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农事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42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事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6
页码:
238-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农事习俗的情况。其中包括耕作、水利山场、饲养、手艺工匠习俗等。
关键词:
清溪乡
风俗习惯
内容
第一节 耕作
旧时田间农作,惯种两熟。上熟水稻,下熟旱作。五十年代后推广三熟;一熟早稻,一熟晚稻,一熟麦(或绿肥)。此外留有少量耕地种植糖梗、玉米、蕃茹、萝卜等旱作。
传统作物主要有;稻谷(金华早、黄杆胡、三粒寸、三百粒、早谷糯以三百粒为当家品种)、麦(大麦、小麦、花麦、扁麦)玉米、粟、豆(黄豆、白田豆、沙豆、秋豇、蚕豆、豌豆、绿豆)。棉花、糖梗、青菜(萝卜菜、九头芥、白菜、三月青、生姜、黄瓜等)。现在普遍种植优种高产作物。
耕作主要靠人力、车力。水田耕作一般分耕,耙、耖、摊田,耥田岸五道工序。旱地多用牛耕人工整畦两道工序(山区耕田多用黄牯牛、丘陵平地地区多用水牛。)机耕、牛耕、人挖并施。
测天:旧日时农民积累有丰富的测天经验。如:柱石还潮,主雨;街狗吃水,主雨;关节酸痛,主雨;知了叫,主晴(民间传说知了的爹娘是给太阳晒死的)。农民还总结了许多天气谚语,如“未曾惊蛰先打雷,四十二日雨门开”、“冬至月头,被卖悼买牛;冬至月尾、牛卖悼买被;冬至月中,无雪无风”、“春雾不过三”预兆三天内要下雨、“长晴廿三雨,长雨廿三晴”、“长晴怕夜云,长雨怕夜星”等等,还有燕子高飞晴天告,展翅低飞雨天报。晴蜓低飞江湖边,必然大雨雷闪电,蚂蚁搬家蛇过道,倾盆大雨即将到。蜘蛛高挂忙结网,连日久雨转晴朗。蚂蝗浮面天将雨,蚂蝗沉底天气好。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池圹翻水鱼浮面,暴雨洪水现眼前。白蚁灯下飞,大雨洪水至。田螺浮水面,风雨在眼前。柱脚石潮湿,近日天将雨。空山回声响,天气睛又爽。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等。现在县气象站每天播送天气预报。
育秧:旧时,“清明料谷子,立夏开秧门”五十年代推扩双季稻后“早稻不过谷雨关”。旧时稻田普遍用水稻秧。近几年水稻旱稻并用。为防止鸟害风寒,现在普遍推广薄膜育秧。稻板上用篾条作拱、盖上尼龙薄膜。待秧苗转青后或气候较暖时,才把薄膜掀去,拔秧前二、三天要泼一次人肥,撒一次焦泥灰,谓施“起身肥”。
开秧门:旧俗种田,种田师傅要吃一双鸡蛋,种下脚肥的只有吃一个鸡蛋,然后大家吃金团,粽、年糕。意味“粒粒种、年年高、快长快大,谓之“开秧门”。
插秧:先到秧田拨秧个,再担秧个到水田,用手插秧。插后要种“下脚肥”(由人肥、炉灰、焦泥灰拌制而成)。男女老少都能下田插秧。
关秧门:插秧结束,多余秧个,一部分插在田角边,以备缺秧时补垦。一部分担回家,抛到瓦背上或浆在墙上,称之为“关秧门”。
耘田:俗称“呼田”,在插秧后七天用田耙在留有水的稻田里除草。若开光田水后除草叫“涂田”、也叫“缴田”,缴田时要施肥撒灰,稻苗发足棵后要排光田水,让泥土在日光下烤成毛白叫“烤田”。
防治病虫害。旧时民间惯用桐油滴虫,此外,别无特效农药。蔬菜治虫惯用“菜虫药”防治。近年来化学品种甚多,防治病虫害,可以对症下药十分灵验。
割稻:永康人叫“割谷”。旧时割谷用稻桶打稻,内放稻桶梯,沿桶圈围上稻桶簟。近些年来,普遍使用脚踏、机动打稻机脱粒,又快又省力。
敲豆:永康把种豆叫“敲豆”。稻谷收割后,只用锄头脑在稻茬上敲成臼形,叫“开垦”,每垦放上四-五粒黄豆籽,盖上焦泥灰,开好排水沟即可,不用翻土。豆苗出土之后,根据苗情、旱情和田板情况,锄铲两次就可收获。
套种萝卜菜:一些地方用玉米田套种萝卜菜。清渭大萝卜负有盛名,就是在玉米田里套种的。种法是中间两行种玉米,畦边两行种萝卜菜。
种米仁:本地农民向有种植米仁习惯,米仁种在路沿水沟岸边,不占良田。
叠稻草:割后稻草束成稻草把,晾干后,收藏在楼上作柴烧,由于住房拥挤,有的户在附近低山、溪岸拣有树地方,把稻草把叠树上,树脚留空,稻草把头尖朝树,稻草把根部露外,迭成如胖肚花瓶一般,称之为“稻草蓬”。不怕风吹雨淋。日后留作烧灰、柴火、牛饲料、垫栏之用。
烧火拌:又叫烧焦泥灰、草木灰。我乡向有烧火拌施用火拌的习惯,种田农家,户户都烧火拌由黄泥勃(泥块)、草泥、稻茬、垄糠、阳沟泥等,晒干后烧制而成。每堆火拌至少十几担,多至几十担、上百担。是我乡农家常用的主要土肥。
打“火拌簿”:底部和周围用稻草编成中间束几圈稻草缚,里面贮藏火拌,上面盖上稻草伞避风雨,形状似蘑茹,叫火拌簿。现在多建灰铺、灰屋代替。
牛口令:养牛耕田,指挥耕牛动作多用牛口令。唤牛向左称“牵”、向右称“头”、起步称“呃”,快走称“呃处”、停步称“玩”。
雇工:一半为自己做,一半为雇主做谓“拍”工,旧时整年给人做雇工的,谓之“打长年”;短期给人做雇工的,谓之“打零工”。割谷季节性强,俗话说:“秋前五日没谷割,秋后五日割不及”。大忙季节,农家常雇零工割稻。割稻客大多数来自客地缙云、仙居一带,专为割谷而到永康打零工的。稻客们大多数借宿祠堂、庙宇、戏台等处,任人选雇。他们装束特别,一看便知,每人都是一个凉帽、一把蒲扇、一条汤布、一根扁担、一根担柱。如果主客欢喜,就可预约数年不变,有的通好犹如亲戚一般。近年来已少见了。
第二节 水利、山场
水田的用水,大多靠田畈塘、山塘、水泉。临溪畈田用水,惯于在溪流上游修筑堤坝,引水灌田。旧时池塘用水十分严格,一到夏至就要分水注。夏至前,无论那丘田都可随便到池塘放水灌溉。“过夏(至)塘水抵桐油”,塘水就只能是所属灌注的农户使用。为了防止水利纠纷,还规定:养有菱、藕、鱼苗的塘,水放到涵底开直为止、或水车到分洼为止。底下的留水,谓之为“保命水”。
水量分配,采用计时放水。清渭村梧桐畈的“五百泉”完全是涌泉,规定按照田亩多少,轮流放水和计时放水。也有在塘中立木桩、刻尺度、按田亩定刻度到户,依一定次序轮流用水。
水车:旧时都用龙骨车,龙骨车由木制的车桶、车索、车滚子、车架、车夹构成。踏水时,人站在车架子上一脚脚踏着滚子,车水费力费时。龙骨车分双人和三人两种。现在车水普遍使用机灌,若干农田已实现自流灌溉。
禁山:为保养山林,各村都有禁山习惯。禁山日,担酒上山,呜锣聚众,吃禁山酒,宣布禁山约,晓喻大家遵守。禁山后有违犯者,罚豆腐一灶、酒一坛,到所属罚山头呜锣放炮,招引村民饮洒吃豆腐。有的还要请全村人员吃一次罚洒。
第三节 饲养
全乡家家都有饲养家禽、家畜的习惯。主要家禽有鸡、鸭、鹅;家畜有猪、牛、羊、兔,其中生猪饲养最为普遍。五十年代,养牛较为普遍,条件好的人家,养有牛,一为自耕田亩,二为代人翻耕。
养猪:旧时民间多养本地传统良种“两头乌”,皮薄、肉嫩、味鲜,宜于腌制“金华火腿”。猪小时喂些豆浆水、撒豆粉,上半年主食花草,下半年主食蕃茹、萝卜菜,加拌米糠和米泔水。勤劳农妇都有做豆腐养猪娘的习惯,豆腐糟和豆浆水看作是养猪的上等饲料。
阉猪:就是给猪做结扎手术。饲养户要烧鸡子索面请阉猪老师。扎出的猪花头,要先叫声“快高快大”,然后扔到屋瓦背上,万一掉到地上,养猪户就认为不吉利,猪养不大,就要到市场上调换,再换一只。
杀猪:杀前几天,须请杀猪老师择好日子,天亮前烧好滚汤。杀猪时要点香烧纸祭栏头,口念“出世人身”。这一天,要请杀猪老师吃一餐“二(读五)头肉,谓之“谢屠”。杀猪户还要分“猪三腑”,每户一碗谢邻舍,晚餐还请大家吃“杀猪羹”。
养灰鹅:灰鹅羽毛银灰洁亮,象征着吉祥如意。肉质油而不腻,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养得好每只灰鹅可达十几斤重,我乡荷园灰鹅,颇有盛名。小鹅要喂青饲料,略掺米糠,养到鹅毛长齐,即翼膀毛长到油线处时,就叫“到杏”,可以开始灌鹅果圈养,鹅果由玉米粉制成。起初每次灌八至十个,遂渐加至十五个左右。灌果次数每昼夜五次,约五小时一次灌饲要勤而按时。
讨鹅照:养鹅娘户,一般都要抱鹅娘到养有公鹅人家去在人工帮助下交配,俗称“讨鹅照”,意为“招子”。
养鸡:旧时养小鸡,多采取母鸡孵化。先做好孵窠,内放鸡蛋,每只赖孵母鸡可孵二十来个鸡蛋。三天后鸡蛋要上照,不上照(在灯光下鸡蛋内照不见黑影)的蛋要拣出,拣出的蛋叫“三日照”。孵二十来天就可出小鸡。孵出的小鸡第一天不给食,叫“消黄”。向孵坊或鸡贩买的小鸡,买时还要讨“娘家米”。据说吃了娘家米,小鸡才日长夜大。
第四节 手艺工匠习俗
手艺工匠:说来源远流长。民间常说“家有千秧八百,不如手艺盘身”这句俗话。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学就一身好手艺。因此本乡在外做手艺工匠的人很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民间有“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的谚语。也是我乡手工艺工匠的写照。全乡有五金修理、金、银、铜、铁、锡、竹、木、泥、石、油漆、镶牙、裁缝等各式工匠。
手工艺匠多数担行担,出县出省,俗称“出门”。他们特别能吃苦,上山到尖,下乡到边。爬山越岭,串村走巷,上门加工制作,是外地群众最受欢迎的流动“加工场”、“小工厂”。也有许多匠工长期在外固定一个地点,设坊建场,摆摊开铺。其中还有的全家外迁几代人在外地从事各种行业。
师徒关系:学手艺先拜师,徒弟称师傅为“师父”。拜师时要担麦饼、鸡、果子包之类礼品。俗话说:“师爷大如父,师娘大如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逢春节,徒弟要到师爷家拜年,见面要行抱拳礼,叩头。学艺一般是“三年徒弟,二年半作”。师傅要教徒弟学会本行工匠的基本技能,直至能单独开业(开担)。第一、二年只让徒弟做些杂务和一些简单的作业,让他在实践中逐步熟悉本行业的有关工序和开业中会碰到的问题。到第三年才开始教手艺,在师傅的指导下,接触一些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的工序,并单独加工一些产品,三年期满,算是出师。谢师后,一般是继续留用,称为“半作”。学徒期间,徒弟先干些粗活,出门要挑工具担,平时要承担生产、生活上的一些勤杂事务。要严格遵守师爷定下的规矩,上工时徒弟要预先摆好作业工具,收工时要整理好工具担;主人家叫吃饭,一遍、二遍不上桌,叫第三次才能起身;盛饭要盛锅沿饭,挟菜要挟面前菜,饭后不能坐桌边,必须坐在作场头。徒弟三年出师后,师爷要给徒弟送几件本行作业的工具。木匠送凿、送角尺,泥水送泥桶、砖刀,打铁送铁墩,裁缝送裁缝剪、三元尺。
祖师:各行各有崇奉的祖师。木匠、泥水石匠祖师——鲁班,用鲁班尺。裁缝祖师——轩辕氏,用三元尺(轩辕)。铁匠、砖瓦匠祖师——太上老君。锅炉工匠祖师——胡公,炉间正中贴“胡公大帝之神位”左右对联为“浙江灵神为第一”,“江南显圣更无双”。
竹匠祖师——泰几。染坊祖师——葛洪。豆腐坊祖师——乐毅。中药祖师——华佗。制笔祖师——蒙恬。造纸祖师——蔡伦。理发祖师——吕洞宾。织布祖师——黄道婆。酿洒祖师——杜康。制伞祖师——鲁班。风水祖师——刘伯温。占卜祖师——鬼谷子。星相祖师——柳生。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