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传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岘川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73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传说故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4
页码:
62-65
摘要:
本节收录浙江省永康市岘川传说故事,包括宇阳造反、改溪与茶花井、家庙。
关键词:
传说
故事
岘川村
内容
宇阳造反
那是八九月,宇阳忙完了秋收秋种,顾不得歇息,又做路去了。
一天,宇阳累得腿疼腰酸,站不起身,不由得怒从心底升起,一把将自己手中的铢锄扔到塘里去。塘里插有木桩,哐当一声,宇阳循声望去,一看,竟出这么一种怪事:铢锄没有沉,它浮在水面。再定睛仔细瞧瞧,不错,是一把铢锄,它浮在水面。
“莫非我有出头日啦?莫非要坐天下啦?”
宇阳望了望上苍,口里念念有词:老天如果有意,请撒三个清霜。他把最后一句连念了三遍,就拔腿回家,路不做了。
白露花麦秋分菜。秋老虎刚过,离霜降还有一个月,哪会有霜?
霜却真的有了,老天连撒了三个清霜,田豆花麦都撒(杀)光。
“世道要变了!世道要变了!”宇阳马上招兵买马,发动起义,响应者呼啦啦,一下子就有了六七十人。
这支队伍虽然没有经过训练,但进军非常顺利,未动一刀一枪,县太爷闻讯,立即出城迎接。宇阳在县太爷交椅上坐了坐,当了一会儿知县,就连忙带着队伍向金华方向杀去,沿途又扩充了若干人马,很快来到距金华30里地的岭下朱积道山。
府太爷听说这支队伍声势浩大,正想开门远道迎接,军师阻止,说要先开三炮试试。府太爷命令开了一炮,向造反队伍打过去,很快,宇阳那边也有炮声响了起来。军师听出宇阳用的是仰天炮(就是铳),只是朝天开,壮壮胆的,就对府太爷说:“鹅娘嘎一声,小鹅叽叽叫,宇阳没有什么气数,坐不成天下。”
府太爷问:那该怎么消灭他们?
“羊角缚灯笼,羊尾挂小炮。”军师说罢,叫人牵来许多羊,在每只羊角上都挂上灯笼,插上两支蜡烛,还在羊尾巴上挂上小鞭炮。一切就绪后,天渐渐暗下来了,就一齐点亮了灯笼,点响了鞭炮。羊群受惊,被鞭炮趋赶,一路劈里啪啦,越跑越快,直朝积道山狂奔过来。看这势头,疑是清兵,宇阳队伍马上乱了。“原来宇阳布下的只是一个麻雀阵。”府太爷证实军师的判断后,下令迅速追击。宇阳队伍夺命而逃,踩死、饿死、累死的不计其数,到最后只剩十几个人,就不敢再回老家,往仙居方向逃散了。
清兵追杀到岘口,诛九族,抄祖坟,弄得满村鸡飞蛋打。当在苦槠坟抄到宇阳的祖墓时,从坟里抄出十八只白蚁,只只有麻雀那么大,都未开眼。于是,人们都说:“宇阳造反,为时过早!”
改溪与茶花井
当今,年过半百的人都还记得,上半处有一口茶花井(也叫前井),井水很好,三棵茶花树更好。每当茶花盛开的时候,来这儿打水的人总要驻足仰头观赏,啧啧称赞宫常太公的人德。
茶花井与改溪风马牛不及,为什么总要把这两者扯在一起呢?
这有二说。
一说,岘口改溪是被相地先生骗的。岘口这条溪从上坑流下来,本来是笔直的,从村子正当中流过,流向芝英。某日,有个相地先生叫刘源泰,他煞有介事地说:“岘口是条白蛇精,口口咬芝英。”说罢抓耳挠腮,沉思默想了半天,忽而心里好像亮了,诡秘地说:“岘口溪弯三弯,纱帽官带任你担。”什么?有这等美事?虽然很多人将信将疑,有的全不信,可是朝思暮想,一心想出人头地当当官的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选择佳辰吉日,动工破土改溪。开初两个弯改得还算顺利,改到第三个弯,在黄仙山麓凿打岩石就碰到困难了,每日破一尺却长三尺,溪不仅弯不成,水还要统统被蓄积起来。这时,相地先生又发话了,只有杀一只白毛狗沥血淋在石头上,才能破石。民工照着去做,果然奏效,岘口溪弯三弯大功告成。溪是改好了,在外做官的宫常太公却把帽带挑了回来,官当不成了,这不是被相地先生骗了吗?
二说,岘口改溪是为了保护山城。山城标志一个村的风水,风水为村民之命脉,当协心合力保护着山城。岘口有三座山城,一边两座,另一边一座。原先溪从两边山城的中间流过,年深日久,湍急的山水逐渐冲蚀着山城,有时甚至冲塌。坏了修,修了坏。为了一劳永逸,才有了改溪弯三弯之举。改溪之后,山城牢固,四棵大樟树和一批榛子树,枝繁叶茂,如擎天的几把大伞遮盖山城,伸向屋顶,横过溪面,将座落在三面都是山的村庄围在山峡之中,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村民。据宗谱载,宫常太公叫周立志,是在江西信奉县做官,当的是典史,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回家,今天虽已无从查考,但后来村里继续有人在外做官,单说立志公的后代吧,二儿子尔屏担任了曲江典史,三儿子尔翰也当内阁供事,这是事实。你说,相地先生是骗你,还是没骗?“纱帽官带任你担”,八面回风,玄乎乎的,你只要相信,不管出现什么事,你怎么解释都“准”。其实呀,为什么改溪,改溪以后有什么事,跟相地先生断无关系,更不用辩论“准”与“不准”啦。如真要辩个明白,相地先生定然说是没有骗,是相准了的。
二说针锋相对,各执一端,而茶花井之说却都一致,宫常公的确从异地回归故里时带回了三株茶花树,种在自家院子里,并开了一口井,取名茶花井。这样做,一为方便妻子取水,免得东跑西颠,让众人看到其妻丑陋的面目,二是村里未曾有过这种花,种上它可供村民观赏。宫常公不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办事也不忘乡亲友邻,因而就自然而然地把改溪与茶花井联系起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代代相传了。
现在,茶花井还在,茶花树终因年代久远,枝老根枯,解放后不久倒下了,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家庙
在一个小山村,一个不富裕的农家建了一座20多平方米的家庙,确实罕见。它座落在后溪力坑口,俗称上坑殿。这家庙有些不伦不类,庙内供奉的不是家系名人,也不是列祖列宗,而竟是一方山神,冠名“上坑大王”。传说此庙庇护过牲灵免受雷电之灾。
从何说起?大约1939年前后的某一天,一位周姓农夫去后溪力坑口龙头会砍柴,山虽不高,但那是悬崖峭壁,柴少路滑。砍柴时,农夫不慎,从山上跌了下来,当即昏迷过去。经很长时间苏醒后,觉得全身疼痛,下肢不能动弹,发现左脚踝上小腿骨已骨折。在痛苦中,他摸索捆柴用的麻绳,把骨折的脚拴在松树上,进行对位整骨。内人等到中午饭后还不见丈夫回归,急着打听,马上求人去山上把丈夫抬回。事后,夫妇常说:善哉,善哉,此乃山神庇护也,拣命一条。
为报答山神庇护之功,周姓农夫尽其有限财力,造此小庙供奉起山神。他们经常进行清扫、修缮,每年除夕,不论风天雨雪,都要前去祭拜。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宇阳造反
相关专题
改溪与茶花井
相关专题
家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