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岘川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7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分类号:
F321.1
页数:
3
页码:
26-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解放前至1976年浙江省永康市岘川农业经济生产关系变革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经济体制
岘川村
内容
解放前,岘口土地主要为私人和常会占有,私人自耕田521.11亩,常会263.25亩。全村1039人,绝大部分靠租田糊口,当时从外村租种田地473.13亩。
租种土地实行交地租的制度,租额由业主确定,佃户按固定租额向业主交纳。一般租额为正产物(全年产量)的70%,以交稻谷为主。有的佃户每年要送一只鸡给田主,叫做“田婆鸡”。
也有少数少地无地户以劳讨种,即靠劳力帮业主收割主熟稻谷以后,向业主讨种一熟秋作杂粮。100把(60把为一亩)五个工,讨种杂粮一熟,一般种玉米、花麦、萝卜菜等。
由于地租重,业主又时有撤田、调佃或变卖等情形发生,农民生活困苦,负担累重。民间就有“租谷担不够,稻杆卖掉凑”和“放下镰刀就籴米”之谚。业、佃纠纷经常发生。
解放后,农业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变革。
1951年1月开始,在土改工作队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总路线,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培训贫雇农骨干,充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成份,没收、征收土地和房产,分配果实,布置生产,复查总结,颁发土地证等几个步骤,于6月份基本完成土改工作。分配土地原耕地户每人1亩,分进户每人0.94亩。全村除毛塘秋一户富农,都是贫下中农,共分进土地550亩,从外村拨入82.16亩。原常会的福常厅、松常厅、小厅和祠堂伙屋分给无房居住户。
土地改革后,1953年冬开始,贯彻“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大原则,开展农村两条道路和前途方向的教育,宣传组织起来,建立互助组,走劳动致富道路。互助组分临时、季节、长期三种,每个互助组大都由10—20多户组成,土地仍归私有,实行劳动互助。互助组有记工员。也有工换工制。1954年普及互助组,试办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叫团结社,其规模比互助组大。全村共建8个社,土地按等定产,参加分红,规定70%按劳分配,30%按土地定产分红。1955年冬,批判“坚决收缩”方针,掀起办社高潮。1956年春,全村成立团结农业高级合作社,土地为集体所有,取消土地分红,大型农具折价入社,农具作价,按劳动底分分摊负担,其劳动底分,按劳力大小(1—10分)分别评定,年老者不负担,劳力实行评分记工,按劳分配。1957年冬,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执行劳动定额,按件计酬。
1958年10月,按照“一大二公”的要求,实行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芝英区为一个人民公社,开始叫超美人民公社,岘口属油川管理区岘口生产大队,下设11个生产队,在生产上、劳力上统一调配,搞大兵团作战。山林一律为集体所有。生活上推行伙食供给制,大办公共食堂和基本工资加奖励,食堂办大宗祠堂,按劳动力和非劳动力定量发饭票。
1959年3月,实行“三级核算,队为基础”。
1960年11月,开始纠正大跃进中的“平调风”、“共产风”错误,进行算帐退赔。
1961年4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后,保障生产队自主权,公社范围划小,称油川人民公社,实行定额包工,评工计分。山林划片分队,每年冬,毛柴按户划片砍柴。树木归队集体所有。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1981年冬,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定量落实责任田,联产承包,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上交集体公共积累后,剩下归自己所有。农田可以自种,也允许转让他人耕种,但任务不变。承包期第一次合同三年,第二次五年,后来延期为十五年。山林也进行改革,大坟山、老鼠梯、公山顶为村集体管理,其余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划分自留山到户。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