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编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桥下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149
颗粒名称:
第一编 概述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5
页码:
10-14
摘要:
本编分别记述浙江省永康市桥下村概况、桥下村历史沿革、世系考。
关键词:
历史事件
桥下村
内容
第一章 桥下村概况
桥下村位于永康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建村于龙窟桥下面,故名桥下。据《龙窟朱氏宗谱》载:始祖信州刺史中顺大夫朱真,于宋景定元年庚申(1260年)携仲子朱鲁由东阳昭仁迁居于永康前卢龙川;后有朱孟莹者再迁金竹园祖处而繁衍成桥下村,迄今已有730余年历史。1949年后,曾设为龙山区公所驻地,今为桥下乡人民政府驻地。
村处太平水库西渠东岸,地势平坦,东(阳)永(康)公路从村东通过,又是唐(先)桥(下)公路和桥(下)棠(溪)公路的终起点,设有汽车站,对发展农村经济极为有利。在1980年恢复集市,逢农历一、六为市日。乡镇企业有农机厂、砖瓦厂、衡器厂、预制场、微型轿车厂、农场、林场及建筑工程队等,村村都设有粮食加工厂;近年来,村民还搞起冶炼铝灰的工场,铝铜制品厂也随之开办起来,这对活跃农村经济起了极其重要要作用。村内设有桥下供销社,特别在集市地带店铺林立,营业额逐年上升。村内设有龙山区粮管所、桥下乡粮站等,是桥下乡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村西的凤凰山麓有始建于南北朝的普明寺,村西的小崆峒前曾建有龙川书院,是宋名儒朱熹同陈亮讲学之所,亦是本村明季名儒朱匏庵读书之处。又龙窟马铺山麓,有宋状元,著名唯物主义者、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墓。以上诸名胜古迹已在“文化大革命”间或前拆毁,今为开发永康旅游事业,政府已拨款并通过筹资,拟重建。
桥下自然村,分设为桥一、虹明、红星(下辖小溪田、后荷2自然村)三个行政村。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麦、番薯、豆类等。村西北有太平水库,东、西渠均首先经流本境,加上原有的畈塘、溪流可以自流灌溉,水利条件特别优越,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山林通过近年来的绿化造林,已基本上消灭秃山。果木业近年来以发展柑桔为主,桃、梨等也有栽培。
桥下村东北面珠龙山上设有桥下乡初中一座,村内有桥下乡中心小学及乡中心幼儿园各一座,对普及教育十分有利。更设有桥下乡卫生院,村设医疗站,给村民带来防病、治病的方便。桥下乡设有广播站,三个行政村均设转播站,家家户户都可收听广播;电视机在村内也较普及。村内设有乡敬老院,各行政村办有老年协会,老年福利事业,近来发展迅速。村内还有影剧院、录像厅、舞厅、球场等,群众文娱体育活动也开展得非常活跃。
第二章 桥下村历史沿革
上祖朱责(1163—1243),从东阳昭仁随陈文毅公亮游龙窟,因慕龙川山水风光秀丽,心欲居之。其子朱真(1192—1265)承父遗命,于宋景定元年(1260),携仲子朱鲁(1244—1329)迁居永康前卢龙川是为桥下村之始祖;后有朱孟莹(1192—1265)者,再迁金竹园祖处,建村已有730多年历史。
据史料载:永康于宋代已划分乡、都、里,元代改里为图,下分村,沿用至清末。
民国年间,改10乡为12区,都、图、村仅在田赋征收方面沿用。民国初年推行村里制,民国廿年起设乡镇,民国廿三年起推行保甲制。
1949年5月8日,永康解放,当即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月成立永康县人民政府,推行区、乡、村制。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全县改编为政、社合一制。1983年,仍行区、乡、村制。桥下村沿革如下表:
第三章 世系考
第一节 桥下朱氏世系考
桥下朱姓系出传说时代颛顼帝之后,顼生卷章,卷章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五世孙安居于曹,就以曹为氏。到周武王克商之后,褒封元圣,得苗裔曹挟封于邾,以祭祀帝顼,至春秋时期曹挟的后裔从齐桓公尊为王室,王命进爵为子国,历九世为楚所并。曹族流教于齐鲁地区,去掉邾字的右“邑”旁改姓朱。春秋时曹朱本一家也。
至汉孝成帝时,朱云仕槐里令,因直言忤旨而罢官归居沛国之雩田,因有朱姓号“沛国郡”,之称谓。云之七世孙汛,字孝祥,晋朝永兴中任临海太守,转任东阳郡太守,见乌伤蒲墟风士之美就定居下来。汛之十四世孙名禄,号野塘老人,生四子十八孙,为赤岸一世祖。十八孙散居金华各地,即为金华朱氏之始祖也。老人四子孟贤,贤生四子,四曰世宿;宿生二子长曰茂;茂生一子,曰邦彦;邦彦生一子,曰昌;昌生一子,曰适之,适之为赤岸继居始祖,适之生一子,曰光祖;光祖生五子,次曰良祉,良祉生三子,次曰广,广居东阳怀德乡昭仁村为昭仁一世祖。广生三子曰桐、责、橙。以上为桥下朱氏外纪也。自野塘老人下历十一世。
责生湍、真,湍居东阳梅画,真出仕信州刺史,为中顺大夫,于宋景定元年(1260)携次子鲁居于永康前庐后的龙川,真为桥下朱氏第一世祖。迄今已27世代,此为本纪。
其世代排行字母如下:
百 生祖华贵 传道继志 衍庆承芳 呈祥显瑞
永世隆昌 贞复起元 乾健坤顺 亨利循环
福裕寿臻 名扬禄至 源远流长 箕裘能嗣
孝友开业 忠厚家风 贻谋积善 共仰欣荣
朱氏自始祖至民国壬申年各世男丁统计:百1,生1,祖1,华1,贵6,传23,道33,继70,志147,衍281,庆313,承354,芳265,呈276,祥371,显441,瑞534,永551,世562,隆582,昌575,贞455,复267,起45,(不包括重行第及早世无行第者)。
第二节 梅氏世系考略
桥下梅氏按旧谱序载,出自殷朝所封梅伯之后而因以为姓。至宋有梅先英公居青田兴期村为一世祖。先英九世孙季纶,避元兵之乱,始迁于永康醮墩头村,至十七世克三公转徙于桥下溪田村,克三公即为溪田一世祖,至今已历16世。克三公生于明朝正统己未(1439)八月廿七辰时,卒于正德己巳(1509)十月初七未时,娶妻吕氏。墓葬黄坑岭里。
第三节 太平移民吕氏世系考略
吕氏自唐迄宋,历多年而到永康。适方寇之变,煨烬之余,几为荡涤,不能详述。赖其祖留一线于艰难险阻之中而得独承,奋然振作,不数传而人文蔚起,得以血食万年。
据谱载:吕玖为一世祖,生北宋皇佑元年(1049),娶清渭芮氏而起家,传六世,均无行名;至第七世始以晋、巽、次、益、复、谦、孚、同、豫、升、明、泽、咸、恒、颐、泰、萃、鼎、节、渐、观、贲、临、师、丰、兑、有、旅、井、济、家、畜、蒙、比、壮、随、震、归、乾的行名类排,谨供查照。
《太平吕氏宗谱》自建造太平水库移民后,难以觅得,惟在金华乡下包村,珍藏民国二十年重修的完整一部,但轻易不肯借阅传抄。1988年,永康城内吕师濂、吕品彰曾专程前往抄录部分有关文集及该房直系宗亲,其他房系未及记录,而难以尽述。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桥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