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传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芙蓉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317
颗粒名称:
传记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97-99
摘要:
本文收录了永康市芙蓉村的人物传记,其中包括了王介、王涣之、王汉之等。
关键词:
传记
芙蓉村
人物
内容
王介
王介(1015—1087),字中甫,今芙蓉乡章舍人。学识渊博,善于文辞,性负气,喜直言,专交贤豪名士。初以太学生任福昌主簿。宋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嘉祐六年(1061),应试直言极谏科,与苏轼、苏辙等15人同被录取,王介名列贤良第一。历任秘书丞、静海知县、秘阁校理等职。曾与刘攽同为开封试官主判。
王介初与王安石交往密切。熙宁二年(1069),安石被召授参知政事,上任前未向他告辞,介心中不悦,遂作“草庐三顾动幽蛰,蕙账一空生晓寒”之诗讽刺王安石。翌年,安石拜相,实行新法,深受神宗称赞,介却上疏谏君“愿陛下师心勿师人”。安石获悉后对他更加戒备。因此一度被罢官,闲居判鼓院,后出知湖州。上任时安石特地为他送行,并吟诗道:“东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马,白苹洲渚正沧波。”介当即和诗十首,盛气朗诵,其中一首是:“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安石听后笑道:“阎罗见缺,请速赴任。”
王介晚年嗜书成癖,不问他事。著有《王中甫诗集》。元祐二年(1087)病故,享年73岁。墓葬芙蓉下庵。后人将其早年结庐读书之绣溪山,改名贤良峰。
王涣之
王涣之(1060—1124),字彦舟,王介四子。宋元丰二年(1079)登进士甲科,补武胜军节度推官。不久,调杭州教授。后改知上颖县。元祐(1086—1094)中,为太学博士。绍圣(1094—1098)间,出任卫州通判,后召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
徽宗即位,涣之受大臣们推荐,应召入朝议论国是。有“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事无今昔,唯当为贵;人无异同,唯正是用”等语。被徽宗采纳,授予谏官御史。涣之坚决推辞说:“臣由大臣荐,不可居是官。”于是改任吏部员外郎。后历任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崇宁(1102—1106)初,升任给事中、吏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因党争被解职,改知舒州。被蔡京列入“元祐党”籍。继而出守洪、滁、潭、杭、扬诸州。大观四年(1110),张商英任宰相时,涣之复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商英离职,涣之又出任地方官。重和元年(1118),改任中山府路安抚使兼知定武军,加宝文阁直学士。后因病调至安徽毫州,任明道宫提举。宣和六年(1124)病故,终年65年岁。
涣之性淡泊,常言:“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
王汉之
王汉之(1057—1132),字彦昭,号朝宗,王介三子。宋熙宁间登进士甲科。初任秀州司户参军,后历任金华、渑池知县及鸿肪丞、知真州等职。当时朝廷下令“经画财用”。汉之建议“所在无都籍,是以不能周知而校其登耗以待用。愿令郡县先置籍,总之诸道,则天下如指诸掌矣。”被采纳。升任开封府推官。继而历任工、吏、礼三部员外郎,太常少卿。后为蔡京门客。崇宁元年(1102),蔡京置讲议司,汉之被荐为参详官。升礼部侍郎,转户部,以显谟阁待制历知瀛、苏、潭、洪等州。后召拜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奉命出使辽国,归后言“辽主不恤民政,酷吏荒淫,其亡可待。”徽宗欣喜,命其出知定州,后改知江宁。
宣和三年(1121),方腊起义军攻入常山县境,一度占领章舍等地。同年冬,汉之从汴京归理家事。因“录奏报御捕功”,加龙图阁直学士,又进延康殿学士。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卒,享年76岁。朝廷因其调张叔夜收降宋江有功,赠尚书,封信安侯。
知识出处
《芙蓉村志》
本书对芙蓉村的行政沿革、党政群团、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村庄建筑与安全管理、风俗民情、人物、世系等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介
相关人物
王涣之
相关人物
王汉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芙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