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区划隶属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镇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9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政区划隶属沿革
分类号: D035.1
页数: 2
页码: 28-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高镇村行政区划政权组织以及隶属沿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等。
关键词: 高镇村 行政区划 隶属沿革

内容

永康历史悠久,从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行政区划历代迭有变更,至清朝末期,光绪《永康县志》记载,全县划五十个乡,47个都,116个图,当时我村属于义丰乡二都二图。
  民国元年(1912)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先是根据“村里”制再是“闾邻”制,民国建立后,将10个乡改为12个区,当时我村属义丰区。1935年时,12个区下设68个乡和7个镇,后又几经扩缩,至1946年10月按省府规定,又进行乡镇大调整,划分为23个乡和4个镇,共394个保,当时我村隶属于邑东乡。
  1949年5月8日,永康全县解放,人民政府根据区、乡、村制,设立8个区27个乡,当时我村隶属于城区邑东乡。1950年8月县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领导,把27个乡镇扩展为89个乡镇,城区由一个乡、一个镇扩为三个乡、三个镇,邑东乡分为三个乡即高镇乡、长城乡和苏溪乡。我村即隶属于高镇乡。
  1956年3月,进行撤区并乡工作,撤销城区,建立城关镇为其直辖镇,将全县85个乡镇合并为28个大乡、3个镇。其中,河南乡、高镇乡、长城乡合并为县属的三合乡。我村又隶属于三合乡。
  1958年9月初,以李店乡搞公社化试点建立起第一个人民公社,到9月下旬在全县实现公社化。全县成立六个公社及四十个大队,当时我村隶属于红旗(环城)人民公社河南管理区,二个高级合作社合并为一个,也称为华丰高级社。
  1961年8月,县里决定设区建公社,全县设立六个区,42个公社,我村隶属于环城区长城人民公社,称高镇大队。
  1982年12月改城关镇人民公社为城关镇人民政府,由县直辖。其它六个区成立区公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3年,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根据上级的统一规定,进行政社分设,将长城人民公社分设为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经济委员会三个机构。人民公社经济委员会在1984年后逐渐消失,生产大队改建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生产大队、生产队形式自行消失。
  1992年4月按上级要求,全县行政区域大调整,撤区扩镇并乡,撤销环城区,设立古丽镇,撤销长城乡,并入古丽镇,并设立城东办事处。我村隶属于古丽镇城东办事处。
  2001年市政府报上级批准,决定撤销古丽镇,设立4个街道,我村隶属于东城街道办事处城东工作片。

知识出处

高镇村志

《高镇村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高镇村社会面貌和风俗文人,反映了高镇村逐渐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高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