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旧式婚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4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旧式婚礼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4
页码:
249-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旧式婚礼的情况。其中包括相亲、定亲、拎日子、迎娶、发箱、上轿、落轿、拜堂、闹新房等。
关键词:
清溪乡
婚丧旧俗
旧式婚礼
内容
男婚女嫁,人生大事,民俗娶亲有一定的传统礼节。
相亲:俗称“望亲”。由男方托媒人先了解妇方的生辰、家境、地位,还要经过算命先生合八字,是否有冲克。认为可以,男方再托媒人提红包、糕点二斤(即二包)去相亲。女方家长一见礼品,即知来意,故意叫女儿送茶,同媒人行见面礼。媒人察之相貌、举止,心中有数再介绍男方情况。如女方家长同意,即请媒人上酒席,以谢劳驾。如不同意,不请席,媒人辞去。
定亲:双方相中后,则行定亲礼,俗称“拜求”,由男方选择双方都认识的夫妻双全、子孙满堂的传言人两个,叫做“宾人”(俗称利市人)拎着凉笼篮,篮里装有聘金、衣料、首饰、果子袋、男方庚帖、饰万年青叶、扁柏枝(以示长青)送至女方,称为“担聘、。女方收下庚帖,礼品仅收一半,回篮的东西是女方庚帖,男方戴的帽一顶、鞋一双、袜一双。一经定亲,即结成夫妻关系,双方不得翻悔。
拎日子:定亲后,为定成婚之期(即迎取日子)。由男方请先生按龙凤庚帖,择定迎娶吉日,托利市人送往女方,谓之“拎日子”。
婚期一定下,女方就准备做“上贺鞋”、绣花枕、制婚被。用浸过米水的“生布”,(白色布),制就新妇穿的衬衣裤,裤斗不缝合,谓之“洁白”。
迎娶:旧时仪式隆重,礼节十分繁锁、讲究。
担馒头、肉,在婚前一、二天,男方向女方担大小馒头若干,连尾猪肉一爿、猪头一个、鹅一只、酒一坛、糕一格等彩礼,并附送有“厨、灶、吹、唱、樽、盘、梳、妆、迎、送”十大红包。红包归属是厨、灶、樽、盘归跟灶者,梳、妆两个包归扮上轿者,吹、唱归乐队,小唱者,迎、送归轿夫。
发箱:发箱又称发嫁妆,一般也提前一二天进行。传统嫁妆全红漆木器,有箱几双,(内装四季衣服;其中必有一只素箱,不上漆,专装孝衣)、桶(马桶、浴桶、面桶、脚桶、饭桶)、橱(大橱、橱、书橱等)、凳(大凳、小凳、方凳、四尺凳、椅、现时还有沙发)、红漆竹器(大小考络、凉笼、小饭篮、尖坤篮、花盒、火笼等)、五金(锡烛台、锡茶壶、铜火囱、铜鞋拨、手剪、小铁锤)等。
此外,还有棉被两条以上,枕头一对(内装谷)、布帐一床(大多是白地青花帐),连根带枝青竹两根上挂帐钩,还有梳妆台、镜台、镜箱、手饰盒、灯具等。在被、帐、马桶内还放有红色包各一个(各由铺床、挂帐、第一个开马桶放尿的小孩取之)。发箱时,女方托媒人带往锁匙,谓之“解箱”。
上轿:新娘上桥前,由“利市人、即夫妻双全、子孙多的妇人梳上轿头叫“扮上轿”。新娘在淋浴更衣后,听从扮妆。扮妆时,桌上要摆上桥饭,这碗饭盛得特别满,结好果子袋(肚兜袋),内装五色果子即花生、瓜子、白果、桔子、石榴之类和一双鸡子(含百子之意)。穿上红棉袄,披霞帔,戴凤冠、盖上红头巾。妆成,新娘脚不踏地、踏在地毯上准备起身。上轿前先辞谢父母养育之恩,行跪拜礼,再拜长辈、亲友。礼毕,点燃全堂灯彩,开锣呜炮,由大哥抱之上轿,二哥揭开轿帘,母亲在房内哭上轿,并用一个团扁从地上往楼梯上滚,谓之“喜事园满告成”。母亲哭上轿,其哭似唱。哭着:“囡啊囡,花轿两头红、外甥生来望外公啊囡!”(有越哭越发丁之意)。然后“利市人”送上轿烛在前,也跟着哭唱起来,送上轿的人都手执红烛,谓之“哭嫁”。
落轿:花轿到门,男方所有亲朋都去迎新娘归门。归门要拣时辰,时辰未到新娘不出轿,归门时要放火炮,新娘由“利市人”扶之下轿,一路踏着麻袋归房,脚不着地。麻袋从轿门前展转铺垫到新房,谓之“传代”。新娘上落花轿,先吃鸡子茶(仅吃一丁点白表示),象征“结子”。
拜堂:在厅室正中挂一幅“天官赐福”或“福禄寿喜”画轴,设香案桌,地上铺毡毯。新娘新郎在“领袖姑娘”陪同下行三跪九叩礼,先拜天地,后拜祖宗,再夫妻互拜,然后送入洞房。
闹新房:当夜都要闹新房,俗称“吵新妇”,有越吵越兴旺之说,迎亲娶妇之家闹而不厌。闹新房又分文闹、武闹两种。文闹的较文雅,有“望恭喜”、团果子谜”,“送房”、“迎灯”等活动。“望恭喜”时,由闹者手擎一对花烛口唱祝愿词,把新娘从上横头(上床沿)引至下横头,再引至地中央站着,众人在旁观赏,新娘一一赐以果子。“团果子谜”则通过唱“果子谜”,向新娘讨取各种果子;送洞房则由闹者逗新娘新郎同饮“交杯酒”。玩法用杯二只以红绳相系之,新娘新郎各执一怀,闹者手执中间红绳,一再祝词劝酒,酒一酌再酌,执绳者逐渐把红绳拉紧,直至新娘新郎饮酒时鬓额相摩,观者哄堂喝彩至此方为尽兴。至于“迎灯”,活动,意在诱使新娘饮酒。参加的分里、外场。新娘领袖姑娘为里场,闹者三五人为外场取一枝香、去香末,折成花灯、插在萝卜块上点火燃香杆,依次轮回推送,火熄谁座前,就罚谁饮酒。
武闹者,较为粗莽。有扒在床底、桌下、伺机偷取新娘、领袖姑娘鞋的、偷手巾的、偷床枕的。偷着后要以果子换取,闹者多属孩童、少年。有堂倌、厨师、亲眷等内情人,待新娘新郎同房后,偷凤冠、霞帔、棉被、衣服的,一经偷出,当即打锣放炮把人家惊醒,主人家反倒喜孜孜。做“大舅的却伤脑筋。这些娘家物被“偷”,赎回的责任在大舅。无凤冠、霞帔、第二天难以拜见长辈,故一早就得与闹者进行“赎物谈判”,,以糕点、果子、喜糖、香烟赎之。
拜见。次日,要在厅堂再设香案,新郎新娘穿礼服先做羹饭,然后在案前摆两把椅子,拖族长,亲属、双双上座,依次一一拜见,俗名“拜大小”。受拜者都须给新娘送红包。
宴客。女方在新娘送上轿后进行,男方在行过拜见礼之后举行。
娶亲宴客又有一天、二天、三天之分。一天者,上轿即行“拜堂”、“拜见礼”下午举行客宴,晚上请妻舅。二天者,第二天行“拜堂礼”晚上请男客,第二天行“拜见礼”,下午请女客,晚上请大舅。三天者,第一天“拜堂”,第二天行“拜见礼”,下午请女客,晚上请男客,第三天有娘家兄弟来行“问候礼”,晚上设大宴请妻舅。俗称“请大舅”,宴席甚丰盛,妻舅、大宾媒人引为上座,其他按辈份就座,邀亲朋戚友作陪,表示对妻舅、宾人酬谢之意。现行嫁娶,尚有旧俗之痕,然迎娶不用花轿,大多以“自行车”代之。“拜堂礼”、“拜见礼”已免,宴客也大大从简了。
送上贺。新娘在行“拜见礼”时受了红包,须一一给长辈回送上贺礼品。每人回送上贺鞋一双及绣花香袋、绣花枕头和被面之类。婚礼至此才告结束。
回门。在新娘过门后第四天或第五天,由岳丈接新女婿偕同女儿回家,俗称“回门”。岳丈与新女婿行初次见面之礼,由岳丈家邀请族长、宗室见面。新女婿要一一送礼,受送者都要红包回敬。现时回门之俗,多以次年春节取代。
大归。婚后一、二月,新娘要择吉日回娘家探望父母,谓之“大归”。回娘家后一住二、三个月,期满回夫家,带回大量粽子,俗称“大归粽”。馈送所有送过礼的亲邻,每户十六只至三十只。尔后,每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几个大节,都由娘家送来各种俗定礼物,均按上述俗例进行馈送。现在此俗大都已免。
解放后,颁布《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自主。男女双方,到了法定年龄,通过自愿,可以一同到政府机关申请结婚登记,政府发给《结婚证书》。结成夫妻关系。婚姻礼仪从简。兴行婚事新办,有举行集体婚礼的、有举行旅游结婚的。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快,也出现索取彩礼加码,置办高档嫁妆和大摆酒宴现象。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