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岘口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岘川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7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岘口村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4
页码:
13-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民国至1997年浙江省永康市岘川岘口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村落
岘口村
岘川
内容
岘口村在永康市农村最大集镇——芝英镇东南,相距1公里。座落在黄仙山与后寮山之峡。坐西北,朝东南。左边,有海拔390米的石翁面对岘口;右边,灵山湖水部分来自岘峰径流;前边,属于村境的海龙王洞、斤线潭正与寿山五峰的瀑布接壤,新辟旅游景点石鼓寮也恰同岘口的老鼠梯相连。整个地形东南部山峦起伏,树木葱茏;西北部较平坦,土地肥沃,庄稼喜人。东南从峰岘岭往里延伸就进山里;西北沿着公路到芝英就出外洋。上坑溪水穿村而过,终年流水淙淙。山青水秀,环境优美。
岘口村,清朝时属游仙乡三十一都一图。
民国24~29年(1935—1940)属芝英镇管辖,称第十五保十六保。第十五保辖岘口下半处(岘口吕)、毛塘秋、山头下、仁塘、下横塘、里坑,第十六保辖岘口上半处(岘口周)、泽塘头、峰岘岭脚。民国30年(1941)两保合并,称芝英镇第十一保。七姑塘村从芝英上坟塔划归第十一保,至民国36年(1947)改称芝英镇第九保。
1949年至1950年10月,岘口村属芝英镇管辖;1950年10月改属油川乡辖区。全村包括岘口、七姑塘、毛塘秋、山头下、泽塘头、下横塘、仁塘、峰岘岭脚、里坑9个自然村,姓氏有周、吕、关、陆、应、程、胡、李、陈九个姓。1956年,全村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称团结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泽塘头划归前山村,里坑划归亳塘村(后附黄泥墈),原团结社改称生产队,原乡改称生产大队,原区改称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原乡改称管理区,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1961年油川管理区改称油川人民公社,岘口仍称生产大队。1972年,峰岘岭脚拆迁,住岘口。1975年6月,岘口从油川人民公社转划并入芝英人民公社。1983年芝英公社改称为乡,岘口生产大队改称为村。1984年芝英建立建制镇,岘口村属芝英镇。归属至今未变。
岘口行政村,辖岘口(含岘川和吕宅)、七姑塘、毛塘秋、下横塘、仁塘5个自然村。有周、吕、关、陆、应、李、程7个姓氏,全村522户,1738人(其中岘川在村222户,750人,不包括居民和在外人员),738亩耕地,3758亩山林。七个姓氏亲如手足,和睦相处,几百年的共同生活,已使他们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齐心协力,共建岘口。从岘川析居皮店、大塘、方山口、形塘角、在城武义巷和缙云的包坑口、仰头等村的父老乡亲,彼此时有往来,敬宗睦族,互通信息,共商致富大计。
岘口穷,革命倾向性素来强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纵队第六支队曾以七姑塘、仁塘、里坑为据点,经常在岘口一带进行革命活动。1989年,根据有关规定,永康县人民政府确定岘口为革命老根据地村,赠有“发扬老区精神,振兴永康经济”锦旗一面。解放前,岘口除了田间劳作,就是靠担柴和做手艺,生活贫困。解放后,村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组织起来的力量,依靠肩扛人挑,土法上马,挖山塘,建水库,筑渠道,使大部分农田旱涝保收。改溪造田,改造山坑田、水洼田,扩大了种植面积;改革耕作制度,推广优良品种,学习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工具,使粮食从50年代的每亩400多斤提高到今天每亩1600多斤。山林也逐步进行了变革,变更树种,退耕还林,严格封山育林公约,现在山区已柴草茂盛,树木参天,四季常青。绝大多数用户用上了电饭锅、煤饼炉和煤气灶,“卖柴老妈”不卖柴,更不用“烧柴脚”了,“米缸出在担冲尖”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远离村庄的集体山林,除了马尾松,还种上了大片杉木、毛竹和茶叶。近村的自留山普遍种上了柑桔。每当金秋季节,桔黄稻熟,阵阵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犹如春风化雨,村民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大批村民在本地的有,更多的奔赴全国各地,从事放货、开店、办厂等多种经营,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岘口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1991年还在下畈公路边专门兴建了工业小区。
几百年来,村民继承濂溪遗风,兴学重教。15世纪的周桐,号岘峰,曾跟石门先生讲学于五峰书院多年。19世纪80年代的周新扩,字检夫,教学别具一格,历来传为美谈。1929年岘口创办了岘峰小学。解放后,学校有了新的发展。80年代,建成三层楼教学大楼一幢,拥有10个教室,完小教师9人,幼师2人,中学才到芝英就读,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岘川潮来钟人杰,黄仙排立庆地灵”。岘川一批批优秀的学子陆陆续续接受着高一级的教育和深造。据统计,解放后,高中和中专毕业生77人,大专生62人,现尚在大学读书的学生10人,其中研究生1人。周绍生一家,硕士1人,博士2人,主治医生1人,其中2人在美国供职。一个贫寒工人的家庭培养出四个孩子,个个各尽其职,各尽其才。四个孩子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事迹已被他们的母校——南(南京)化一中载入校史。另还有一批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的各个岗位:周设人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周福双在国家机械工业部中国空分公司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周金降任徐州市物资局职工教育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周振访担任古山中学校长,等等。其中有的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发挥余热,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部分工作。
几百年来,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的五谷杂粮,住的土木平房,用的简陋工具,饮水井里挑,外出靠步行。当今,村道已铺浇上水泥路面,简易公路已通向下横塘、毛塘秋和七姑塘,芝英至方岩公路傍村而过,交通已十分方便。深挖岩井101米,泉水汩汩,永不枯竭;水塔建在黄仙山山顶,五个自然村都已用上了清冽甘甜的自来水。高档家具也已源源运进农家,据统计,岘川在村222户人家,现已拥有电风扇503把,摩托车57辆,电话机32部,电冰箱84台,电视机170台,抽水机、潜水泵103台,汽车2辆,脱粒机97台,新批土地建房403间,一层的17间,二层的196间,三层的167间,四层的14间,五层的9间。建筑材料也从土木到砖混,从砖混到半框架、框架,越造越高级。不少家庭的装潢还十分考究。多数村民有银行存款。外出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代步,农用机具也已由原来的畚箕、水车和稻桶,演变成拖拉机、抽水机和脱粒机。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得到改善,正朝向小康之路迈进。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