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工艺匠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37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工艺匠作
分类号:
D410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工艺匠作的情况。其中包括油漆、印染、榨油、“腌火腿”、制糖等。
关键词:
清溪乡
手工业
工艺匠作
内容
油漆:解放前人数不多,以上门加工为主三。主要是用土漆,油漆家具或殿宇。随着经济发展,本乡从事油漆匠作的人大大增加。不仅在县内服务,还外出江西、云南、江苏、福建等地油漆。主要油漆建筑物和家具、办工用具。
印染:由于农家都用土布,旧时印染业相当发达。清渭街印染坊,衣料大都染青色,被面、蚊帐、围裙大都印花,印染的染料采用靛青(植物),印料,用石灰和豆腐捣成糊,印版纸刻上“麒麟贵子”“连年有余”,“福禄寿喜”,鸳鸯戏水“,”牡丹参凤”,“刘海钓蟾”,“和合双仙”,及各种花卉禽鸟等图案,用漏印法,在布上印上石灰豆腐糊后浸入染缸,捞出晒干后去石灰,经清水洗涤则成。这就是珍贵的白花土布。民间有句俗语:“食嘛食腿裤,穿嘛穿土布”,为殷实农家的美誊。近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穿着讲究,印染渐趋绝迹。
榨油:农家多食自产食油,户户种油菜籽,旧时各地都用手工榨油,设“麻车”,农户拿油菜籽上“麻车”加工,拿回菜油自食,油渣制成菜箍(即菜饼)做肥料。“麻车”按其加工数量收取工资。
“腌火腿”:永康是金华火腿主要产地之一,在我乡民间素有养猪腌腿的传统。制腿时期多于冬季及初春行之。冬季腌制称“冬腿”,质佳,可久藏。初春腌制称“春腿”质差易坏。解放后农户仍有腌制火腿的习惯,有些户还开办火腿厂。一九八五年永康清溪火腿厂荣获省优产品称号。
制糖:我乡是全县驰名的产糖区,在清光绪年间农户就有种糖粳的习惯。每年十一月上旬,将成熟糖粳去其根叶,经榨取糖水,蒸煮成糖。成糖好的为金黄色、浅黄色、味鲜美,行销缙云、武义、东阳等地。
手艺工匠门类很多,除上述制作产品的工匠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修补工匠,他们有的修补铜器、白铁器,修补销匙,有的从事补鞋修胎,有的修理钟表。还有的从事镶牙,工匠行迹遍及各省市。
各村的主要工艺匠作
山西孔 篾匠、铁匠、石匠、沙发业、打秤钮。
山西 铁匠、裁缝、泥水、制铝、机绣、烧窑、沙发业。
官川 串蓑衣、敲糖、白铁匠、凿花、弹棉絮、化装品。
下山 编扇工艺、打铁、照相。
上白石 铁匠、石匠、裁缝、箍桶、机绣、木匠、草鞋业。
黄岗 打铁小五金、机械、白铁匠。
方山脚 打铁、石匠。
白麻塘 篾匠、打铁。
清渭街 园艺业、机绣、衡器、家用电器、裁缝等。
寺口 沙发业、烧窑、理发工具业。
派溪 泥水匠、门窗多孔板预制业、建筑材料。
下杨 泥水、翻沙。
苔川 粉干业。
荷园 花艺、打铁。
附:行业字话
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匠和从事小商品交易的商畈,在长期的行会内部交易中,从本行业的交际需要出发,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字语。
(1)行业称呼
打铁——加硬 镶牙——藏牙 打铜——加啃
钉秤——起衡 打银——加白 做漆——小糊涂、油光
木工——横木 砖瓦匠——老半
打金——加黄 打锡——加末
做篾——丘地栗 泥水——大糊涂
(2)数字字语
1—由 5—大 9—弯 万——曼
2—排 6—雍 10—各(gao)
3—羊 7—勾 百—寸
4—口 8—眉 千—片
在具体讲话时,在字语后加“字头”两字。如说“一”就说成“由字头”、说“五”就说“大字头”等。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