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镇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9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理
分类号: F205
页数: 1
页码: 45-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高镇村自然环境的地理位于永康县城东南部约3公里左右,永康在春秋时期地属越国,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国所败,遂为楚地。
关键词: 高镇村 自然环境 资源

内容

高镇位于永康县城东南部约3公里左右,永康在春秋时期地属越国,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国所败,遂为楚地。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秦王定江南,平百越,永康地域属会稽郡乌伤县。汉袭秦制,王莽当权后乌伤易名乌孝,永康地域当属乌孝县,后于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乌孝复称乌伤。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分乌伤县南界地设永康县。后又设东阳郡,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设东阳郡为金华郡,永康属金华郡。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废金华郡,永康属吴州,同年又入吴宁(金华),旋又复置永康县。唐代武德4年(公元621年),永康擢升为丽州,属越州总管府,7年改越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旋又复永康县,属婺州。元代,永康为上县,属婺州路,朱元璋取婺州,永康归附,后一直属金华府,自明至清,归属如旧。民国元年(1912),金衢严三府地置金华道,永康属金华道。民国16年,道制废,永康直属浙江省。民国21年,在金华设第六行政督察区,24年,在兰溪设第四行政督察区,37年,改第四行政督察区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永康属之。1949年5月8日,永康解放,辖区承旧,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后改金华专区。
  高镇旧称高川,意在平坦南北两溪相夹汇合之上方,也作高圳或高堰,明代即为永康市14个集市贸易之集市。永康主要两大河流南溪与华溪成钳形,流径全境。村处堰旁,位南溪东畔,金温公路旁,地形平坦,村落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呈带状,早年分下王店、后徐、禁门口、下宅、中央街、三间店、上周店、楼店、上王店九个派生地,中贯一条长达1000多米通道,相传是街,人称高圳街。高镇东临黄棠、前坛东湖;南靠溪心、田畈中央、白堪下;西濒许码头、北邻河;田宅、高山头城塘。据清道光(永康县志)载:“唐大中间顾德藩为县令,雅志爱民,尝作三堰以防旱潦,高堰其一也。”又载:“明都察院右副御史忠烈公周凤歧故里,崇祯间重开此堰。”村处堰旁,雅称高院,后复因发展贸易集市,乃称高镇。下王店自然村,系高镇村一个派生地,东与高镇村相连。后徐自然村,旧名姜园,村民姓徐。分前后二处(前处已废),此为后处,遂名后徐。现为永康市区组成部分。

知识出处

高镇村志

《高镇村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高镇村社会面貌和风俗文人,反映了高镇村逐渐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高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