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节令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先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5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节令习俗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5
页码: 196-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唐先镇节令习俗的情况。其中包括春节、元宵、立春、清明、立夏、端午、夏至、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
关键词: 唐先镇 风俗习惯 节令习俗

内容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为春节,俗称过年。正月初一称之为年初一。年初一早起,男女老少穿新衣、新鞋袜、戴新帽、不说污言秽语、不扫地、不做针线活、不动刀剪。旧时要在宗祠、厅堂、仙间挂祖宗画像,子孙吃过鸡子索面后,提着灯笼、凉笼、爆竹、香纸去祖宗像前祭祖(拜太公)。接麻酥。不出远门,在家中备好糖果、花生、烟茶迎宾客。早餐吃鸡子索面,意为健康长寿;中饭吃糕、粽,夜饭吃羹,表示“耕种犁头实”、“子嗣中及第。”入夜早睡,不点灯,要撒米于楼板,说是“老鼠迎亲照顾”一夜。现在分麻酥拜太公革除,而早起之后到祖宗坟前去拜年。年初二,开始出门拜年,先向长辈拜年,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祝福。旧时拜年的礼品为麦饼肉、〓。长辈要给晚辈包红包。拜过长辈后再到朋辈家拜年,以表示新年祝福,礼品一般是一包络花根或一包鸡蛋糕。现在拜年礼品讲究派气排场,一般到长辈家拜年都是高级滋补品,朋辈间用的是名酒之类的礼品。旧时年初一分麻酥,分学历和年龄两个档次,高小毕业、初中、高中、大学学历为双份、3份、4份等。60岁、70岁、80岁以上者老人,分双份、3份、4份等。解放以后常产分到户,常主无公共积累,分麻酥的习俗革除。1988年改革开放之后,多数村老年协会,恢复了分麻酥,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分,只分老人,男、女60岁以上者每人一双,70至80岁每人两双,90岁以上一凉笼。
  元宵 正月十三至十七日为元宵节,俗称灯节。唐先的灯节从正月十三夜开始至17日夜为止,不固定某夜为某村迎。总之,这几夜,夜夜有灯迎。或一二条,或五六条。灯分桥灯、花灯、布龙、纸龙。还伴以颠狮子。唐先的龙灯,要数上新屋最好。龙头高大,挂在龙头两侧的花灯盏数多,约120盏,造型款式多样,灯亮时火树银花格外美观。上新屋的桥灯长,一般情况下都有200桥。最美的灯会是唐先(龙山)施特祠内的两龙抢珠。施姓下六房诸村的桥灯都要约定灯夜去施特祠汇集,龙灯从台门进去,经敕书楼下,进入中大厅,两条龙灯绕柱穿行后,龙头排上宇台抢珠,美妙非凡。云路龙灯,游上塔山,迂回盘旋,煞是好看。
  唐先迎灯有一定路线,先是龙头出位接灯,龙头带着桥灯回“娘家”。制扎龙头有一个规矩,扎制龙头的毛竹要夜里去“偷”。就是事先不告诉竹园主人,把毛竹砍下,在竹根上放上红包,然后鸣炮。于是迎龙灯先要去竹园,称“望娘家”。
  旧时唐先游灯的路线,望娘家——赵侯庙——望成五公——到田头望麦,然后在市基灯坛和小猪市场团灯。到了市基,龙头必须在苦株树脚(今菜市场东北角)和关帝庙前下马,以表示对神灵和祖宗的尊敬,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
  如今的游灯灯坛有:一村树市簟基、二村市基、三村小猪市、毛象山头、环镇公路,在这些地方绕一周,然后到西街跳灯。从西街的北端跳到上街岭头为止。西街两侧的店铺在龙头经过时都放爆竹,迎龙头珠与执香者必须进入店堂或楼上绕一圈,以祈吉祥如意,生意兴隆。店主包红包讨吉利。“行洗”时店家分麻酥,香烟。仅西街就得游上五、六个小时。迎完灯把龙口珠摘下,敲锣打鼓送到新婚夫妇家去,祝他们早得贵子。受龙口珠人家,要包红包。
  立春 俗称“上春日”,表示春天开始,万物复苏,有“上春大于年”之说。上春日,家家门口插万年青、扁柏树枝、竹枝等常青物。上春日,说话有忌讳,不许骂人、打架。
  清明 要祭祖扫墓。唐先施族祭祖,先去东阳白玉坊祭扫宁二十七时沐公钱氏太婆,后去招军岭祭扫原三信公。因为沐公娶了小妾,冷淡了元配钱氏,钱氏一气之下回到白玉坊母家,告诫后代不与小妾所生后代通谱。嗣孙遵钱氏太婆之命于是在清明扫墓之际,先祭钱氏太婆。
  以后子孙繁衍,去东阳祭祖改由各房派的族长作代表。
  清明前10天,要备好祭品。扫墓时,由族长领着大家举行祭祀仪式、读祭文、行跪拜礼、标清明纸、添土。扫完墓到招贤庵内按份分清明祭、馒头、麦饼包。东阳回来后祭扫五世祖成五公,然后按照各房派分头祭扫。旧时祭祖所用的经费开支,由各常产支付。解放以后,常产已无,清明祭祖消亡,但去自己亲人坟前扫墓一直延续不辍。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们千里迢迢回乡,也要去先人坟上添把土,标标清,以表达对先人之纪念。1990年清明节唐先几个村的老年协会自发组织,筹集资金祭扫成五公。
  立夏 象征夏天开始。旧时过了立夏,大忙季节来临,所以农民在立夏日这天要煮红枣、鸡子酒吃,名曰:“接脚骨”,实则补补身体,可投入紧张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这天忌讳坐在门槛上。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也称端阳。这天家家门口要贴钟馗、插艾叶、菖蒲以表示驱邪,要喷洒雄黄酒以消除毒气、驱赶毒蛇、蜈蚣诸毒虫。端午要裹粽。
  夏至 岩前村民不过端午,而过夏至。旧时岩前人把夏至日定为“作稻娘”的日子。做起一个“汪盲车”(用小麦秆折捆起一尺长,外包红纸,横插在竹杆上),备好香、烛、纸等迷信品和扎好的一把麦杆火把,去田头请田公田婆。手执“汪盲车”口中祈祷说:“上田车下田,下田车上田,请五谷神将五谷都集聚到这丘田。”然后将“汪盲车”插入田中央。夏至前恰是岩前人取姜娘时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置办丰盛的菜肴,单麦饼,把出嫁的女儿请回娘家过节。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要过“七月半”的节日。相传七月半是鬼节,家家户户要向亡灵做羹饭,以表示对先人的纪念。其实是到了七月半农事稍空,农民们弄点吃的。七月半那天,家家户户要烤单麦饼,或发糕等食品,这天的食品比平常丰厚,似有“庆丰”之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晚的月亮特别明亮,永康民间有中秋赏月,拜月的习俗。旧时外公婆要给外孙送拜月的月饼,而现在晚辈要向长辈送月饼、鹅、鸡等礼品以表示对节日的祝贺。唐先的中秋节与永康各地略有不同。旧时八月十五有个大王会,要演戏,如果十五午时戏班子不到,要罚戏金。家家户户要备办菜馔招待来客。八月十五至十七热闹3日、现在戏要演到四日四夜。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唐先及其邻村,重阳节这天要游案,名为金畈案、横洋案。罗汉班要上方岩,落岩之后在唐先等地打罗汉。唐先的罗汉班有高翘、三十六行、莲花落、敕字莲花、旋车等班。重阳节前半夜上岩,清晨落岩,一直闹到下午四、五点钟为止。重阳迎罗汉持续到解放以后。198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年节。各村老年协会在重阳那天都要召开庆祝会欢度节日,协会向每位老人赠送礼品。
  冬至 这天,户户要做羹饭,祭鬼魂。而且还要把祭品拿到路边去祭,叫祭孤魂。而今做羹饭的人少了,但冬至仍然要过,冬至日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弄点好吃的东西。
  除夕 夏历十二月,小月二十九日夜为除夕,大月三十日夜为除夕。除夕,户户贴红纸对,放鞭炮,杀鸡,宰羊谢天地,以表示感谢老天爷一年来的恩泽(唐先只有承永明公下子孙祖训除夕不谢天地)。谢过天地后要去祭本保,以表示感谢一年来本保神灵祐护一村平安,再做羹饭,表示请祖宗亡灵回家吃除夕团圆饭。然后一家老少围坐于床上吃隔岁饭。表示过了除夕夜,明天就高了一年。除夕夜长辈要给儿童包红包,叫“压岁”。三十日夜要坐宵夜,房灯要点到天明。凌晨要开门,开门时放鞭炮,表示祝贺新年的来临。现时除夕的习俗,延续下来,有许多户已经革除了谢天地等迷信色彩东西,而隔岁饭却比往前更丰盛。中央电视台这夜举办盛况空前的文娱晚会。开门的时间也很统一,中央电视台新年的晨钟一响。开门时的鞭炮声,此伏彼起,欢乐异常热烈非凡。

知识出处

唐先志

《唐先志》

本书记述了唐先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唐先志》序、凡例、史事记略、记事编、人口编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唐先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