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副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36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副业
分类号: F326.5
页数: 13
页码: 78-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副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果树、蔬菜、茶、桑、糖、粉干、饲养业、花卉栽培等。
关键词: 清溪乡 副业

内容

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于一九八三年打破了以粮食单打一的农村经济生产局面后,蚕桑养殖、水果、粮食制品等副业生产蓬勃发展。一九八七年全乡有桑园面积一千零六十五亩,养蚕一千六百十一张,居全县首位;红糖面积九百四十六亩,产糖三千三百六十六担,也居全县首位;柑桔一千六百五十六亩,其他水果一百六十四亩,水果总产量达四千七百五十四担;茶叶等经济作物也有所发展。养殖业方面,山塘水库普遍养鱼,年产鱼约四百多担;猪、长毛兔、鸡、鹅、密蜂等都有较大发展。有历史传统的苔川粉干业,重新兴起。柳墅村还发展了蘑菇栽培业。
  第一节 果树
  乡境内的低山、丘陵、平原、谷地、河滩、房前屋后历来有种植各种果树的习惯。果树的品种有桃、杏、李、枇杷、梨、枣、桔。葡萄等,解放后,果树栽培发展快,以桃、柑桔为多,枣和梨近年来逐渐减少,八十年代柑桔发展较快,我乡黄岗,上柏石、白麻塘、方山脚、苔川、山西孔、山西等地发展成鹿球坑柑桔基地村。鹿球坑柑桔基地,是我县二大柑桔基地之一。其他各村种植柑桔的农户,也不在少数。全乡桔园面积一千六百五十六亩,分布于各个行政村,其中黄岗行致村柑桔生产为全乡之首。
  黄岗柑桔
  于一九七六年,在乡党委组织发动,清溪供销社无息贷款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柑桔。首批在驮丑奶荒山上种植一千多株温洲密桔和少量椪柑。初时,群众还存怀疑观望态度,栽后三年,收得桔三千五百斤,群众才大开眼界了。
  一九七九年冬,县委书记曹心功亲临黄岗,再次鼓励村民把黄岗变为桔岗。在这一年又栽了一万五千株。由于当时大锅饭和技术上原因,产量排徊不前,一九八二年,贯彻中共三中全会精神后。把集体的七千株柑桔承包到户,当年就收桔一百五十担,一九八三年县科委来象珠区组织柑桔协会。并派科技干部下乡上技术课,这年产量就跃增到五百担,以后产量逐年上升,县委批准在黄岗建立永康第二桔区“鹿球坑柑桔基地”。外乡、区、县前来参观,取经的人很多,一九八七年全村产柑枯三千四百担,产值超过粮食总收入。
  目前黄岗己发展到六万株柑桔,居象珠区首位。
  官川京枣
  本乡官川村是县内大枣的主要产地,据记载,东汉时,官川己在牛背陇栽培大枣,这种大枣果大色白、皮薄、肉厚、汁少、质松脆、味鲜甜,核中有双个枣仁,是一种高级滋补品,明朝曾作为一种贡品向皇帝进贡,故又名京枣。一九五六年,尚存丰产枣树一万多株。此后,由于“以粮为纲”,大枣生产受到挫折。现在牛背陇枣树剩下不多了。
  桃
  桃是我乡除柑桔外,种植较多的水果。七十年代初,仅山西孔太公山就有桃园二十多亩,山西孔水密桃驰名全乡,该桃果儿大,一只桃子重五·六两,汁儿甜,味如蜂蜜。七零年代后期,桃园改种黄花菜。现在桃园以荷园村和山西孔居多,其他各村也有少量种植。当前桃的品种以一点红和黄桃居多。黄桃果皮、果肉呈黄色,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不仅能生吃,而且还可以制成黄桃罐头外销。
  附;清溪乡农副产品发展情况表、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表、农副产品销售价格表、工业品销售价格表。
  第二节 蔬菜
  本乡常见的蔬菜有萝卜、九头芥、三月青、四月白、长梗白菜、苋菜、花菜、苦荬、胡萝卜、地瓜、芋艿、生姜、马铃薯、蕃茄、茄子、辣椒、甜椒、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葫芦蒲、豇豆、四季豆、毛豆、蚕豆、碗豆、刀豆、大蒜、葱、洋葱、韭菜、荸荠、藕、茭白、竹笋、食用菌、黄花菜等。其中萝卜、黄瓜、九头芥种植历史悠久,清渭萝卜,清渭、荷园的黄瓜较为有名、近年来茭白、食用菌的发展幅度也较快,食用菌以柳墅种植较多,黄花菜一度以山西孔种植较多,但近年多改种其他作物和果树。
  黄瓜
  黄瓜是本乡闻名全省各县市的土特产、黄瓜的营养丰富,黄瓜的水份虽大,但它所含有的细纤维素,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酵,有一定作用。鲜黄瓜中含的丙酵二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多吃它可减胖。
  黄瓜还含有丰富的钾盐(每一百克含一百四十一毫克)和维生素,糖类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黄瓜还有药用价值,它的叶、藤、根、果实都可入药,叶及藤具有清热、利水、除温、滑肠、镇痛等功效。
  近年来,人们又发现,黄瓜藤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降低胆固醇及降压作用。从黄瓜根提炼出一种物质,是治癌的特效药。黄瓜在本乡又以清渭街,荷园种植尤多。早先与河头并列,建国以来,在种植的数量,质量上都超过河头,后糖弄,杨坑等地。“小满”季节是本乡盛产黄瓜期,所产黄瓜除销售本县城镇外,还运往邻县、杭洲、温洲、宁波等地,深受顾客喜爱。
  近年来,栽培技术有所革新,过去,黄瓜在清明前种植,夏季就衰亡,若要延续生长期,必须提早育苗,可是常受严重霜害,很难育成。现在采用塑料薄膜育苗,并在移栽后,遇有霜害,夜晚就采用塑料薄膜棚架覆盖。此法育苗可靠,移栽既早又稳,产量增高,提早上市,大受顾客欢迎,种者收入也大为增多,故排家挨户都有种植,是本乡发展副产品的好门路。
  清渭萝卜菜
  萝卜菜的种植也是本乡闻名的土特产,种植面积广,质量好,可做鲜美蔬菜,历来有加工成什景菜、萝卜鲎、萝卜丝、萝卜干、萝卜钱等干制品。以供常年食用。萝卜菜还是养猪的主要青饲料。
  清渭村从祖先开始就在玉米田里套种萝卜菜,此方法至今仍然采用,这是一条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粮面积,多产粮食的好门路。省、地、县农业部门都曾发表过评论文章,在群众中享有较大的信誉。清渭村流传有这样的民谣:“清渭大萝卜,玉米田里宿,亩产达万斤,又甜又嫩梢梨肉”。兼之党领导重视科学种菜,老品种逐年淘汰,推广优良品种,现都种上“浙大萝卜”亩产从五千斤提高到八千至一万斤。清渭村每年约种一百五十亩,产值二万二千五百元。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梨、橘子、苹果、桃等水果高八倍多。此外,萝卜中还有氢化粘液素,组织氢基酸,葫芦巴碱、失水戊糖、莱菔脑、淀粉酶、氧化酶、芥子油、胆碱、腺素、苷酶等特殊成份。
  我国古代医书记载“萝卜有消食、顺气、化痰、治喘、解毒、利尿、补虚等功效。适用于胸腹满胀、消化不良,咳嗽气喘伤风感冒等症。
  萝卜有值得重视的防癌作用,它所含的维生素C是保持细胞间基质结构完整的必需物质,可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粗纤维刺激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及时排出。另外,一些食物和药品中都含有胺,人体消化后常与亚硝酸盐结合,形成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亚消酸胺。如果人们常吃萝卜,就可以从萝卜中获得一种酶,分解了体内的亚硝酸胺。萝卜中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以吞食癌细胞。
  故人们把清渭萝卜誉为“赛人参”。
  九头芥
  在田里地角、自留地普遍种值九头芥是乡内传统。九头芥是腌制腌菜(俗称菜生),加工干菜(俗称菜干)的专用菜。
  九头芥菜生、色黄、松脆爽口,鲜而不腻、凡豆芽、豆腐、芋艿、竹笋、毛豆乃至鱼、肉等家常菜,佐入菜生均益增味道;做馅用以烤肉麦饼香、味均佳,为本地著名乡菜。九头芥菜生经慢火焖熟后晒成菜干,色乌黑,入口酥糯,香气浓郁,或加鲜肉炒,或作酥饼馅,向来被在外永康人视为“家乡味”。
  九头芥菜生,菜干味道独特,加工方便,耐贮藏,可充蔬菜淡季的不足,乡内人人喜食,户户常备。种植九头芥以荷园、清渭、杏里三个村居多,每年都有大量九头芥上市。
  第三节 茶、桑、糖、粉干
  茶叶
  茶叶是本乡的另一项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柳墅、杏里、荷园三个村的黄土丘陵上。一九五八年产茶三担,一九八零年为产茶高峰年,年产量达一百八十九担。一九八三年后茶园承包到户,因为茶叶的价格不稳定,一度时期茶叶产量减少,直到一九八七年茶叶市场看好,价格上浮,茶叶年产量回升,这一年全乡产茶一百六十八担,略低于一九八零年的水平。
  蚕桑
  蚕桑生产是本乡的主要副业,一九八七年,全乡有桑园一千零六十五亩,养蚕一千六百十一张,产茧九百九十七担居全县首位,其中又以清渭、荷园村更为突出,地区闻名。
  清渭村于一九五七冬,开始在各坟山什地种上高杆稀桑二万株,一九五九年开始养蚕。从此,每年继续开发桑园,种上无杆密植桑,达到队队种桑养蚕。一九六八年首创永康县产茧百担大队,后连续五年产茧超百担。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一年产茧双百担。全村年均蚕茧产值达二万五千八百元,每年获得化肥二百多担,达到“以桑促粮,粮桑双丰收”。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多毁桑改种。一九八七年价格政策稳定以后,毁桑改种有所制止,产茧仍不如前。
  附:1988年清溪乡蚕桑生产统表
  1988年清溪乡蚕桑生产统计表
  红糖
  红糖是本乡传统副业,也是本县糖蔗主要产地。生产队,个人在重视种好粮食前提下,普遍种值糖蔗。一九六八年淘汰老品种,改种“印度三一零”、“华南”、赣糖一号”、“川蔗十号”,等高产糖蔗良种,同时采用机械榨糖,改进制糖方法,产量逐年提高。乡里于一九七八年曾办了札糖厂,红糖的种值以郎川最为有名。一九八七年全乡种糖九百四十六亩,产糖三千三百六十六担,红糖总产居全县首位。
  粉干业
  抽粉干为本乡苔川村主要传统家庭副业,至今己有百多年历史。百分之七十的户抽粉干,抽制量较大的有四十四户,有木制旧粉干架二十八部,新型粉干机二十台。全年抽制量达一千五百余堂,约抽制粉干二十二万五千余斤。长年抽制,平均日产四堂。每年的旧历十一月是抽粉干的高峰期。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粉干的消费量逐年剧增,使粉干业带来新的繁荣景象,粉干业正在欣欣向荣。估计每堂粉干可净收稻谷百余斤,全村每年净收稻谷约达十五万斤,是一条重要的致富门路。
  苔川粉干,丝条纤细,质地白润,下锅不烂,上口透香,颇受消费者欢迎,不仅名闻全县,还远销上海、天津、甚负盛名。由于粉干业的兴旺,猪饲料不用愁,还带来生猪饲料的逢勃发展,全村向国家投售肉猪年投售量达三百余头,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节 饲养业
  猪
  农村有“三年不养猪,田头薄厘稀”谚语。全乡农户都有养猪的习惯,饲养以东阳引进的“两头乌”为主,其次有本地乌猪与“两头乌”杂交育成的“永康大花猪”。“两头乌”具有皮薄、肉嫩、味鲜优点,宜于腌制“金华火腿”。此外,还有从缙云引进的筱溪乌猪。从五十年代开始,先后引进约克、苏白、长白等猪种,具有架子大,生长快,耐粗料,抗病力强,宜养大猪等优点,基本上各村养户都有饲养。
  过去,以私养为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倡“三级办场,队队办场”全乡二十二个生产大队都办了猪场,一九七二年实现“一亩一猪”。一九七八年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农户多养猪,到一九八零年,全乡养猪多达一万五千零八十二头。近年来由于农民致富门路增多,养猪经济效益较低,生猪饲养量有所下降。
  灰鹅
  灰鹅,雅名舒雁。羽毛银灰洁亮,肉质鲜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灰鹅采食力强,抗病易养,生长周期短,故有“六十日鹅好上盘”之说。一年四季均可饲养,人称“四季鹅”。我乡各村均有饲养灰鹅的传统。经肥育的过年鹅,每只重十几斤,饲养的灰鹅,除食用外,多用于年节,清明祭祀、方岩拜胡公和红白喜事酬宾。鹅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荷园灰鹅,颇负盛名,全村饲养量达二千五百余只。柳墅村也不少,其中最多一户养有灰鹅达百余只。供应市场、永康灰鹅加工厂的需要,增加经济收入。
  兔
  民国时期,有少数户养兔,仅供观赏。一九五八年,我乡养兔发展到一百五十九只。由于兔毛收入较好,发展快,一九六二年引进力克斯新兔种,饲养量发展到九百四十三只。七十年代,先后引进各地的优种长毛兔,若干生产队建立养兔场。一九八零年形成长毛兔生产运动季,养兔量剧增到二千二百九十二只。往后,由于兔毛滞销,价格下跌,养兔生产急剧下降。一九八四年订了兔毛产销合同,饲养量有所回升,一九八七年又下降到六百九十八只。
  养蜂
  民国时期本乡各地已有少数户开始养蜂,但多为“中国土蜂”,只是一种附带性的副业,没有专业饲养户,经济效益不高。一九五三年,县良种场职工从兰溪引进意大利蜂,接着城关西津村柯德杨、桥下朱世东等相继引进意大利蜂多箱,逐年繁殖扩展,后引入我乡派溪吕汝法户,从此养蜂逐渐发展。一九五八年私有蜂折价入社,养蜂人员定额计酬,养蜂积极性受挫。一九六零年遭受蜂蟒虫危害,养蜂量锐减,一九六二年仅存二十三箱。文化大革命期间限制外出放蜂,至一九七六年仅有二百十箱,八0年增至三百四十八箱,产蜂蜜三千六百斤。贯彻联产承包制任制后,发展到一千零四十八箱,产蜜一千一百七十一担。到一九八七年发展到一千一百零一箱,产蜜一千七百三十八担。我乡专业养蜂户以派溪吕村为最多。
  第五节 花卉栽培
  花是美好的,它可以美化环境和陶治人的情操,有益身心健康。栽花种草,八十年代逐渐兴盛。六十年代,“香花”却曾一度被当作“毒草”加以批判铲除,花卉名种受到了严重的洗劫。今天,栽花种草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业余爰好,农家的天井,阳台摆有花木盆景几乎到处可见。本乡还出现了花卉专业户,荷园的茶花销售到本省各地,有的出省。常见的花卉栽培有:梅花、菊花、吊兰、兰花、万年青、月月红、玫瑰、海棠、君子兰、文竹、南天竹、松柏、龙柏、扁柏、宝石花、雪松、仙人掌、仙人球、牵牛花、棕榈、含笑、水仙花、桂花、荷花、牡丹、芍药、蔷薇花、杜鹃花、石榴花、茉莉花、含羞草、茶花、黄杨木、木芙蓉、子苏、麦冬、车前草、金钱草、金丝吊鳖、金桔等。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