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农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五指岩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04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农林业
分类号:
F327.55;F326.275.5
页数:
6
页码:
1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指岩前村的农林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五指
岩前村
农林业
内容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变革
(一)土地私有制
在解放以前,土地被私人占有,这叫土地私有制。而大多数土地被地主及常产占有,广大农民只有小部份土地和无地。所以农村总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穷人,我们岩前也不例外。
1949年解放之后,1951年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在农村中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地主及常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下中农耕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平均地权的政策,广大农民,才真正“耕者有其田”。然而这个阶段的土地仍然是私有制。
(二)土地集体所有制
1954年,组织了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土地入股分红。
1956年,组织高级社,土地、大型农具入社,土地取消分红,此时土地变革为集体所有制。沿至现在,土地虽然承包到户使用,但所有权仍属集体所有。
第二节 耕作制度改革
祖宗传留的耕作制度,“冬草子或大小麦——夏早中稻——秋玉米、田豆、马料豆、荞麦”。品种老,稀植浓株、产量低。
解放之后,共产党十分重视农业、全面推行三改,改单熟为多熟,改单季晚熟稻,为迟熟中早稻,改低产作物为高产作物。推行土地轮作制。
60年代,推广新三熟制,减少大小麦面积,多种早中稻。改早稻长杆品种为矮杆。
70年代,又改新老三熟制并举,推行小麦矮秆良种和杂交玉米,杂交晚稻新品种,粮食亩产突破性增产。
第三节 农技革命
90年代,因为建设用地占去了大量耕地,然而粮食总产量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这应该归功于共产党领导的农业技术革命。镇有农技站、农科委,村设农科队、农科员,进行一条龙的农业技术革命。农技革命,主要有“良种推广、化肥推广、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
1 良种推广
解放以前各种种子,都是由农民自繁、自选、自留、自用。1953年后,县建立良种场,培育良种,进行推广。
60年代,县、省农科所的种子专家通过科学方法的筛选培育出早中稻,矮杆良种,全面推广。
70年代,推广杂交晚稻,杂交玉米,其种子有专门的种子田,由农科队种植杂交水稻的种子。以后,由县农科所指定一些村庄连片培育。
90年代,水稻又推行二季杂交种子,亩产超吨。
2 肥料推广
传统的有机肥有红花草、蚕豆、碗豆、栏肥等。
70年代,推行用磷肥施花草、草子满地红改为平湖种和大桥种,以磷增氮,草子亩产增了数倍。至80年代广泛施用化肥。
3 病虫害防治
解放前,农民不识病虫害防治,水稻屡遭“稻桶瘟”“镰刀瘟”“白头”等病虫害,乃至颗粒无收。农民一遇病虫害即求神拜佛、插妇女破鞋等迷信活动以驱邪,然而这是无科学的迷信活动是徒劳的。
解放后,党向农民宣传科学,认识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70年代县设立病虫观测站。及时指导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不断发明了有机氯、有机氮、有机汞、有机磷化学农药,在植保员的指导下,适时、适量、适药的使用,有效地控制了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4 田间管理
水稻育秧,传统方法为水秧。60年代改为半旱秧。70——80年代改为地膜育秧。杂交晚稻改成二段育秧。90年代又推行旱育秧。田间管理,勤灌、浅灌、干干、湿湿。推行化学除草剂除草。建立示范片、示范方,进行品种对比、管理的试验。90年代后期推行插秧机和抛秧新技术。
第四节 农机具改革
一 耕田机具
传统用的是牛力,耕田使用木犁、耙地用铁耙、耖田用耖耙。这些生产工具,一直延续到70年代。70年代后期,手扶拖拉机普及,机耕代替了牛耕,工效提高了10倍。
二 排灌机具
传统使用的排灌机是木轮龙骨车。有双人和三人踏两种,这种机具延用到80年代,现在使用的是机动或电动的抽水机。工效提高了十几倍。
三 脱粒机具
传统收割水稻脱粒是稻桶,外插稻桶簟防谷往外跳,内放稻梯以脱粒,靠人力一把把地往下打。70年代发明了脚踏打稻机,这种脱粒机工效提高了,但劳动强度大。90年代普遍使用机动或电动脱粒机。不久将使用联合收割机。
四 运输工具
往日运送肥料和粮食,靠的是肩挑,公社化时曾大搞车子化,用的是木轮手推车。70年代胶轮独轮车日益增多,80年代后,主要靠拖拉机、货车等运载。
五 粮食加工工具
传统的粮食加工工具,石臼、石磨。解放初舂米改用牛力的碾车。70年代村里办了米厂,碾米使用辗米机,磨粉使用磨粉机,先用柴油机作动力,现用电力作动力。
轧糖,传统工具使用牛力的木糖车,70年代使用电作动力轧糖。
据统计,本村农机具有排灌抽水机20台,脱粒机34台、机耕拖拉机12台、辗米机2台、磨粉机4台、轧糖机1台。第五节 名特产
生 姜
五指岩前生产的生姜谓之“五指姜”,名闻遐迩,据《永康县志》载,五指姜在宋代文献中已有记载。五指姜块茎呈淡黄色,肉腊黄色,味辣等特点。若将鲜姜折断,姜内立冒出一股带有辣味的白雾。别的产区生姜是没有这种特点的。岩前生姜可能是土质上的关系,无论是药用、食用都要比别的产地为佳。故有“岩前生姜是仙草”之说。
种生姜技术性强。要适时播种,清明前后,把块茎埋在土地里,每穴一芽,夏至前取姜娘。中耕要把坭土翻过面。盛夏要遍地铺盖厚厚的柴草,插上竹枝,遮阴防暑。8月新姜可以上市。立冬前收获。收获后窖藏一段时间之后出售。姜种放进生姜阁内保温贮藏。每座姜阁可贮姜百担。冬生火升温保暖,以免冻坏腐烂。解放初,全村有进华、绍芬、端支等12个姜阁,每年贮藏姜种一千多担。生姜是岩前人一项重要经济收入,于是家家户户皆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岩前人祖传的名特产,跌入低谷,12个姜阁仅留一个,还是外村人贮藏占多数。为什么“五指姜”几处灭绝?原因有三:一是生姜价格不稳定,贵时一丛生姜价值十几元,贱时弃于明堂角,挫伤了姜农种植积极性;二是近年气候反常,生姜出现瘟病,损失大,农技部门未研究出防病方法;三是社会上治安问题,偷窃的人多,为防范被窃,从下种到收获,夜夜睡于田间看护非常辛苦。要振兴岩前生姜种植业,必须克服上述的制约因素。
红糖
种蔗糖(糖梗)历史悠久。曾经有句民谣:“五指岩前好地方,要甜有砂糖,要辣有生姜。”的确岩前人种糖在上半县也是少有名气的,解放后国家实行红糖统购政策,确定岩前是产糖区之一。生姜和红糖是岩前人的重要经济收入,关系到农户的生活贫富。于是户户皆种一亩半亩。集体化后,各生产队种上几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推行科学种糖,淘汰老品种,引进新品种。红糖亩产量翻了一翻,亩产超过一吨。
种糖梗是一项辛苦的农活。驮糖(培土)在小暑酷热季节,收获轧糖在立冬之后到冬至寒冷的季节。如果轮到轧、不分日夜。至九十年代种糖如种姜同样锐减。原因是受到白糖产量急增的影响。
柑桔
88年以来,村里对发展柑桔生产进行三次大的举措。
一、88年将原来分散到户经营的小块山脚荒地,收归村集体。进行划片承包给各户种植柑桔,桔苗由村里负担。这样一来从毛羊山脚到山鼻头,四百溪滩到金骨超,从大坑到美女献花的所有山脚荒地种满了柑桔。深绿的桔树,严严实实地覆盖在沙地上,桔开花时,满山飘香。桔成熟时,橙红点点。
二、91年,鼓励农户在田岸上种椪柑,由村里出资统一购买树苗。现在不少田岸已桔树成行,桂果累累。
三、鉴于柑桔老品种——蜜柑、椪柑市场销路欠佳。近年来已引进“脐橙”品种(纽荷尔、朋娜)准备大面积嫁接更换以适应市场需要。
加上88年以前种的柑桔,已有174亩。正常年景约可收入200万元,这样一来,过去的特产——生姜、糖梗让位给柑桔了。
附录:简述五指岩前生姜之妙用
五指岩前生姜为名闻遐迩的特产。其妙用及有关故事传说,从古流传,至今不衰。特将五指岩前生姜之妙用摘录点滴于下。
五指岩前生姜为居家必备的调味品,用来烧菜,调馅、做汤、令其味道格外鲜美。除做调料外,生姜可腌、泡成酱菜,其风味淡雅,别具一格。糖渍姜片,清香爽口,含服醇甜生津,回味绵长。还可加工成姜汁、姜酒、姜油等。
五指岩前生姜具有温中、活血、兴奋、发汗抗菌解毒等功效。用其内服和外敷治疗感冒风寒,呕吐、咳喘、腹泻、霍乱等。民间对其效用流传若干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配冷饭,火腿腊肉不和他换”。“家备生姜,小病不慌”。确实如此,五指岩前生姜能医治许多小伤小病。在防病、祛病、保健、养生上立下了不少功绩。例如:
1.姜切片加些许当归与羊肉煮汤即成有名的“生姜当归羊肉汤”,有良好的滋补作用,产妇产后食用,对恢复身体有特效。
2.姜片放锅里微炒,然后加入红糖,煎成生姜红糖水。趁热服下,有暖肠、热胃、驱风、散寒的功效。
3.1片生姜配以15克大蒜,10克红糖、水煎。可治流感、肺结核,百日咳。
4.生姜洗净捣烂、压榨绞取其汁与白蜜或饴糖同服,可治风寒、咳嗽、痰多。
5.生姜切片水煎、稍冷却,清洗阴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6.姜25克、红糖50克,水煎服。治血虚经痛。
7.姜能去半夏毒,中药应用中如有半夏常加生姜以去半夏毒。
秋剑供稿
第六节 林业
岩前村是一个多山的地方,解放前山权属私人所有。山上多马尾松和杂柴。村民烧饭主要靠柴火。解放以后山林归集体所有,砍柴定柴期上山。1958年大办钢铁,山上树木无偿砍伐烧木炭。1000多亩林山变为荒山。一九六一、六二年造林种树,经过几年的封山育林,现在都已成林。山上植被仍以马尾松为主,间有一些杂树,山脚种植桔、李等果树。
桐坑山是镇办合股林场。该林场共76股;其中唐先一村6股、二村7股、三村7股、四村6股、岩前6股、上仁3股、上新屋3股、云路2股、龙山3股、新河2股。此外还有14个村合计31股。附:土畈名及山名、村内小地名
田畈
门口头畈、洋远头畈、倒底金壶畈、申中塘下畈、三眼塘下畈、洋塘下畈、官塘下畈、黄牯塘背畈、黄牯塘下畈、油草塘下畈、山头后畈、青杏下畈。
旱地名
塘东塔、山龙山头背、上羊山、田百山沿、掘宝地、作塘滩。
以上水田畈畈通有机耕路和三面靠水渠,便利机械化操作和自流化灌溉。水田宜种水稻,旱地种植豆、生姜等作物,现改种了水果。
山名
坡山、桐坑(东、西坑)、项坑(下古庵、石坑)、高头岗、项母坑、美女献花、飞凤、钟山尖、大坑、黄砲坑、里奎山、岭户坑、金交椅、洪坑、毛羊山脚、黄芋坑、屋里坑、峰洞岩。
村内小地名
上半处 上路堂——原金树老屋一带。
后井头——成立屋前。
骑街楼下——龙起老屋边。
经堂基角——现在岩水小店前。
大祠堂前——吕氏宗祠前。
常主田小井——双福新屋前。
中牌 三层楼——中牌一带住户又一称呼。
绍德堂——大会堂东北面一片的总称。
百果园——岩前小学原校址新建的二个教室一带。
下格常 大明堂——现在米厂的南面,也是下格常另一称呼。
长街沿——金华、祖传等户老屋的街沿。
小明堂——世多新屋一带。
城头尖——长生新屋前。
小厅里——作林、世章住房那幢屋。
下半处 大樟树脚——完丰的住房前。
小樟树脚——龙昌新屋一带。
新屋里——观正、万里、岩永等户的住房又叫三十间头。
小路口——化权住房的对面。
知识出处
《五指岩前村志》
本文记述了五指岩前村的历史发展情况,其中包含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五指岩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