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过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4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过年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2
页码: 258-2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过年的情况。其中包括除夕、春联、谢年、春节、瞻祖、拜年等。
关键词: 清溪乡 岁时习俗 过年

内容

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晚上称“除夕夜”。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或初五)称“春节”。这期间统称“过年”。过年是民间一年之中最为隆重、最为热闹欢乐的传统节日。“辞旧岁,迎新春”,处处欢庆。
  1、除夕。除夕前,家家忙着过年。要净厨、掸尘、清理庭院、杀猪、宰羊、杀鸡、裹粽、起糕、烹调佳肴烧两年饭,煮三牲祭品,贴春联、谢年。除夕夜,全家坐着吃团园饭叫“隔岁”。晚上灯火辉煌不灭叫”守岁”,俗称“尘雪夜”。大人们还要用红纸包好一些钱分赐给子女,俗称“压岁钱”。半夜子时一到,家家户户开门鸣炮,炮竹连天。叫“开门”,象征新年开始。
  2、春联。俗叫“过年对”。旧时用两块桃木,画上门神挂在门上以驱除魔鬼叫作“桃符”。后来由画门神转为贴春联。春联用“万年红”写。贴春联也有规矩,若逢年前春,要在交春前放鞭炮后张贴。现多在“谢年”前张贴。不谢年人家即在三十日贴。由家庭中最尊者贴第一张,然后其他人才好动手帮助。张贴也有顺序,先贴大门联、斗方、再贴槛联,然后是灶君、菜厨、栏头、行担、谷柜。丧家春联用素色纸写就,以示哀悼,待三年后再用红纸写联。
  3、谢年。先在堂前设方桌一张,上摆猪头鹅、鱼、糕、酒、饭、茶叶以及烛台香炉,全家着新衣,女的不参加,小孩不准说话。由一家之主焚香,带领大小三叩首,宣读:“伏维天地神灵,供奉三牲辞旧岁,弟子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事大吉,万事如意”。再三叩首,滴醴蘸曰:“一杯净酒落地,买田置地;二杯净酒落地,一年高一年,年年好买田;三杯净酒落地,保佑全家老少凑头清健。”现在不少人家不兴谢年,祝辞也不同了。
  4、春节。大年初一早餐,全家大小都吃鸡子索面。初一这一天,女人不折被,不上灶头(男人代劳)、不扫地、不拿针剪、不做其他活。中餐食羹、粽、糕,意为“耕种犁头实,子嗣步步高中鳌头。”人们相遇,道喜祝贺,不讲不吉利话,不得罪别人。年初一夜,早睡觉,不点灯,俗称“老鼠嫁囡,照顾一夜。”
  5、瞻祖。旧时,年初一早餐后,家主要带全家大小到祖先画像前拜年,俗称“拜太公”。焚香礼拜后,由族长向子孙分麻酥,每人一双。有“新经”、“老人”之分,““新经”是指晚辈具有学历的人,小学毕业可以分到双份,初中毕业可分得三份。高中毕业可分得四份等,老人六十岁的可得双份,七十岁的可得三份等。
  6、拜年。年初二开始,互相串门到亲戚家拜年,旧时拜年先向亲戚中最长辈者拜起,一直拜到平辈为止。外甥到外公婆处拜年,外公婆要分赐红包给外甥们。到娘舅、娘姨、姑母、表兄、表姐家拜年,客气的人家担麦饼肉搭果子包叫“双份”。主家多用鸡子索面、索粉干回礼,表示“有吃有余”。每年正月二十日前,路上拜年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的人家门庭若市,送走一批,迎来一批,热闹非常。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