一九八三年起,杂交稻制种,开始建立制种田。
早中稻,五十年代传统种植的三百粒、黄杆胡大叶青、金华早等。金华早为早熟品种,产量较低,三百粒杆长穗大易倒伏。六十年代种有珍珠矮。赣农三四二五,三九九、南京二号。七十年代种有广选三号。在杂交水稻出现后,老品种逐渐淘汰。
一九五六年推广双季连作稻,早稻以南特号为当家品种。六零年代由莲塘早、陆财号、江南一二二四、钱丰、矮脚南特号先后取代。七零年代普及矮杆品种;广陆矮四号、先锋一号、珍圭五十一、矮珍、原丰早、二九青、桐矮二十八、矮南早一号、二九南二号、长紫红、朝阳一号等,其中广陆矮四号具有迟熟,抗病、耐肥、高产的优点,成为我乡早稻当家的品种。八十年代中期,自杂交稻普及后,中熟二九丰成为早稻当家品种。
晚稻,五十年代有猪毛簇,晚仙九号等。六十年代引进农垦五十八、沂大湖青等,七十年代引进中糯京引十五、晚粳东方红,农虎六号、嘉湖四号等。八十年代开始,推广杂交稻,晚稻种植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小麦,五十年代有南大二四一九。六十年代有介吉麦、吉利、矮洛阳、矮秆红、桑帕。七十年代引进九零八,以早熟、高产、抗病。适于新三熟种植的优点,一九七四年大力推广,成为小麦当家品种。
大麦,五十年代有六棱,六十年代推广矮白洋,浙农江二棱。七十年代引进早熟三号,以抗倒伏、耐迟裁、高产的优点,成为大麦当家品种。
玉米,民国时期,清溪地区普遍种植田玉米。田玉米生长期短,耐迟栽,品种有小粒黄;七十年代推广杂交玉米浙单一号,旅曲、丹玉五号等。八十年代开始后熟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田玉米种植减少。
番薯,民国时期有红皮白心、红皮黄心等品种。一九五五年推广胜利百号,产品高、合水份低、耐贮藏、普及全乡。
豆类;有早豆、田豆、马料豆之分。大豆又称六月豆,适于旱地种植。土种有小粒豆、大粒豆、铁浆豆等。一九八二年引进矮脚早早豆,产量较土豆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田豆与马料豆,在解放初期为主要秋作。随着双季稻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田豆曾推广兰溪大白豆、百斤豆。马料豆以传统品种樟树乌为主。田岸旁普种青丝大豆和花大豆。
蚕豆,俗称佛豆,品种有大粒与小粒之分。大粒供食用,小粒作水田绿肥。碗豆,俗称蚕豆,品种有白花与紫花之分,耐瘠耐旱,宜于新垦荒地种植,也有用作水田绿肥。六零年代种植较广,八十年代大大减少,仅作蔬菜应市。
油菜,五十年代有胜利油菜,六十年代有东胜十四号,七十年代推广长秆油白菜、九二、七零五五、四八零、三零六三等。八十年代以九二一三系当家,油菜种植面积不多。
紫云英,俗称花草,为水稻田的主要绿肥,也作猪饲料之用。品种以平湖籽、大桥籽为主。一九八二年引进浙籽五号品种,迟熟,产量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三、栽培技术
1水稻
秧苗培育:民国时期“清明浸谷子,立夏开秧门”,冷水浸种,谷雨露珠即出田。建国后,用百分之一生石灰水浸种,先后采用温汤催芽、大堆催芽、土坑催芽、“五四零六”催芽。改水秧田为通气秧田,辅以塑料膜覆盖防寒。播种时间,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大都偏早,缺秧严重。七十年代中期,确定春分边播种。杂交水稻育秧,采用两段育秧法,先出播秧床,待长成三片叶后,移株寄秧,然后用带蘖大秧移栽大田。
密植程度:传统播秧为大苗插栽,株行距1.2尺见方,每丛十至十二本。解放后,推广小株密植,行距7×8寸,每丛六至八本。一九五八年,盲目推行2×2、3×3密植,造成严重减产。一九六三年提倡5×5、6×6密植,增产效果显著。一九六七年早中稻推广小苗带土移栽,匀株密植,将平整大田水澄清放干后,用划行器划格,秧苗插交叉处,种一丘灌水一丘,秧苗成活快,发棵早。七十年代开始,又改为混水栽插,推广行距五至六寸,株距三至四寸,每丛七至八本。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的株行距均比早稻为宽。
肥水管理:水稻历来实行满水漫灌,田间长期积水。进入成熟后期才排水干田。施肥方面,传统采用鸡毛、头发、石膏粉、人粪尿拌草木灰分塞到每丛稻根处,俗称“种下脚”。第一次涂田,施生石灰、草木灰或炉灰,上水后种第二次下脚。秧苗常灌水防寒。移栽后灌三日满秧水,涂田时排水烤田。六零年代初,提倡对秧苗施用断奶肥,移栽前施用起身肥,并要求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看苗施用吊头肥等。在用水管理上采用深水护苗,浅水发棵,烤田挖沟,寸水保胎等。七十年代前后,推广化肥深施,重视有机肥料的结合施用,早稻肥料在移栽后二十天内施用完毕。七十年代中后期,灰肥施用大为减少。水田管理,前期薄水为主,中期烤田以人踩田中不陷脚有细裂为准。要求四周开好避水沟,田中开好丰产沟。后期干干湿湿,活根到老,青杆黄熟。八零年代后,化肥施用增加,有机肥料减少。提倡青稻杆还田,以保护地力。一九八四年推广“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高产栽培”的配方施肥新技术。
除草技术:一般耘田二次,涂田二次,先耘横行,后耘直行。建国前,栽后一个月,开始第一次耘田。推广双季稻后,第一次耘田提前到栽后五至七天进行。二天内耘涂结束。七十年代前后,曾提倡用手摸田,代替用耙耘田,效果虽好但劳动强度过大,无法推广。水稻管理上岸后,通常要除田边杂草。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推广使用除草剂除草。
2大、小麦
传统播种都用点播,畦宽三至四尺,行距一尺,每亩插种量2.5至5公斤,播种时间为十一月中下旬。六十年代改点播为条播,一九六八年,推广大麦撒播。一九七三年推广江苏唐桥春粮高产栽培新技术,畦宽八尺,沟窄六寸沟深破塥,畦面公路形,以防积水,每亩播种量10至12.5斤.用石灰水浸种,磷肥拌种,灰肥盖种。八十年代初,麦种播种减少到小麦4至5公斤,大麦6至7.5公斤。也有种稻板麦的,即晚稻收割后稻板上施上肥料,播下麦子,盖上栏肥,然后开深沟覆土。
肥料施用:五十年代前,麦子播种,习惯于“放清子”(不施肥),麦苗出土施麦枪肥。春节前后各施一二次肥,结果出现后期贪青,病重害严重。六十年代提倡基肥足,追肥速,腊肥重,春肥厚,穗肥巧的施肥原则。七十年代改为早施苗肥,重施腊肥,巧施穗肥。采取年内攻、年外补的施肥方法。也常出现年内或早春拔节,遭冻害而倒伏。八十年代,采取前促,中挖,后补的原则,提倡早施麦枪肥,促使低节位分蘖。
开沟排水:农民历来重视开沟排水。七十年代提倡隔水沟与主沟破塥。每隔两畦一深沟,要求三沟配套,防积水,冬旱主意浇水护苗。雨季作好清沟排水。
中耕压麦:传统习惯,大小麦中耕除草二次。第一次深锄,称“掏麦”。第二次浅锄,称“刨麦”。民间有一农谚,说“麦是麦亲家,越踏越生桠”。但农民很少把压麦当作管理中的一环。七十年代,推广唐桥经验后,压麦技术在全乡普遍应用,通常在麦苗为三叶时进行。睛天,土燥,苗大、要重压。雨天,有露水时不压。苗小、土湿时轻压。压后泼浇人肥、氨水或泥浆,并培土防冻害。
3玉米、番薯
玉米:传统都采用点播,畦宽三至四尺,行距一尺。六月下旬播种,七月初间苗定株、中耕培土各一次;施肥重前期,结果杆高蒲小产量低。解放后,推行合理密植,育苗移栽,适施苗肥,重施蒲肥,推广人工辅助授粉,隔行去雄及黑须期斩天花等技术。七十年代,为提高复种指数,推行双行密植。清渭、荷沅等村在双行密植两边套种萝卜菜,,取得良好效果。
番薯育苗:番薯多采用塑料薄膜温床催芽,然后移种苗地。育好长藤,剪藤扦插。也有用“以苗分苗”,利用扦插苗藤逐次剪苗的方法。扦插成活后,习惯施用焦泥灰,作垄,藤长数尺即开始翻藤。一九七零年以来,改为苗期施氮肥,翻藤改为提藤,不再作垄。
四、肥料
1农家肥料
民国时期至五十年代,农家肥料是农作物主要肥料。它包括人类尿、猪栏肥、牛栏肥、焦泥灰、塘泥、绿肥、地脚泥、垃圾等。
栏肥:栏肥多作基肥,也用作水稻面肥,冬作物腊肥,稻板麦盖子,以防杂草。
焦泥灰:多用于种麦、种玉米、种菜、扦番薯和水稻育秧。农民有烧制焦灰泥经验,常用草泥、稻根、垃圾、稻杆、杂柴等作灰料,晒燥后烧制。
塘泥:在冬季趁车水捕鱼时挖掘,分放麦行间冻酥,作腊肥,或晒燥碾细作水稻育秧。
绿肥:除紫云英外,还有大麦、蚕豆、豌豆,“压青”,割嫩树叶。青草头“摁田”。一九六一年推行紫云英增施磷肥,每亩产量从五百公斤提高到二千五百公斤,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经验。一九六二年开始稻田养萍,以萍肥田。近年来普遍采用早稻“青稻草还田”作基肥。
2化学肥料
民国时期,有少数农户购用外国产的肥田粉(硫酸铵),解放后化学肥料施用量逐年上升。种类有氮素化肥、磷素化肥、钾素化肥、复合化肥、徽量元素化肥、生长刺激素,腐植酸铵等八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五、植保
一九五零年在县治虫指挥部领导下,号召干部群众下田采摘螟卵、点灯诱蛾,防治螟虫。一九五三年冬季干部群众全面开展挖稻根、玉米根、铲田岸草。六十年代转入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一九五九年在县病虫观测站指挥下,适时防治病虫。一九七一年公社配备植保员,及时指导病虫防治。八十年代,由乡农技站专人负责病虫观察,及时指导农民适时防治病虫害。普遍使用化学药剂。
六、农业机具
民国时期,农业生产,农副业产品加工,提水灌溉,一般都使用铁、木、竹、石制作的简易传统农机具,依靠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进行作业,劳动
强度大,效率低。
解放后,手臼、麦磨、水碓等逐步成为历史陈迹。至一九八八年底,全乡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3938.7千瓦。
1、耕作农机具
传统农机具有犁、耖、耙、开山翻土,平整土地,中耕除草。田间管理的传统农具有开山锄。两齿锄、四齿锄、锄头、泥锹、田耙等至今仍使用。
一九五四年推广双轮双铧犁,因太笨重,需两头牛合拉,使用不便,效果不佳而停止。一九五八年开展深耕改土运动,推广绳索牵引机,因农民不爱使用而废止。直到一九六八年永康拖拉机厂试制成功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机型小,轻巧灵活,性能稳定,操作方便,适应本地区特点,成为本乡农村使用的主要型号。
一九八八年底,全乡有手扶拖拉机一百二十六台,中型拖拉机一台。
2、排灌农机具
传统排灌农机具有木制水车,它由车架、车桶、龙骨组成,以脚踏力头上水,有二人三人踏的,以车桶长短分为八尺车、一丈车、丈二车、丈四车、丈六车等。另有手摇水车,一人手摇提水。
随着排灌机械的发展,水车使用逐步减少。从一九五八年引进水泵一台,其功效比人力水车高三倍,深受农民欢迎。于一九八八年底,全乡有水泵八十三台,农田水利基本上实现机械化。
3、植保农机具
旧时治虫,用竹简,一头包细布,内装雷公藤粉,敲打竹简将粉末撤于作物茎叶上。
一九五七年开始使用手摇喷雾器。后来因使用不便,而由背负式所取代。后又推广扁方形的工农十六型背负式手摇喷雾器,这种喷雾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修理等特点,很受用户欢迎。至一九八八年底,全乡有手摇喷雾器四百九十六架。
4、收获农机具
收割稻、麦等农作物的传统农具是镰刀,形如眉月,细齿锋利,使用轻巧方便。一九五八年推广山东大镰刀和快速收割器,均未受群众采用。
稻、麦脱粒的传统农具主要有稻桶,配有稻梯、稻桶簟用手工甩稻脱粒。用于玉米脱粒的有玉米钻。
一九五七年开始使用脚踏打稻机,工效比稻桶打稻机提高三至四倍。一九六四年推广电动打稻机,工效又比脚踏打稻机提高一倍,适用于集体作业,操作省力,脱粒干净。此外,还有用三匹马力柴油机带动打稻机,这种打稻机适用于无电的田块作业,均受群众欢迎。至一九八八年底,全乡用脚踏打稻机一千七百七十七台,机动打稻机一百六十一台。
5、加工农机具
加工粮食历来靠手臼、踏碓、碾槽、麦磨、砻磨、水碓磨等,其动力分别依靠人力、水力、和牛力。
油料加工传统工具称油车。解放前派溪吕村、山西村设有油车。油车由车筒、拗架、油楔子、油槌等组成,配有石碾。地灶和炒锅。油车为整段大樟木或黄檀木制成,中间有槽,手工榨油劳动强度高,出油率低。
解放后,除碾米机械加工外,磨粉、饲料粉碎、淀粉和油料、棉花、茶叶、榨糖等各类加工机械相继发展。到一九八八年底,拥有粮食加工碾米机二十五台,磨粉机三十二台,棉花加工机三台,榨油机四台,茶叶揉捻机二台,饲料粉碎机十五台,淀粉机十三台,榨糖机十四台。
6、运输农机具
农业运输长期靠肩挑,以扁担、搭柱、绳索和箩筐为工具。民国时期始用手车,五十年代胶轮手推车较有发展。七十年代,手推车大量用于农田作业的短途运输。拖拉机发展后,配有拖斗,农业运输日益改善。八十年代,除胶轮手推车和拖拉机运输外,还有汽车,全乡基本实现农村运输机械化。
7、农机管理
一九七一年建立拖拉机站,一九七五年,建立乡农机管理站,设农机专管员二人,负责本乡农机管理,油料分配。在一九八零年夏,企事业结合,成立农机服务站,负责机械维修,小事故处理,新式农机具推广以及为农户进行代耕、代运等工作。并对机耕、油料、安全分别进行管理和监理。
(1)机耕管理:一九八二年开始,在农忙期间,禁止拖拉机上公路进行营业性运输,由农机监理站负责监督检查。一九八三年实行农耕管理“六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订立机耕合同,统一调配,统一安排,统一收费,统一供应油料。全乡六十四台拖拉机全部投入农田作业,春耕、夏耕机耕面积分别占全乡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三十。一九八七年全乡拥有九十六台拖拉机投入农田作业,春耕。夏耕分别占农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和百分之五十。一九八九年共有一百二十四台拖拉机投入农田作业,春耕、夏耕分别完成水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七十五。
(2)油料管理:一九七五年前,农用柴油分配,统一由清溪供销社供应。一九七五年一律由公社农机管理站统一分配,由清溪供销社供应。一九八三年农用柴油由乡农机管理站实行统配定量,包干使用。一九八四年实行农用柴油分配的监督检查以纠正分配和供应上的不合理。一九八七年,分配农用柴油五万三千公斤,救灾、补助。议价柴油一千公斤。
(3)安全监理:一九六八年开始实行安全监理。拖拉机手经考核合格后,发给驾驶证,方可上公路行驶。一九七二年全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由县交通监理部门核发。一九七五年由县农机部门发给《农业机械农田驾驶证》,由交通部门发给《机动车驾驶证》,一九八二年,由农机部门核发《浙江省小型拖拉机行驶证及驾驶证》,一九八四年改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田拖拉机行驶证及驾驶证》,确保安全。
一九八四年以前,拖拉机检、审、验由农机监理站单独负责。
一九八四年开始,手扶拖拉机年度检、审、验、由县农机监理站单独负责。通过检、审、验要求达到机件良好,装置设备齐全,技术性能良好,车容整洁,安全可靠。农机监理站人员平时上公路检查,对违章者给以教育,罚款的处理。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解放前,本乡水利条件差,水田用水大都靠田畈塘、山塘、水泉,用龙骨水车、人力脚踏,车水灌田;临溪畈田的用水,惯于在溪流上游修筑堤坝(最大的要算官川的龙山潭坝),引水灌田、抗旱能力弱,许多村庄的土地只要晴上十几天,溪塘就干燥,易受旱灾。
解放后,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在解放初期,就注重兴建山塘水库多处,至今全乡先后建成塘库共十一处,总容水量29.142万方,其中两利水库坝高6.5米,坝长181米,坝底宽20米,库容量27.6万方,集雨面积2.8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九十五亩,可灌溉农田八百亩,一九五六年九月开工,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建成。太平、黄坟、三渡溪三个县级大中型水库的干支渠道经过我乡,沿渠建成六处电灌站,它与过境的石湖溪、三渡溪、塘里坑溪、酥溪等河流组成了全乡水利灌溉网络。太平水库西渠可灌溉张坑、黄冈、白麻塘、上柏石、方山脚、山井头、官川、南湖、汇阳、郎下、下山等地区,三渡溪水库东渠可灌溉山西、山西孔、苔川、荷园地区。西渠可灌溉江头、杏里、清渭街等地区,黄坟水库可灌溉柳墅、派溪、寺口、英村等地区。此外,本乡地势较低,地下泉水较丰富,共有泉塘五十二口,其中荷园村十八口,泉塘面积六亩;清渭街村十六口,泉塘面积二亩;杏里村十八口,泉塘面积二亩。一九五二年由安塘。中央泉。外安泉合并修建成的安泉,(位于荷沅村的茂西自然村)面积约三亩,可灌溉农田一百多亩。水利建设对于发展本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全乡抗旱能力由解放初的二十天,提高到一百天,现在除及少数山沿田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田都能达到旱涝保收。
乡境内的低山、丘陵、平原、谷地、河滩、房前屋后历来有种植各种果树的习惯。果树的品种有桃、杏、李、枇杷、梨、枣、桔。葡萄等,解放后,果树栽培发展快,以桃、柑桔为多,枣和梨近年来逐渐减少,八十年代柑桔发展较快,我乡黄岗,上柏石、白麻塘、方山脚、苔川、山西孔、山西等地发展成鹿球坑柑桔基地村。鹿球坑柑桔基地,是我县二大柑桔基地之一。其他各村种植柑桔的农户,也不在少数。全乡桔园面积一千六百五十六亩,分布于各个行政村,其中黄岗行致村柑桔生产为全乡之首。
黄岗柑桔
于一九七六年,在乡党委组织发动,清溪供销社无息贷款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柑桔。首批在驮丑奶荒山上种植一千多株温洲密桔和少量椪柑。初时,群众还存怀疑观望态度,栽后三年,收得桔三千五百斤,群众才大开眼界了。
一九七九年冬,县委书记曹心功亲临黄岗,再次鼓励村民把黄岗变为桔岗。在这一年又栽了一万五千株。由于当时大锅饭和技术上原因,产量排徊不前,一九八二年,贯彻中共三中全会精神后。把集体的七千株柑桔承包到户,当年就收桔一百五十担,一九八三年县科委来象珠区组织柑桔协会。并派科技干部下乡上技术课,这年产量就跃增到五百担,以后产量逐年上升,县委批准在黄岗建立永康第二桔区“鹿球坑柑桔基地”。外乡、区、县前来参观,取经的人很多,一九八七年全村产柑枯三千四百担,产值超过粮食总收入。
目前黄岗己发展到六万株柑桔,居象珠区首位。
官川京枣
本乡官川村是县内大枣的主要产地,据记载,东汉时,官川己在牛背陇栽培大枣,这种大枣果大色白、皮薄、肉厚、汁少、质松脆、味鲜甜,核中有双个枣仁,是一种高级滋补品,明朝曾作为一种贡品向皇帝进贡,故又名京枣。一九五六年,尚存丰产枣树一万多株。此后,由于“以粮为纲”,大枣生产受到挫折。现在牛背陇枣树剩下不多了。
桃
桃是我乡除柑桔外,种植较多的水果。七十年代初,仅山西孔太公山就有桃园二十多亩,山西孔水密桃驰名全乡,该桃果儿大,一只桃子重五·六两,汁儿甜,味如蜂蜜。七零年代后期,桃园改种黄花菜。现在桃园以荷园村和山西孔居多,其他各村也有少量种植。当前桃的品种以一点红和黄桃居多。黄桃果皮、果肉呈黄色,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不仅能生吃,而且还可以制成黄桃罐头外销。
附;清溪乡农副产品发展情况表、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表、农副产品销售价格表、工业品销售价格表。
附:1988年清溪乡蚕桑生产统表
清溪是百工之乡,从事手工业的人较多。为了解决手工业的出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一九七一年乡办了农机五金厂。一九七六年组织工程队,赴湖北宜昌承包建筑工程。宜昌承包工程回来后办了应村水泥预制场。一九七七年创办公社糖酒厂。一九七九年办公社衡器厂、机绣厂,解决了部份剩余劳力出路,为社队增添了财富。一九七九年清溪公社社队企业总产值已达六十五万元,占全县社办企业第七位。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九七八年成立清溪公社社队企业办公室(即乡工业公室,对企业加强领导。一九八三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乡乡办、村办、联办、个体企业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个好的势头。至一九八八年底,乡办企业有永康第三纺机厂(前身农机五金厂)、清溪建材厂(前身糖酒厂)、清溪衡器厂、清溪无线电元件厂、清溪沙发厂、清溪机绣厂、增美日用化工厂、清溪预制场等八家乡办企业;有派溪砖瓦厂、派溪水泥预制场、官川木器厂、山西预制场等五家村办企业。联办和个体企业二十九家,家庭小工厂上百家。一九八七年全乡工业总产值七百零二万元。为国家创税利三十五万元,一九八八年工业总产值递增到一千零四百八十五万元(不包括家庭小工厂)。
此外,在乡所在地清渭大陇山背还有县属国营企业永康酒厂清溪车间,大集体企业永康县制冷机厂,永康县电厂清溪变电所。在杏里村有区属企业象珠火腿厂,该厂产品评为省优产品。
永康第三纺织机械厂
永康第三纺织机械厂创建于一九八四年,现有厂区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五百五十平方米,职工九十五人,固定资产三十五万元,主要设备有铣床四台、镗床一台、台钻十二台,共有机器六十余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该厂主要生产ZK192型卧式卷纬机、GD001络丝机成形箱及毛巾起毛装置,132PD、132MD槽筒式络纱机等。
该厂年产值一百多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山东、广东、天津等地。槽筒车是浙江省首创产品,为浙江省填补空白,曾荣获金华市“金龙”奖。厂长:马德
清溪建材厂
清溪建材厂创建于一九八八年五月,原清溪糖酒厂与寺口玻纤厂合并而成,主要生产琉璃型轻质瓦,玻璃钢瓦及凌镁天花板、地砖内墙装饰品等。产品销往杭州、丽水、东阳、缙云、义乌等地,深受用户青睐。该厂建材系列产品为我省补填了空白。是我乡的重点骨干企业,曾被县工商局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曾通过县乡镇企业局企业整顿验收合格,县工商联成员单位。厂长:吕德之。
清溪衡器厂
清溪衡器厂属乡办企业,创办于一九七八年。厂址清渭街。职工四十五人,固定资产三万元,年产值五十万元,主要产品杆秤、盘秤等衡器,产品销售西北七省、东北三省及湖南等省。厂长:胡周干。
清溪电器元件厂
清溪电器元件厂属乡办企业,创办于一九八五年,厂址清溪官川,职工三十二人,固定资产三万元,年产值三十万元,主要产品电线、电热线等,产品销售浙江、江西等省市。厂长:胡志厅。
清溪机绣厂
清溪机绣厂属乡办企业,创办于一九七九年,厂址原设清渭街改迁英村,职工三十人,固定资产二万元,年产值二十五万元,主要产品枕套、床罩、帐帘等,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厂长:李春月。
增美日化厂
增美日化厂,属乡办企业,创办于一九八六年,厂址清溪官川。职工十八人,固定资产五万元,年产值四十万元。主要产品消痒露脚气水。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厂长:吕星灵。
清溪工程队
清溪工程队属乡办企业,厂址英村溪滩。创办于一九七八年。职工三十二人,固定资产十五万元,年产值三十万元。主要产品建筑多孔板予制。产品销售全县各地。队长:陈新丁。
派溪吕砖瓦厂
派溪吕砖瓦厂属村办集体企业。厂址设派溪大陇山,创办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占地面积五十亩,轮窑二十门,制砖机一台,固定资产七十五万元,职工一百八十人,年产红砖一千三百万元。厂长:吕宝有。
黄冈电热电器厂
黄冈电热电器厂,属合资企业,创办于一九八五年,厂址黄冈村,创始人胡启章,职工四十人,固定资产四十万元,年产值一百五十万元,主要产品,电热器元件,产品销往上海等地。厂长:胡启章。
黄冈五金衡器配件厂
黄冈五金衡器配件厂,属合资企业,创办于一九八零年,职工三十二人,固定资产十五万元,年产值一百七十万元,主要产品电热板配件。厂长:胡福进。
黄冈水咀厂
黄冈水咀厂,属合资企业,厂长胡维虎,厂址设清溪黄冈,工人二十五人,年产值30万元。主要产品水咀配件,产品销往省内外。厂长:胡维虎。
派溪吕新湖砖瓦厂
派溪吕新湖砖瓦厂,厂址设清溪派溪吕大陇山,创办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创办人吕新湖。占地面积二十七亩,职工一百零六人,有二台立窑十门,年产红砖四百五十万块。厂长:吕新湖。
清溪服装领带厂
清溪服装领带厂,厂址设清渭街。创办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是合资企业,一九八五年九月转为乡办企业。固定资产七万元。职工三十人,主要产品男女衬衫、风衣、加克衫。销往北京、武汉、长沙等大城市。年产值三十万,创税利三万。厂长:李红双。
旧时田间农作,惯种两熟。上熟水稻,下熟旱作。五十年代后推广三熟;一熟早稻,一熟晚稻,一熟麦(或绿肥)。此外留有少量耕地种植糖梗、玉米、蕃茹、萝卜等旱作。
传统作物主要有;稻谷(金华早、黄杆胡、三粒寸、三百粒、早谷糯以三百粒为当家品种)、麦(大麦、小麦、花麦、扁麦)玉米、粟、豆(黄豆、白田豆、沙豆、秋豇、蚕豆、豌豆、绿豆)。棉花、糖梗、青菜(萝卜菜、九头芥、白菜、三月青、生姜、黄瓜等)。现在普遍种植优种高产作物。
耕作主要靠人力、车力。水田耕作一般分耕,耙、耖、摊田,耥田岸五道工序。旱地多用牛耕人工整畦两道工序(山区耕田多用黄牯牛、丘陵平地地区多用水牛。)机耕、牛耕、人挖并施。
测天:旧日时农民积累有丰富的测天经验。如:柱石还潮,主雨;街狗吃水,主雨;关节酸痛,主雨;知了叫,主晴(民间传说知了的爹娘是给太阳晒死的)。农民还总结了许多天气谚语,如“未曾惊蛰先打雷,四十二日雨门开”、“冬至月头,被卖悼买牛;冬至月尾、牛卖悼买被;冬至月中,无雪无风”、“春雾不过三”预兆三天内要下雨、“长晴廿三雨,长雨廿三晴”、“长晴怕夜云,长雨怕夜星”等等,还有燕子高飞晴天告,展翅低飞雨天报。晴蜓低飞江湖边,必然大雨雷闪电,蚂蚁搬家蛇过道,倾盆大雨即将到。蜘蛛高挂忙结网,连日久雨转晴朗。蚂蝗浮面天将雨,蚂蝗沉底天气好。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池圹翻水鱼浮面,暴雨洪水现眼前。白蚁灯下飞,大雨洪水至。田螺浮水面,风雨在眼前。柱脚石潮湿,近日天将雨。空山回声响,天气睛又爽。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等。现在县气象站每天播送天气预报。
育秧:旧时,“清明料谷子,立夏开秧门”五十年代推扩双季稻后“早稻不过谷雨关”。旧时稻田普遍用水稻秧。近几年水稻旱稻并用。为防止鸟害风寒,现在普遍推广薄膜育秧。稻板上用篾条作拱、盖上尼龙薄膜。待秧苗转青后或气候较暖时,才把薄膜掀去,拔秧前二、三天要泼一次人肥,撒一次焦泥灰,谓施“起身肥”。
开秧门:旧俗种田,种田师傅要吃一双鸡蛋,种下脚肥的只有吃一个鸡蛋,然后大家吃金团,粽、年糕。意味“粒粒种、年年高、快长快大,谓之“开秧门”。
插秧:先到秧田拨秧个,再担秧个到水田,用手插秧。插后要种“下脚肥”(由人肥、炉灰、焦泥灰拌制而成)。男女老少都能下田插秧。
关秧门:插秧结束,多余秧个,一部分插在田角边,以备缺秧时补垦。一部分担回家,抛到瓦背上或浆在墙上,称之为“关秧门”。
耘田:俗称“呼田”,在插秧后七天用田耙在留有水的稻田里除草。若开光田水后除草叫“涂田”、也叫“缴田”,缴田时要施肥撒灰,稻苗发足棵后要排光田水,让泥土在日光下烤成毛白叫“烤田”。
防治病虫害。旧时民间惯用桐油滴虫,此外,别无特效农药。蔬菜治虫惯用“菜虫药”防治。近年来化学品种甚多,防治病虫害,可以对症下药十分灵验。
割稻:永康人叫“割谷”。旧时割谷用稻桶打稻,内放稻桶梯,沿桶圈围上稻桶簟。近些年来,普遍使用脚踏、机动打稻机脱粒,又快又省力。
敲豆:永康把种豆叫“敲豆”。稻谷收割后,只用锄头脑在稻茬上敲成臼形,叫“开垦”,每垦放上四-五粒黄豆籽,盖上焦泥灰,开好排水沟即可,不用翻土。豆苗出土之后,根据苗情、旱情和田板情况,锄铲两次就可收获。
套种萝卜菜:一些地方用玉米田套种萝卜菜。清渭大萝卜负有盛名,就是在玉米田里套种的。种法是中间两行种玉米,畦边两行种萝卜菜。
种米仁:本地农民向有种植米仁习惯,米仁种在路沿水沟岸边,不占良田。
叠稻草:割后稻草束成稻草把,晾干后,收藏在楼上作柴烧,由于住房拥挤,有的户在附近低山、溪岸拣有树地方,把稻草把叠树上,树脚留空,稻草把头尖朝树,稻草把根部露外,迭成如胖肚花瓶一般,称之为“稻草蓬”。不怕风吹雨淋。日后留作烧灰、柴火、牛饲料、垫栏之用。
烧火拌:又叫烧焦泥灰、草木灰。我乡向有烧火拌施用火拌的习惯,种田农家,户户都烧火拌由黄泥勃(泥块)、草泥、稻茬、垄糠、阳沟泥等,晒干后烧制而成。每堆火拌至少十几担,多至几十担、上百担。是我乡农家常用的主要土肥。
打“火拌簿”:底部和周围用稻草编成中间束几圈稻草缚,里面贮藏火拌,上面盖上稻草伞避风雨,形状似蘑茹,叫火拌簿。现在多建灰铺、灰屋代替。
牛口令:养牛耕田,指挥耕牛动作多用牛口令。唤牛向左称“牵”、向右称“头”、起步称“呃”,快走称“呃处”、停步称“玩”。
雇工:一半为自己做,一半为雇主做谓“拍”工,旧时整年给人做雇工的,谓之“打长年”;短期给人做雇工的,谓之“打零工”。割谷季节性强,俗话说:“秋前五日没谷割,秋后五日割不及”。大忙季节,农家常雇零工割稻。割稻客大多数来自客地缙云、仙居一带,专为割谷而到永康打零工的。稻客们大多数借宿祠堂、庙宇、戏台等处,任人选雇。他们装束特别,一看便知,每人都是一个凉帽、一把蒲扇、一条汤布、一根扁担、一根担柱。如果主客欢喜,就可预约数年不变,有的通好犹如亲戚一般。近年来已少见了。
全乡家家都有饲养家禽、家畜的习惯。主要家禽有鸡、鸭、鹅;家畜有猪、牛、羊、兔,其中生猪饲养最为普遍。五十年代,养牛较为普遍,条件好的人家,养有牛,一为自耕田亩,二为代人翻耕。
养猪:旧时民间多养本地传统良种“两头乌”,皮薄、肉嫩、味鲜,宜于腌制“金华火腿”。猪小时喂些豆浆水、撒豆粉,上半年主食花草,下半年主食蕃茹、萝卜菜,加拌米糠和米泔水。勤劳农妇都有做豆腐养猪娘的习惯,豆腐糟和豆浆水看作是养猪的上等饲料。
阉猪:就是给猪做结扎手术。饲养户要烧鸡子索面请阉猪老师。扎出的猪花头,要先叫声“快高快大”,然后扔到屋瓦背上,万一掉到地上,养猪户就认为不吉利,猪养不大,就要到市场上调换,再换一只。
杀猪:杀前几天,须请杀猪老师择好日子,天亮前烧好滚汤。杀猪时要点香烧纸祭栏头,口念“出世人身”。这一天,要请杀猪老师吃一餐“二(读五)头肉,谓之“谢屠”。杀猪户还要分“猪三腑”,每户一碗谢邻舍,晚餐还请大家吃“杀猪羹”。
养灰鹅:灰鹅羽毛银灰洁亮,象征着吉祥如意。肉质油而不腻,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养得好每只灰鹅可达十几斤重,我乡荷园灰鹅,颇有盛名。小鹅要喂青饲料,略掺米糠,养到鹅毛长齐,即翼膀毛长到油线处时,就叫“到杏”,可以开始灌鹅果圈养,鹅果由玉米粉制成。起初每次灌八至十个,遂渐加至十五个左右。灌果次数每昼夜五次,约五小时一次灌饲要勤而按时。
讨鹅照:养鹅娘户,一般都要抱鹅娘到养有公鹅人家去在人工帮助下交配,俗称“讨鹅照”,意为“招子”。
养鸡:旧时养小鸡,多采取母鸡孵化。先做好孵窠,内放鸡蛋,每只赖孵母鸡可孵二十来个鸡蛋。三天后鸡蛋要上照,不上照(在灯光下鸡蛋内照不见黑影)的蛋要拣出,拣出的蛋叫“三日照”。孵二十来天就可出小鸡。孵出的小鸡第一天不给食,叫“消黄”。向孵坊或鸡贩买的小鸡,买时还要讨“娘家米”。据说吃了娘家米,小鸡才日长夜大。
膳食:常年一日三餐,农忙季节和供老师时才烧四餐,即在中餐和晚餐之间再加烧一餐点心。通常以饭、粥、羹、饭汤为主,间以玉米饼、麦饼。
饭分大米饭,糯米饭、粟米饭、玉米饭、菜饭、麦饭等。烧制方法:除一般在锅里放米加适量水烧煮外,还有饭甑饭、炭烧铜罐饭、蒲篓饭。烧饭甑饭时,先把大米用水浸透,再把米粒一层一层散入饭甑里蒸制而成。这种饭水份少,饭颗粒粒灵清,吃起来特别有香味。一饭甑一般可烧二十二斤米,主要用于婚丧喜事请客时烧制。铜罐饭特别香,利用炭火烧成。打铜、打锡、打铁的手艺工匠出门时都烧这种饭吃。蒲篓饭含有青草香,烧法是将米洗净,装进蒲篓内,把蒲篓口扎紧,放入汤内烧煮即成。无论糯米饭、粟米饭、玉米饭、和麦饭或多或少都配上青菜、黄芋、猪肉、腌肉、豆腐、萝卜菜等掺以少量大米所烧成的杂饭,晚饭烧的常常是菜饭和饭汤。饭汤用吃剩的冷饭冷菜加些索粉干碎,索面烧成叫“散饭汤”。
此外还吃些饼类(有糕干麦饼、玉米饼、麦饼爿、肉麦饼、单麦饼、糯米饼、花麦饼等)、羹类(有米粉羹、麦粉羹、蕃茹粉羹、花麦羹等)。汤面类(汤团、汤面、馄饨)。糕类(年糕、糯米糕、糖汤糕、发糕、蕃茹糕)等。
副食:副食品种繁多,家家户户都要制一些。炒爆的有炒米胖、炒米粉(翁)、发丁、炒豆、炒玉米、爆米花、爆豆;油炸的有豇豆酥、千斤绞、散(油煎糯米粉花)、蕃茹片;糖类有麻片、花生糖、米胖糖、粟米糖、豆爿糖、粉干糖。冷饮的有绿豆汤、赤豆汤、红枣汤、〓子豆腐、藕粉羹、山粉羹、蕃茹羹等。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炒米胖、切糖、制炒米粉。民间风俗、女儿出嫁,年年都要给父母担“翁”(炒米粉)。
节日食谱:一年四季,传统节日几乎都有不同食谱。
春节过年——鸡子索面、年糕、粽、肉质羹、。
元宵——粽、麻酥。
端午——粽、小麦饼、苋菜。
冬至——金团。
除夕——单麦饼,团园饭。
清明——清明果、金团。
七月半——麻糍、金团、小麦饼。
重阳——糕、粽。
饮茶:农村中都有饮茶的习惯。客人来,泡上一杯清茗,置一点儿茶点,请客人用茶,是乡土风情,家家如此。
饮茶不仅是为了解渴,而且还有营养价值。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许多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还能治病,患有痢疾、肝炎、肾炎的人适量喝茶有一定疗效。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神农尝百革,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也指出“茶味苦,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泡茶,以七十度左右的暖开水为宜,若用刚烧开的开水泡茶,维生素C就会被破坏,丧失很多营养。正确的泡茶方法是用七十度开水倒入杯约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先闷一会,然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既能保持维生素C,也使茶水的色味俱佳。
此外,不能用茶水服药,否则会降低药效。
饮酒:逢年过节,亲友小聚,适当地饮点酒,不仅有益健康,而且还可助兴,为生活增添情趣。
许多农户农家,都有自酿米酒。年年立夏前后请做曲师傅用早米做红曲,做上数斤或数十斤的,十月以后普遍用糯米进行酿年酒,约一个月后即可饮用。
饮酒最好是小酌慢饮,把酒慢慢斟入杯中,用舌尖品尝其甘美,用舌两侧领略酒的辛辣,最后才咽进肚里,才得饮酒之妙。酒菜切忌大鱼大肉,浓滋厚味,而以清淡适口、食之不腻的如豆制品和新鲜时令蔬菜为好。
饮酒不能贪杯狂饮,一饮而尽。否则,不仅对身体无益,而且有损健康。酒中大量酒精会刺激胃粘膜,轻者易得胃炎,重者酿成胃溃疡,悔之晚矣。也忌空腹下酒,因烈酒下肚,酒精直接刺激胃壁,易引发急性酒精胃炎,重者导致吐血。
陈年老酒比新酒香气大,味道醇美。酒经长期存放后一部分生成乙酸,乙酸和酒再发生作用生成乙醛,乙醛继续和氧作用生成乙酸,乙酸和酒再发生作用生成乙酯。乙酯具有芬芳的香气,使酒味佳美。白酒存放时期越长,酒的香味也越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心中无限烦恼时,饮酒不能节制,切忌借酒浇愁。否则会引起肝硬化,神经性中毒,甚至有生命之虞。
男婚女嫁,人生大事,民俗娶亲有一定的传统礼节。
相亲:俗称“望亲”。由男方托媒人先了解妇方的生辰、家境、地位,还要经过算命先生合八字,是否有冲克。认为可以,男方再托媒人提红包、糕点二斤(即二包)去相亲。女方家长一见礼品,即知来意,故意叫女儿送茶,同媒人行见面礼。媒人察之相貌、举止,心中有数再介绍男方情况。如女方家长同意,即请媒人上酒席,以谢劳驾。如不同意,不请席,媒人辞去。
定亲:双方相中后,则行定亲礼,俗称“拜求”,由男方选择双方都认识的夫妻双全、子孙满堂的传言人两个,叫做“宾人”(俗称利市人)拎着凉笼篮,篮里装有聘金、衣料、首饰、果子袋、男方庚帖、饰万年青叶、扁柏枝(以示长青)送至女方,称为“担聘、。女方收下庚帖,礼品仅收一半,回篮的东西是女方庚帖,男方戴的帽一顶、鞋一双、袜一双。一经定亲,即结成夫妻关系,双方不得翻悔。
拎日子:定亲后,为定成婚之期(即迎取日子)。由男方请先生按龙凤庚帖,择定迎娶吉日,托利市人送往女方,谓之“拎日子”。
婚期一定下,女方就准备做“上贺鞋”、绣花枕、制婚被。用浸过米水的“生布”,(白色布),制就新妇穿的衬衣裤,裤斗不缝合,谓之“洁白”。
迎娶:旧时仪式隆重,礼节十分繁锁、讲究。
担馒头、肉,在婚前一、二天,男方向女方担大小馒头若干,连尾猪肉一爿、猪头一个、鹅一只、酒一坛、糕一格等彩礼,并附送有“厨、灶、吹、唱、樽、盘、梳、妆、迎、送”十大红包。红包归属是厨、灶、樽、盘归跟灶者,梳、妆两个包归扮上轿者,吹、唱归乐队,小唱者,迎、送归轿夫。
发箱:发箱又称发嫁妆,一般也提前一二天进行。传统嫁妆全红漆木器,有箱几双,(内装四季衣服;其中必有一只素箱,不上漆,专装孝衣)、桶(马桶、浴桶、面桶、脚桶、饭桶)、橱(大橱、橱、书橱等)、凳(大凳、小凳、方凳、四尺凳、椅、现时还有沙发)、红漆竹器(大小考络、凉笼、小饭篮、尖坤篮、花盒、火笼等)、五金(锡烛台、锡茶壶、铜火囱、铜鞋拨、手剪、小铁锤)等。
此外,还有棉被两条以上,枕头一对(内装谷)、布帐一床(大多是白地青花帐),连根带枝青竹两根上挂帐钩,还有梳妆台、镜台、镜箱、手饰盒、灯具等。在被、帐、马桶内还放有红色包各一个(各由铺床、挂帐、第一个开马桶放尿的小孩取之)。发箱时,女方托媒人带往锁匙,谓之“解箱”。
上轿:新娘上桥前,由“利市人、即夫妻双全、子孙多的妇人梳上轿头叫“扮上轿”。新娘在淋浴更衣后,听从扮妆。扮妆时,桌上要摆上桥饭,这碗饭盛得特别满,结好果子袋(肚兜袋),内装五色果子即花生、瓜子、白果、桔子、石榴之类和一双鸡子(含百子之意)。穿上红棉袄,披霞帔,戴凤冠、盖上红头巾。妆成,新娘脚不踏地、踏在地毯上准备起身。上轿前先辞谢父母养育之恩,行跪拜礼,再拜长辈、亲友。礼毕,点燃全堂灯彩,开锣呜炮,由大哥抱之上轿,二哥揭开轿帘,母亲在房内哭上轿,并用一个团扁从地上往楼梯上滚,谓之“喜事园满告成”。母亲哭上轿,其哭似唱。哭着:“囡啊囡,花轿两头红、外甥生来望外公啊囡!”(有越哭越发丁之意)。然后“利市人”送上轿烛在前,也跟着哭唱起来,送上轿的人都手执红烛,谓之“哭嫁”。
落轿:花轿到门,男方所有亲朋都去迎新娘归门。归门要拣时辰,时辰未到新娘不出轿,归门时要放火炮,新娘由“利市人”扶之下轿,一路踏着麻袋归房,脚不着地。麻袋从轿门前展转铺垫到新房,谓之“传代”。新娘上落花轿,先吃鸡子茶(仅吃一丁点白表示),象征“结子”。
拜堂:在厅室正中挂一幅“天官赐福”或“福禄寿喜”画轴,设香案桌,地上铺毡毯。新娘新郎在“领袖姑娘”陪同下行三跪九叩礼,先拜天地,后拜祖宗,再夫妻互拜,然后送入洞房。
闹新房:当夜都要闹新房,俗称“吵新妇”,有越吵越兴旺之说,迎亲娶妇之家闹而不厌。闹新房又分文闹、武闹两种。文闹的较文雅,有“望恭喜”、团果子谜”,“送房”、“迎灯”等活动。“望恭喜”时,由闹者手擎一对花烛口唱祝愿词,把新娘从上横头(上床沿)引至下横头,再引至地中央站着,众人在旁观赏,新娘一一赐以果子。“团果子谜”则通过唱“果子谜”,向新娘讨取各种果子;送洞房则由闹者逗新娘新郎同饮“交杯酒”。玩法用杯二只以红绳相系之,新娘新郎各执一怀,闹者手执中间红绳,一再祝词劝酒,酒一酌再酌,执绳者逐渐把红绳拉紧,直至新娘新郎饮酒时鬓额相摩,观者哄堂喝彩至此方为尽兴。至于“迎灯”,活动,意在诱使新娘饮酒。参加的分里、外场。新娘领袖姑娘为里场,闹者三五人为外场取一枝香、去香末,折成花灯、插在萝卜块上点火燃香杆,依次轮回推送,火熄谁座前,就罚谁饮酒。
武闹者,较为粗莽。有扒在床底、桌下、伺机偷取新娘、领袖姑娘鞋的、偷手巾的、偷床枕的。偷着后要以果子换取,闹者多属孩童、少年。有堂倌、厨师、亲眷等内情人,待新娘新郎同房后,偷凤冠、霞帔、棉被、衣服的,一经偷出,当即打锣放炮把人家惊醒,主人家反倒喜孜孜。做“大舅的却伤脑筋。这些娘家物被“偷”,赎回的责任在大舅。无凤冠、霞帔、第二天难以拜见长辈,故一早就得与闹者进行“赎物谈判”,,以糕点、果子、喜糖、香烟赎之。
拜见。次日,要在厅堂再设香案,新郎新娘穿礼服先做羹饭,然后在案前摆两把椅子,拖族长,亲属、双双上座,依次一一拜见,俗名“拜大小”。受拜者都须给新娘送红包。
宴客。女方在新娘送上轿后进行,男方在行过拜见礼之后举行。
娶亲宴客又有一天、二天、三天之分。一天者,上轿即行“拜堂”、“拜见礼”下午举行客宴,晚上请妻舅。二天者,第二天行“拜堂礼”晚上请男客,第二天行“拜见礼”,下午请女客,晚上请大舅。三天者,第一天“拜堂”,第二天行“拜见礼”,下午请女客,晚上请男客,第三天有娘家兄弟来行“问候礼”,晚上设大宴请妻舅。俗称“请大舅”,宴席甚丰盛,妻舅、大宾媒人引为上座,其他按辈份就座,邀亲朋戚友作陪,表示对妻舅、宾人酬谢之意。现行嫁娶,尚有旧俗之痕,然迎娶不用花轿,大多以“自行车”代之。“拜堂礼”、“拜见礼”已免,宴客也大大从简了。
送上贺。新娘在行“拜见礼”时受了红包,须一一给长辈回送上贺礼品。每人回送上贺鞋一双及绣花香袋、绣花枕头和被面之类。婚礼至此才告结束。
回门。在新娘过门后第四天或第五天,由岳丈接新女婿偕同女儿回家,俗称“回门”。岳丈与新女婿行初次见面之礼,由岳丈家邀请族长、宗室见面。新女婿要一一送礼,受送者都要红包回敬。现时回门之俗,多以次年春节取代。
大归。婚后一、二月,新娘要择吉日回娘家探望父母,谓之“大归”。回娘家后一住二、三个月,期满回夫家,带回大量粽子,俗称“大归粽”。馈送所有送过礼的亲邻,每户十六只至三十只。尔后,每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几个大节,都由娘家送来各种俗定礼物,均按上述俗例进行馈送。现在此俗大都已免。
解放后,颁布《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自主。男女双方,到了法定年龄,通过自愿,可以一同到政府机关申请结婚登记,政府发给《结婚证书》。结成夫妻关系。婚姻礼仪从简。兴行婚事新办,有举行集体婚礼的、有举行旅游结婚的。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快,也出现索取彩礼加码,置办高档嫁妆和大摆酒宴现象。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灵岩记
相关作品
赠马生归永康序
相关作品
侍王府投刺
相关作品
得月楼记
相关作品
题写荷园
相关作品
八逸会自叙
相关作品
虎牢吟啸序
相关作品
龟雀碑跋
相关作品
桔颂
相关作品
一曲悲歌悼忠魂记李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