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戏班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先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5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戏班剧团
分类号: J819;J892.4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唐先镇戏班剧团的情况。其中包括唐先工商联剧团、唐先婺剧团、古竹城民间婺剧团、王新喜舞台等。
关键词: 唐先镇 戏班 剧团

内容

唐先工商联剧团 1950年,唐先四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宣队,1951年四个村文宣队合并,由工商界出资购买一些道具,组成唐先工商联剧团。越剧、婺剧、话剧和小演唱都演。演出的剧本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两兄弟》、《打渔杀家》等10几个。
  50年代初唐先工商联剧团在全县红极一时,在城乡许多地方巡回演出,较大的集镇举行物资交流大会时也请唐先工商联剧团演出。在城里剧院演出时由县文化馆组织卖过票。1953年参加永康县地方剧团会演,《两兄弟》获团体奖,有6人获个人奖。
  唐先婺剧团 创办于1979年春。其前身为唐先二村的文宣队,组建于196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演出“革命样板戏”《三家浜》、《红灯记》,同时也演《林海雪原》、《打铜锣》、《半篮花生》、《小保管上任》等现代戏。道具除自制外,还接收唐先工商联剧团残存的一些旧行头。经费的来源由大队拨一点,俱乐部成员自力更生一点。1979年春,以唐先二村文宣队成员为基础,由唐先公社文化站组建唐先婺剧团,在全镇内招收演员,公社拨出8000元人民币派人去苏州买了演古装戏的服装和一些导具。
  剧团组建以后,聘请老艺人做教练。排练第一本戏是受到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称赞的《十五贯》,演出成功。以后又排练了经文化部门批准并加以修改过的如《断桥》、《僧尼会》、《雪里梅》、《三请梨花》、《双狮图》、《秦香莲》、《状元打更》、《讨饭国舅》、《状元乞丐》、《济公怒擒华云龙》、《打渔杀家》等20本古装戏。唐先婺剧团与武义婺剧团联姻,如《状元乞丐》等多本戏都由武义婺剧团名师指导,并请该剧团的导演来唐先传艺。
  由于唐先剧团演员年轻化,学习刻苦,演技日益精湛,因而在80年代初是全县70多个农村剧团中的佼佼者。
  1980年4月21日,中共永康县委邀请唐先婺剧团到县委大会堂演出,共演出12本戏,获得县委干部的好评。
  1981年8月21日,永康县文化馆组织全县较优秀的8个农村剧团在石柱会演,唐先婺剧团演出《断桥》、《僧尼会》2个小戏,获集体一等奖。
  1982年5月11日,在方岩农村剧团会演,演出古装剧《状元乞丐》,获优胜奖。
  1982年3月20日,参加全县剧团调演,演出《三六九》等3个现代小戏,都获一等奖,参加演出的12个演员,4个获一等奖,7个获二等奖。
  80年代,唐先婺剧团不仅在永康各地享有盛誉,而且在东阳、缙云、开化、衢州等市县演出都小有名气。
  唐先剧团还为江山婺剧团、永康婺剧团输送了一批演职员。
  古竹城民间婺剧团 创办于1982年,先后曾赴金华、丽水、温州、绍兴、台州等地演出。
  王新喜舞台 清光绪年间,上仁村施金印创办过王新喜舞台,时与中山后班齐名,在永康各地有些名气,演的剧目是三合古装剧。花旦双月,小生孝有都是名角。

知识出处

唐先志

《唐先志》

本书记述了唐先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唐先志》序、凡例、史事记略、记事编、人口编得等。

阅读

相关机构

唐先工商联剧团
相关机构
唐先婺剧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唐先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