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七章 考记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桥下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186
颗粒名称:
第十七章 考记说
分类号:
I26.55
页数:
12
页码:
54-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东汉至1992年浙江省永康市桥下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考记
随笔
桥下村
内容
第一节 考类
普明寺考
普明寺,座落桥下村北,桥唐公路旁,凤凰山麓,是陈亮发迹地。陈亮曾于寺中攻读,也曾在寺中设馆授徒。
关于普明寺的兴建年间,《龙窟朱氏宗谱》中有二说,在《续普明寺僧田屡历记》中说:“普明寺肇自唐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3年期间;在《重修普明寺大雄宝殿记》中说:“粤稽普明寺创自梁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5年,距今已有1450多年了。据《续普明寺僧田屡历记》载:“成化壬寅间(1482),廉贞作祟,殿宇烟飞,吾祖彦积翁、彦澳翁,复盖以新,作塘下田八百秧为之再建其沙门庙宇。”这样说来在1450年间,该寺曾毁于火,由朱氏子孙出田出钱重建。据该文记,桥下朱氏子孙于顺治辛卯(1651)春作过修理,辛未年(1691)夏至冬再作修理。《普明寺重新楼房记》中说:“…为守香火,祝圣明,或有所兴作,或有所修葺,大都募化坛越,赖善信之力居多,惟有寺僧祝明,缘寺中两廊原系平屋,曾于康熙癸未(1703)之冬,易造上厢楼六间,又于康熙戊戌(1718)之冬,更造下厢与上厢配。独出己资,坛越助之以建斯楼,栋梁巍峨,上下辉映,望之焕然一新。普明寺为之增色者,祝明主之,实其徒文义有以佐之也。”普明寺之两厢楼房计12间,是由寺僧祝明及其徒弟文义用寺中的积累把平房建成楼房。据《辛卯重修普明禅寺大雄宝殿续记》载:“乾隆辛卯年(1771)八月,协力同心,费金百余两,大兴役作,鸠工庀材,俾大殿三间,丹楹画桷,灿然复新。”1961年,由桥下朱氏子孙又作过一次修理。该寺至1969年拆去。为纪念陈亮,政府正拟在原址重建普明寺。
报功祠考
朱氏在宅口塘南端建有报功祠,又称义祠,设维新小学内。据考祠内供奉神位如次:
先太太姑夫东阳柱国史桂波困庵李先生。先太太祖传行存德公、九思公、存省公府君。
先太太叔祖传行17子玉处士,先太伯祖道1匏庵公,先太叔祖道4恩荣文林郎养性公,继7夷陵州别驾凤山公,继35宜黄尹继塘公,继40都昌尹介石公,志53授指挥使职君锦公,杭城寓主杨公善,武略东加刘先生,芳草船长徐文达,死义家人金道官附席。
祠内神位事迹有:
一是明朝时为官的,如朱困庵、朱凤山、朱继塘、朱介石、朱君锦。
二是为报父祖仇的如存德公、存省公、匏庵公及与其讼狱有关的恩人有杨善公、刘先生、徐文达、金道官。
三是为开创朱氏祖业有功的存省公、子玉处士。
附:像赞及颂诗。
因庵处士赞
先生之义,景仰无替;先生之忠,名贤有记。
存德处士赞
龙川高隐,宅心光正。乐善好施,乡闾仰敬。报父仇终,今之元庆。
九思处士赞
孝哉杰士,明善自修。师事草阁,淑峰同游,捐生雪耻,梁悦之俦。
存省处士赞
操持介洁,处士不屈。报仇奏冤,罪释狱脱。扎引宁家,孝称第一。
匏庵处士赞
志识宏亮,笔翰如流。低昂屡变,不世沉浮。践履艰险,计策奇周。光前启后,先生之休。
养性翁恩荣文林郎赞
早罹患难,涉履春冰,报仇复旧,晚沐恩荣。
子玉处士赞
立心尚义,处事忠贞。履艰蹈险,不伐不矜。
金道像赞
我付汝行,汝倚我食。一义桐孚,终身不易。(金道系义门郑仕师之家人)。
杨善义士赞
吴山之阳,有士忠良。新宫桥下,满永义香。
芳草徐文达赞
一帆之济,千载之义。启我后人,永思无替。
武略刘先生赞
温府之东,有士贞忠。心怜冢嗣,代死匏翁。精魂贯日,千载奇逢。
颂诗凤山公题
存德处士
高隐龙川乐善翁,乡闾仰敬义和风。捐生雪耻今元庆,竭孝人间有几公!
存心处士
舍死伸冤似逆鳞,随波逐浪顿忘魂。报仇复旧今梁悦,孝子乡闾是一人。
存省处士为父伸冤死向前,刑曹羁狱十三年,登闻鼓奏情方白,扎引宁家拜谢天。困庵处士困庵忠孝古今难,追忆令人心胆寒。山岳动摇淮甸化,恩情计策赖平安。子玉处士不矜不伐有谁能,能切同宗骨肉情。报仇复旧承宗嗣,像祠血食永留名。养性翁幼罹患难涉春冰,戴月披霜雨后行。三奏登闻冤暴白,晚承诏下沐恩荣。杨善处士扶持患难德难忘,报鸟墙头即渡江。血食像祠同奠享,杨君义气永传芳。第二节记类朱氏祠堂记
《礼记》曰:君子将营宫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由是观之可见古人急于奉先而缓于自奉也者,子孙之源本敢不敬欤!伊川先生所谓凡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者。以此永康龙川朱氏克明追远祠之作,其得古人奉先之意欤!朱故婺之世家也。耕读传承,其初祖宋中顺大夫自蒲墟迁于卢山,立影堂,置祭田六亩,以奉先。元时有孟莹者再迁龙川这西,立影堂如故,增祭田至八亩。
迨我国朝,有云溪翁师事祭酒,许存礼,家法益严,族益蕃,分为三宅。洪武丙寅冬,始建祠堂,设神主,前堂两厢及厨灶之类,罔不悉备。宣德癸丑,厄于仇家废祭者至有十三年,既复旧,始迁故居,修祠宇,备祭器以行事。虽经丁卯闽寇之乱,礼亦不废。成化壬辰有匏庵者,以子孙众盛,宗祠不能容,乃倡谋以祠园一亩九分二厘贸与,彦灵出田六十四亩,塘四亩,将廓大立,辛卯岁有养性者,议迁旧祠址四百余方,虽成于朱氏之诸彦,大抵总其成,则克明之力也。克明以奉先莫大于祠堂,传远莫大于祭田,后世不可以无征也,爰记祠堂迁徙,建置之岁月,祭田增益贸易之数目,名曰追远祠堂。至于家训像赞之类亦并附焉。呜呼!此非孝慈笃至,上尊祖考,下爱子孙者,能如是乎!视彼厚于自奉,而薄于先祖者,或妄费于释老之宫者,不可同日而语矣!克明格名也,时以拔贡入国子上舍待选。
天曹行将有人民社稷之寄,吾知其于治民事神绰绰乎,有余裕矣。经曰:居家理故治可移子官,吾于克明有望。是为记。
时宏治庚申正月 之吉
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兵部主事
兰溪童品廷式书
朱氏义祠记
夫设祠以表孝义之思者也,思其报仇之恩也。祭法所谓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捍大患则皆祀之者,有若是夫。抑思宣德癸丑,家用不宁,宗里构衅,祸延曾祖。诸祖携伯父泣血于祠,号天踣地,五内分崩。咸以乐平梁悦,下刲徐元庆杀身报仇是期。伯祖考,祖考经没,存省翁诉冤羁狱。祠室荡然,宗祀几沦,可胜叹哉!幸而匏庵年方十八,养性年几十四,诸叔咸幼,闾阎旁观者,无不矜念叹息!孱然弱稚,安克济复其旧耶?噫!殊不知所蕴也,光明震动,效长才,出秘计,誓不同天履地。吞声饮气,涉艰蹈险,殚力竭谋,百挫千折,策至亲,结义士,协力并胆,颠其我扶,危其我持。咸以复兴为己任。之京师陈情,乞恩奏准,讦出诬枉开释。存省翁无辜供明,扎引宁家,冤消耻雪,历十有三载。归视旧址,居第草木荒丘,酸鼻谢天告祖,欢会诸叔父,同居共炊。经营敝室,力耕旧亩;修祠宇,储祀租,祭奠如昔。斯时也,得副旁观之所念望,已塞其诮矣。庄诵匏庵庭训所云:为人当以孝悌忠信律身,嫉仇思义持已,斯言诚为宜家保族之要道也。况今合数千指,乐叙天伦,怡愉会集于追运祠中,燕享祭馀。承兹荫庇之福,德泽之庆,敬当熟念小大之口,永思子姓之心,孝义之情,自不能已焉。故绘像设祠于追远之右,以起孝义之思,以绵祭祀之诚。子孙宜鉴于勿替。是为记。
格拜书
方岩广慈寺西厢重修楼屋记
余家东南二十里许,有山曰方岩,固与邑之祖山曰三峰,曰石牛同为县治之坐镇者也。自广慈寺敕建以来,立胡公像祀之,始祖中顺大夫建屋三间于殿侧之西,迨云溪翁高之以楼,张邑尊额之,先伯祖茂骏志之,迄于今有百余年,前因圯而修者,今则不能保其无圯矣,依前往例,其资费大常半之,各己常亦半之。楼成,现沐邑尊方公以“辉流梵宇”赐之式,余秃颖书之,春仲吉旦,偕伯叔兄弟辈订之于楼,与人宝僧立约,垂后且载之乘,则本案胡公于每年八月十三日易换香火,憩息之所者,自永传而勿替矣。夫胡公读书方岩,为邑中进士之倡。乡龙川先生访胡公读书方岩遗迹,因与余朱子讲学于寿山,吾祖访龙川读书寿山遗迹,因与族戚胡济元游玩于方岩,《吕双泉集》中有云:“听泉楼”为胡济元所建。讲学久之,效胡君之建“听泉”者,建屋于殿侧之西,晤对之时,或赋诗以见志,或因景而寄怀,亦自谓能景仰胡公之学矣。后云溪翁往来其间,有感于“听泉楼”之建而亦欲楼之,名曰:“望泉”,意彼之楼与泉近而听,予之楼与泉稍远,则不得不转听而望,此名楼之意,而茂骏公之所不及志者也。而余即志其所未志者,何也?云溪翁读《龙川集》中有普明寺长生谷置田二记,则不得不转听而望,此名楼之意,而茂骏公之所不及志者也。而余即志其所未志者,何也?云溪翁读《龙川集》中有普明寺长生谷置田二记,遂兴寺宇于凤凰山下,彦宗公创龙川书院于崆峒山前,县志载之,家乘传之。吾祖义举种种,虽因龙川而感,乌知其非,睹斯楼而兴起也!盖崆峒山峙吾家西,凤凰山耸吾家北,而方岩则辉映于东南者也,后之人能不失建楼、修楼之意。则龙川之学传,而胡公之学亦传,即予诸子之学亦无不传。而方岩胡公之因殿而显应于郡邑者,则余家本案胡公,或亦因前楼而显应于一境矣。方公之赐额有以夫。是不可以无记,余遂记之。
时
清乾〓四十年岁在乙未花月下浣谷旦
十五世孙辉谨志
朱氏各房祖墓穴记
一世 朱真,归葬赤岸祖墓之左。
二世 朱鲁与应氏合墓齐卢山。
三世 朱碧与卢氏合墓后叶大坟山。
四世 朱道宏与王氏合墓十七都羊棚山即太平桥屋后。
五世 礼房朱绍与马氏合墓郭山。
乐房朱立与陈氏合墓柏枝山。
射房朱理与施氏合墓无考。
御房朱明墓无考。
书房朱胜墓无考。
数房朱厚墓无考。
六世 礼房中宅派传1公朱妙通与黄氏合墓本里郭山。
六世 乐房下仁房传2公朱庆与吕氏合墓后叶山。
乐房下义派传5公朱祥与曹氏合墓后山。
乐房下礼派传10公朱廉与陈氏合墓朱龙山。
乐房下智派传15公朱兼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乐房下信传19公朱富与陈氏合墓宠窟山。
乐房下明派传23公朱登鹤与曹氏合墓柏枝山。
乐仁下孟房道1公朱海与林氏合葬小崆峒山。
乐仁下孟商继25公朱朴与孙氏合墓黄塘山。
乐仁下孟商福志90公朱龙与夏氏合墓崆峒山。
乐仁下孟商禄志120公朱鹤与吕氏合墓菖蒲里。
乐仁下孟商寿志1 12公朱鹏与吕氏合墓下何。
乐仁下仲房道7公朱河与黄氏合墓黄园山。
乐仁下仲温继1 1公朱枢与林氏合墓南园。
乐仁下仲温下金志1 3公朱洗墓无考。
乐仁下仲温下玉志19公朱位与夏、周、陈氏合墓南园。
乐仁下仲恭房继27公朱柽与孙氏合墓黄园。
乐仁下仲敬房继31公朱柏与卢氏合墓罗婆山。
乐仁下仲让房继35公朱俊与李氏合墓柏枝山。
乐仁五仲让房下中志58公朱愈与程氏合墓大力山。
乐仁五仲让房下正志63公朱翰与张氏合墓东阳东青山。
乐仁五仲让房下和志88公朱保与李氏合墓荷野塘。
乐仁五仲让房下乐志94公朱仪与陈氏合墓灵塘山。
乐仁下季房道12公朱淇与梅氏合墓横塘山。
乐仁下季宫继22公朱相与周、陈氏合墓横塘山。
乐仁下季宫元房志32公朱称与季氏合墓深塘墩。
乐仁下宫亨房志46公朱修与黄、陈氏合墓西山边。
乐仁下季宫利房志61公朱仕与宗氏合墓菖蒲里。
乐仁下季宫贞86公朱俛与陈、胡氏合葬后叶。
乐仁下季角房继33公朱桓无考。
乐仁下松房志70公朱攸与胡氏合墓瓦窑山。
乐仁下季角竹房志105公朱条与林氏合墓大力山。
乐仁下季角梅房志1 14公朱俏无考。
乐仁下季徵继41公朱杰与应氏合墓横塘山。
乐仁下季徵琴志83公朱琏与吕氏合墓渔父里泡塘。
乐仁下季徵棋志96公朱棋与周氏无考。
乐仁下季徵书志104公朱侍无考。
乐仁下季徵画志21 12公朱无考。
乐仁下季羽继42公朱琴与林氏合墓后景山。
乐下义房传5公朱祥与曹氏合墓后山。
乐下礼房传10公朱廉与陈氏合墓前朱瑞芝山。
乐下智房传15公朱兼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乐智下春房道5公朱涧与厉、甘氏合墓朱龙山。
乐智下夏房道6公朱渊与俞氏合墓朱龙山。
乐智下秋房道11公朱沵与马氏合墓齐卢山。
乐智下冬房道14公朱泽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乐房下信派传19公朱富与陈氏合墓龙窟山。
乐房下明派传23公朱登鹤与曹氏合墓柏枝山。
射房传4朱昱无考。
书房传21朱圭与贾氏合墓东阳石门。
数房传14朱斌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数房传17朱瑜与陈氏合墓朱龙山桐衣岭。
乐派仁下良继道一1公。
乐商下福无嗣。
乐商下禄无嗣。
乐商下寿衍172朱璧与应氏合墓柏枝山。
乐仁温下金房衍5公朱恒。
乐仁温下金房衍11公朱恢无考。
乐仁温下玉房衍89朱埙与应氏合墓大力窝岗。
乐仁温下玉房衍109朱圭与周氏无考。
乐仁下恭无嗣。
乐仁让下中房无嗣。
乐仁让下正房衍83天房朱延龄与孙、胡氏合墓龙山塘。
乐仁让下正房衍90地房朱延德与童、吕氏合墓后山边上屋。
乐仁让下正房衍158人房朱延荣与胡氏合墓后山边上屋。
乐仁让下和房衍143日房朱延禄与张氏合墓野塘山边,金氏前卢山。
乐仁让下和房衍193月房朱延山与徐氏合墓野塘山边。
乐仁让下乐下诚房衍126朱延平与吕氏合墓前山。
乐仁让下乐下德房衍170朱延芳与应、王氏合墓上宅山。
乐仁下宫元房衍33朱崇瑞与方氏合墓深塘墩。
乐仁下宫亨房衍108朱珙无考。
乐仁下宫亨房174朱莹与吕氏无考。
智下春房衍196朱嵩无考。
智下春房衍235朱催无考。
智下秋房衍28朱恕无考。
桥下朱氏子孙迁居外地记
志行朱凤呜,邑庠生,居夷陵。
显行朱文久,娶王氏生一子明进,居永嘉县。
显行朱文起,居永嘉县。
显行朱舜归,迁居处郡。
瑞行朱继龄,居永嘉县。
瑞行朱大献,居处州府太平坊。
瑞行朱登有,迁居龙泉县西街。
瑞行朱伯余,迁居龙泉县西街。
祥行朱毓登,同子朱舜元,由东阳栗树园迁居大溪田背。
桥下祠宇厅堂现状记
朱氏宗祠:建太平水库时,分太平移民居住。
彦积公祠:现为桥下乡卫生所。
彦澳公祠:土改分朱士周、朱士伟、朱俭水妻、夏岩云居住。
继塘公祠:土改时为粮管所征用,现调红星村办老人协会。
门源公祠:土改时为粮管所征用,1983年拆建为桥下粮站。
碧潭公祠:土改时为粮管所征用,1980年拆毁。
协祥公祠:现为桥下乡卫生所,边厢为朱国攀居住。
万里公祠:现为吕树之、刘发英等居住。
少北公祠:1973年折建为红星村五金厂。
龙甫公祠:1979年毁于火。
北山公祠:现为桥一村碾米厂。
正房堂屋:左厢为朱德槐居住,右厢为朱振兴居住,正厅为朱德华等登为共有。
和常厅:1942年毁于日寇炮火,后重修。土改时分朱士春,现为朱广法,朱慎远居住。
祥常厅:安置太平移民。
三芝堂:正厅已毁,左厢为朱士朝居住。
郊常太公厅:现为民居。
三槐堂:1968年拆毁。
德常厅:1980年毁于白蚁。
第三节说类
修方岩楼说
天下名山巨镇,载在《禹贡》称为方岳之灵者,既有定数,其余散列各州志诸舆图。秀峰特出而为神明所栖止者,亦不可胜言。吾邑之东有山一峰,名曰方岩,四面隆耸。嵯岩峻削,无路可登,独一面驾飞桥,由天门而上平顶,其地数十亩,岩洞幽深,泉石清旷,早所称蓬莱、武夷不是过也,其为神明栖止可知矣。适胡公者生登进士,忠谠敢言,抗章陈免丁册,惠及二郡;没复现于白马饮泉,已魏久之乱,恩遍数州。嗣是得圣于此,威灵显赫,庇佑民物,故其人民相与歌之德之,诞日庆之,其由来非一日矣。古称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兹其当之。余家始祖中顺大夫尝从陈文毅公讲学于五峰,往游此地,遂建平屋献厢三间于殿侧之西,闲坐读书,嗣传五世祖云溪翁更平屋为楼屋,业为本境胡公易暂换香火憩之所,亦为予子孙辈岁时进香停骖之处也。遗命世世相守,毋致毁环,迨及于今,年深日久,倾颓几尽,余乃集众会议,有慷慨趋事者十人,其资财费用或开大常公帑,或捐各房己资,鸠工庀材,不旬月而事竣功成。诚兹楼重光之一会也。时念瞿张邑尊以进乡访查,停车斯楼,问所由来,僧备述颠末以告,爰知吾祖之好施,遂以“惠及浮屠”赐额。是楼以修而光,不更以额而光之愈光乎!记此已垂永世,子孙鉴守勿替云。
时
清顺治七年岁在庚寅仲秋月 吉旦
九世孙茂骏同侄之棣题
太平水库说
太平水库,曾名红旗水库。由县内设计,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大坝建在桥下凤凰山脚,下水拢峡。坝高28.56米(相应坝顶海拔高程150.25米)。坝顶长224米,顶宽5.8米,坝顶设防浪墙,高1.24米,为粘土斜心墙砂壳坝。大坝迎、背水坡均用块石护面。在大坝东北约1.2公里处建均质副坝一条,高6.5米,长154米。主体工程于1958年9月动工,1961年12月建成,全县民工投入建大坝劳动。总库容量为489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226立方米。养鱼面积3977亩,1960至1965年建成东、西两条灌溉渠,全长72公里,灌溉龙山、芝英、象珠、城关4个区15个乡镇6.80万亩土地。水库集雨面积37.88平方公里。为补充水源,先后开了5条引水渠,引水面积达48.8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西溪引水渠,引水面积达45平方公里,在隧洞出口处建成电站,总装机600千瓦。整个工程累计投工287.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56.85万立方米,投资379.86万元。
为确保水库的安全需要,水库设置了降雨量、库水位、渗漏量、测压管位、大坝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和设备。
为造水库有太平、下高、下陈、太平桥四个村向全县各地移迁。水库建成之后,不仅可供灌溉,养鱼、发电,而且是一个美丽的人造湖,水库中间有几块小山顶峰露出水面,成了几个绚丽的岛屿,可供游人游览。
老年协会说
老年协会是80年代后期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为使老年人获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老年工作,从中央至地方都成立了老年人的机构,桥下二村、桥下三村及桥下一村的老年协会应运而生。老年会会员男60岁、女55岁以上均可入会。入会自由、退会自由。老年协会设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数人,名誉理事长一人,理事若干人,由老年人民主选举产生。桥下三村(原红星村)老年协会纪实
1988年,桥下三村已有老年人245人,在上级和村两委领导和支持下于重阳老人节成立了老年协会。成立大会仪式开得非常隆重,盛况空前,省老龄委、县人大、县府,及乡党委、政府暨许多机关单位都派代表前来祝贺,送来贺礼、贺词,县广播电视局专程前来拍摄电视新闻,村两委会还请了剧团演出,表示向老年人祝贺,村中的能人们纷纷向老人协会赠款赠物。树立了尊老、敬老的新风尚。
协会设有活动室、图书室。活动室内有电视机一台、电唱机一台、乐器、麻将、象棋等各种活动器具若干;图书室内有各种书藉800余册,各种报刊12种,为县内老年协会精神食粮最丰富者。活动室和图书室常年开放,设有值班员。
老年协会成了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基地,每次协会里设立奖学基金会,每个学期都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发奖学金,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年儿童节都向幼儿园赠送智力开发的礼物。
老年协会建立了老年基金会,积累了可嘉的老年基金,资金来源于村里下拨部分,社会能人资助部分,有了基金之后,使协会的活动能更正常开展。
老年协会并利用协会的职能,教育年轻人,赡养老人,发动全村有老人的子女,签订了赡养老人的合约。老人病了,理事会派人去探望慰问,有老人过世了,理事会发动会员们开追悼会,送他(她)上山头以示哀思。
桥下二村(原虹明村)老年协会简况
本村老年协会于1990年8月成立。村两委做了敬老的楷模,为老年人专盖活动场所两层楼一座,计面积120平方米,举老支书朱士岳为协会会长。能人和村民们为了树立敬老的新风尚,1990年损献基金7000余元,1991年又捐助了8000余元。老年协会购置了新彩色电视机及桌椅等多种日常用品和娱乐用品,老年协会活动室设义务值班员,每日开放。自老年协会组织之后,逢老人病痛即上门慰问;家庭不和睦即上门做工作,遇有丧事即上门吊送,在村中已形成了一股尊老、敬老的新风尚。
桥下一村(原桥一村)老年协会简况
桥下一村通过老年人的筹备,在村两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拔出专款15000元,以及村能人和群众的热情赞助了5000余元,购置了价值3300元的21时彩色电视机1台,方桌6张,板凳10条,还有办公桌、橱等财产;同时还置办了多幅麻将、象棋、朴克等活动器具。朱香苏还送来时钟1台。
一切筹备完毕后,于1992年10月3日,即壬申年九月初八日,召集本村全体男、女老人(现有94名),假老协活动室,在锣鼓、鞭炮声中,隆重举行桥下一村老年协会成立大会。届时,桥下乡领导和乡老龄委负责人吕永平、陈世钦、朱宝新等同志,以及村领导、能人和群众都前来祝贺,并赠送礼品。大会推选吕苏贞为名誉主席,老协理事会主任是朱汝松,副主任是朱官印、朱德芬、朱妙森,秘书长是朱舒畅,会计是朱长基,经济委员由朱官印兼任,妇女委员由吕宝妍担任。
老年人为有自己的组织而洋溢在一片欢乐声中。
自村老协成立以后,活动室里每天都有老年人在擦麻将、走象棋、打扑克及读书、看报,各随所好,让老年人愉快地度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桥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