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信仰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先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56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信仰习俗
分类号: K892.29
页数: 2
页码: 204-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唐先镇信仰习俗的情况。其中包括信仰佛教、信仰基督教、信仰神祗等。
关键词: 唐先镇 风俗习惯 信仰习俗

内容

信仰佛教 民间有一部分人信仰佛教。佛教徒男性出家的称和尚,女信徒出家的称尼姑。和尚和尼姑都要落发。不出家的信徒称居士。
  佛教徒的活动场所叫寺院,尼姑活动场所称庵堂。
  法华庵,俗称上经堂,原来住有僧尼。20世纪50年代仍有尼姑主持佛事。以后尼姑还俗。寺院办唐先“农业”中学,现在又改办工厂。
  普济寺,俗称下经堂,清末施文祥建,寺内住有和尚主持佛事,解放以后和尚还俗。50年代末,寺院废,拆去殿宇,其部分材料用于建唐先小学。
  大后寺,在大后寺坑山坡上,建于宋朝,从发现的遗址看,寺院约占地6600平方米,规模宏大,有智广街直通寺院。相传此寺和尚违犯佛规,做了杀人越轨之勾当,宋末,潘川周蔡若告官,寺院被抄毁。
  善庆庵,在平安桥,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庵有主持尼姑,解放以后庵内尼姑他迁,今住有居士看守庵堂。
  信仰基督教 永康基督教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英国雷牧师传入,发展唐先施有寸等为传道士,唐先基督教堂同年设立。星期天为基督徒聚会日。基督徒聚会的场所称之为教堂。信徒聚会时举行仪式,唱赞美上帝歌,集体祷告、然后由牧师或传教士传道。聚会结束,继续唱赞美歌和祷告。信徒与信徒之间称弟兄姐妹。
  1950年,中国基督教会发起了自传、自治、自养“三自”运动。1957年永康成立“三自”爱国会,唐先设分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宗教活动停止。1984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恢复聚会。唐先有信徒480余人。
  唐先基督教堂,有房屋3间由信徒吕福真奉献给教会。1950年被永康县农机厂占用,另一间火房被赵素楼占用。1984年落实了宗教政策,由县财政拨款3000元,加上基督徒奉献800元,于同年9月向唐先三村十五生产队购买座落后山头队屋3间,计72平方米,改造成基督教堂。1994年又向施真心户买旧屋2间,作厨房。但因基督徒不断增多,聚会场所显得甚是拥挤。
  信仰神祗 旧时,村村建有本保殿、五谷神殿、土地庙、太祖庙等庙宇。大的建屋三四间,小的占地只有几平方。每逢过年过节都向这些庙宇的偶像烧香礼拜,祈求四季康宁,风调雨顺,平安吉庆。
  以上习俗,解放以后随着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迷信思想逐日破除,但是有些老年人仍信而有之。60年代文化大革命被拆除的寺庙,拆毁的泥菩萨至80年代重塑,1996年反对封建迷信,凡是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所建的庙宇、重塑的神偶像一律捣毁,庙宇也移作他用。

知识出处

唐先志

《唐先志》

本书记述了唐先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唐先志》序、凡例、史事记略、记事编、人口编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唐先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