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下禁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镇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0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上下禁门
分类号: K928.7
页数: 1
页码: 178-184
摘要: 本节记述了高镇村上下禁门,北有华溪,南有南溪,还有一水圳贯穿全村东西,该水圳与华溪、南溪形成一个“川”字形态势,使整个村庄几乎处于水的包围之中。
关键词: 高镇村 文物 文物古迹

内容

高镇村是个多水的村庄,北有华溪,南有南溪,还有一水圳贯穿全村东西,该水圳与华溪、南溪形成一个“川”字形态势,使整个村庄几乎处于水的包围之中。每当汛期来临,全村就像两块大木排似的浮于水中。洪灾水灾时时袭来,经常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村庄不被洪水淹没,相传元末明初,朝廷下旨在村东和村西造上、下禁门。规定:凡路过上、下禁门者,无论何人,不管官职大小,文官均应下轿,武官必须下马。每人要到后沙栋挑三担泥沙到河边修筑防洪堤坎。自此,上、下禁门的禁令便流传施行,代代相传,有力地保护了高镇村民免受洪水侵袭。
  到了明末清初,有一拐脚县令来到上禁门,按惯例也要下轿挑泥。该县令腿脚不便,叫他人代劳,又不准,这位县令很是气恼,他回去后给朝廷奏了一本,诬蔑高镇村民要造反。昏庸的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就下诏拆毁上禁门,并取消“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挑沙的规定。从此以后,上禁门被拆,文武官挑沙习俗被取消了。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下禁门。

知识出处

高镇村志

《高镇村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高镇村社会面貌和风俗文人,反映了高镇村逐渐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高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