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序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五指岩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0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序文
分类号:
I269
页数:
9
页码:
8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指岩前村的序文辑存情况。
关键词:
五指岩
前村
诗文
序文
内容
五宗祠序
我族历世右文偏重,修身寡过,鄙艺文为形而下不足学,循至积弱成风,浸为他族所凌践,近代谈强国者,辄以文化与组织相衡度,我既不克张望於强国之列,他人遂蔑我无文化与无组织而低其视听焉,夫我族果真如若人所云耶?圣于时之孔子其学说无年不包,欧人谈博爱平等与孔子讲忠恕主挈矩之道同,杜威主发展个性,柏格森创流动哲学,与中庸之能尽其性,易经以之天行健同安得谓无文化。只我国人士不善读书,未明明德所致尔。倘能相时而行善,其所学则万物皆备,於我又何患文化之不能发扬光大,而跻我於文明强国之林乎,而况国家组织并世列强,亦各有其习惯,贵在巧为,因启我国既为宗法社会,陋在不能运小以用大故国民团结,难免涣散,彼日本立国夙以组织严密自诩,但其受我宗法社会之影响最深。国民戴君主如家长,从无起可取而代之,念我如能扩展宗法社会与国为鹄,视国如家将见上下一心意识,彻达国家组合自然坚无可撼矣。可知宗法社会原不腐化,在尚之而得园通实属俗,右文原不可非,在右之而畅乎人道。我五族尊宗敬祖重道,崇儒,先设文会于前,继缔祠宇於后,俾上进者得希贤仰圣之助,亲亲者崇追养继孝之思,尤愿五族子孙能法孔子时圣理会穷通,能体先辈作求光扬世德,用趁祠志修刊之日,阐明右文,及宗法因启以题於端而示警惕云。
中华民国三十年夏月 裔孙民贵拜撰
又序
仲尼为万世先师祖述尧舜,东莱称中原文献祖述仲尼圣贤,肇兴远宗尚矣。体此意者创始难守成更难。我盛朝昌明圣学尊圣人并尊圣人五代改启圣宫为崇圣祠,前此五族再造继修,簿中已详载之,犹是远宗意也。自雍正甲寅修理告成后,余资尚有数钱又设会篰捐助以为永远之需,凡上进者无不欢忻投缴积储生放,至乾隆癸亥置田百秧,余银仍轮流生息法,良意美守之不替,文会之兴,不颇有可观欤,奈老成凋谢,后生怠理,累日颓废,几失前辈始事辛勤不得谓吾辈可以谢过也。今吾族慨然奋兴清理前账,除置产以及节年修理费用外,现存二十金有余,因并会前失捐名下仍旧酌量补捐登记五本会簿,其又文会振兴一大机手,第念后此何以兴,必须戒前此何以废,特此申议择人公理。凡属捐资及来年佃田人银定于冬至后待五族到时封交殷户以储置产属,在同宗不提倡借则私嫌,弭公帑聚词庙廓,族中人丈丕焕,无愧中原文献之传尚亦必追原得力矣。更有望者冬至后,连母三日五族任事人必须齐至公所,一以便储帑,一以便修祠,一以联疏远而亲亲,法莫备焉。有志者愿各秉必公慎弗蹈往辙,以追美前人。
神灵定默鉴之
乾隆三十二年 裔孙涵克字载严拜撰
重建吕五宗祠序
河滨之有吕五宗祠,始於清嘉庆辛未。其后,毁於菲汤焉无存,同治间,捐资重建,迨今四十余年,楝析榱崩,几无以妥先灵,因於上年廓而新之。阅时五月,费金六千有奇,兹议印订词志分给五宗,使知所自甚盛举也。吕生凤鸣、熙鹤、廷取、瑞璜、周璜等以序为请。予自从政后,久疏毛砚,曷足以纪盛举,惟生请之诚弗可以不文辞。考吕氏之在永康,有太平、雅吕、岩前、派溪、青山、河东各派别。其先自太平开国男吕抚助建启圣宫於圣庙之后,自明万历以迄有清数百年间,凡所谓启圣宫改称崇圣祠之破败颓毁,其黝垩修葺之工无不由五派子孙协力担任。其始,岁修之费随时捐助,雍正间乃有文会之设,至乾隆壬子五吕始各奉其祖会食於邑之古丽坊。及嘉庆辛未,乃进而建五祖之祠於河滨。是兹祠之设,固非独未亲亲,辨等仪,实所以继志尊圣,兼尊而敬祖也。丽志载永民急公好义,有朴茂之美意,以吕氏之事征之尤信。予既嘉其意,复喜永民能长保其善良风俗,于是乎言。
时 民国十一年十月
知永康县事江宁涂景瑜撰
吕氏重修宗谱序
家谱何为而作也萃聚于涣以尽仁也盖天地万物散殊礼为之秩之日月星辰高远历为之秩之蒸民氏族丛谱为之秩之期道一也先王作之礼礼矣作之历历矣独于谱焉有所未遑庸讵知夫世教攸矣人心攸系而谱之作乌容缓哉且人之生本于一祖其子告孙支分派衍有若天地万物之生于世有若日月星辰之丽乎天其造化象数之昭著不知其几千万亿可谓涣而散矣苟无道以萃而聚之则贸贸焉莫知其所自虽一祖之亲将漠然视之若途之人其何以叙昭穆之礼而尽亲亲之仁也耶必有谱以联其支派记其行而统之有其宗庶乎知其所以始则尊礼之意生知其所以分则睦族之念广则所谓涣而散存将必萃而聚之矣谱其可以不讲乎夏吕昌氏盖永康望族也予侄天秩昌之婿也其小四世孙吕庸昌晓念宗谱之废缺走书请予侄修谱事来徵予序予因历阅图谱而详考之有以知其颠未矣昔太公望封于昌其得姓己英故其远裔贤达历历可数其在河南洛阳有若蒙正夷简公著希哲者仕宋人物于斯为盛其在仙居白塔由公著后裔因时之乱乃卜筑台之仙居西市白塔居焉至宋乾道中有思安公者徙永康之仰平为夏吕始祖七世禧七处士又分为派川若銮之为三府稅之为大尹录之三尹及为太学郡县庠生以求进取者方兴未艾郁郁乎其文明焉其他如岩前亚坑及义乌公善堂等处此者仰平之分派也呜呼本固末茂源洁流清是由祖德之盛也夫以一人之身流于千千万人之身咸以是为赖焉然使谱法不立则虽其世次之可知者不数传已菲之详而况望世德之传与世译之久乎此诸君子之以所汲汲而不敢缓也故先先后后上下办焉远近咸陈疏戚洽焉男女毕录刚柔判焉次别以叙共分昭焉荐仕必悉其声荣焉配偶不遗内外备焉生卒必谨始终严焉庶几后人揭图以知派则宗之大小不至于溷而无别观传以知齿则族之少工不至于紊而无序则虽祖之迁毁者不至于樵牧弗禁而尊祖敬宗睦族之道胥此焉在其纪载不已备乎是观往迹者起廓大之心披遗文者兴悠长之念将见昌者弥昌盛者弥盛而宗益振矣然则尽仁而得萃涣之义者谓不存于斯谱也哉子推侄之意而为之序时皇明嘉靖壬戌年 月之吉。
赐同进士出身云南参政适斋朱方叙
重修家谱序
昔濂溪夫子作易通也曰是为一一实万分而世系之分何独不然我家自宋奈居由来久矣原鼻祖所自河南梦奇公公著后裔留寓仙居白塔七世至富十二公自白塔迁居永康仰平发祥之迹遂基于此从此诞生贵三公贵三公嗣生禄一禄三二子而禄三公则较居大处之禄一公独为蕃衍时生千三千五千十三公三子千三公分居茭道千五公下第三世勋四公迁居岩前又越六世会一百六十八公迁居东邑长畈至千十三公所生者为显公菜公分居古磉者即显公第二子唐公次子训二公也与第三康公下均溯其传推显公长子庚公生金公金公又生对一树五公树一公越三世轼公分居义邑公善堂而树五公生崇九公则自富十二公第九世为何分天地人八九二房之始祖也荣公下高公所生讳仪者乃下宅之祖讳仁者乃派川之祖因同出于千十三公与金公为从兄弟焉我家家宗派由来历历可溯如此后之人欲于涣者萃之疏亲之苟非宗谱何以集纷繁而联远也粤稽旋中谱牒之作合修于正德戊寅越四十四年再修于嘉靖壬戌又二十八年继修于万历丙戌嗣后康熙戊寅之重修与乾隆壬戌之续修一隔一百十五年一隔四十有五年至今乙未历年又三十有四年矣远稽之难熟若近考之易也乃按旧谱各派虽属统宗而齐十二世夏昌与派川却二两册各别字行未见划一爰将富贵禄千四行于后仪统以阀阅勋功懿绪蕃衍信字系旧行统行之下而后续以齐萃会同十馀字俾阅者一目了然觉支分派别依然木本水源所谓一实万分者不仍见是美为一欤借资费浩大各派已俱踊跃从公独派川一派不获如期共事不已只将旧谱登载者尽行刷印其未及采者行通融合修度亦在转瞬间乎合当谱牒告竣特我家迁居分合由来骡世谱事纪成年岁志巅未以便稽查聊复尔尔若夫前人创始维艰后人之赞成匪易此其志事贤子孙必有能善继述焉者是则我祖宗之所厚望云 时 乾隆岁次乙未秋月
施氏重修宗谱序
尝谓家道之兴废,由乎子孙之贤否。贤则修德、义隆、孝敬、尊祖。考明谱牒,崇祭礼、别尊卑、睦宗族,故得修身齐家,垂芳万世而不泯,此家道之所由兴也。苟为不肖,则必反,是欲求其不废也,何可得乎!更有甚者,视宗族如仇敌,遇之若途人。偏执己见自以为是者有之;又或罔知祖宗成立所,自以谱窃鬻于人取值以资己者亦有之。吁言及此,良可慨叹,但方命圯族,唐虞之世尚所不免,况今人乎!盖此天道彝伦,气数变迁乃使然耳。固非人之所能为也。
余邑西桥施氏世家,始从汴梁,十一世祖讳垓,咸平壬寅徙居天台西桥。至十四世祖讳崇,除翰林院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迨十七世祖千八郡马,讳桂,字德香,因仕于宋宗室,以女妻之。其父英为太仆寺丞,父子皆显。二十世孙劄,授都使,讳文翔。其十八世孙兰,任常州府教授。长曰轩、次曰昂、幼曰轸,迁婺州东阳白塔。二十世孙讳文定,嘉熙己亥除授青州府乐安县典史。十八世孙纹筮,曾赘于婺之永康。其孙讳沐,任杭州府钱塘县尹。曾孙讳信,迁居永之唐先。枝流蕃衍盛而且昌。其谱牒散失数百余年,莫之能修。然则子孙之贤否,家道之兴废概可见矣。倘去此世远年深,湮没无传,将何以贻于后昆,而昭先世之盛烈哉!今施氏合族鸠工乃谒任意曰:“敢请序可乎?”余曰:“大哉子之所图,此诚故家遗俗,孝子慈孙之急务也,抑有期焉。欲兴施氏者当思水木本源之义,讲明谱牒之实,上则不昧其祖泽,下则昭示其后人,庶后之览斯谱者,亦将歌功而颂德焉。”谨为序。
时宝祐二年岁次甲寅二月朔旦
大夫显文阁侍制致仕、渭南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 谢清之拜撰
施氏重修谱序
余尝披阅往牒,得有宋中叶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二大家谱。徐玩之,见其昭穆肃如,颠末皦如,有伦有要,猗欤盛哉,即太史公论次世家弗可尚也。兹永邑唐先合族慨然,慕二氏家风,怀报本之思,命予首扬其休。余以姻戚之故,弗能终辞,遂有言曰:谱学之来,若知之乎?自虞别生分类,夏锡土姓,周设小史,以奠世系,其来尚矣。析姓既远,支流各异。阅施氏〓〓出自后稷,在王封伯禽于鲁,惠公后有名父尾者施城,裔孙孝叔始有姓矣。至春伙时,有名之常者,从游孔子之门,同祀圣言以万世为土也,迄汉宣帝时有分者,为石渠博士,著《五经发微》。顺帝时,有筵者,拜太尉。有章者,避难河南,迁州。号昊兴处士。大宋治平乙巳,兵部尚书玺公。宋景祐(疑为绍圣)甲戌进士绍圣乙亥翰林学士工部尚书崇公,乌伤、剡溪、天台、花墙皆其宗也。玄孙讳纹筮,字均宥,生二子:曰瑀、曰璘。瑀子沐,字宗宁,登宋端平乙未进士,初任洪州尉,转知钱塘县事。第三子信,行原三,始由昊宁招贤岭迁居永邑唐先。信次子泰,行成五;孙智四、智九、智十二、智十四者,子姓蕃衍,如瓜瓞之绵绵。有茂传者,家业富殷,名贯京籍,永乐改元,充任北京富户,胸襟洒落,才行卓然。有茂盛公者,言有文,行必果,家富厚积,贯朽杰陈,正统辛酉,黎民阻饥,公怀故士之思,输粟一千一百余石,赈济河南,沐承恩诏敕旌义门。时孟行兄弟群为人杰,乐善好施,建造桥梁、寺庙于今为烈,大振家声。世叨恩宠,家诗书而户礼乐者,代不乏人。盖源远流长若斯盛也。吁,施氏出自河南者,可谓张大其族,光贲其休矣!迄今数百余载贵显富殷,后先竟耀,文章华国,天柱皇都则展箕裘于他日者讵可量哉!宗祠宏造,谱牒告成,伦要不失,庶几庐陵、眉山之遗焉?匪徒族姓之光,抑亦丝萝之庆也。欣缀一言于篇首以为之诵美云。
时皇明万历太午五月朔后
赐进士第、大中丞、两京都御史转升两广总制 渊生许弘纲顿首拜撰
唐先施氏重修宗谱序
施氏之族姓,属县为最巨,甲于其乡。云布星椤,栉比基列,交轸结凑于东乡二十里之间。各安其所,而不失其居厚敦朴之意,栋宇相望,桑梓接连,乐俗安业,虽或以为风尚使然,然亦其先世之遗泽致之,故能使绵衍繁阜,千有余家而不变其所守。则信乎礼之所著人,本乎祖之不诬也。此于敬宗收族,其尊祖宜何如间。考古之以施为氏者,四望惟暨阳之东西,施著于越者为最,后有始基于卫者居,先为殷民七族之一,与陶相氏埒者是也。其间有出于齐者,《郑夹漈氏族考》,以施常齐人为施氏之本系,吾甚异之,何者卫之施氏殷遗施也?夹漈置不言惟鲁有施氏,则云,出于惠公,惠公之子,公子尾,字施父,遂以其字为氏。故鲁施氏见于《春秋內外传》者实粲以繁其见,于鲁成公时,有施孝叔,《杜征南注》谓之为惠公五世孙,有明徵。已而施常则家语,《史记》皆作施之常,字子恒,并不云齐人,以兹谱所载,《嘉泰汤宿州之序》云:自汴梁来,汴梁与鲁亦为邻壤,则出自惠公,其为鲁之苗裔乎。当其始,则从汴梁卜行于台州西桥已在咸平之世。至于十四世崇公,仕宋光显,传至纹筮孙沐,洪州尉转升钱塘令,遂注籍于东阳。洪州之季子信,即由东阳改迁于吾县。一再传而有英、滢、铭、俭亦为四望。其俭一望则迁于顺天。而以三之望聚而为吾县之族,树基宏固,殖本充盛。有纳杰千石而告忠者;有庐墓六年而教孝者,有征辟不就以昭节者,有建寺成桥以重义者。式廓门户,能大显其宗绪,而子姓日双兹,丁中日以育,诗书之华,孝秀之选,皆将迪前,光沃而恢之,充而扩之,大小相维,亲疏相恤,绵绵延延,若纲在纲,有条不紊,而由此敬宗,由此收族,即亦由此以尊祖,咸在于兹,谢宣远不云乎!枝繁林弥茂,波广源愈浚,斯其得之兹日也。族长者:国敦、国圣、邺书、文思、选文以纂牒竣事,遣豹之、文一属为言,余以为前之弁之者,皆世之名公卿为之,曷尚乎蕞品,既然承所命,姑为清其族姓之源类聚之,茂涤笔缀之列,此为序。
时同治十二年岁在癸酉牡月
酉拔贡、同治纪元特举孝廉方正、赐六品衔侯选教谕 眷晚生潘树棠顿首拜撰
戊午续修宗谱序
余行年六十有二,曾三见吾族之修谱矣。其在壬申时,则有若邺书、豹之、文一暨家伯选文等公。亦越乙未,老成代谢,而豹之、文一诸公犹有存者,族叔慎斋,族兄辅宜等禀承诸公之命而续修焉,阅今又二十余年矣。本春合族协议以辅宜、慎斋二君固老,于谱事者,一主修、二帮修,如轻车之熟路,各房派校对一二人。若友汤、世桐,若绍诗、鼎铭,若毓敷、林夫、镐西等皆与之。并令余共参末议,和衷共济,诸事就绪告竣将有日矣。诸君猥嘱余言以弁诸首,呜呼!余何言哉?礼者准时势为转移者也。其在专制时代,总核名实,重重限制,故谱例应从而严非刻也,严乎其不得不严也。至易专制为共和,则阶级一空,各以自食其力为良民,无所谓贱役,但所称平等自由者,必以自由于法律为限,故谱便亦应从之而宽。非滥也宽乎?其不得不宽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儒者立言务会其通,岂必以拘泥旧例为能事哉!或者曰,昔则严之,今忽宽之,其如反唇相讥,何则应之?曰法律不溯,既往前为国法所拘束,故严之。今为国法所开放,故宽之。何讥为?然则,民国成立所有民法一一取法东邻,如养子缘组之法,私生子认知之法,将一一从之乎?曰,不然。我族相伟传六百年来世守宗风向无此项陋习,如继世一节亦无不昭穆相当,即立贤、立爱间或致生纠葛,亦必付之宗族会以评论之,以是告无罪于祖宗而已。以是告吾族子孙,各油然于人,本于祖之义而已。夫子孙之身谓祖宗之身也。所谓血统相续才是也。吾族散处二十余村,袤延二十余里,丁口不下千亿,藉祖宗之功德,以成此繁庶也久矣。民国成立,凡军、警、法、学、政5界,皆有吾族人物。叨祖宗之灵爽得以培植而兴起也,亦大矣人。惟能敬宗乃能睦族,能睦族而后族之兴也勃焉。岂惟是明世系,叙昭穆,定名分,踵欧、苏二公之成法,家手一编以为焜耀乎哉!是役也,上应世界文明之趋势,下励后生睦族之盛,心于为国为民之中,仍恰守不愆不忘之意,一举而数善备焉。谱既成,遂书此言,以弁诸简端。
时中华民国七年夏正、岁次戊午中秋后二日
十八世孙则行谨撰
赠钱塘县尹施公复任序
圣朝六合一统,万方同仁,德化暨于海隅,文明被于天下。内而三公九卿论道经邦,外而藩臬司府承流宣化,师师济济无不得人。至若亲民之官,教养是任,尤重铨选,必择清廉勤谨之臣,经术恺悌之士,以为一邑司牧。所以崇治道,福民生,欲跻斯世于唐虞,比隆于三代也。吾邑钱塘大尹施公,讳沐,字宗宁,婺之永康人也。以簪缨之名家’承诗书之世泽,博学能文,早趋庠序。上春,官升冑监,业日益精,名日益著,当宁嘉其贤能,擢授是职。下车以来,以廉洁持其身,以敬慎事其上,以和易近其民。邑虽繁剧,而公处之裕如,恩威兼施,刚柔并用。未几,逋亡安集,奸弊寝息,兴利除害,四民乐业。其树德于兹邑者,正未易以一二言而尽也。去年秋期,当报政适,有赴京之行,士民之惜其去者奚啻赤子之恋父母也,臣辙板辕几不得行。佥曰:“安得我公复临兹土以抚循吾民乎?”当道闻而贤之,交章以闻,上允其奏,使之复莅是邑。今公之歌皇华而来也,深慰舆情,民谣士咏,欢声载道。吾侪忝在覆庇,安得不为之序且庆乎!尝闻昔日治政之赫濯者,皆曰卓、鲁、龚、黄,今考施公之所为,岂有异于若人哉!催科不迫,抚字心劳,谓之父母,信不诬也,且也。施公不惟善牧民,兼善造士,凡儒林之所擢秀者,壁水之所蜚英者,品题诱掖卒皆受民社之寄较之,恺悌作人,岂多逊耶?观其莅政未久而化速行,邑人称颂之声翕然无间,可谓不负圣朝之擢用矣。虽然宦久而怠,人之恒情,苟能慎终如始,益励其志,则昔之循吏不得专美于前矣,尚勉之哉!于是乎序。
时嘉定十五年岁在壬午春二月既望
楚府伴读致仕治生七十翁陈 机拜书
桃苑重修谱牒序
指山之阳有桃苑村焉 邑之古里也 稽其世系 为舜后裔 周时封胡公于陈 其子孙即从其姓 厥后支派繁衍 硕彦大儒间世辈出 惟播迁不一派别滋分 曰颖川 曰平舆 实一脉流传也 吾永名氏族以陈姓为首屈一指 类皆炳炳煌煌 耐人赞许 其尤堪矜式者 莫如桃苑之陈姓 在昔赵宋有讳龙公号灵湖者 籍隶江西临川县明贤乡 幼从大父佛云公徙居南昌平昌庵 登宋绍兴辛未赵逵榜进士 官奉议大夫通显后志忱理学偕何文定公从朱紫阳讲学 逐隐迁于邑之樟塘居焉 是为彼族之鼻祖 迨三世祖瑾受宋赵滕王殊遇 选入第二郡马 授金紫光禄大夫 显官华胄萃于一家矣 阅四世祖曰涧析居历山大陈 不数传悉三府君始卜居于十八都南前乡之桃苑 今称为道院口非昔名也 村之四周山环水绕 极林泉云幽美 方诸晋时桃花源差堪伯仲 但秀丽钟毓生齿斯繁 中间因支派之岐分昭穆之序列以及嘉言懿行嫁聚生卒等 记载虽迭 经族中前明达 帙成谱 然自清光绪乙未以迄今岁已四十三年于兹 岁月悠长人事递嬗若前人作之后人不为继之 则故有之谱不邻为废帙者几希矣 本春三月族中理事德通泽街德传德昌金明德龙惟让 有见及此 公同洽议 设局重修 凡讹者正之 阙者补之 失次者序之 谱中叙列无不依照旧有体例据实直书 越月之间将付梨枣 出所修宗谱向予征序
予披阅之 余见其宗法严明规模宏扩 分行列第纲举目张 一族文献其在斯乎 苏子瞻有言观吾谱则孝悌之心油然而生 是谱之成其关系于名教岂浅鲜哉 然予于心折之 系不能不进一语者 则以近时法律变更 对于旧时族内单行规则稍有不适用之处 是所望于董理谱政者 趋赴潮流以无负亲亲之意 企予望矣是为序
时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岁次戊寅桃月全浣 殳旦
清附生浙江官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历任永康县执法员遂昌县帮审员改委承审员代理遂昌县县长 眷晚生施岱泰拜撰
附录:
1958年十月十八日因建大桥水库,桃源口村需迁移。当时有27户85人迁入岩前村。后来落实移民政策于1961年17户54人迁回桃源口,在原村址之北山麓建村。至1997年仍留在岩前村的有金宝、新法、金海、茂香、朝登等五户的子孙后代。
大桥记
尝谓:“水有本,其流混混;木有根,其叶蓁蓁”。人非有祖之德,何以昌炽其子孙?”予于母氏之族,孟容公而知之矣。公慷慨其志,魁梧其能,望隆信八邑,富甲一方,仗仁义,好施与,目击十八都岩前之西,东乌各邑通衢,因山溪水流,往来者艰于渡矣。即捐数百,命工建造桥梁,名曰大桥,使民无病涉也。适魔神作崇,稼穑者艰于食矣。即出谷数百石,赈济荒歉,使民不阻饥也。婉辞以导崔符之党。公论以释邻里之争,鼓舞振作,盖生有益于当时,死有裨于后世也。厥后子孙云仍,俊英辈出,后世相继,奕叶垂光,孰非施仁积德之所致欤!予忝施力之甥。有善不敢不扬,姑举其概,以族其后云。
乡进士应希撰
注:大桥,位于岩前之西,跨华溪,明朝施孟容独资建造,1958年建造大桥水库时废,水库遂以桥为名。
知识出处
《五指岩前村志》
本文记述了五指岩前村的历史发展情况,其中包含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五指岩前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五宗祠序
相关作品
又序
相关作品
重建吕五宗祠序
相关作品
吕氏重修宗谱序
相关作品
重修家谱序
相关作品
施氏重修宗谱序
相关作品
施氏重修谱序
相关作品
唐先施氏重修宗谱序
相关作品
戊午续修宗谱序
相关作品
赠钱塘县尹施公复任序
相关作品
桃苑重修谱牒序
相关作品
大桥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