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续修上考村志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考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208
颗粒名称:
续修上考村志序
页数:
4
内容
往事缥缈似轻烟,岁月有情不留连。
若非前贤贻翰墨,后世何以识祖先。
的确,没有历史的记载,我们也不会知道各族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没有村志的流传,当然也不尽知道自己的上祖。
我们的上祖有着光荣的历史,我们对上祖的优良道德风范应引为自豪。如从杭州后朝门迁居永康龙山镇的始祖万十九公,他的贤孙玉公登进士,官迁湖广提刑副使。虽其时兵难频遭,而玉公居官任劳,不避险难,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龙山镇迁居上考的始祖伯良公,在明正统辛酉之岁,遭受大荒,公却以济困扶危为己任,慷慨解囊,将一千三百多石粮食赈济饥民,受到明皇朝的嘉奖,下诏敕赐旌为义民,立“旌义”坊流芳千古。玉公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作风和伯良公以关心他人为重的义举,是何等崇高!作为他们的子孙,怎能不引为自豪?
我族的历史也很悠久。自良佩公从彭城迁居杭州后朝门,万十九公又从杭州迁居永康龙山镇,伯良公再从龙山镇卜迁上考。这些情况如果没有谱志记载,我们后世又怎能得知?我族之有谱,始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迄今已经历了九百零五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贤子文孙先后共编修过宗谱一十五次。最后一次的修谱时间是在民国五年(1916)。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我族的谱志旷修已达八十一年之久。在这整整的八十一年中,我们这个村子历尽了沧桑巨变。特别在解放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岁月峥嵘,蒸
蒸日上,神州到处欣欣向荣。我们的村子也不例外,不论工业和农业,均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其变化之大,使人难以置信。诸如束塘、下全坑都兴建了水库;从石光山嘴到里龙坑口劈山造田十多亩;削平后坟山建起大会堂;拆除后坟山背石级桥,造起宽阔平坦的公路桥;村民兴办了各类中小型企业和家庭工业;农业种植也从传统的单季稻改进为双季稻,并推广了良种杂交稻;亩产粮食从过去的四五百斤到现在的二千多斤,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发展了林果业;住房格式从传统的土木结构转化为钢骨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农民从根本上摆脱了贫困向小康迈进;更可喜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旧中国,我们农村的文化水平极其落后,而今却英才辈出,涌现了大批大中专生;为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1987年还成立了老年协会。这是历史事实,值得每个人的尊重,应该而且必须载入村史。
为了把这些可喜的变化和子孙的蕃衍载入村史,我族第三十一世孙长生,第廿九世孙保法等倡议续修本族第十六次谱志。早在八十年代长生之父美彩曾有过强烈的修谱夙愿。结果未遂而辞世。长生决心不惜多大代价,实现其父的遗愿修好族谱。可这又谈何容易!因为我族的谱志旷修已达八十一年之久,又加上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过去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珍贵的加封徐偃王的真迹圣旨被上缴;古老的、肃穆的“旌义”坊被捣毁;各房所分藏的宗谱被焚烧。幸好,第三十一世孙双顶保存了前一届即光绪甲午年续修的全卷;济时、秉钧保留了上一届即民国五年续修的部分残册。我们凭借这仅有的一些残卷,进行摸索、整理,才使我族的世系流支勉强得以追溯和延续。在此,我们对敢冒批斗风险保存谱志的徐氏子孙深表敬意!
我族源远流长,子孙蕃衍,遍布各地:早先,洪十二公四子永欢、
六子永盛、八子永恩并迁于东阳安山;洪十七公之子永雪迁于东阳横路;永雪公派下的时详又从横路迁居云和长汀;还有时廊派下的开留迁居缙云壶镇。近代,还有迁居江苏的、安徽的、福建的、杭州的、金华的、兰溪的、巨州的、宣平的;本市境内还有湖塘、邵塘、下田畈、八字墙、塘里坑的;本镇范围还有唐先的、云路的,格山沿的等等。真可谓是枝繁叶茂,一脉千支。
长汀支派的廿八世孙光西、廿九世孙景浩等,在1987年要编修其支派族谱时,亲来征求本族意见;壶镇支派也派员来本族联系联宗修谱事宜。这些都说明各支派对宗族的无间的情义和无比的尊重。我们对这些支派的诚意深感欣慰。此外,要着重说明,长汀支派在修谱志时,鉴于对先辈所制定的辈分字行迄今已近末尾,必须磋商续拟。原来先辈所制定的字行,我族是从洪廿五公之子“永”字开始;长汀从洪十七公之子、安山从洪十二公之子开始。其排列是:
永文思大元 时宗守有开
成加光景美 秉启曰正汉
因为长汀支派修谱必须把后续字行编入谱册,所以特来本族共同商讨,续拟事宜。经过斟酌、切磋,一致确定续拟二十世字行为:
希贤士志达 荣寿庆立昌
乐振自育秀 观伟亦必长
今后凡同族子孙一律遵循这个排行顺序,世代沿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我族包括徙居各地的同族子孙联为一体,不失万水仍归一源。
这一次续修谱志,本族第三十一世孙长生在资金上给予莫大的支持;第三十世孙岩庭负责征集徙居各地的丁口工作,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真可说是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上祖如有知,应该感到欣慰。
这一次续修谱志与以往有所不同。我们的做法是:解放思想,打破旧格局,革除了封建色彩的陈规陋习,不论男性或女性,不论是入继、入赘的异姓或迁居本族的异姓,不论是同族的结婚或同姓的配偶等,均同样入谱。我们这样做,不是悖逆先辈制定的谱例、家规,而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全体徐氏子孙的共同意愿。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各方面的变化将无疑比以往更大。鉴于此,我们殷切地期望后来的贤子文孙要更加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但要努力把历史推向前进,还应该努力把上祖的优良道德风范发扬光大,是为序。
一九九七(丁丑)年八月
知识出处
《上考村志》
本书记述的上考村史诗纪略、概论、历史自然灾害、村级组织、农林业、养殖业、医疗卫生、交通邮电、文化教育、人物、诗文辑存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