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章 各行政村主要姓氏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34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各行政村主要姓氏考略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6
页码:
26-4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各行政村主要姓氏考略的情况,包含了清渭姓氏、方山脚单、朱氏等。
关键词:
清溪乡
行政村
姓氏
内容
各姓氏渊源,我们仅从少得可怜的几本残存谱籍中,结合民间传说,作了考证,然后作出整理的。由于资料不足,自然详简不一,在同姓各村中,对其远祖的记载,不尽相同,姑存其异,对一些明显的错误记载,则尽力给予纠正。
清渭姓氏
马氏
按马氏源出于赵。春秋晚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奢官赵之田部吏,适秦兵伐韩,韩求救于赵,赵起用赵奢为将,领兵救韩,大破秦军,赵奢因功封为马服君。自此,赵奢子孙遂以马为姓。马氏初居扶风郡茂陵县成欢里(今陕西凤翔境)故马氏有“派起扶风,世号茂陵”之说。
至唐懿宗年间(860年至874年),会稽刺史马诩之子马大同,官任东阳郡守,始定居于东阳松山马府。历至元代至元年间(1264年至1924年),十八世孙马阴公(良三五)与其堂兄弟马思善公(良十三),先后徙居永康清渭,为永康清渭马氏始祖,至今历二十三代,约七百十余年历史。
马氏世辈字母为:
贤—德—圣—进—开—良—逊—忠—镇—禄—怡—恺—悌—惟—淳—性—忯—慎—恒—愉—慷—恢—采—忻—情—宗—怀—悦—恽—惺—恂—悃—恤—怙—恃—欢—快。
何氏
何氏衍出于韩。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胙土定氏。周文王之弟受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韩、何古属同音、遂谐为何氏。其后三十四世孙何实居山西晋城县高平村,列为何氏始祖。迄唐会昌年间(841至846年),何云龙公,时官迁防御使,为避唐刘祯之变,偕同其弟何淳自山西泽州晋城南迁,何云龙隐居于括苍(今丽水),何淳则迁居于婺州(今金华)上河负郭。宋徽宗大观年间(1102——1110年),左丞何朝纲公又由括苍迁丽州(今永康)朱明,为丽州何氏始祖,北宋末年,朝纲子时和公复由朱明迁居清渭,即清渭何氏之祖。至今传有三十余代,约870余年。
何氏世辈字母为:
(1)—(2)—(3)—(4)—叔—百—千—万—庆—义—成—齐—鲁—道—德—福—禄—震—泽—贻—疏—丽—茂—芳—子—玉—琼—瑛—琏—玑—相—章—烈—祖—恩—溥—永—世—光—荣—圭—珙—琳—琅—熙—皋—嘉—祥—隆—泰—藩—昌。
吕氏
吕氏何时迁居清渭,无详确资料可供查考。兹据民国二十年修《太平吕氏宗乘》卷四十八之《清渭易换市基存粮记》中,略有数语涉及。现摘如下:“……族卜居清渭,至国朝(康熙)凡四代”及“当康熙之四十年,原契一纸存本族宗祠”由此推断吕氏迁居清渭约在明神宗年间(1573—1620年)至今约有380余年。
吕氏世辈字母为:
咸—恒—义—泰—瑞—鼎—节—涉—观—必—陵—思—丰—代—友……。
李氏
李氏始祖,原居白塘洋尾。其后李富出赘福建莆田熬峰,遂在熬峰定居。至六世分为七派:仕焕公派、兰田公派、前亭派、知县公派、后门派、下沟头派、睦甫派。清渭李氏属后门派下七世孙,行启。
清康熙壬申年,李富公之十三世孙李朝盛公,生子李世培经营商业,往来各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福建入浙江,经金华前来永康贸易。见清渭山清水秀,地广人稠,确是好地方,决定在清溪开设店铺,择其中杠桥头,建屋开张,经营杂货,定居于清渭,为清渭李氏之祖。至今历十二世,约295年。
李氏世辈字母为:
隆—盛—恒—丰—贵—显—钦—崇—忠—孝—礼—义—启—荣—浙—东—安—埠—康—泰—华—萃—和—同。
(1369年),永宋公应“金龙绕柱”梦兆,即以长女招赘雅吕村吕仁公为婿,拨之以小屋一所并基园,让其立业定居于派溪,是为派溪吕氏始祖。至今约有六
百十九年。
据考,吕氏始于古时吕国,又称有吕。原是姜姓,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四岳之后,初居于湖南南阳郡西(开封)。其后,自吕尚公四传到吕蒙正公之子吕德简公,出任于台州因卜居于仙居白塔。再传于十一世孙吕荣公,又由仙居白塔徙迁于永康仰平(今雅吕),继续六传,至禧七公吕仁始居于派溪。吕仁公系“禧”字辈,排行第七,故又称禧七公,生于元至元(1340年)十一月初一日,卒于明洪武庚午(1390年)三月二十八日戍时。公生三子名慈、寅、诚。按字辈排行,依次称之为“继一公、继二公、继三公”继一公之曾孙乾河公分居于梧桐山,继一公之六世孙希游公则又分迁于寺口。
俞、吕氏各有其世辈字母。
俞氏世辈字母为:
益—兆—百—千—泰—福—禄—寿—安—宁—正—德—春—文—华—富—茂—盛—元—洪—希—奇—俊—杰—才—恭—敬—谦—慈—让—贤—良—道—义—嘉—保—全—位—进—达—久—远—广—延—增。
吕氏世系字母为:
富—贵—禄—千—新—享—禧—继—瞬—仁—乾—泰—齐—萃—会—同—雍—让—诚—恭—纯—良—筒—慎—端—厚—兴—隆—诗—书—礼—乐—孝—节—联—忠—茂—林—修—竹—赓—发—蔚—风。
寺口、梧桐山吕氏
寺口、梧桐山吕氏与派溪吕氏同祖。源出河南开封府,自吕相公四传至吕蒙正公之子吕德简公,官任台州,随后卜居于仙居白塔。再七传至十一世孙吕荣公,始由仙居白塔迁居于永康仰平(今雅吕)。至十七世孙禧七公吕仁招赘于俞氏,于明洪武己酉(1369年),定居于派溪。禧七公之五世孙乾河公自派溪分迁于梧桐山,是为梧桐山始祖,至今约有四百八十年,
禧七公之另一七世孙五常下希游公,则自派溪分迁于寺口是为寺口始祖。至今历传十六世,约有四百三十年历史。
希游公生于正德六年辛未三月初七日亥时,卒于万历丁亥十月初二日巳时。
其世辈字母同于溪吕氏。
英村李氏
古时,皋陶官任虞舜之大理(古狱官),遂以官命名其族为理氏。理、李两字古通,因衍理氏为李氏。李氏初居河南,唐禧宗时,进士李宗国公,官居殿前防御史,住洛阳,后又继事昭宗十七年。唐没梁兴,公挂冠退隐,渡江南迁五云周门(今缙云)。得山水之胜而钟其灵秀。生齿日繁。迩后一再分迁。宋绍熙甲寅(1194年)以后。李信(仪一公)始由青田尘川徙居于永康馆头(今前仓乡),祥兴己卯(1279年),十二世孙进士李景祥公,官冬卿(主管天文历法),偕子继宗始再卜迁至雅庄之阳。自此,永康李氏析为两派。至十七世孙李永安公,复自雅庄迁至长田,是为长田之祖。至二十二世孙李庭园公,因田园之便,地利之宜,见“山明水秀,克绍先人之统绪,南陈北阿,足为后嗣之其昌,”遂由长田析居于应村(现改为英村)。至今历传十八世代,约五百年。
庭园公生于天顺己卯(1459年)三十二日亥时,卒于嘉靖癸卯(1543年),享年八十五岁,与妻周氏合葬于小塘凹。
李氏世辈字母为:
百—千—万—胜—回—永—文—崇—元—亨—贞—仁—义—礼—智—信—慈—孝—友—恭—肃—哲—谋—圣—修—齐—治—平—匡—积—务—运—钱—塘—福—禄—腾—龙—跃—虎。
此外,据传胡氏曾先于李氏居于此地,未详,待考。
下山黄氏
黄氏源始于伯益公,赢姓,陆终氏。因助禹治水有功,受封于黄邑,其地在古光州定城西(今河南黄川县西)。后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黄为姓。
至汉,尚书黄香居江夏郡(今湖北武昌)。三国时,四十三世孙黄初公,任宛城太守。隋开皇年间(581至600年)有黄宓公自江夏徙居于婺之金华。历十九世传至黄萦公,生黄洪、黄浩。黄洪生黄瑕、黄秘;黄浩生黄琛、黄玘,黄璞,黄氏至此分为五大族,分居五地。
黄瑕迁丰城,黄秘迁剡,黄琛迁监利、黄璞迁弋阳,黄玘则迁于分宁(今江西修水县)。
黄玘生黄瞻,以策于南唐为著作郎(编篡国史之官),知洪州分宁县。黄香的另一后嗣,黄瞻公之宗兄黄峭公,官兵部尚书,三妻二十一子,公与三太婆(峭公之妾)均有示儿诗,广泛流传于黄氏各系后裔之中,引为美谈。
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至1016年)黄瞻公四世孙黄淳、黄湜兄弟,复回居金华。黄湜公生五子,次子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老人、又号涪翁),宋诗人,同苏轼齐名,并称为“苏黄”,江西诗派首创者。三子黄方,居浦江。四子、五子失传。长子黄庆公生黄漠,起为永康县令。黄漠生黄庸,官工部侍郎,退职隐居后,卜居于永康由义坊。
黄庸生黄清,黄清生黄胜(字智信,开一公),仕江西安抚参议,黄胜公生黄永、黄政、黄瑞、分为天地人三房。天派居尚书堂,地派居陬山(今舟山),人派居着塘坑(今藻塘坑)。
黄永生黄福,黄福生四子,第三子黄讨生黄昔、黄昌、黄毕。黄昔的九世孙黄承信生五子黄祖星、黄祖文、黄祖武、黄祖科、黄祖明。
清雍正年间,黄祖文公始由尚书堂迁居于下山,是为下山黄氏祖。至今历传十一世。约二百六十年。
黄氏名行字母为:
宗—永—祖—学—懋—忠—孝—奕—光—传—洵—名—端—士—习—性—善—养—心—田—谦—和—昭—祥—瑞—仁—让—庆—安—全。
郎川姚氏
无考,相传郎川姚氏远祖原居仙居白沙,其后,徙迁永康兰街之双垄头。若干代后,双垄头孙以养鸭为业,放鸭至郎下洼地,水草、鱼虾、小动物特多。食物丰富,鸭群产蛋也多且有双黄,认为是吉祥之地,遂决定迁居于此。
据老辈人回忆,至今历传二十一代,约五百三十余年。
姚氏世辈字母,自“智”起为:
智—信—蕃—昌—荣—显—厚……
南湖胡氏
属官川胡氏世系。官川始祖隆四公(崇礼)之八世孙荣行寿生四子名浩、汨、溢、河。胡溢即福七十六公,由官川分居南湖,是为南湖始祖。至今约历四百四十余年。
官川胡氏
据考,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更商后,阏父的儿子满做了西周陶正(官名),受封于陈地(今河南淮宁县境)。满死后谥胡,称胡公满,他的子孙就以“胡”作为姓氏,这就是胡氏由来。随着胡氏的绵延递嬗和社会的变乱兴衰胡氏就逐渐散居各地。
官川胡氏,为宋千八公德缓的后裔。其祖先原居永康库川,后迁居东阳梅岘再迁至前山。胡德缓公系东阳前山人,宋咸淳进士,官居饶州刺史。在任期间,正当宋元交替之际,为抗拒元兵,保持气节,俨然挂冠,易姓埋名,隐居永康杜庆山(今黄杜山),时在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五年。
氏族世代,通常用文字排行,俗称论辈排行。论辈以别尊卑,排行以名昭穆。胡德缓公的子孙称他为“千八公”,意即“千”字辈,排行第八。他是官川胡氏第一世祖,却尚未定居官川,待传至“隆”字辈,由隆四公迁居于官塘下。是为官川建村之始。隆四公,名崇礼,为官川始祖。至今约六百八十年。
胡氏传至现在己历二十九世。其排行字母为:
千—万—康—隆—秀—进—周—益—贻—先—荣—福—禄—延—宁—冈—陵—山—阜—日—月—升—恒—竹—苞—松—茂—。
新字行为:
允—恭—克—让—喜—起—明—良—敦—叙—励—翼—成—治—赞—襄。
汇阳胡氏
属官川胡氏世系。官川隆四公(崇礼)之三世孙宁(进四公)生四子名均成、均美、均实、均某。均美公(周十八)始由官川迁居汇杨,是为汇杨始祖。至今已历五百八十余年。
苔川胡氏
胡氏之先,出自少典氏。至穷蝉有虞氏之后有阏父。西周时。以周武王元女姬配其子满,封满于陈(今河南开封市东)并赐弓矢,姓妫。满死谥曰胡公,子孙因以胡为姓。
战国之初,胡氏子避宁迁陈,居于河东(今山西太原)。六世祖胡建为渭城令,娶公主汉昭帝之妹为妻,后为上官氏所陷,妻子散居山辅,北徙安定郡,家临潼县安都乡捭祚里。值中原板荡之时,随官南迁。其时有胡综(字伟则)随母到江东,后事孙权,拜为偏将军。综之次子冲,天纪中任中书令,后又仕晋为尚书郎。冲之次子凤,官拜东晋太傅车骑将军,东阳太守。永康胡氏皆承胡凤公之后。
唐时,天下贤士大夫隐遁,避五代之乱,还居于吴山谷间之难英村,故精识者不见于世。至宋,始祖文质公(字元素)自台州分居龙山,为龙山胡氏之祖。其五世孙胡邦直,登建炎二年进士。元至正年间,邦直六世孙胡礼(字均义)从龙山北障避兵于胡苔坑(苔川),当时有黄公招礼为赘婿,遂定居于苔川,是为苔川胡氏始祖。
胡礼公属“成”字辈,排行第一,又称成一公。其五世孙胡兴又分居于石塔头。又其十二世孙胡斗公始分居于世雅华溪东之王家。自“成”字辈至现在之“献”字辈已历二十三世,约六百余年。
其世辈排行字母为:
成—振—演—谦—祯—祥—元—亨—恭—和—乾—让—永—昌—茂—盛—历—庆—安—康—云—龙—献—瑞—世—德—方—长—宣—纶—作—镇—炳—蔚—延—良。
方山脚单、朱氏
单氏
据考,单氏始于周初,周武王死,成王拥立,封其少子于单邑(今山东单县),称单邑侯,遂以“单”为姓。
至唐,有工部尚书单琰,发族于云南。五传至宗化公,登宋崇宁癸未(1103年)进士,授金华县令。宗化公任满之后,来游丽州(永康),见永城山明水秀,风俗茂美,士民恬熙,遂卜迁永城之丛桂坊,是为永康单氏祖。
公生子颖宾,官至礼部尚书。传至十七世孙辅靖公。任建康学禄,转签判官。辅靖公生三子:单昴、单昂、单星、单昴公由明经中授宁安通判,居城东河川,为河川派祖;昂公授婺州(金华)医官);星公,字懋辉,因乐山水之秀,迁于城东方山之阳,是为方山派祖。昴公之十世孙正花公,字时育,又以河川水患之故,转迁之城南之长水,是为长水派祖。单氏“源发南安”故属南安郡。
星公生于宋祥兴戊寅(1278年)七月十八日亥时,卒于元至正癸己(1353年)十二月十六日卯时。方山单氏传至今已历二十五传,约六百余年。单氏世辈字母为:
秦—震—巽—恺—辅—佑—国—丰—裕—淳—洪—泰—显—载—泽—恭—元—宗—伯—仲—荣—华—富—贵—英—雄—谦—让—福—禄—贞—祥—积—厚—兴—旺—锡—源—森—垲—钦—准—标—炳—坊—盛—平—方—山—长—水—谊—联—咸—欣。
朱氏
古时,颛顼初国于高阳,称高阳氏,至周,封高阳氏后裔于邾(今湖北黄岗县),其子孙将“朱”去其邑为“朱”,即以“朱”为氏。
汉,有槐里令朱去。至明嘉靖年间(1522至1566年),朱云公之后裔徙迁于永康后宅,是为后宅之祖及至清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二十一世孙后泽上宅莪信宇房下(松)之良韬,良祖两公,始由后泽迁居于方山脚。至今已历九传,约一百七十余年。
朱氏世辈字母,自贤起为:
贤—良—远—继—宗—文—昌—富—贵—显。
上柏石陈氏
陈氏之姓,肇自黄帝轩辕氏次子昌意(高阳氏)之后,舜之裔。舜本姓姚,殷汤之前未曾有陈氏。至周武王,封舜之后裔妫满于陈州,称之为陈胡公,以奉舜祀,子孙遂以国(封域)为姓,是为有陈之始。后陈为楚惠王所灭,其子孙迫迁于颖川(今河南淮阳),发族于太邱。
汉恒帝时,陈实官河南太邱长。唐后,后裔奉翊郎陈金师,由东阳根溪迁居永康后陵(今后林,胡库附近)。是为永康有陈氏之始。三世孙陈通(丰一公)居前黄;六世孙陈贺,官通政,任冯州州判。贺之五世孙陈亮公,登宋绍熙四年进士第一,官建康军节度使判官。亮之九世孙陈大猷(显二公)宋进士,吏部侍郎,刚明有守,耿介无私。宋绍定三年(1230年),理宗皇帝勒令吏部侍郎陈大猷兼两淮都转运使副使。乞归省亲时并赠有御诗一首,(御诗见《上柏石村志》)。大猷公之三世孙陈克志(宗三公),于元顺帝年间(1333至1341年)始由本邑大雪源流下迁于太平乡上柏石,是为上柏石陈氏始祖。至今历二十四世,约六百余年。
克志公生七子:海一、海二、海三、海四、海五、海六、海七。海一公居大门里至八代而止;海二公居汪村下园,四代后迁居东阳株家龙;海三公三世孙迁金华陈坞;海四公伯祥居南园,后居外新屋、下园;海五公居走马楼转居大门里后田畈;海六公居鹿坑,遗四房;海七公出继楼氏。
陈氏世辈字行为:
丰—福—臻—寿—永—英—俊—蕃—兴—成—百—千—万—崇—隆—显—华—宗—海—泳—暹—进—威—礼—敬—福—禄—延—寿—元—享—茂—盛—广—平—泰—恩—华—兆—久—长—志—修—继—昌—远—景—明—柏—荣—森—睿—智—英—贤—发—康—乐—业—庶—承。
张坑张氏
据张坑民间传说,张坑张氏系明张贵维之后裔。贵维原在明朝廷供职,因“抱皇上殿”有功,钦赐侍女十八人,退居永康苔川附近的二头塘地方。后因妄杀侍女一人,案发抄家,避于五华里外的张氏庄园(即今张坑村)定居。贵维三世孙张廷芳,即今张坑张氏之祖。张廷芳字尔联,殁于崇祯癸未(1643年)七月二十四日。
考查明史,三案之一的“移宫案”所载,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死,嘉宗当立。抚养嘉宗的李选待与她的心腹宦官魏进忠(后改名为魏忠贤),想利用嘉宗年幼(十六岁)的机会,把持朝政,窃据乾清宫。朝臣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不让她与嘉宗同居一宫,迫使李选待移迁岁鸾宫。由司礼监,东宫伴读王安,阁臣刘一景,英国公张维贤掖嘉宗上至光华殿,择日登基。后来客魏专权,王安、杨涟、左光斗相继被害。张贵维被抄家,,并非与此没有牵连。因此所传张维贤疑属同一人,则张坑张氏自张维贤之后传至于今,约有三百五十年历史。
张氏世辈字母不全,自二十五世起为:
友—淳—渊—任—惠—礼—乐—射—御—书—数。
“数”字后二世无字。
白麻塘李氏
白麻塘李氏与英村李氏,同属雅庄祖李景祥公之后代。李景祥,宋时官居冬卿(主管天文历法),明英宗年间,其七世孙始由雅庄迁居于白麻塘,至今约有五百余年历史。
其世辈字母之一段有:
淑—哲—睦—圣—修—齐—治—平……。
黄岗胡氏考
胡氏出自轩辕高阳氏。至穷蝉五世生舜,舜后裔阏父做周陶正之官,其子满娶周武王长女大姬为妻室,受封于陈,拜为陈国公。满死谥胡,此后子孙逐以胡为姓。胡姓之来自此始。
战国时,满的三世孙胡行智,为避秦乱,居于河东以安其家,因名其地为安定,实为后来安定郡之所从来。汉时,满的五世孙胡建出任渭城令。因被上官氏陷害,北徙临潼县安都乡俾祚里。东晋时满的二十五世孙胡凤官拜太傅车骑将军。由汝南(今河南东)转领东阳郡太守,政绩卓著,民德其惠,逐被挽留居于兰溪。婺州八邑之胡氏皆凤公之后。胡凤公的二世孙胡麒迁居永康,为永康胡氏始祖,胡氏故有“郡分安定,派出汝南”之说。
胡麒的四世孙胡玖(唐进士),居永邑西门外(迎恩门外)北镇坊。胡玖之子胡证,登唐宝历二年(826年)进士,任岭南节度使,拜兵部侍郎,赠左仆射。
胡证四世孙胡彭,以荫补仕观察使。彭生五子,长子彦〓,〓生三子名承师、承右、承旺,同居北镇坊已历五世。因逢五代(907至960年)之乱,于石晋天福元年(936年),承师分迁胡库,承右、承师分迁龙山柏樟。一年之后,承旺认为龙山土轻非久居之地,于天福三年(938年)春,卜居于善人里(黄岗),建积庆堂为传世之基。承旺子胡赋又因世乱回居北镇坊。传至十世孙顺二公胡润(字滋仲),乡荐赠朝议大夫,因乱不仕,方兴继业之思,复创传家之计。宋咸淳改元一年(1265年)偕弟胡溢、胡从兄胡湖又从北镇坊返居黄岗旧址。胡溢,胡湖无后,故胡润公乃为黄岗中兴鼻祖,至今历有二十五世,计七百二十三年。
其世辈排行字母为:
顺—礼—智—富—福—禄—昌—怡—蒙—慷—恺—晋—祯—祥—谦—让—肃—雍—敦—厚—道—安—洪—蕃—衍—俊—豪—扬。
山西胡氏
据《山西胡氏宗谱》记载,胡氏原溯轩辕高阳氏。历穷蝉至舜后裔阏父官周陶正。阏父子名满,娶妻于周武王元女,受封于陈(河南东及安徽一部分),拜为国公,满死谥胡,胡姓自此始。
春秋时,陈为楚所逼,胡氏遂分居河东郡,延及两汉、三国未曾乏人。历经数千年,胡氏星散异处,世次渺茫,已无可考。
至唐,进士胡证公,由兵部侍郎迁河南节度使,赠兵部尚书、左仆射。证之后裔(居山西平阳)名廉,官河南开封府道员。生子七,名条、窀、突、宏、登、窿、穹。女四,名窈、窕、冬、洼。穹年最小,建炎二年(1128年)。胡穹承父荫授官承直郎,签制得两浙分府。时胡穹正当英年(二十八岁),整装来浙就任。后实授婺州通判兼劝农事。未几,因公去东阳,路过永康县治东二十五里之太平乡宗仁里,见山水幽隐,风景秀丽,下马憩息。乡曲之相同,地形之相仿,颇有家乡风致,殊多感慨。
绍兴甲寅年(1134年),胡穹激流勇退,挂冠解职归田,聚族居于宗仁里。为不忘故土,遂名其居地为山西。是为山西胡氏始祖,至今约八百五十余年。
按“金华考寓记”所载,清咸丰辛亥年(1851年),为方便本村生童赴郡应试,特于金华购置考寓,咸丰末年(1859年)考寓修葺之后,朱漆一新,为避山西省名,额题“山栖考寓”,故山西也称作山栖。
山西的世辈排行字母为:
肇—造—万—贵—善—宏—子—丑—寅—震—孚—豫—升—谦—贤—良—存—德—泽—浚—贻—谋—本—始—隆—世—业—云—仍—润—绍—统—继—平—阳—重—祥—裕—后—俊。
山西孔孔氏
山西孔孔氏以字为氏,子姓。传说殷契之母吞鹈鸟卵而生契,舜赐其姓为子氏。至周封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邱)其弟微子衍继为国君,五传至弗父何,让位于其弟厉公,遂世为宋卿。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嘉”是名,“孔父”是字。以字为姓,孔氏此始。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军队最高统帅)太宰华督见嘉妻貌美谋夺之。纪元前七一0年,华督煽动兵变杀国君子与夷(宋殇公)与孔父嘉,华督得嘉妻。嘉子金父避难于鲁,金父生〓夷,夷生防叔(一说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良纥。纥为鲁国大夫。纥生九女无子,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纥再娶颜氏征在(亦称颜征)共求子于尼丘之山。周灵王二十一年,生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三岁纥死,由母颜氏抚养成人。丘曾作鲁国中都宰,后升为司寇,晚年授徒讲学,是儒教的创始人。至宋建炎间,高宗南渡,孔子之四十七世孙孔若钧(官兵部侍郎)偕子端躬、端问、端友、端燥护从高宗南渡而寓于衢州,后迁永康榉溪(今磐安县榉溪)钧为永康一世祖。孔子之五十三世孙能举,旷游山水,见方山钟灵毓秀,即于山之阴建舍而居。能举生于贞佑衩,丙子(1217年),据此,推山西孔孔氏约为750——770年之历史。
孔氏从(金代)五十一世开始,凡仲尼之后裔,每代都编一个固定字表示辈份,编到一百零五代,现已传至八十代。其世辈字行后段如下:
元之浣思克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宽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佑文炫景瑞 永锡世绪昌
荷沅楼氏
荷沅,现有楼、陈、何、李、成、章、芦、诸姓居住,以楼氏为主。境内尚有何家、童家、石家、杨家等地名,留有住宅痕迹,甚有可能先于楼氏居此地的是何、童、石、杨等氏。
关于楼氏,据民国丙辰年(1916年)重修《永康楼氏宗谱》卷廿九、民国乙酉年(1945年)重修《永康楼氏宗谱》卷之五等残本所载,可从唐永贞公说起。
约于唐玄宗年间(712至755年),永贞公从武川(疑为武邑)迁居丽州(今永康)惊秋塘(花川乡),为永康楼氏始祖,为别于外纪,因称惊秋楼氏。十六传至裔孙子慎、子监两公。老二子监迁居柳墅。老大子慎生五子名康、琰、钺、瑀、璧。琰之子名寅,迁居清渭。寅之曾孙名楼泽,登正统乙丑(1445年)进士,于清渭楼氏宗祠前建有进士坊。楼璃(即安六公)赘居清渭,生五子名可继、福生、允生、宗盛、益生。楼可继迁居泽塘,楼允生居清渭中街,楼宗盛(即宁二十公)由清渭迁居荷沅,楼益迁居清渭上街。
宗盛公迁居荷沅,约在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为荷沅楼氏始祖,属惊秋派下。故又称惊秋荷沅。宗盛公系惊秋派下第十九世裔孙,至今传二十三世约六百余年。
楼氏世辈字行为:
亨—安—宁—廉—宏—暹—晟—仁—德—英—俊—颐—蒙—鼎—济—咸—萃—贲—同—临—观—履—家—需—壮—兹—茂—发—维—昌。
杏里陈氏
陈氏始祖,居于杏里年深代远。原《杏里陈氏宗谱》散失殆尽,其确切时间无从查考。
据民国丙寅年(1926年)重修《永康陈氏宗谱》卷之十单册残本所载,有“百行九十九燔公,由东阳路西始迁于清渭杏里,刘宋元宝公之十七世孙”句。陈元宝系陈武帝(霸先)之从侄,陈后主(叔宝)之长兄,南朝末隋初时人(约当公元580至600年)。据此下推十七世,则燔公应属于公元一千一百多年后之北宋末或南宋初时人,则杏里应有八百年左右历史。
又据杏里老人流传,其始祖与樵坑、柏石始祖同为昆仲。樵坑属老大,杏里属老二,柏石属老三。查阅下柏石所藏民国辛酉年(1921年)重修《永康柏石陈氏宗谱》所载世系表中,列有三村始祖,即陈布(厚一公)樵坑祖,陈希(厚二公)杏里祖,陈肇(厚三公)柏石祖,与所传相符,均系陈承公之子。
按陈肇公生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卒于宋宝庆乙酉年(1225年)。则陈肇公于公元1225年前已迁居柏石无疑,有近八百年历史。陈希公之迁居杏里,时间当属相近,亦应有八百年左右历史。比之燔公迁居杏里年代约略相符,燔公是否即《柏石陈氏宗谱》所载之陈希公,待考。
另据民国丁酉年(1945年)重修,山西陈中秋家所藏《杏里陈氏宗谱》单行简本所载:“孝圣公由严州居杏里之祖”。孝圣公“生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卒于康熙己酉(1669年)。又据同治甲戍年(1874年)重修《严陵陈氏宗谱》卷之一残本载:“庆六公任睦州(今淳安县),严陵(今建德)富春坊之始祖也。十一世孙孝圣公迁永康白窖”则白窖祖与杏里祖混为一谈,殊属可疑,亦非杏里老人所传,应予排除此说。
杏里始祖似宜以《柏石陈氏宗谱》为准,其余录及存疑容后续考。
其世辈名行字母为:
贺—后—昌—政—毓—星—兆—明—继—元—清—州—驰—忠—信—香—照—时—锦—润—华—恒—乾—坤—竟。
江头邵、孙氏
据光绪已卯年(一八七九年)重修《邵氏宗谱》卷之三、《下邵溪东邵氏宗谱》卷之一等残存谱牒记载,江头邵氏为唐刺史邵仁祥后裔。
邵仁祥,唐高宗年间时人。其二十世孙邵雍、邵豫、邵亢三兄弟于宋嘉佑年间(1056至1063年)迁居于河南卫辉府共城县。邵雍复转迁于洛阳城南。邵亢由河南共城县迁居于婺郡(金华)。豫子邵赐十八岁先为宋神宗附马,后受诰命偕公主来永康王城梓柏(今黄城里)筑城而居。赐生子五名宏仁、宏、义;宏礼、宏智、宏信。老二宏义由梓柏迁居于双塘(今江头里塘、外塘)宏义生二子别为双塘派。老五宏信由梓柏迁居于冈川(今塘里坑溪江头境内段之溪旁)、生九子别为九都派。九都派的老九邵贤生邵忱,登宋嘉熙戊戍(1238年)进士,贤之二代孙邵祥(字凤歧)正逢宋元交替,为保持风节遂放弃科第,专嗜游山玩水。元至元年间(1264至1284年)又还居于双塘,并改双塘为冈川,是为九都冈川派始祖。永康话冈、江音同,冈川后易名为江头。
邵氏自宏义、宏信居江头至今约八百五十年历史,自邵祥至今则约有七百年历史。
江头邵氏世辈字母为:
乐—道—安—和—善—积—森—百—增—千—万—庆—兴—盈—开—宗—明—义—福—昌—济—乾—泰—坤—宁—仁—寿—纯—富—荣—华—隆—盛—丰—世—德—茂。
又据民国辛已(1941年)重修《孙氏宗谱》记载。江头孙氏系富春吴氏主孙仲谋(孙权)后裔。
宋开宝年间(968至975年),孙氏自孙绅由严衢富春郡迁于永康城西三里许之凤凰潭前孙里,是为永康孙氏始祖。宋嘉定年间(1208至1224年)绅之九世孙孙楷,偕其父由前孙里迁居于苦竹青。楷生子四,名孙雅、孙模、孙正、孙修。宋绍定年间(1228至1234年),孙雅、孙正、孙修三兄弟一起迁居于冈川(今江头),依次别为天、地、人三房,是为江头孙氏三房始祖,永康孙氏之十世孙。历二十五世约七百五十余年历史。
江头孙氏世辈排行字母为:
顺—泰—康—宁—孟—仲—季—俊—杰—文—行—忠—信—庆—尚—礼—仪—英—庸—奇—迪—和—谦—贤—逊—道—义—兴—荣—奎—宏—进—禄—积—德—呈—祥—繁—发—多—寿—康。
柳墅王、方氏
柳墅村现有王、方、胡、张、童、程、孙、许、李、项、马诸姓,以王、方两姓居多。
按王氏世系出自山西太原。至宋,有王翰居苏州,翰系宋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试博士宏词入翰林院,官国子监司业。王翰子王道系宋端平(1234至1236年)苏州府贡士,官任丽水县丞,王道之子王福,出生于苏州阊门王义坊。宋衰元兴之际,王福随父离丽水弃官而归,路过永康时,王福即入赘永康黄园。元至元年间(1264至1294年)又徙居于永康西街。王福(范二公)为永康王氏之始祖。生于宋景定癸亥年(1263年)卒于延右乙未年(1319年)。
王福五传至王智,智生四子名王融、王昶、王聪、王明。王聪、王明由西街徙居于大坑,王明旋又徙居于大盖塘。王聪生三子名王赵、王钱、王信。排行依次是惟一、惟二、惟三。惟一王赵徙居象珠,为象珠王氏之祖。明正统五年(1441年),惟二公王钱由大坑徙居于柳墅,为柳墅王氏之祖,至今历二十世,五百四十六年历史。
王钱生于明洪武丁丑年(1397年),卒于明正统丁卯年(1447年)葬于大坑。
永康方氏第一世祖方景珍,由严州鸬鹚源迁来,传十二世至方评,由永康古花街徙居牌楼下。方评生六子名方沂、方垠、方辰、方衰、方茂德、方茂勋。幼子茂勋由牌楼下赘居柳墅。为柳墅方氏之始祖。历传二十二世约六百多年历史。
王氏世辈排行字母为:
惟—安—洪—熙—奇—俊—杰—应—呜—时—禄—位—从—善—积—名—寿—惠—迪—贻。
方氏世辈字母为:
昂—谦—让—春—纪—訚—庆—泽—百—銮—泮—杞—勋—圭—洪—洋—杏—炳—培—录—淮—森—燧—境—钟—济—梓—然—奎—镇—治—材—烈—圣—钱—满—谷。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