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旧谱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岘川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7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旧谱序
分类号: I276.3
页数: 7
页码: 189-195
摘要: 本节收录浙江省永康市岘川旧谱序文,包括至大元年诣道州会谱序、正德壬申重修谱序、道光乙酉重修谱序、同治己巳重修谱序、光绪戊子续修谱序等。
关键词: 文学 谱序 岘川村

内容

至大元年诣道州会谱序
  周君邦佐,浙之金华人,系出道州濂溪夫子之后,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兼中书令,追封魏国公椿年之曾孙也。厥祖讳德彰,由建德尉升兰溪州判官。秩满,因宋季之乱,元兵扰攘,占居婺之泮塘。逮邦佐君早游邑庠,领乡荐除浙江市舶提举司提举,兼管台温分司盐课。秩满,道经永康,爱其风俗之美,遂居邑东草墅。今年春,慨然以尊祖敬宗为念,偕从弟时恩,不惮途远,自金华抵道州至奠祖茔。会谱牒以明昭穆,辨亲疏而序世次。求余一言,以叙其首,余惟礼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譬诸水之干流万派而同出一源,木之千枝万叶而同生一本,非谱将何以考据哉?况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上有以承前烈,下有以诏后世,为子孙者敬宗睦族,敦孝友之道,克承克继引而弗替也。昔范文正公有云,吾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也,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无亲疏也。但世之人,子孙繁衍,分居散处,懵然不知世裔,相逢无异途人,孰知以宗族为念而能追考世德乎?今周君邦佐与吾邑仲周机辈(疑“周仲机辈”)乃四世兄弟也。浙广相去数千里,不相往来已四十余年,一旦聚首一堂,昭穆以明,亲疏以辨,帙然有序,无拜汾阳之墓为愧,其贤于人可知矣!乐道人之善,君子事也,遂书此以序其首云。
  时至大元年岁次戊申季夏中浣之吉。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江西吉安府知府致政道州 潘子温拜书
  正德壬申重修谱序
  古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信哉!国而非史则统绪不明,而闰或干正;家而非谱则昭穆不著,而卑或逾尊,且上无以溯其源之同,下无以合其流之散。其为紊戾,伦理不细,有能究心于此,其深于孝矣乎?周,永康巨族也,系出道州濂溪,始传而有州判君德彰牧守兰江,始家金华之泮塘,再传而有提举君时文督课东瓯,遂家永康之草墅。于是濂溪之后遂有游溪之派,他如岘川如芝英如麻车店,皆支分而本同者也。迄今家业诗书而户敦礼让,犹有濂溪之遗风。夫何传世弥远,族属弥盛,谱牒散而弗收,有彦叔德翁慨然于此,旁求博访,皇皇几十载间。辛未春,始购李氏之子,其先盖时文君之子婿也。世系本末,文章图像,昭然俱存,得之如获重宝,一日出示〓曰:此予家传世宝也。失之既久,得之良艰,子盍为予志之,使吾子孙世守之,可乎?〓忝婿翁之门披阅之余,喟然叹曰:昔宣父为杞宋不足,为夏殷之征,系乎文献,予亦窃谓百氏世系非得谱牒固无所考,而世家阀阅非得其先人之墨迹,亦无以为征,是文章翰墨又谱牒之左验,二者并存,斯可传信,来裔所谓故家世俗其在此也。使游溪之周非得其先正之遗墨旧物,亦何征为濂溪之周哉?呜呼!失之百余年之前,得之百余年之后,而其所存,宛然如新,其亦濂溪道学之泽流衍布护,如水行地随在浃洽,故其遗迹之在人,自有神呵鬼护,不使之就于沦没也。叔德翁独能究心于此,可谓勤勤水木本源之念,谓非深于孝不可矣!为翁之后,其亦心翁之心而守翁之守,虽传之亿万斯年犹故也,此翁之所以望于后人也,予僭言之。
  时正德七年岁次壬申春正月季望之吉
  南京乡贡进士洪州俞〓养中书
  道光乙酉重修谱序 孙 孔昭
  永之有周,由来旧矣。前原有六周之称,六周者,下三周则高川、泮石、御史第是也;上三周即游、璋、岘是也。六周较亲,外有周之名又别自为一周焉。详考从来,游、璋、岘始于元提举(晋,96)时文公。公之先有敦颐公者,字茂叔,号月岩,居湖广道州营道县(今湖南省道县)营乐里安定山濂溪保,以地为号,宋封汝南伯,元追封道国元公,其后嗣随车驾来南,散处杭城并各郡,其不一,查谱系可详考也。传德彰公作判兰江,览金华之胜,居于金邑泮塘。至时文公,即我游、璋、岘始祖,任两浙市舶兼管台温盐课,道经永,亦览永之胜,卜升平乡草墅居焉。子宏二公名榆,仍居草墅。宏二公子七,俊一圣公即徙居游溪,俊四契公,初徙芝英,再徙泽塘头,至蒙(96)公始居麻车店;俊八康公,初亦居草墅,迨蒙(39)荣公始定居岘口。居游溪者号游川,游下徙外者,近有前舒,远有县下西川、金邑临江、东邑湶头、仙居蟠滩等族;居麻车者号璋川,璋下近有枫林、仙溪、武邑章村,远有云和、丽水、缙云等族;居岘口者号岘川,岘下近有在城、皮店,远有迁邑天台、宣平等族。不在游、璋、岘内者,有宏五〓公,居曹园,号曹川。有俊九祖公居杜山头,号杜川。余徙外无多人,未及细载。噫!我族亦盛矣哉!时文公下后嗣得数十人已幸矣,得数百人更幸矣,讵知十数传后,由一而臻百,且由百而臻千,迄今千犹不足以限之,则异日之得万得亿,果何可量乎?麟趾而后麟址不数见,螽斯而后螽斯固迭出也。椒聊可咏,瓜瓞可赓矣。向使散者无以聚,合者无以分,本族视若途人,居尊施以卑号,其紊乱失亲,何可胜道!幸庚辰以前,前人序昭穆详矣!列条规,备以登传赞,有所观感矣!嗣是丁未修之,丙寅修之,阅今乙酉二十载,复商再举。今何举哉?特尊前式,兼辑续修而已。甲申菊月始事,今春三月告成。长老曰:是不可无序,周之先非无可溯者,一当序;周之嗣越传越盛者,二当序;周之族共欣守先启后者,三当序。佥曰:然为详稽,以序其颠末。
  同治己巳重修谱序 潘树棠
  ……今考游、璋、岘系属,始祖为元提举时文公。然其先有居金华泮塘者则为德彰公云,以判兰江览金华之胜而居之。及时文公则任两浙市舶兼管台温盐课,道过吾永而居焉,始卜在升平草墅而生宏。宏传俊,俊一徙游川,为游川祖;俊四迁者屡,至蒙(96)始居璋川,即程提按系序所称麻车,即璋川也,则俊四为彰川祖;惟俊八仍居草墅,至蒙(39)始迁岘川,为岘川祖。统有宗,会有源,繁衍遍于旁郡,溢于别县,辖于殊乡,条分流远,而其本皆出于宋元公濂溪先生。先生于宋符聚奎之瑞,实开理学之先,其所著书语言简要,与大学中庸相表里,真如连城之璧、照乘之珠,后之业理学者莫得而轶之。汝南伯之封,为周氏之光多矣,且以余所闻,游、璋、岘之美已于前明,有承濂溪之绪而赞之者。其时姚江王阳明倡良知之学,应右丞石门受其传,与周教授岘峰先生桐讲于五峰。教授,岘川人也,与加王傅公光、文学公莹相劘切,以敦正学。至今,与应石门、程松溪诸公从祀于寿山,而又有祭酒与少参二公相偕而承其家学,其道脉犹有存焉者乎!是亦不必别自著书立说,守濂溪所传之书,循而习之,自不失为濂溪后。为汝南之苗裔,益信矣!为汝川之宗派,亦不诬矣!……(节录)
  光绪戊子续修谱序 孙 益谦
  (游、璋、岘)此三派之命名如山之鼎峙者也。厥后有前舒,县下西川,金邑临江,东邑湶头,仙居,云和等族系油川之所分派也;枫林、大路、金荷、花田、湖塘、新亭、源口、仙溪、云溪,武义章村,新建,云和,丽水夏和等族系璋川之所分派也;皮店、大塘、横阳,仙邑皤滩,天台,宣平,缙邑仰头,在城武义巷、方山、包坑、田畈林等族系岘川之所分派也。椒衍瓜绵,如木之有根,根深者而枝茂焉;如水之有源,源远者而流长焉。(节录)
  (民国)戊辰重修宗谱序
  戊申续修宗谱,忽忽又二十年尔。时系属接修,亥豕鲁鱼以及体裁有未合者,不能不姑仍其旧。今则略为更正,但愧未能美善,后之作者当匡其不逮也,吾族文字一道,后人远不逮前人。同治己巳,拱屏老伯曾慨吾族文风之不振,由今论之,其亦有为而言,与继自今继起有人,首当扩充文教,造就人才,扫除破陋,保守渊源质胜,则野之讥或者可免,否则,承讹袭谬,紊乱败坏,种种不可思议之愆,势将迭出,甚非先代创始艰难之意也。
  遥想提举公卜宅于斯,不惮数千里之遥,偕弟兄迥返故乡,倡修谱系属在后人,宜如何郑重,其可不守先代薪传之火乎!
  提举公尚已,下此元明易姓之交,吾族之谱,曾经散亡。其时游派有叔德公(乾行,92,处士),跋履山川,旁搜博考,经数载辛勤劳苦,始有端倪。而事与愿违,赍志以殁,阅数十年。璋派仪卿公(豫行,74,讳鸿,庠生)继起,抱残守缺,踵其迹而迫切纂修。惜经始为难,且天不假年,又猝猝而不克终其业。延之又久,本卿涓公辈出,乃本叔德仪卿二公之所为,邀集宗老,付之枣梨,而承先启后之规,为由此复著是,历代维持保护,其慎重之心可想而见矣。青何人斯,自维不理于口雅,不欲与俗周旋,惟念兹事体大,又不敢以弁髦等视,去春开始之时,意欲择贤自代。无奈事终不果,于是黾勉从事,祗尽其能,知我罪我,置之不计。惟斟酌损益,无碍于古而有裨于今者,委曲迁就,不敢胶己见以拂人。如谱纸一项,向用连四,今改用本泰者,其故厥有二端:一为生计困难,米珠薪桂,筹款匪易;一为纸价低昂贵贱迥判,且质料颇能耐久,尤有便宜,来届接修,似可因之,无须博一时之观美。鄙意更窃有告于宗人者,以前人之功要不可没祭法,有功于民则祀之,有德于民则祀之,叔德、仪卿二公可谓有德有功矣。
  宏二公之丘垅,遭世多故,被胡姓侵占者有年。德器玮公(升,249)几费焦劳,始克完璧,亦不可谓非吾族庸中之佼佼、铁中之铮铮者也,方之,祭法之,三公者似宜配享。
  始祖庙堂,春秋致祭,庶后人得有所观,法而油然以兴。青有志未逮,未能迪前人光,此私衷之耿耿者,极有望于宗人,倘由此发其真心,知所讲求,吾族数千余丁,其兴起正未可量。由是而之焉,将一本立而千变万化,道赖以生,不独讲宗盟,修宗法,于谱事有所裨益,而散居异地,得所观感,移风易俗,蒸为善良,文化之隆,庶几可望。青愚陋无以饷后人,兹当谱将告竣,无以弁诸简端,谨即所属望者,而并陈其梗概。若夫谱之指归要义,前哲已历历言之,末学又岂能出其右哉,爰不赘。
  时
  中华民国17年岁次戊辰小春月中浣之吉
  二十世孙岁贡生候选训导炳青敬撰
  戊子续修宗谱序
  尝读鲁论至“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数语未尝不叹文献之重若斯也。吾族谱牒,则文也。
  吾族之列祖列宗,则贤也。溯吾族宗谱,自提举公于元武宗至大元年,从道州会订以来,始知上祖之世系图考,越二年而重修之,嗣是而后至明正德壬申,始复有重修宗谱之举。考元至大三年至明正德壬申,其间相距二百余年。此二百余年中,因元末丧乱,盗贼蜂起,吾族宗谱散失无遗。苟非叔德、仪卿诸公数十年之旁求博采,忍苦耐劳,吾族文献不几同杞宋之不足征乎!厥后,越七八十年一修者有之,越五六十年一修者有之。最近以二十年一修为常例,游、璋、岘三派循环轮值法,至善也
  今岁轮值游川续修之年,或有以国事多艰暂止举行者,多数以宗谱事大,不宜畏首畏尾、观望因循,遂择日兴工,黾勉从事。但国体变更,事事维新,法制每因之而异。二十年桑田沧海,其中所发生事,实核与前此情形悬殊,欲牢守成例以续修之,似难适合于现行法令。兹为因时制宜计,惟有将原例之宜于古不宜于今者,酌予变通,俾予法制、潮流两不相背,非蔑视前贤之例也,以世界潮流所趋,不复能胶柱鼓瑟耳。今谱将告竣,某不揣浅陋,略志当时情形于右……(节录)
  时中华民国37年岁次戊子小阳月既望 孙 朝昌谨撰
  历次谱序目录
  周氏宗谱自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创修,至民国37年(公元1948年),其间相距690年,散失的无法统计,从序言看,得以保存修编的共十八次。
  至大元年(1308年)诣道州会谱序 潘子温撰写
  至大三年(1310年)谱序 时文撰写
  正德壬申(1512年)重修谱序 俞〓撰写
  万历丙子(1576年)重修宗谱序 聚星撰写
  万历庚寅(1590年)重修宗谱序 赵志皋撰写
  万历癸巳(1593年)续修宗谱序 秀撰写
  万历癸巳(1593年)重修谱序 程正谊撰写
  康熙丁未(1667年)三修宗谱纪迹序 有政撰写
  雍正壬子(1732年)重修谱序 美桂撰写
  朝隆辛巳(1761年)续修谱序 耀先丙乾等三十三人合写
  乾隆丁未(1787年)续修谱序 克敬思恭等三十五人合写
  嘉庆丙寅(1806年)续修谱序 国瑞等三十一人合写
  道光乙酉(1825年)重修谱序 孔昭撰写
  道光癸卯(1843年)续修谱序 慕莲撰写
  同治乙巳(1869年)重修谱序 潘树棠撰写
  光绪戊子(1888年)续修谱序 益谦撰写
  光绪戊申(1908年)续修谱序 炳青撰写
  民国戊辰(1928年)重修宗谱序 炳青撰写
  民国戊子(1948年)续修宗谱序 朝昌撰写

知识出处

岘川志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