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编织工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37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编织工匠
分类号:
D410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编织工匠的情况。其中包括纺纱、织布、织带工、绣花工、草编工、串棕业等。
关键词:
清溪乡
手工业
编织工匠
内容
纺纱:据康熙《永康县志》记截。“农用之外……,清渭种花织布,其女红之利,凡四亩租一”,民国时期,农民几乎户户种棉,不少农民都有绞车,手工去籽,备有纺车,手工自纺成纱,自织土布。
织布:旧时不少农户,用腰机手工织土布、纱粗、布厚、耐穿、花色有元色白布、大青布、“方格”、缕条、“虎皮”。
织带工:旧时妇女,特别是青年姑娘几乎人人都会织带。一块织带板(或四尺凳)一个简易的带机,一把特做的带刀,则是机带的工具。织成的带有阔有狭、阔带织有图案或祝福语。图案多属龙、凤、蝶、梅花、万年青、八结等、祝福语句多织“王、田、五、正”。无花纹的叫盲眼带。民间的线带是新娘结婚时必备的嫁妆之一。现时己很少见。
草编工:我乡农村妇女历来有用麦杆编纂麦杆扇,用稻草编织草鞋的习惯。上柏石村,百分之八十的妇女身坐草鞋机,在家编织草鞋。从十几岁的小姑娘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婆都会编织。这种草鞋本钱轻,价格便宜质地柔软穿上它走路拉车上山爬岭轻便自如,出汗时脚不腻,路泥拧,不滑脚,走久也不会出血泡。到七十年代穿草鞋的人逐渐减少,现在几乎绝迹。
绣花工:旧时多为家庭妇女针绣,几乎人人都会。刺绣品有枕头花、钱包花、鞋花、肚兜花、帽花等。近几年来发展为机绣,制作工艺精湛,在布料选择、拼色、裁剪图案设计,彩线选配,操作技术等工序严格把关,既继承刺绣传统,又融入现代风味,富地方特色,图案大多以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星晨山水,人像,各种字体文字为内容,画面结构合理,布局富艺术性。绣品多为枕头、手巾、帐栏、被套等。我乡除办有机绣厂外,各村青年妇女从事机绣者方兴未艾,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串棕业:官川村家家户户串棕衣(蓑衣),百分之八十农户自产自销,百分之十农户代人加工。一家老少都派用场,满七岁小孩打棕线,妇女穿面子,年纪大的做领口,腰口,正劳力迭片。高峰年间,产棕衣三万多件,远销杭、嘉、湖一带,每年四月间,往杭、嘉、湖销售棕衣的就有一百多人。现在由于塑料雨衣风行。蓑衣业渐趋衰徽。多余劳力转向其他副业。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