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诗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岘川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7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诗赋
分类号:
I269
页数:
15
页码:
162-176
摘要:
本节收录浙江省永康市岘川诗赋,包括岘峰赋、岘峰秀色、岘峰奇趣等。
关键词:
文学
诗赋
岘川村
内容
岘峰赋
周森林
岘口,位于永康中部,距城区16公里,坐落在芝英镇东南1公里,处黄仙山和后寮山之峡。三面连绵起伏、重重叠叠的山岭,统称为“岘峰”。“少小离家老大回”,时隔半个世纪,我退休探望老家岘口,老村长、老支书、同村的退休乡、镇干部,以及内侄,都兴致勃勃地带我去亲历了一遍。大家一路走走,歇歇,看看,谈笑风生,历时整整一天,使我平生第一次领略了岘峰的地理环境,饱览了秀丽的山川胜景,了解了美丽传说永不衰竭的魅力,体会到半山区村民生活的艰辛,领悟到他们在共同劳动中所建立起来的纯真的亲情!
岘峰秀色
从事中学教育42年,课余也曾登过不少名山,那些地方确实美,但若干景致难免人工雕凿,有失天趣。而岘峰则不同,一切听凭自然造化。630年前,我们的祖先周康——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第十二世孙,就由于欣赏这儿的风景秀美,才携妻带儿卜居于此。
年事已高的乡亲还记得,那时村后有三座“山城”,几棵大樟树和高大的榛子树,枝繁叶茂,蓊郁苍翠,从外边根本看不见岘口庄。小溪旁边有两条路,人们选择任何一条路逆流而上,穿过山城,便可见到村子,它溪的一个个石潭里,一条条白色的、红斑花斑的小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清晨出村,傍晚回家,石翁山道士敲打着木鱼,笃,笃,笃,声声传向四野,真乃“万籁此俱寂,但余木鱼音。”①人们也许会误以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进到村内,南面是黄仙山。晨曦熹微,雾气逐渐消散。紧靠村庄这边的前半块,泥土不积,寸草不长,岩石上布满泞滑的青苔;后半块则草木葱笼,草尖上,叶片上,挂满露珠,晶莹闪烁,整座山宛若新浴少女,洁静美丽。
村子北边是后寮山,傍晚时分,残阳如血,忙碌一天的村民肩犁荷锄,陆陆续续回到家了,大群山雀在松树枝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妇女们正在烧晚饭,炉膛内柴火发出劈劈卜卜声,正好与鸟声相应和,别有一番情趣。
村前一片稻田,大坑小坑还有一层层梯田。除此之外就是山,山之外还是山。近山茂草萋萋,远山深林隐隐。春天杜鹃花盛开,特别惹人喜爱。初夏开的则为栀子花,待果实成熟时就呈金黄色,可作药用。装点整个秋天的是野菊花和毛茸茸,田边地角,山沟溪旁,密密丛丛,到处都是。冬天呢,美丽的雪花飞舞,山头田野,银光素裹。如遇天寒地冻,积雪一经阳光融化,岩石上滴下的水珠即刻就会结成冰柱,越积越长,挂在大大小小各个岩洞门口,冰肌玉洁,煞是好看。小孩不怕冷,还会敲下一大根,吭唷吭唷,把它扛下山来。
沿溪往上走,绿野、梯田、浅山,慢慢地层叠而上,就到达陡峭的山峰了。日头尖最高,海拔390.7米,其次则是螺丝尖、大鹏尖和道士岩了。
各座山峰都有美妙动听的名字,仰天饭甑、麦磨山、〓瓶里、金丝交椅是形状酷似,毛竹园、长毛花坑②、大栗坑以其出产命名,东坑、公山顶依照其方位,老鼠梯、老虎跳缺、毛狸类③和龙潭里就含有一分神秘色彩了。
三面环列的诸峰,万棵扶疏,危崖积翠。幽美的云絮缭绕山腰,时卷时舒。松有松声,竹有竹韵,鸣的禽,吼的兽,叫的虫子,松鼠拖着长尾巴在枝桠上窜来窜去,苍鹰张开大翅膀在峰顶之间盘旋飞翔。
“造化钟神秀”。岘峰秀色可餐,真感谢造化之神功啊!
岘峰奇趣
岘峰不仅美,而且奇趣盎然。你看黄仙山山顶正中岩石上的那一只脚印,多象神仙的足迹?究竟是哪位神仙光临此地呢?有的说是神农采药路过这里留下的足迹;有的说是两位赤脚神仙,趁人们睡熟时,借着月光坐在山顶弈棋,每一举棋必细细斟酌,久而久之,一只脚深陷石中,留下了足迹。村民中说得最多的,还是有位神仙挑着两座山,挑到这里,铁扁担断了,这两座山就是洪福寺和灵岩,洪福寺和灵岩一明一暗的两个洞,就是神仙挑担,用天扁担穿出来的。不管怎么众说纷纭,“印苔屐齿至今存”,这却是事实。凡到过岘口的人,都会凝神聆听这美丽的传说,有的竟还要爬上山去,用自己的脚放进去比试比试呢,一比,居然一模一样,你说奇不奇?
岘峰诸峰林立,唯独峰岘岭比较低,“其阳有将军岩,两岩夹道离立,若人捍门。”退休干部周国仕赞叹古人选择这里砌上三四里路长的石子路作为交通要道,实在是高明之举。“北有一块公婆岩,南有一座黄仙山,里面可通台温处④,西北望着五指岩。”老支书周丰月随口念的顺口溜第三句,正是峰岘岭作用的精确概括。在交通工具落后,出门都靠步行的旧时代,永康上半个县和东阳、义乌的商人、小手工业者到台州、温州、丽水都从这里经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陈亮当年就是走这条路同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代表叶适交往的。
神奇的山峰还用她的躯体掩护着父老乡亲。那是1942年旧历四月初七,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到芝英,是夜到过岘口。在鬼子到达之前,村民早已躲进岘峰。我当时7岁,是随家人躲到金坑岩洞的。金坑很隐蔽,横岗有一条小路直通岩洞,洞前植有树木,树丛挡住了洞口。第二天,一些胆大的人从村里探听消息回来说,鬼子进村,看看岘峰山高林密,怕有重兵埋伏,不敢久留,只是胡乱地发射了几发小钢炮,抢走一些鸡,连夜退走了。
金坑岩洞,人人都能进,要进全岩洞,就不容易了。全岩洞地处悬崖崚嶒处,很隐蔽,没有路,下边是深不可测的山谷。洞口不大,里边却可以容纳千人。老村长周保德告诉我,50年代,盛万叔曾从里边背出一只百来斤重的大缸子,说是什么人放洞里接水用的。前几年,盛万叔已经仙逝,大缸现在还由周日齐继续使用着。这个洞,村里人只是听说,很少有人进去过。若不是勇敢的小伙子,或是胆量特别大的山农,才不敢进呢!这个洞只有站在对面的山上才看得见露出的一点点洞口。周天降、周庆祥冒险进去过。他们说,进这个洞,脚要踩在岩钉上。该踩哪颗岩钉?是左是右,是上是下?要听从站在对面山顶上的人吆喝着指挥。稀奇的是洞里有谷糠,有舂米用的天然石臼,有女人梳妆打扮用的生活用品。洞壁上还留有用墨写的五百余人曾到此避难的文字记载,可惜当时未曾注意是什么年月。此洞只是进去难,如果进得去,外人是根本无从知晓的。
岘峰血泪
为什么五百余人要到全岩洞避难?是何年月?这么多人怎么进去的?想想公山顶上和峰岘岭里十八洞前曾分别建有用大方块石头垒砌的城门口,现在还留有高踏道痕迹;看看除宫常厅,全村没有一间130年以前的建筑旧房,且在后明堂、月常厅空基多处留有屋柱的基石;听听村后山城边“人头塘”的传说,因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才给它填平;排除本世纪岘峰未曾有过与此相关的传闻,据此,人们推测,兴许是太平天国时的事吧,距今已有130多年。岘口有8人参加太平军。1862年,太平军两次到过岘峰。《周氏宗谱》载:“盗聚宅里,众若蜂飞,焰火烛天,举为灰烬。”不知是什么原因,学卷公“为贼所掳”,其子东涧为报杀父之仇,“腰佩一刃,手执一枪,由石翁岭下趋,骂詈争斗”,遂“捐躯殒命”。遥想当年,两座山的石城门该是清兵逼迫百姓所筑,为了抵御和逃命,清兵、民团与太平军有过激战,死过许多许多人,过去一直这么传说下来,否则不会有一口“人头塘”。据历史记载,当年,寮前、芝英、油川等地的富户携妻带子曾到过岘峰的头门槛、二门槛、三门槛设帐避难。全岩洞留有那么多避难者的印记,也证明“众皆避锋”;从山势分析,难民是冒险用木梯子从山顶往下挂到洞口才得以进洞的。
岘峰七千多亩,山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争夺利用的场所。国民党时期,峰岘岭尖,常有盐兵在那里把守,巡查从仙居贩盐逃税的商人,强盗也时不时地来到这儿拦路抢劫。住在岭脚的李家,解放前就被蒙面强盗浩劫过三次。
可见,在旧社会,岘峰并非世外桃源。人祸天灾时常会有,岘峰洒满了乡亲的血泪。
当年民间流传一句古话:“一根担冲两头尖,挑得来食挑不得穿。”除了田间抢收抢种,除了雨雪天,青壮年不用说,连白发苍苍的老翁,缠过裹脚布的老妪,一年四季都蹲在山上,披星戴月,忙忙碌碌,劣质柴自家烧,优质柴挑到外村卖。再就是根据季节,打榛子,摘栀子,拾合蕈,不过这些活几轻,通常是妇女和小孩们的事。这儿的小孩,七八岁就要跟父母上山,先学拣松果、扒松毛,跟过没几趟,就接着学习拿刀砍毛草。不计较做得多少,从小就要他们学着大人的样,能够背着一小捆柴下山。
田地少,靠山过日子特别艰难。巽钦婆,一个小脚女人,山在那么高而远的清坑里,来不及擦汗,顾不上喘息,以超常的毅力,一天居然自己砍、自己捆、挑柴下山,来回两趟。山里人特别爱惜草木,在巉岩的一些凹洼处长着的木柴,特别惹人眼,常有一些壮小伙子,拿着一根绳子,一端吊着岩钉(或拴在树根上),一端拴住自己的腰,俨然一位药农悬空飞往绝壁上采“石斛”似的,他们从顶上挂到岩壁上,硬是砍下那些木柴。
岘峰嵯峨肃穆,山路毕竟险巇,你体力稍有不支,或步履稍有不慎,挑着的柴垛或稍稍碰撞到一点陡峭的岩石,形成一股反冲力,你就会滚下山来摔成重伤,以致身亡。健在的老人清晰地记得,解放前跌死过好多人,就是解放后,也还有香富、丰锡、朝清、章富惨死在东坑、毛狸类下、看山小屋后和黄仙山麓。
悲剧虽然接踵而至,但吓不倒坚强的山村人,他们照样上山,照样在死过人的地方辛劳不辍。可是,有时这也不顶用。1958年,芝英区忽然来了一支木炭营驻扎在岘峰,一下子建起炭窑近百个,说是要烧炭供杜山头钢铁营炼铁,放卫星。不消几日,岘峰的木材,不论大小,就被砍伐殆尽。当时真是坑坑有窑,处处是烟啊!岘峰流泪,草木含悲!村民多年用汗水浇灌的树木被毁之一旦!树没了,山秃了。贤侄养书告诉我说:当时岘峰秃得连老鼠跳过都看得一清二楚了。人为地破坏山林,导致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1960年夏,山洪暴发,岘口首当其冲,大批良田被毁,140多间房屋被冲塌。
岘峰亲情
树有根,水有源,改变山荒还是靠了共产党。1962年,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纠正了共产风、浮夸风,村民协力同心,依照一定的规格,重新种植树木,封山育林,并开辟了茶叶场、杉树林、毛竹园,除了大片的马尾松,还种上了别样的经济林。
尽管树木非十年不能成材,尽管生活暂时遇到挫折,但是,越是艰难的人们就越懂得寻求欢乐。他们更艰苦更勤快地在岘峰撒种育树的时候,覆盆子成熟了,总要兴高采烈地摘一些尝尝鲜;麦兰花开了,总要到山涧边采上几丛上品“九头兰”嬉笑颜开地带回家供人观赏。最无忧无虑、玩闹得最为有趣的是十一二岁的少年郎,趁上树采榛子、打松果的当儿,有的竟会用双手攀住一根坚韧的枝桠,双脚一蹲,身子一摆,像荡秋千似的,跃过对面的那株树桠去。险哪,好大的一个胆!他们如松鼠,如猕猴,身子是那么轻盈,体魄是那么强健,动作是那么敏捷,这是岘峰给他们提供场所,提供机会,热心扶持他们锻炼出来的呀!
岘峰,年复一年,始终袒露着胸怀,把自己身上的一切资源奉献给村民;村民,也年复一年,始终铺洒着汗水,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精力倾注给岘峰。每次砍柴要随手拣出一些石块堆在不长柴草的地方或山界上,使得树木能够舒展自如地破土生长。只要不是勒腰带过日子,什么蕨菜⑤“三十六桶”⑥是决不会去挖掘的,这样水土才不致流失。由于生活必需,漫山遍野的细柴毛草当年都要砍光,待第二年开春再重新生长,唯独对新培植的又已经历二三十年的树木是舍不得轻易砍掉的,要待到长成栋梁材,才输送给国家,贡献给人民。
岘口穷,解放前,靠担柴靠做手艺还不得温饱,对革命早就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记得是1947年吧,夏天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游击队员在大明堂宣讲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的苛捐杂税。他说:“你们不用怕,虽然芝英住着许多国民党保安队,人群里或许也混有叛徒、特务,但岘峰周围站着我们的许多岗哨。”群众团团围着游击队员听讲,并热情地给他送扇子,递茶水。我才高过课桌一个头,在游击队员身边仰着脸,听得声声入耳。
那年冬天,我双耳失聪的二哥在黄仙山铲麦。我还不会铲,只得站在二哥前头先帮忙把麦垅的空隙地掘松。刚刚挥锄,出其不意地闯过来一个兵,不由我申说,硬是用枪口逼着,强行把我二哥拖了去。我非常气愤,但不敢言,紧握双拳别在身后,远远地跟在那个兵的后面向七姑塘走去。到了山背,看着七姑塘站着许多兵和许多被抓的人,我不敢再上前了。那些兵要被抓的人各自背上四五条长抢以后,朝村子上空打了一排子枪,然后向芝英开走。后来经多人努力,我二哥才得以保释。这时我才明白,七姑塘、仁塘、里坑住着共产党,那些穿黄衣服的兵是国民党保安队,缴的是游击队藏在七姑塘的枪。此后,我还隐隐地听说,本村德高和木通早已在外边参加共产党闹革命,这时我也才懂得反动派为什么常常要来抓德高的母亲和木通的哥哥。
1930年九月初二和初五,我村参加革命活动的思带和焕祺先后被捕,很快就被秘密杀害。当时得知×××告岘口全村人都是共产党,人们认为这两人被害与此人有关。
解放后,岘口定为革命老根据地村。
岘峰远景
岘峰东临五峰飞瀑和石鼓寮。如果你想猎奇,多走几步崎岖的山路,下半县的游客到方岩旅游,可经过芝英,从岘峰上坑坤底的老鼠梯峡上去,这倒是一条挺有意思的路。只是如今柴草太茂盛,已经淹没了小径,力气也得多耗一些。不过,若肯从这儿攀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乐也融融!
那天,我们上了老鼠梯峡,来到鸡鸣、瀑布、桃花三峰的后边,站到了大鹏顶上。我们看见对面就是方岩山,胡公殿前敲起的锣鼓直灌我们的耳膜。左边是寿山五峰,右边是石鼓寮,实际上我们就站在石鼓寮德清寺山顶,瀑布峰的瀑布就从我们身边的斤线潭喷泻而下。
平时乘汽车旅游方岩、石鼓寮、灵岩,游览了这一处,欣赏不到那一处,陌生人真不知有其一,还不知有其二呢!而我们徒步登岘峰,站在这儿,顿觉心胸开阔,看前方,方岩、寿山五峰、石鼓寮尽收眼底!再转过头来朝自己村庄的方向极目远眺,田野阡陌,黑绿相间之中缀着明亮的珍珠,简直是一幅别出心裁的图案。风光要从高处领略,感受要从深处体会,不无道理。过了耳顺之年,我还能饱此眼福,心下足矣!
据说,市旅游局几位同志几次爬上五峰,察看地形,分析工程,要求从岘峰山顶——龙潭里坑和三门槛⑦一带划出五百亩,让他们在口小、肚大、沟深的山峡里修建起四个水库,以保证瀑布峰瀑布终年不断。有人还设想,可从岘峰的老鼠梯峡钻洞,打一条隧道,直达石鼓寮;再就是在岘峰专门加宽一条迂回曲折的旅游线路,在山巅建几个檐角钩心的亭宇,在习习山风吹拂的山沟造几幢别墅,把四个水库当作天然游泳池,从厚固峰顶到寿山坑架上缆车。这样一来,五峰书院——方岩——石鼓寮——岘峰,就可以联成一片。旅游者,汽车从平地走,徒步从山岗过,兜它一圈,或住上几宿,定将美不胜收!
既然有这种构想,将来兴许就有实现的可能。
岘峰啊岘峰,你一定会有更璀璨的明天!
注:①但余木鱼音:原诗为“但余钟磬音”。
②长毛花:土话,即杜鹃花。
③毛狸类:土话。狐狸经过这里也会摔倒,滚下石崖。比喻道路难走。
④台温处:台州、温州、丽水。处,即处州,指丽水。
⑤蕨菜:土话叫“榔衣”,其根可制山粉。
⑥三十六桶:土话。挨饿时掘它滤成粉制饼可充饥。味苦,须过滤许多次,故称三十六桶。
⑦三门槛:三道门槛,即方岩寿山坑五峰后边的头门槛、二门槛、三门槛。门槛是比喻,意指连接山头的短山岗。
岘川八景
岘峰积翠
万棵扶疏映岘峰,危崖积翠十分浓。
青峦霁后娇新柳,碧涧声来荡古松。
茂草萋萋樵径曲,深林隐隐客游重。
登临忽仰先贤号,学想为山景想容。
庠生 应洪渥
石翁献秀
两岫峥嵘倚碧空,朝朝献秀岘川东。
云鬟隐隐非云母,石髻垂垂号石翁。
月吐明珠悬额上,霓弯彩带束腰中。
米颠已去谁虔拜,脉脉无言自整躬。
黄船仙迹
仙非白石蒸沙久,岭号黄船托迹新。
岂是敲棋留玉趾,疑从采药降烟尘。
追踪但许登云客,接踵还期步月人。
地异圯桥谁失屦,印苔屐齿至今存。
后寮晚照
依依暮景后寮岗,碧涧青峦日色茫。
一带岚烟留返照,千重岭树烛余光。
牧童欲入随疏影,野鸟争栖闹夕阳。
悟得桑榆犹未晚,分阴宝惜共相望。
川塘白鹭
一行白鹭下云端,伫足川塘浴雨寒。
浪映霜毛沉玉剪,波回雪羽濯冰纨。
呼朋掠水梨花落,傍母眠沙月影漫。
健翮有时同鹤舞,垂丝直向九霄搏。
小溪夜月
静夜长天月色低,轮衔岭上影衔溪。
涧波共睹游鳞跃,岸树常惊宿鸟啼。
碧落凌空悬一鉴,澄澜激射接双圭。
分光照读通书幌,好赠斋头代杖藜。
堂前古井
岘麓堂前余古井,周围石槛吐清涟。
通波屡漏三更月,汲水曾分一隙天。
脉引云根常汩汩,形同乳穴自圆圆。
殷勤取法资修绠,即境参观在汲泉。
祖庙丹桂
丹桂根生初祖祠,金英绿叶发华滋。
钟灵自向周家托,毓秀还同窦氏遗。
日照鸿堂留影满,风飘兔阙喷香奇。
前人繄着栽培力,总望孙枝共折枝
永兴公八旬寿诗外甥徐家杨
寿筵开处晋琼卮,节届阳春十月时。
阖族称觞光梓里,娱亲戏采效婴儿。
学承孔孟书香早,业绍神农耒耜迟。
今日趋庭惭宅相,苍松翠柏祝期颐。
古曲周新扩
妾有一要言,说君君勿恼。妾与君相知,岁月谅非少。
独怜君待妾,至今何草草。不察妾心贞,但观妾貌好。
望月歌 周新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人。故人不如月,夜夜来相亲。
月圆故人别,人别月旋缺。月缺月又圆,故人仍离别。
故人别时多,明月圆时少。望月同故人,缺时思月好。
月缺有时圆,一见一回皎。人别不时接,一见一回老。
月皎令我乐,人老令我忧。我乐有时尽,我忧无时忧。
斋前燕 周新扩
冬去夏来春又变,日在春中春不见。
迩来春色何处多,待须问取斋前燕。
燕去寻春犹未归,想当遍识春风面。
须臾飞向屋角来,呢喃似道花枝艳。
我疑春不独花枝,何如一往亲看便。
看遍草木都向荣,便有残红飞片片。
早发先雕理乃然,腐质难久邀天眷。
归来忙向尔燕叫,明年莫向花枝恋。
繁华事业能几时,霜雪为期乃可羡。
不信请看江上鹤,守到岁寒终不厌。
感遇 周新扩
兀坐对残经,相看影与形。一心谁共白,两眼孰能青。
世业风吹絮,生涯雨打萍。百年知几许,人事易飘零。
斋中孺子有泣者,感之不已,遂成长句 周新扩
吾斋孺子多殊质,总角从师年未十。
依依不忍暂离亲,抱书掩袂呱呱泣。
呱呱泣,一何悲,
知尔孩提爱未亏,肯将函丈换庭闱。
顾我莅斯职,于义当相规。
强颜喝声声不住,少小孺儿难继怒。
退坐案头百感生,无限情怀来胸度。
吁嗟乎!
人生读书求实理,那事空言钻故纸。
三更青史五更经,漫把立身行道拟。
何如守此孺子心,且耕且钓供甘旨。
君不见,
邱吾游学失双亲,风木伤心无等伦。
圣门感此转凄恻,辞师归养十三人。
读孝经志感周新扩
少年妄想学通儒,收拾遗编拟五车。
一卷孝经看不透,空惭架上许多书。
爱日歌三首周新扩
今日非昨日,明日非今日。日去不复回,人生无多日
昨日待今日,今日待明日。自来玩日人,误了无穷日
前莫计去日,后莫计来日。曷去日日新,今日了今日。
到岘川
——别景川、景渡、松屏、德潜
辛巳举人宗侄 周台
连日追从接笑颜,岘川溪绕水潺潺。
与君此地一回别,山外白云云外山。
寿应孺人九旬七律一首 周台
瑶池胜会焕苍穹,王母驾临岘水东。
万丈婺辉千仞外,一声佛号百年中。
能贞乎节松心劲,已瞽复明帝眷通。
愧未跻堂亲拜祝,小诗代酒介融融。
周母王太孺人八秩寿诗 进士 应振绪
萱草何亭亭,垂荫方山麓。植根固而深,得气原清淑。
系自琅琊来,嫔于濂溪族。妇道四德全,母仪大家服。
荏苒八十年,绵绵锡遐福。珠树栽三槐,孙枝千亩竹。
二月开悦辰,杏林春洒熟。跻堂晋一觞,愿以长生祝。
注:周母王太孺人(观959,居方山,禄房后裔。)
应氏夫人寿赞 吕珆
母仪清静,贞德弥光。深闺恪守,厥后惟皇。
承欢有子,定省在傍。诸孙环列,玉媚兰芳。
乘时而驾,风翥鸾翔。祥符四世,福履一堂。
藉彼丹青,寿秩无疆。传之奕异,源水流长。
青年苦志励冰霜,七十余春孙满堂。
四世含饴欢绕膝,千秋遗训竞流芳。
节镌岘渚旌留碣,福介熙朝德有光。
会写鸾颜坎志寿,朝朝悬鉴共天长。
注:应氏夫人(同字行411,系福下悌房),生于1620年,卒于1712年。
致“岘川志” 周福双
山青水秀三面山,黄仙山顶仙人踏。
村落坐靠金交椅,左侧依附公婆岩。
仙脚深印传后代,激励周氏能奋发。
不负祖辈成俊杰,创建水库改山滩。
渠水唤得遍地绿,丰硕果实堆成山。
桃李花笑满山红,滴滴如蜜甜心中。
办学育英为四化,交通车辆进山湾。
建造水塔又办厂,洋房林立奔小康。
1997年6月8日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岘峰赋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岘峰积翠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石翁献秀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黄船仙迹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后寮晚照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川塘白鹭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小溪夜月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堂前古井
相关作品
岘川八景 祖庙丹桂
相关作品
永兴公八旬寿诗
相关作品
古曲
相关作品
望月歌
相关作品
斋前燕
相关作品
感遇
相关作品
斋中孺子有泣者,感之...
相关作品
读孝经志感
相关作品
爱日歌三首
相关作品
到岘川
相关作品
寿应孺人九旬七律一首
相关作品
周母王太孺人八秩寿诗
相关作品
应氏夫人寿赞
相关作品
致“岘川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