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编 诗文辑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寮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431
颗粒名称:
第七编 诗文辑存
分类号:
I211
页数:
66
页码:
158-223
摘要:
本编记述了永康市寮前村的诗文辑存,其中包括了谱序、传记、诗文等。
关键词:
诗文辑存
寮前村
内容
第一章 谱序
历朝旧序
骆本姜姓太公望封齐之后有公子名骆厥后因氏以为姓焉迨后子孙散处莫究其详自汉以来代有伟人至唐讳宾王者世居越东婺女之乌伤有公辅材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章齐名称为四杰武氏擅朝徐敬业起兵因为檄文斥武氏之罪乃为所害子孙由是散居不一至讳暹者赵宋间为鄞县丞讳文腾者为曲阜歙县主簿讳文胜者为京谕讳德瑾者由进士任绍兴学录讳德琳者由进士任翰林详议讳德珍者翰林校正讳德瑞者临安府学录讳茂元者大常寺掌仪讳福之者严州府儒学讲书皆以文学发身或父子继美兄弟连科誉扬一时声闻朝野至若读书尚志隐德弗耀者又肩联而踵接也猗欤盛哉可羡也已余与教谕公天与有斯文雅喜其克光前烈且知其世系之详兹因其请故述其概以俾骆氏后昆知其所自懋继厥美达则列职朝廷致君泽民穷则抱道退藏谨身饬行不坠先世流风馀韵克亢其宗实余之所属望也因书以为序
时
大元至顺庚午九月既望
宣圣裔孙永康县儒学教谕东鲁孔积中书
序
姓氏之作其来尚矣粤自炎黄迨至成周赐姓命氏姓以别婚姻氏以辨贵贱其严如此盖当三代之时多世禄之家犹设谱局之官以掌之是以世次不紊人知本始自汉以来谱局废而官失守姓氏无别锡类不明至有赐姓冒姓改姓匿姓之不同先贤仍为此惧由是谱牒之学兴焉谱之兴甚有关于世道使人知崇本慎始之义至矣哉厚彝伦敦教化徵谱不可也谱兴矣不法欧苏亦不可也所谓世经人纬若史氏之年表者欧阳氏之法也系联派属若礼家之宗图者苏氏之法也欲知尊尊亲亲一同姓辨昭穆不以二家为法则亦苟而已矣乌足以知厚伦敦化崇本慎始之道哉今义乌梅林骆氏之彦曰天与者读书好礼爰取欧苏之法改订旧谱葺而修之有图以记其略有传以述其详详略相因亲疏毕举深得二家之旨是可尚也谱成请序其端余间阅之皆真传实录不旁求曲引以自诬于祖不附权援贵以夸耀于人诚知敦本慎始之道其贤于人也远矣哉故乐为之序
时
大元至顺庚午九月下斡
同郡友人吕延年撰
序
义乌骆氏家谱乃骆氏希彩所修也骆氏之先自雍临以迄宾王蔓延四方旧谱残缺固不能尽收其涣散然于世次先后盖历历可考焉自宾王以下亲而高曾祖考旁而伯叔昆季幼而子孙曾元仍具列于图以明长幼尊卑之礼亲疏远近之分谱成希彩丐予言以弁其端予以谱之关于世教大矣故弗以耄辞于戏人生于穹壤间其所以异于物者以其知尊所尊亲所亲也谱不作则无以察其统系辨其异同祖宗之生卒讳字无由而知固不能尊其所尊矣至于族属之中忧凶吉庆亦不相吊贺有秦肥之视越瘠者又岂能亲其所亲也哉所以昔之大贤君子咸为此惧若卢陵欧阳氏眉山苏氏河南程氏未尝不倦倦以之为急务若希彩者其亦有见于此欤且希彩能兢兢焉尊其所自知阙其所不知详其所可徵而不强求其所难考视彼无徵而妄援者相去倍苁为希彩之后者读斯谱也知乎长幼尊卑之礼亲疏远近之分又必油然而生其孝悌之心矣故予乐为之序
时
大明正统丁卯岁姑洗月望日
朝请大夫赞治少尹国子祭酒同郡贝泰书
序
义乌县东北三十五里为武岩山山之北号梅林有世家曰骆氏枝分派别最为繁衍而风声气泽由唐至今相续不绝夫亦有由然哉盖吾尝有感于其先矣方武氏篡唐凶暴淫虐腥闻于天其得免雷霆之击幸矣唐之臣子反面事仇固不知恩轻而义重也岂复知有春秋深绝哀姜之义乎彼骆之先曰宾王者独毅然知声大义虽以愤惋行之然辞直理顺置武氏于不得不讨之中虽其寡以众屈文不偏胜而所在腾檄脍炙人口犹足以启后来反正之举故武氏虽不即诛而唐九庙在天之灵固已慰矣吾意天厌凶德视听由人虽不自言必假人文以宣天道是天以威降监而公以笔行诛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公之子孙逾八百年而益峻茂者殆天之怜其忠而欲报之于其后耶然此非洞天人之际达性命之原不足以知此故其子孙自尚书侍讲以下有仕为鄞曲县佐有为京谕有由进士而入翰林又有州郡学录太常掌仪县学教谕逮入国朝有讳大良仕为监察御史奕叶相承后先继美郁郁乎人文之盛哉此谱世更兵燹初或未完前四十一世孙金华教谕天与续修之后今兹嗣修于四十八世孙寄芳祖兴而相之者其诸侄守杰守龙守同仁贵守龄仁良守琼辈编既成帙特介予邑徐明父徵文为序予以其故名家而推本其尊祖敬宗之心是诚骆氏之贤子孙矣是为序
时
大明宏治十年丁巳夏月
赐进士出身朝列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前兵科都给事中
山阴张以宏书
序
士生千百世后而欲知千百世以上之贤不读其书不可以知人不论其世不可以知心虽然遗书遥忆曾不若生也同壤观厥形容者尤为亲切也至欲遇其人而不可得得遇其人之子孙叙生平之概溯渊源悉流传者为契心而愉快也予少读文忠公文章想见其为人犹曰遇高贤于简册也兹幸入文忠公故里滥叨教铎庶几哉遇其人之子孙矣及询其所生不在六都之洋塘九都之楂林而在五都之李唐也乃其庐墓之所在所谓高山景行俨然在焉乌可不凭轼临之只见古树盘然石室幽然山水驯曲而缭然古今碑石而错然予徘徊久之更为登高北望见其四山绣错二水环旋蜿蜒扶舆乔梓郁葱之下第宅云起进野老而咨之对曰此骆文忠公故里也家世植梅号曰梅林旁有大塘又曰李塘及询其馀同则不能悉予谓从者曰既抵其墓而不可识其里乎于是释骖徐步而进觉其里中父老子弟秩秩有礼揖余而言曰先生大人何从来也余告以故咸彬彬焉邀我乎祠中敬我以上宾其额于庙门者曰李唐骆氏宗祠至谂其由则曰先祖申一府君植梅成林遂号梅所因名其里曰梅林盖不忘乎祖之所植也文忠公观一府君以匡唐为志寻名其里曰李唐盖不忘乎唐之为李也余悚然曰不忘祖孝也不忘唐忠也忠孝哉是里矣复示我以遗像图书敕书手卷剑琴毛扎因得读其家谱出自东汉有讳雍临公者来自陕之骆谷避遁十五都分水塘伏龙山居焉至七世讳统者治第绣湖之稠山七世有式忠者迁骆村桥又十一世有方学者建书院于石臼溪之西因定宅焉至二十一世有博昌县令讳履元行申一号梅所者即文忠公乃父也下及宋翰林德珍德琳公昆季齐声至元而北潭公以道学名世明如大良公之英卓世容公南泉公之博洽世系井井古物昭昭可谓贤者之有后矣彼崇韬拜墓胡皆带铃者奚多事乎哉予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是行也其愉快为何如未几而家乘重修有讳以道明荣明占者为余曾知其始末乞序于予以光弁首予欣然曰是可与文忠公并垂不朽矣于是书
时
顺治十二年岁在乙未桂月初吉
处州府学教授前义乌县儒学教谕
苕溪朱豫石侯甫拜撰
序
生人有族族之属有统统者所以合而一之也占者宗法行统族于宗宗法废则所以统而一之者非家谱乎夫人之身其初皆本于一人之身至于二世三世其居尚同饮食起居冠婚丧祭相聚于一堂之上揖让跪起长幼之礼秩然而不紊谱不作可也迨传之久至于后世一人之身散而为数千百人仕宦转徒之靡常居止地里之有异苟无谱以合之则本支无所据疏戚无所辨至于相视如途人比比而是谱不作可乎予少读文忠公文章想见其为人文忠公在高宗朝与杨炯王勃卢照邻齐名海内号为四杰嘻公岂仅以文艺呜天下哉仕至侍御史后因频贡章疏讽谏得罪贬临海丞游灵隐寺宋之问至寺夜吟鹫岭郁召尧之句久无下韵公隔壁朗吟以终其篇之问大骇质明求见则遁矣今予偶造公故里谒公庐墓高山景行俨然在焉及考其家谱稽其世系出自东汉有讳雍临公者由陕之骆谷至十五都分水塘伏龙山居焉嗣后申一公植梅成林号其里曰梅林观一公以匡唐为志名其里曰李唐盖古人命名不忘忠孝也至六世有讳统者七世有式忠者十一世有方学者皆卓卓可稽二十一世有讳履元行申一即文忠公乃父也又宋翰林院德珍公德琳公之昆季齐声比潭公以道学名世大良公之英卓世容公南泉公之博洽世系井然后先媲美诗曰子子孙孙弗替引之观于骆氏可见矣
时
大清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正月望日
赐进士出身江南池州府贵池县知县
吴宁赵衍顿首拜撰
梅林骆氏重修宗谱序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一代之治乱无由知家无谱则历世之昭穆何以辨是故春秋之世列国各自为史晋有乘楚有寿杌而家谱之名乘即此意也然史以传信非以传疑而史之阙文尼山叹其昔有而今亡则信史之难也而於家乘也亦然或旁求曲引以自诬其祖或附权援贵以夸耀於人数传以后有渐失其真者矣余族自汉唐以迄於今千有余年矣而历代之统系昭然不紊天与公修之於元希彩公修之於明且由明以迨国朝代有英哲之士起而修之则家之有信乘犹国之有信史也余生也晚至康熙辛巳岁予方舌耕四方而光瀛志在举业不获躬亲其事今岁春光瀛身任其劳约予亦勷厥事予年老力衰而补正订误光瀛之力居多予思义邑之中望族虽多而惟骆氏为最著亦惟骆氏为最古如六都之洋塘九都之楂林非不称盛而植本皆始於梅林则梅林骆氏殆所称故家遗俗者非耶昔孟子谓故国在世臣而不在乔木而所谓故家者又岂在富贵赫奕震耀一时哉但使俗有醇风人皆古处即
圣天子采风问俗以为有唐魏之遗即以称故家奚愧焉吾族自汉唐以迄於今虽簪缨之盛不逮唐宋而秀者泽以诗书朴者安於耕凿犹彬彬有故家之风者皆祖功宗德流风余韵之未泯也夫祖宗之世泽虽长而子弟之率由宜谨愿为骆氏之后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喜则相庆忧则相恤毋以强凌弱毋以众暴寡则祖宗之遗泽可以永绵於勿替否则人心一坏家规荡然去齐东野人不远矣此老生惓惓之至意愿将来子若孙共勉之雍正七年岁次己酉冬月吉旦
丙午岁进士五十六世孙旭谨撰
梅林骆氏重修宗谱序
宗谱所关之重先世源流德业之详前叙论之悉矣兹不更赘第余族自雍正己酉先大人醒斋公偕族伯劬思公重修以来历岁已久大人在日惧昭穆之紊疏戚之淆生卒冢墓之无稽每族人聚会辄惓惓以亟宜重修为言而有志未就常以为歉谊承先人遗命未敢偶忘顾以学识疏陋而又少不更事深虑不克负荷其任也今岁春商之族中长老咸欣然从事爰集族敛费延师刊印其规例悉循旧则而校誉订正升远兄独任其劳五越月谱遂告成昭穆秩然其不紊疏戚灿然其不淆生卒冢墓更一一昭然其可稽此皆升远兄暨族人协力赞襄俾余得遂仰副先人惓倦之意也然余因此有感焉宗谱之设所以收族之涣也后世宗法不明至有途人相视者风俗之偷莫甚於此昔范文正公有言自吾观之虽有亲疏自吾祖宗观之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凡我族人当以文正公之心为心共相亲睦无有虞诈其在贤能尤当勉自淬励思继先世簪缨之盛则祖宗遗泽庶几永绵於勿替也巳是为序
时
大清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七月之吉
邑庠生五十七世孙景谊谨撰
序
谱之作因涣而不萃谱之修又虑萃而复涣作与修有先后无重轻也族自戊寅重修阅今几三十春秋矣日月易逝老成凋谢前所共襄其事者仅谊与侄肇珏肇琥数人而已独念生死娶葬与时递增又与时递易久而不修恐散漫遗忘而莫可究诘谊欲踵行前举又虑众情弗协专欲难成今幸肇珏向余以搜乘为言余曰予怀之久矣共济有人其尚踌蹰乎遂商之族人族人亦皆曰可因偕同事重为增订始事於乙巳之秋至季冬而告成其间凡例规则悉循旧制惟行传内跻父行於上所以别尊卑便览观非故好为更改也若夫前贤之碑文墓志传记诗词与上世之生卒不知何年续修多从删逸所存者寥寥数什而已夫否绻手泽后人犹且观物而兴思况煌煌载籍孝思攸关而竟归於乌有其可惋异惜为何如乎侄肇玫肇瑶穷经学古祖述情深爰与悉心搜罗得宏治时旧谱一册虽耗虫过半而於未尽澌灭者汇集校誊编次成卷以付梓人但岁远年湮散亡已久今兹所考不过千百中之什一耳敢云全豹乎哉后贤有志崇先更加采辑俾鸿篇钜制上世生卒得备列於牒中也幸矣
时
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季冬月之吉
增广贡生五十七世孙景谊谨撰
序
人道莫大於忠义植宇宙之纲常维古今之名教天理所由不泯民彝所自以昭顾忠与孝一理古人云求忠臣必孝子之门是已余骆氏忠义后裔也自齐赐姓汉徙会稽陈留相书却袁术新阳侯疏上孙吴史册所垂忠义炳焉传及唐临海公诗赋文章齐名四杰而生平大节有非子安辈所敢望者微秩奉亲则任武功簿陈情养母则上行俭书负米捧檄素以纯孝为怀宝剑金槌遂以孤忠许国值三纲之法将沦乃一抔六尺是问倘义愤得伸何事五龙夹日即元凶未殄犹因片檄寒心是以数百年后名公硕望阐幽光抒笃论申请于朝崇祀於乡而义乌骆氏遂为忠义望族焉先世居石臼溪西本同一族绵绵延延支分派别逮宋而迁从各乡遂不通谱牒梅林一大支也代有伟人不求闻达修行于家殆皆移孝可以作忠者欤表扬先人昭示来许宗谱赖焉且云仍日益繁盛胡可历久弗修岁戊寅霖叨乡荐拜谒及门适大宗谋续辑之嘱序于霖忝居宗末不敢以虚辞炫耀门闾但共属忠义后裔应同冀无忘先德弁数语于首用发后人孝思异曰必有不失忠义家风者至执事之矢公矢慎厘订烁然何待霖之赘及云
时
嘉庆二有十四年岁次己卯孟秋中斡之吉
举人楂林宗末邦霖拜撰
梅林骆氏修重宗谱序
古来姓氏昭彰风声彪炳上以载之国史而弗磨下以垂诸家乘而不朽者大率皆其处为孝子出为忠臣者也余邑稠山毓秀绣水鍾灵类多显族名门流芳竹帛而求其文章勋业德行科名世济其美后先辉映者则惟梅林骆氏为尤盛按骆氏系出于姜迁乌则东汉尚书郎雍临公始厥后陈留相书麾袁术新阳侯疏上孙吴勒之史编炳焉开忠孝先声沿及唐宋祖武代绳家风世守英贤辈出简策迭书弟兄则五凤齐飞父子则二龙并跃博昌公蓍百咏以展孝诚临海公驰一檄以伸忠义德瑾德琳德珍德瑞诸公或同登翰苑或并捷南宫政治宏通为臣民表率岂仅垂一门矜式哉第表厥前勋昭兹来许计与鼎彝并寿端资谱牒流传此有元金华教谕北潭先生所由夙夜黾皇关心簪笔朝夕校订殚力绨缃参以欧苏二公之法辑成骆氏一家之书也嗣是缙绳递葺缥帙弥光奕祀勋名炳炳麟麟昭垂弗替矣顾自己卯重修而后迄今卅年其间生齿日繁人文蔚起欲为之别尊卑辨亲疏叙彝伦兴教化萃涣合离承先启后非续修焉不为功今其族老成贤哲殷然以重修为急务凡以子翼孙谋之盛悉由祖功宗德之宏明乎此而爱敬之心可以油然生矣抑余更有赘焉者楂林松林二派始本梅林谱虽分而谊则合至今往来晋接依然如一家人苟有表后时之杰望诵先世之清芬如南泉公之博洽及北潭公之深纯远绍尚书与侍讲公之光明携伟惟忠惟孝出处咸宜岂不懿哉余与州司马玉山公敦笔砚交素稔其族之遗泽流风时心向往之今余解组归田适伊谱事告成玉山公子侄冀野梯青升之等质序于余余知诸君之矢公矢慎厘订灿然必能光昭前烈垂裕后昆也因徵世德而序其始末云
时
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戊申秋月之吉
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湖北汉阳府同知署宜昌府知府
东屏陈坡拜撰并书
梅林骆氏重修宗谱序
盖闻金张右姓勋炳缥缃王葛名门芳垂竹帛家乘之作由斯而彰祖德之绵因兹不坠然而流风渐降末俗多漓齐梁维阀阅为高魏晋以膏梁相耀支联黄犊自混源流巷数鸟衣徒矜标榜狄武襄之远祖究别梁公郭崇韬之世家滥援仆射甚或空桑孤竹冒邃古以沿缘柳宿张星饰天文而附会河南启安生之讼高平招沈子之弹均藉旁求有惭实录若骆氏者迁由骆谷系出鹰扬爰自东汉建初聿来义乌分水六世而新阳侯治第于绣湖三徒而天目翁卜居于石臼展孝诚则诗诵博昌伸忠义则檄驰临海林题梅所蔚嘉树其可封宅表李塘沂朝宗之有自家多簪笔世重守祧虽华胄之云遥匪混元之无据由是夭与公创之元代希彩公辑之清初自顺治乙未迄道光戊申递易七修之稿合永康石牌与东阳上侃汇成一家之书其发祥也远矣其绍闻也祎而第自戊申秋季逮兹庚午春初易草木者二十三桑沧条变数云仍于六十四椒衍弥繁藉非纂组之勤讵免绦绳之散惟我锡九姻长学富丹青门承清白守高曾之榘获集昆季以劻勷笔削则竞爽为劳厘订则二难匪易〓韦鼎诸房之略不委靡以旁连仿褚结家传之编非缕视而纷骛远矣亢宗之宝美哉希世之珍春鹿鹿凡材鱼鱼未学仰惭北地敢夸鸿笔之如椽远愧东阿谩握前珠而记事谬叨痂爱诿序鲰生敢竭鄙诚谨疏骈语所原葛苗常荫桑梓必恭王后卢前共江河而不废文通武达迈汉唐而代兴于以播骏烈纪麟振媲美郎环增荣华衮先民有作应不让夫董狐贱子何缘私自欣其附骥
时
大清同治九年岁在庚午陬月之吉
赐进士出身特授江西石城县知县兼署新城万安建昌知县
姻晚楼杏春顿首拜撰
序
家谱之作诚宗族之钜典哉历世之昭穆赖以彰庶派之渊源赖以证而且歌功颂德传文朗若列眉纪月编年生卒了如指掌祖风则历久而常新先训则条分而缕晰其所关不綦重哉特作之于前而不修之于后修之于后而后若不及时续修则鼠损蛀残保无缺失瓜绵椒衍奚验蕃昌乎是以予前当庚午因兵燹后谱牒所留十无一完乃同的庵弟纂修是任诚为紧务迄今岁遇庚寅倏又阅二十载矣其间以生以息丁口日以多而老成凋谢者亦复不少春间族中长老爰议行续修仍推予董其事又恐予年迈力衰不可过受艰辛并嘱男蕙春襄其事于是邀集众派议立章程至桂秋草册汇齐即于祠中延司设局修辑旧有讹者校正之冀无复有差错新未入者登载之务必致其周详及至节工遂竣有嘉予父子董率之功者予则曰此乃全仗在局同事诸君勉力劻勷且赖各派共有董理人分任其役以成其事予父子不过廑敦睦之隐念效笔削之微劳耳有何功哉第宗祠中庭东栋蛀伤加以后寝与两厢近被白蚁所蚀祠中公帑不敷予不忍坐视其倾圯殊切隐忧而又苦资无所出用倡言于丁上拍捐敛资举事各派亦皆以宗庙为重无不欣从遂得与谱并修所愿此后祖荫同叨孙枝并茂人文蔚萃聿增图牒之光灌献跻跄罔替春秋之典则有以阐扬先德者即有以安妥宗灵矣岂不懿欤是为序光绪庚寅小春下浣之吉
郡庠贡生六十世孙白龄谨撰
梅林骆氏重修宗谱序
我中华民国纪元之二年族议重修宗谱咸推予总其役予念谱事至重吾族自庚寅续修以来阅寒暑者二十二其间生卒葬娶与传赞序文纪略待登载者必夥诚不可以再缓况当此国度维新政令之施行在在与民更始尤为各方面之一大结束乎但予不能不鳃鳃过虑者则以凡事恒易举而难成不能无惧焉回忆前于丁未创办族学七年来层受波折虽坚苦维持见谅当道予敢自负热忱毅力哉然不能自己而终有望于族人者诚以为民国之国民与帝制时代截然不同教育者智识之所由出也灵明不浚程度奚进自今以往为父兄者不能不为子弟谋矣第吾族之在吾邑虽为骆氏正宗如上侃以下五派与甑山石牌皆远在邻封即屏风石赤金山溪诸派亦相距不近则我梅林一校视彼松林之金山楂林之云溪二校族属子弟均得躬就裁成者固自有间此则有待族人之各早自为谋也至兹辑谱所需用度予前当续修年商同力节领时花费得余数十金又集议并入继序常助产委曲以成合族谱会已得添置常稔田一十余亩近所存贮除津贴校支可供为局用者仅上今二年租息与缴有从前债疑而已故丁金仍须斟酌兜敛先事义决始乃举事惟是宗谱不可缺修而吾族宗祠赖前人于清嘉道间经营故造次第落成尚阙中下台间之两廊添补责在后人予用创助主捐造之议幸得诸同志赞成踊跃集资遂得所藉手以兴工而如协修国华与其本派丁长金用致力此举尤见克笃宗盟报本之有同情也今谱告竣而两廊之构得在局云生铭甫之较勤将事亦指日可观厥成矣若谱牒之纂修订裒然成集固赖同事文轩与国华志澄胥克恪尽乃职予不过综其成耳计工程之起讫约半载有余觉谱事巳堪告慰矣然予终不敢恝然于心者惟原吾族人各守宗法共谋公益多培植佳子弟矢志于上进一途庶我梅林后裔延石臼之本支追汉唐之盛轨处共和政体之下文章勋业仰迪前光当未有艾也吾族人其勉乎哉是为序
时
中华民国二年岁在癸丑十有二月中斡之吉
六十一世裔孙蕙春谨撰
后序
史载国统而述以政谱叙世系而其纂行在史则传信而为鉴在谱明派以致恩大小虽殊理实无间然世教日衰人心滋伪史笔则隐恶以著善谱录则弃贱以援贵著善者欺世援贵者绝祖矣曷足以传信而明派乎吾骆氏世居义乌之梅林当汉末有讳俊者由举孝廉补尚书郎后拜陈留太守俊子讳统吴主孙权爱其材妻以从兄辅之女官至行骑都尉偏将军封新阳亭侯然先于郡守公者莫知其始后于新阳亭侯者莫知其终不敢亡录入谱而唐之侍御史临海公迄今二十馀世虽或出处行实间有详略之不同然世系相承遗谱旧迹则昭昭然在可目考也天与德行学术深愧有于先世而尊祖收族之心拳拳而不忘兹因委辑谱牒谨识素意云尔
皇庆二年岁次癸丑三月初五日
金华县儒学教谕裔孙天与谨书
又序
三代之时小宗大宗之法立则人之世系昭穆亲疏尊卑之分由是而明厥后宗法废秦汉而下尚门第则有谱牒之学兴焉其所以记世系序昭穆别亲疏卑即宗法之遗意也盖人之生本于祖而祖则一人之身传子及孙厥后蕃衍则世远支分不能以合苟不有谱以明之则世系昭穆亲疏尊卑混淆有所不辨矣虽至亲视为路人者有焉则谱者亦士大夫家之急务弗可忽也义乌有著姓唐四杰骆先生之后也厥居在县治东北三十五里石臼溪之阴号梅林上骆今先生二十五世孙希彩笃行人也谒予谂日吾上世以来相传既远其谱牒累更兵燹之馀几至失坠幸而得五世从祖金华教谕天与孳孳考索获先世谱牒于散佚中故后世讳行悉有年徵失今不图则后世愈失矣乃效欧阳氏世经人纬之例列为图书其讳与行其支分派远无所考据者悉略而不书图成祈先生书数言于左俾后知所自云予复之曰非我族祖强而援之是诬其祖也是我族类而反遗之是忽其祖也二者均为不孝昔豫章黄文节公之为谱也七世以上之祖不知者皆略而不书盖慎之也今希彩但以所知者书而不知者略既不失于诬又不失于忽得文节公之意矣为骆氏之子孙者视兹谱知其所自出而同一本则孝悌之道明知支派之由分而族属近则亲爱之义著二者并行而不勃则得为人孙子之职矣其门祚不可兴隆乎诗云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敢书此以为希彩勖最正统十三年岁次戊辰十一月长至日
赐进士第义乌县儒学教谕三山陈得安书
又序
国统之传必书于史家系之流必载于谱国无史则失统家无谱则失系失统者乱法失系者乱宗所以谱不可以不有有不可以不续也寄芳先世肇基后于汉陈留郡守公俊俊生新阳亭侯统统之后因谱失系茫无可考皇庆间金华教谕公天与尝修葺此故序有云先乎郡守公者莫知其始后于新阳亭侯者莫知其终遂断自唐侍御史临海公为第一世祖传之十一世而谱系仍失然自十一世而下至十四世仅有行第而缺其名馀无所稽盖亦遵实以传信也由教谕公辑后迨今支图虽详而谱传或多遗忘兹不续修必致源远末异失系乱宗而获罪祖先矣爰集诸弟侄之有为者相与赞成之今仅成帙凡为子孙者各宜宝重遵承以诏来裔勿替引之幸甚幸甚予素庸陋不足知此谨识此于卷以俟贤能子孙考证云
宏治十年岁次丁巳冬月之吉
裔孙寄芳谨志
赠修谱跋
尝读临海公文集有灵泉颂一篇而知孝不感格乎神明未足以言孝第感格之道何者为最则以文词为最灵泉一颂岂非感格之最隆者乎至今读之而使人肃然起思慕之心则凡为文者岂不当动人动人而斯可以感神善乎余邑之骆氏讳明馀应培应忠光时者其四人循循孝友有张仲之风平居每自思念图所以报四恩而追祖宗之德业者惟有修谱一事为重盖虽非经而实贵兼乎经之义谱者近乎史百尚差史之文故慎之者见其难而略之者惟知其易自非沉笃绵恳之士深切著明之才未中足以语此故骆氏之续修几经岁月之功许多精神之用而今始得就喜可知巳余作而起拜首而言曰后之读斯谱者将有感于斯人与将有感于斯人与
康熙四十一年岁在壬午桂月之吉
原任处州府景宁县儒学兼署理县印事奉
旨告归随奉举行乡饮大实
八十三翁眷侍教生吴云亭拜撰
重修后序
族姓繁虑其散也不可无以联之世数远恐其淹也不可无以纪之于是乎有谱然有谱而繁者日繁远者日远则所以联之而纪之者尤不可不思所以继之此谱之甚有贵于重修也第谱之重修固矣而修之之人非文行兼优者恐于谱中之图传未必不以私意为去取予族自唐宋以来修不一修不啻祖为作而孙为述上逆元明之谱虽遭兵燹无存而经理出自天与公希彩公其为详慎可想而知也至顺治乙未及康熙辛巳两次重修将五十世以前之行传梁陈之文章明初之志表概略而不录惟于同姓异族者多招之合谱不论其人之品行执业自著佳章以相持赠且于出族为僧者牒中犹载其表场之文纷纷舛谬指不胜屈又何论其文之工拙词之俚雅以及亥豕焉乌之小疵乎今岁己酉族有重修之举嘱予董事予惧此任不易胜请师日初先生叔应阶兄光朱孙肇元辈同心纂修详补先代之传记森约各家之条规讹者正之散者复虽全文不敢妄以巳意为去取而亥豕焉乌之属参互考订实有不遗馀力者较之天与诸公诚不敢望其万一而视近世之任事者或庶乎可附骥尾而无忝矣后有作者倘复能匡予之失而补余之所不及焉尤余之深望也夫
雍正七年岁次己酉冬月长至日
邑庠生裔孙光瀛顿首拜书
重修后序
岁戊寅族有重修谱牒之事以校订之责委于余余窃自愧疏陋何敢膺此重任哉特以前事即后事之师前己酉之修董其事者有日初伯暨若仙叔诸先进至详且慎迄今三十馀载典型犹如在也因与弟正其共相黾勉率由旧章不敢妄有所减亦不敢妄有所增惟是旧丁之载生卒务详新丁所入叙次必正庶几世系秩然序昭穆别尊卑一展卷而终始 如也至于恢宏祖制表扬先德窃有志焉而未之逮也亦惟俟后嗣之贤者振兴而光大之余又何容亡赘一言乎兹因事告竣特谨跋数语以附于后云
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孟秋之吾
邑庠生五十七世孙景皆谨识
重修后序
事有专重则先治所急而所缓不徐图事关两大则既及于彼而于此亦宜并举宗庙与宗谱事之两大者也吾族祖庙自康熙初重建今弟肇璞议改旧观而新之而族中父老因庙及谱咸以续辑为言难之者日祠中公帑不敷适当营造尚遑他务哉或又云先是谱修于乾隆乙巳至今三十馀载其间生卒葬娶甚剧若更延岁月必多遗忘莫可考订咎谁与归众论纷纷殊难猝定于是有以分程之说进者谓建庙之费常中主之修谱则各捐己缗于常中分毫无疏将庙可建谱亦可修实两相得也众皆以为可议遂决推玲董其役玲维才疏见浅兼之精神羸弱惧不能胜任幸侄超然奋然引为己责约玲相偕以理遂与举行设局于犹子世倬之书舍并舀总司诸务超然学识俱优处事详慎所增系图与行传悉经其手凡讹者正缺者补别派胃宗者不收异姓继嗣者不入皆秉公裁酌务期恰当至于修饰润色玲也与有微劳而二三同事登高等亦各踊跃向先 夫不及始事于三月初抵八月抄阅半载而工竣卤莽这诮自知获免族人共谅焉否耶第旧牒中生字行以前俱不列行传不记生卒缘无底本莫从参补此心殊觉缺然又派下各分卷帙为便于稽查计非不善但于联谱之义似未尽合疑将一例统纂以叙宗支惜有志而未逮焉嗟乎谱这修事巳告成庙之建事在伊始谱之修事重而犹易庙之建事大而更难玲与超然分任其易者吾弟独肩其难诚使庙貌巍妥先灵而光宗族其功岂不较倍也哉
时
清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桂月
州同五十八世孙佩玲谨志
重修后序
古者缙绅之家有宗法以统支流有谱牒以纪世系为子孙者得稽所从出尊卑由之别昭穆由之序俾不至秦越人相视其所关岂浅鲜哉吾族祖庙颇隘岁久将倾圮先玉山叔素有更新之志爰于嘉庆已卯同天河兄改建寝室五楹道光癸未独捐己赀新中庭五楹己亥梯青弟暨祖周孙又将祠帑建门楼五楹并翼以两廊规模宏厂非复昔时制度癸卯先玉山叔捐造川堂三楹祠始完美族中父老因祠及谱谓己卯重修迄今三十年矣子姓日蕃其间生卒失记墓娶无考者不可胜计佥言急宜续修之推余董其役自维年力衰迈奚克当此钜任所幸梯青弟夙留心谱牒搜录各派旧乘增辑上世行传笃同宗谊一例统纂标注某派以便查阅细意校对手录成帙余阅之条分缕析皎若列眉可作监本遂与开丁敛费设局于大宗祠并约升之弟等分理务各秉公裁酌率由旧章新丁之人序次分明旧丁所载查核详慎始事于夏初越秋季告竣余虽与有微劳实同事赞襄力也抑闻之故老先世居石臼溪西烟户千计称邑中望族衣冠文物蔚为名宗逮宋而迁徙各乡盛衰隐显大相悬殊吉凶患难不相庆恤其相视不至如路人者几元金华教谕北潭公曾虑及此参欧苏之法萃涣合离成一家言俾垂久远嗣是修不一修今亦欲无失教谕公之遗意云尔要其中犹有切焉者盖修谱固聚族之大义修德乃立身之大端谱不修则无以亲其族德不修则无以成其身愿世世子孙讲学明礼砥砺廉隅毋近邪人咸守宗法以为谱牒光此余之厚望也夫
时
清道光二十八岁次戊申秋月之吉
邑庠生五十九世孙超然谨志
重修后序
吾族自汉唐迄今徙居梅林千有馀岁累次葺修家乘载笔亦綦严矣乃于咸丰十一年辛酉有粤寇自安徽直捣吾郡蹂躏倍惨即逃匿深山者亦受其殃迨癸亥春寇氛始靖其间房屋被毁男妇被掳者十之六七老成凋谢少壮流离莫稽存殁或亲疏紊淆生卒颠倒冢墓谬讹或嫁娶乖舛不可胜数所可幸者兵燹之馀宗庙犹存谱牒尚在然合族所遣备者少查核维艰非重修焉不可矣欲举其事必得其人而前所襄事者惟龄仅存己巳因与堂弟的庵谨斋商议修谱族人咸乐从之遂与开丁敛赀延司刷印仍放戊申年旧章设局大宗祠其间生卒邱陇子女未备者补之新丁系图行传未叙者增之谨汇次附录以付诸梓秋季始事而春初告成第不能如前次之完美此心殊觉歉然龄不才曷克当此大任所幸的庵弟同心纂校辩讹订正共成厥事嗟乎大难之后人物巳非而宗庙与谱牒独留是吾族之一大关系也故识之以示来者
时
清同治九年岁在庚午春月之吉
附贡生六十世孙百龄谨识
续修后跋
岁在庚寅春课徒安砚于宗庙之门楼族有续修宗谱之议咸推春家父董其事并委春佐之春自愧学疏见浅辞不敢当特以前庚午之修董其事者即家父颇详且慎又熟识其事迄今二十载馀若复宽岁月恐年老力衰奚克膺此馑任众亦皆为是言遂承命举修始事于中秋阅十旬而工竣此举吾家虽有微劳实赖总理谨斋叔及诸辅众力赞襄也第谱牒之设固所以敦族谊亦正所以垂族法也爰缀数语于卷末昭示来许俾世知所守云乐
时
大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小春月下斡之吉
邑廪生六十一世孙蕙春谨志
重修后序
族犹家也一家之内当隆盛时雍熙聚顺至乐也一旦患至各鸟兽散有一去不回成家异地者矣有久而复回仍依母侧者矣今我骆氏近而松林楂林远而诸暨枫林各成巨族犹一去不回者也我梅林母族东永各派离而复合固已得复振矣尚冀后人族谊永敦合不复离念祖修德子姓日益蕃盛欤间阅旧谱道光戊子至戊申二十年新丁之数约如其年数二十七倍道光己酉至同治己巳二十年新丁反减去前数三分之一中经洪杨之乱及同治庚午至光绪庚寅二十年新丁尚不足前数九十分之七光绪辛卯至民国癸丑二十二年平均计之新丁乃逾前数三十六分之五执是以推苟民国巩固久无兵革更越再三重修新丁或可增至千馀数乎此次重修一仍旧例惟于第四世至第八世及三十二世等行传中之生辰卒日间有考正处吾师芝山又将行传 中之生卒易为双排并列且移置派名于父行上较旧更为正当至系图第廿一世祖照谱例本宜升提兹仍其旧似未合则不能无望于后贤之任此者也此次谱事开始于三月下旬至岁杪竣事第因中下台间捐建两廊现尚未能落成颁领之期定于来年新自非故缓也用特识数语于卷末以验来者
时
中华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十二月上浣之吉
六十世孙寿南谨志
梅林骆氏石牌派辑修宗谱序
家乘之作由来巳久所以示本源序昭穆辨亲疏意至也溯吾族始自东汉第一世祖雍临公递降至今盖数千余年其间绵延支分派系繁衍旧谱巳载綦详迨四十四世祖嘉公生六子长进公次辅公三和公始迁永康石牌称曰石牌派系遂为本之祖世代迄逦里名演变即现称之骆前俗称寮前也其侍教助三公则卜居义乌下宅宗谱之修巳十有五次而石牌派一系自清康熙辛巳迄民国癸丑递易九修原与义乌正宗摄辑自民国癸丑至今又越三十五载民国二十六年正宗续修时适抗战军兴未得合纂本年秋族中长老以孳息日繁经此世变新陈代谢与夫为国成功成仁者复不知凡几咸以家乘之辑为不可缓乃集议将本派一系先行重修而吾永尚有青山派一系乃四十四世祖嘉公胞兄开公子穆公后裔于光绪庚寅重修时原议合纂因主其事者为超亨公以故累讼判令分纂超亨公亦因嫌被削思夫圣贤立教义在尊亲子证攘羊夫子所讳本居辑修谱牒众议仍复与青山派合纂并复超亨公子孙之谱籍亲亲之谊于焉无间议成嘱祖宾董其事众责所集势不容辞一切规例率承旧则为适合现行法令及因地制宜爰增新例备作准循其有未详尚待后贤辑正所望我族子孙阐扬祖德继梅林之遗风是为序
时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在丁亥十二月下浣之吉
陆军少将第六十一世孙祖宾谨撰
第二章 传记
石牌骆氏重修宗祠记
我祖由乌伤梅林下宅迁居以来诸先祖建造宗祠于水口计前后三进后寝五楹为栖神之所穿亭为演剧之声中前两进各三楹两庑夹室各六间楼上为储器房间为客室台门一座颜其间日骆氏宗祠其志远且宏矣然创造在于何时经红羊兵灾之变无从稽考而修理之次数亦指难胜屈焉迨清光绪禄经久不修白蚁为灾梁朽柱坏势虑倾圮于是前辈理事等集众商议照丁敛钱按粮捐助先将后寝柱易以石为一劳永逸计隔数年重建中厅亦如前议进行边厢二间青山派亦有补助复逾数年前进亦重行改造皆易石为柱前理事与丁众之功可不谓钜乎然延今多载风侵雨湿朽蠹堪虞宗谱辑修祠宜整理商诸族众佥云要图第抗战胜利百物高昂应徵纳捐负担过重议将对坑岭头常山树木出拚所得价值为修祠之需前后三进大加整理重登显祖之匾额增台门之墙垣重新寝庙之巍峨而壮观瞻其为费约近法币五千万元是役也始于阳生十日以前修成于格岁令节族修宗谱同时进行谱将告成爰纪其概登诸简端
时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腊月下浣之吉
陆军少将第六十一世孙祖宾谨记
石牌记
丁亥冬余率男修乘于石骆氏宗祠闲尝览其山川胜景甘上陈下金后骆前总称石牌因骆姓聚居于前故曰骆前合村来龙石峰发脉前流溪涧翁麓来源上甘绍山之相承下陈带水以环抱钟地这灵人杰必出惜上绍甘氏子孙寥寥无几下店陈姓随带水而淹没后金古里沦为废墟惟骆前一村巍然独盛焉溯自骆前始祖嘉公爱石牌之地山明浙江省有气象雄伟遂由乌伤梅林下宅迁居来此迄今五百余年相传一十九世具间人文蔚起仕簪缨奕叶继承从无少替明清两朝武职文臣忠孝陈义者辈出民国肇造显贵更多武达文通甲乡闾吾俗称富贵出骆前诚因石牌之佳景有以致之也
语云人杰地灵唐刘长卿之诗云天地项灵气千秋尚凛然吾于石牌信而可徵焉心感之余爰濡笔而为之记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腊月吉日
友三程中访拜撰
骆前水口城记
汉堪舆家孙思邈善卜地理每选阳宅必有朝山位于前蜒龙拥于后秀献峙于左翠风耸于右方称佳境然天生之地适此者诚难多观故必以人工补天然之不足焉
吾永骆前素称佳境石狮蹲于上金蛟拥于下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惟觉美中不足者独缺水口排闼直贯无环抱萦回之气象以为憾里人咸有筑城以荫水口之思然因邻村应姓阻挠致起械斗金锄殒命累讼数年经大理院判准建校终以涉讼多载财力耗竭致将已建而未竣之校舍任其倾圮人俱惋惜之逮民十年秋骆祖宾将军秉姿英爽气宇超群明大义知廉耻斯时适由两浙体专校毕业返梓兴学出而发动商诸族人继先人未遂这志将倾圯之校基改建水口城全村响应众志成城栽插杂木荫庇风水事成后将军怀班超之大志抱爱国之热忱投笔从戌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由少尉升至少将民十七春北伐负伤由武转文由荐任升简任奉公守法服从命令上峰爱其才士民怀其德继起者更有骆振韶将军中央军校第六期毕业现任第四师少将师长驻札东北负戡乱之重任尚有工业巨擘骆仪甫先生现任上海申新第一纺织厂厂长永人服务该厂者不下数百受惠殊深他如在抗战期间为国捐躯效命疆场成功成仁不知凡几此皆水口城成闾阎增辉之象徵人咸归功于骆祖宾将军毅然决然聚众筑城之伟绩岂以人杰而地灵抑由地灵而人杰乎余因与将军胞弟祖孙君同窗共事有年对斯美举耳熟心钦爰不揣鄙陋而为之记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上斡之吉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毕业
现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司令部参谋周治中敬撰
历修名纪
良史称董狐纪载擅史迁盖国书朝廷重典非才智之博洽今古者难以与其任也而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孝子慈孙欲光扬祖德非孝思之肫切何以倡其事于前非德器之宏远何以令厥终于后吾族代多贤孝谱经递修匪纪其名则劳绩弗彰何以作后贤之继述哉爰标其名以示景从
先代重修宗谱芳名无考
皇庆二年癸丑治谱事始至元至顺庚午告成四十世孙本郡金华县儒学教谕 天与 修辑于石臼书院
正统十二年丁卯 四十六世孙希彩 重修
宏治十年丁巳 四十八世孙 寄芳 祖兴
四十九世孙 守杰 仁良 同重修
隆庆六年壬申 五十世孙 邑庠生 允钿
五十一世孙 郡庠生 有纲 同重修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 五十三世孙 奉祀生 廷相 续修
大清顺治十二年乙未 五十四世孙 明荣 明占 同重修
五十五世孙 应价 奉祀生 尚志 同校正
大清康熙四十年辛巳 五十四世孙 明馀
五十五世孙 应培 应忠
五十六世孙 光喜 光时 同重修
大清雍正七年己酉 五十六世孙 邑庠生 光瀛 重修
岁贡生 旭 监正
奉祀生 光洙
邑庠生 光洲 同校正
大清乾隆二十三年戊寅 五十七世孙 邑庠生 景皆
邑庠生 景谊 同重修
五十八世孙 邑庠生 国治
太学生 肇珩 同校正
大清乾隆五十年乙巳 五十七世孙 增贡生 景谊
五十八世孙 邑庠生 国治
举人 殿扬
肇官 同重修
邑庠生 肇玲
邑庠生 肇瑶 同监正
五十九世孙 邑庠生 天麒
邑庠生 登高 同校正
大清嘉庆廿四年己卯 五十八世孙 州同知 佩玲
五十九世孙 邑庠生 超然 同重修
邑庠生 文蔚 监正
郡庠生 登高
六十世孙 国学生 绳祧 同校正
五十九世孙布政司理问 世倬 总理
景彩 景开 肇恭
肇绵 肇初 世拱
世招 世栋 世熊
世仪 世俭 绳修
绳正 同辅理
大清道光廿八年戊申 五十九世孙 贡生 凌云
邑庠生 文炳 同重修
邑庠生 超然
修职郎 廷光 同监正
国学生 世宽
六十世孙 郡庠生百龄
登仕郎 百麟 同校正
六十一世孙 国学生 祖周 总理
肇勤 肇贤 世抬
世守 世仁 绳宝
绳含 绳懿 子联
绳遍 绳东 祖调
祖云 同辅理
大清同治八年己巳 六十世孙 附贡生 百龄
邑庠生 聊镰 同重修
百寿
六十一世孙 阴生 祖沅
六十二世孙 太学生 武略 同校正
六十世孙 举人 得标 总理
世知 世纳 世望
绳考 绳盛 祖流
祖朝 祖茂 祖式
祖端 武明 武雨
同辅理
大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六十世孙 附贡生 百龄 续修
六十一世孙 邑廩生 蕙春 监正
祖效
六十三世孙 修诚 同校正
五十九世孙 都司 殿魁 监理
六十世孙 举人 得标 总理
世望 世发 绳考
绳凯 祖式 祖汉
祖前 武雨 武厅
郡庠生 凤翔 武慷 修雪
同辅理
中华民国二年癸丑 六十一世孙 蕙春 总修
五十九世 孙世卿
六十世孙 寿南
六十一世 孙镜清 协修
六十一世孙 祖效
六十二世孙 树勋 总理
六十一世孙 汉章 副理
世发 绳富 祖前
祖鸠 祖晃 武堂
武炳 武福 武慷
修雪 修武
同辅理
宗谱前次共贰什肆部以:凤鸣朝阳,龙翔景云,嘉禾重颖,寞荚载 芬,率土咸序,人胥悦欣,贰什肆字编号;此次贰拾叄部以:编仿欧苏体 制系,兆汉唐上世,石臼衍宗支,历代人文蔚起,贰拾参字编号;每部贰拾本以:开基原自汉,赐姓本于姜,临海家声古,梅林世泽长,贰拾字编次。
骆氏墓山图记(泽)字本
宅兆所在祖宗礼魄之所藏也古人士不出乡不得巳而去坟墓则俞境必哭以丧礼处之其致重于坟墓也古人如是今人不当如是乎吾骆氏世居乌伤之梅林传世既远祖墓亦多亡失今所不缺拜扫者惟唐临海公与夫近代数墓而巳呜呼兴言及此能无感于心哉故坟墓祭田各宜保守或禁樵采或修倾颓使之历久而长在何功如之苟有不肖子孙因利售人斩先人之血食捐 祖宗之坟茔其罪可胜诛载凡在尊长宜率族之贤能絷其人于墓所数以不孝之罪而切责焉随于谱中削其行传使不复齿于子孙之列今具山形方所及祭田丘亩条载如左而以约束族人者先焉是为记
时
大明宏治十年岁次丁巳九月辛丑日
董理谱事裔孙寄芳谨撰
世系图引(开字本)
按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至周太公望有公子名骆者居于陕之骆谷遂以骆为姓然则骆本炎帝之后太公之裔也东汉建初间讳雍临公者与权要不合避遁十五都分水塘伏龙山而止基焉乌之有骆实始于此迨三迁而居于石臼溪之西溯厥由来不下数千馀年厥后枝分流远或有僻处遐方徒居他郡者不能悉载而近在同邑远属邻邦旧谱所载班班可考仍入宗谱于以见水源木本同归一派耳至其派下各为卷帙非仅便于稽查亦以本虽一而枝则分源虽合而流则殊此固天地间自然之理也夫岂意为分别哉顺治十二年乙未秋月谷旦五十四世孙明占明荣仝谨志
世系图又引(开字本)
系图载历世之讳名而娶与墓则详于行传此通例也谱中上世之行传自顺治乙未年重修于五十世以上者概略而不录则从前列祖之娶何氏墓何地俱无可考据不诚宗谱中一大缺典耶董事应阶等亦皆戚然谓为子孙者乌可不知 祖宗之墓祖妣之所自来乎爰是检之旧谱更或得诸传闻访诸故老参互考订将一世以至四十九世之祖妣 祖墓俱历历之系图讳名下虽 祖宗之精爽自足千古初不因是系图之详而有所加而为裔孙者得知 列祖之娶与墓尽其爱慕享献之诚情斯安心斯慊矣若五十世以后诸公之娶何氏墓何地巳详载行传中此不复赘后贤毋笑瀛之详前而略后也可
雍正七年己酉春月之吉
邑庠生五十六世孙光瀛谨识
凡例
一、系图自雍临府君一世起依古遗图为式示有源也其行传生卒去世甚远当顺治乙未重修之年仿豫章黄文节公七世以上之祖略而不书之意故续修行传自乙未至己卯只于生字行起今展道光戊申重修据宏治丁巳旧谱讹者正疑者阙更悉心搜访参互考订将上世行传生卒均行增补非敢妄为赘入也
二、谱所以明世系而别尊卑萃涣合离尊祖敬宗之意也列其序总其纲次其卷分其绪以至后跋总以成全书也
三、有迁于外地者各自为谱止于系图注迁某处惟东阳甑山及上侃各派永康石碑及本邑六都赤金山屏风石东溪等派今复合修以见反本还源亲者无失其为亲也
四、谱中所载不敢妄为补缀援引富贵疏族以乱宗诬祖致失尊崇之念也
五、谱图宗欧阳公五世例参以苏氏之法五世毕复提五世有子者为一图上自高祖下逮元孙九族之亲了然可按也
六、各行传首书某派某行第几子次书本行及名与字娶某氏并载其生卒得几子几女适某姓某人有德行者书事实有官者书职科贡书履历荐举封荫统为详纪不敢草略
七、图传中旧有阙失并从其阙失书之有重行者以重书之示传疑也
八、女子不与编次不书生卒以内夫家而外父族也
九、图传中嫡庶继子悉皆注明惟继子仍于生父下载出继某人
十、婚嫁出于名族者兼书其门第或某官之女某官之子若娶再醮与非名族之女止曰某氏女之适人更嫁者不书以其无节也
十一、正妻书配某氏继娶日继室某氏妾曰次室某氏或被黜与改醮者不书以其义绝也
十二、子或庶出则曰生母某氏所出以子不得贱母也出母嫁母则日出母嫁母某氏出以子不得绝母也
十三、子生未告庙而死者不书未成人而死者名附父行下书日早世不另立行
十四、宗族有忠孝卓行及妇能抚孤全节德行著称者民必为立传或一善可称即于本传据实书之皆所以示劝也
十五、有出家为僧者只附名于父行下不另立行若巳立行者添注出家恶其不世也
十六、辛酉壬戌年间有被粤匪掳者旧丁不知存殁俱于行下添注被掳新丁仍立行书被掳
十七、先代诗文另有储板不敢再赘略叙一二以见作者之志其馀赞传墓铭之属不分工拙咸存录之以记事也
十八、先朝恩例封赠 诰敕因遭兵燹间禄无从尽考其近沐恩褒昭然具在者谨录卷首重 恩荣敬君命也
十九、序扁额联封以见旌奖之意并录各宪批词以防冒夺之由
二十、录县司详准先贤崇祀参语以见盛典之所自始
二十一、祖墓山场及宗祠基地皆刻画图并所在乡保字号为分四至悉登载详明属各派者附次于后以备考订证
二十二、正谱共几部编定字号某房某人藏某部每于春秋致祭之日家长须稽验以防失守
二十三、正谱外别置副谱一册于大祭日报登生年娶氏及卓卓堪载之事以备续修也
二十四、系图以分派之枝干为先后行传以年月日时之先后为序次
二十五、三十八世以下十代支分派别散处四方各自为谱其排行字眼每世有四五字或八九字不等今将四十八世起遵前明宏治丁巳年定下辈分一例统纂以省繁杂仍注原行以备稽查增书某派分别明确使人易于展览
二十六、昭穆字眼族居散远同辈中随便称呼易致尊卑无辨今定下肇世绳祖武,修善广宗庆,立本人方茂,淳良家可昌。二十字今再续:文章振士志,孝友炳贻同,守品如金玉,培元洵瑞崇。俾后人各依辈分一律取名勿致互异也
二十七、排行字旧谱所遣者只馀:承安宜尚德,斯道信熙传,豪杰垂芳远,汉唐嘉祚长,二十字再续:筠松标济美,兰桂萃祯祥,忠烈鸿猷焕,儒芬凤藻扬。以符辈分之数馀俟后贤续之
二十八、旧谱系图多与行传不符今悉详加校勘其脱误无所考据者仍之俟后有旧本可校再为补正
二十九、自来异姓入继者混收谱内乾隆乙巳重修仍沿旧习顿起雀角数年间所费不资蒙县主严谕以后异姓不得乱宗今遵此意概不恂情且更细心访查幸无混乱后之续修者切宜慎之戒之
三十、自咸丰辛酉寇乱后典氏出子者罔知例禁同治庚午重修间有一二从宽收入谱内氏不书姓以示分别后迭奉府县严谕本族合同立约禁止永不收录后之续修者概不恂情且须访察无忽
三十一、长房之长子不能出继祖规皇皇后人恪宜世守今庚寅之冬季世第继得胞兄世知之长子绳谷为嗣不但祖规有违而本朝之律例亦有所不符今念世第似续情切愿出水田二号十一秤助入合族谱会管业姑准世第以绳谷为继子此次实为守经达权之计自后不得为例
新增谱例文集上
本族宗谱凡例历次审订增益原极周详惟近来三十馀年国体鼎革法律亦随之而新宗族既为构成国家之一份子则其生活方式自不能以现行法律为轨范况自抗战以来社会关系愈趋复杂现存事实有违以前谱例宜于昔而不宜于今者因时制宜酌予变通以全其事云耳
一、买子养子为继承者事先必须通知族长申明理由继审议后方准入谱
二、典子为继承者须向族长郑重声明否则以买养论
三、承祧为嗣子者务宜昭穆相当而无争执者方可承祧
四、限龄继嗣须年在十四岁以上而故者准其继嗣
五、凡继承者以由亲及疏为原则其继书须继族长签署为有效以上各项细则详载宗族会议录
家规
一、参谒祠堂凡子孙当正其衣冠而入礼毕相揖而退不得笑语疾步
二、父母家人之严君宜正衣冠尊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其下皆须恪恭只肃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使闺门之内有公府之严方为礼法之家
三、子孙不得与人炫奇斗胜雨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慊乎哉
四、治家之道不可毗刚毗柔须适厥中凡子弟随掌门户者轮去州邑俾练达世故庶无梦昧不谙事机之患若年七十者当自保艾不宜轻出
五、乡曲间当以和相待宁我容人母使人容我切不可先操忍人之心若有累相凌逼层出不巳者可据理责之
六、子孙母习吏胥毋狎屠竖以坏心术常以仁义二字铭心镂骨可也
七、子孙读书之暇不得挟弹酗酒及棋枰双陆之类以迷放此心废事败家但宜抚琴写画以遣睡思耳违者有罚
八、世人生女往往多致淹没纵云女子难嫁荆钗裙布有何不可世俗必待资装丰备然后嫁女甚非礼也敢有淹没者重罚不贷
九、四时收获稻草麦秆之属宜安置于外或闲屋或隙地不宜堆积内室檐下以起延燎
十、卑幼之人如有不平事务必咨禀家长循理处置不许辄行经讼违者挞而罚之
十一、孝义勤俭谓之四宝酒色财气谓之四贼苟能守其四宝而防其四贼则可以立身成家显亲扬名矣可不慎乎
十二、族人既多池塘畎浍联属者比比皆是须照亩分灌注果能视田远近雨相逊让而无侵夺争竞之虞岂不美哉其或利已妨人恃强凌弱必至于争争之不巳必至于讼甚至连年不解破家产伤族义所得甚微所失甚大宜深戒之
十三、俗乐之设诲淫长奢切不可令子弟臧获习之违者家长责之
十四、尼姑牙婆及妇人以卖医相为名者切不可纵其往来凡搬弄是非引诱邪僻为不美之事皆此曹也若非高明之姿鲜有不遭聋哑诸子孙切宜祛之
祭规(泽字本)
一、祭祀之时族居散远难于会集故每岁以二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春秋二仲月致祭不许违期器馔蔬果酌献礼悉遵朱子家礼仪主祭人择齿德达尊者主之乃克伸其孝敬也
二、祭物务在丰洁不可菲薄苟简盖鬼神无常享享於克诚其营办祭品每岁二仲祭以银贰拾两为度物贱则价不杀物贵则价增之
三、未先期预告族长及族人分任职事者至期掌仪请族长与助主阅视器馔或不如仪者罚与祭子北失仪者罚亦如之
四、前期一日值事人洒扫祠宇洗拭椅桌摆设位次陈列器具务宜洁净齐整不得徒视虚文
五、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凡子孙人祀大宗祠正其衣冠即如祖考在前不得嬉笑谑浪不得疾走趋其或行礼不恭越次自便与夫跛倚欠伸哕噫咳及一切失容之事纠仪议罚
六、行事务在早晨是日鸣金三次一次一下二次二下三次三下毕凡年六十以上者各穿盛服绅衿则各穿公服齐集诣祠不得秽亵
七、仪节务遵家礼用通赞二人引赞二人工祝二人中位执事二人左右执事各几人均宜先期演习不致失误
八、序立各分行第主宜祭者居中以下分尊者列前齿长者居中馀俱挨次分序左右分卑者站后不得混乱
九、与祭人有年高不能随班行礼及老疾不能久立者降神后许暂休他所俟送 神时复来再拜可也
十、祭毕凡绅衿耆老各驻祭所俟分胙讫就席燕饮其坐次仍照行第晏毕各揖而退
十一、绅衿年登六十以上者每十添给口分一个至百岁者颁给生胙二角馒首二双散祭只许一人
十二、助主楠亭公永远特祭每节给生胙拾五斗馒首拾伍双派下历代叁人坐桌散祭
十三、主祭分献以及执事绅衿除就度晏饮外分别颁给以示奖励
十四、祭器祭桌什物等项皆须涤洗洁净封锁存贮祠库交付当年值理之人掌管其数目细列簿书以凭查考不许他用与私假人违者坐罚
十五、祭祖于族中择其力能任事者当秋收之际及时秤收以供祀事积其馀谷以备修葺务要收支明白附簿不许违时致令佃户拖欠
十六、理常人如有功绩懋著或充拓产业或修葺宗祠鉴鉴可按者每祭给生胙壹斗馒首二双以奖贤劳派孙赴祠亲领不许假冒亦不许轻短
十七、管理人务宜矢公矢慎以息以生俾轮奂常新田畴广置方尽报本之道倘总理有侵渔肥已辅理怀遇事推委一经发觉众共斥逐另行秉公铨理
十八、有犯十恶及失身奴隶干灭彝伦伤风败俗者不许与祭倘有恃顽者定行斥逐断不姑恕
祠祭约言(泽字本)
养与祭子孙分内事也是故一日之间朝夕有膳一岁之内四时有享此固天下古今无论贤愚不肖莫不皆然何吾族之养亲者尚知菽水承欢而宗祠无祭竟乏春露秋霜之感耶稽吾族自明季祠产尽废缺祭者几三百馀年瀛等目击心悲不忍委
先灵于草莽纠集同心勿拘多寡各捐资产奉其
祖父入祠其赀产只许各捐本人挨次轮管值祭散胙局外人不得藉日祠产希图支费局内人亦不得指称自捐居然霸管欺骗即遇祠有事故亦不许将此资产易卖庶宗祠无祭而有祭且可相传不朽永妥祖灵矣若后日子孙有窥窃等情神其殛之
大清雍正七年冬月长至日 各捐人公议
条例(泽字本)
一、凡助银五钱者每祭给馒首四个肉十两银一两者每祭一人坐桌散祭不另给胙一两以上者援五钱之例加数酌给
二、田地银两一人共耕种管收一任扣除输粮外面同各捐人量度办祭不许擅专
三、凡所捐银产俱现载入谱不立契票自后如有典卖乾没者鸣祠削逐
四、序次照附捐之先后勿以银之多寡为次
五、坐谱备空白纸三页俟后续助随祭附人弗拘定祖派
六、值理之次序即以开载之先后挨轮周而复始
七、道光元年众议嗣后入祠捐钱陆两者只准神主享祭捐钱念四两者酌给生胙肉廿两馒首四个壹人坐桌散祭如有捐钱加倍者照例添给胙肉散祭只许壹名此照
计开各派助入田产(略)
义乌骆氏流源考
骆本于姜太公之胤也汉高帝时有讳巨徵者由太常博士陟官左丞传十一世至雍临公始自陕之骆谷来义乌公于章帝建初朝尝官户部尚书郎因与权要不合解组归林遂卜地于县之十五都分水塘而定居焉传五世至陈留相俊六世新阳侯统遂大显志书具在可考而知也再传七世祖海监司隶校尉秀由分水塘徒居骆村桥今其地不传但就其葬父县寺后山花园推之则旧谱所称新阳侯开府治第绣湖之说似亦未为无据盖自陕迁乌后一世至五世及十六十七二世墓地均载伏龙山而六世至十五世皆与新阳侯同是所谓骆村桥者当在绣湖附近无疑且十八世梁尚书左丞知章公三代行下均注墓葬本庄仓后至二十一世博昌令履元公又葬寺后山花园今两地相隔伊迩愈足以证其说之不诬矣至梅林名里即肇于侍御史文忠公父博昌公时值隋唐鼎革之交公于所居石臼环涧种梅读书其中自号梅所尝著百泳以见志故地以人传焉惟谱载迁石臼溪西者为十二世理求公由博昌公逆溯之盖十世矣是梅林固在石臼溪西也然通俗所传者则又与之相去五里而近好事者至举其近旁之野塘谓即文忠公幼时赋鹅处并举隔里之骆家桥等以实之亦失之附会矣果其事有可徵则理求公以下至二十八世国子监元发公迁东阳上侃为今东阳塘干八市前骆店紫涧雅村之祖及二十九世国子助教诰公迁诸暨渎山以前一脉同居者巳十七八世其间由晋永和历宋齐梁陈隋至唐末凡五百六十馀年以视一世至七世起建初迄东吴与七世至十二世起东吴讫晋末前后均仅百数十年者亦大相悬殊矣何以梅林里许之地及其四近并无骆氏先茔可按也耶窃尝稽之谱牒知二十世文忠公以下之邱墓自诚宗二公及外迁之发诰二公外至二十九世止不出上枫塘东溪山琼塘西溪山四处距石臼溪西最远不过五里正与先世之就近营葬于伏龙山及寺后山花园用意同则博昌所居梅林之即石臼溪西庸待辨乎更自三十世以下考之其最近五世窀穸之他营者亦仅有三十一世与三十二世暄意二公之葬上明洋三十世至三十二世恂晓晰敏诸公之继二十九世诚宗二公葬湖山暄意二公父子也意公之孙即公庸公广为今李塘赤金山大溪屏风石东阳之水头葛城甑山永康石牌诸暨陈村与枫桥文朋下及楂林各派之嫡祖〓公元孙即公廉为今松林各派及诸暨枫桥文旋公以下之嫡祖其析居之次第有不难偻指而述者公庸公广公廉三公生于北宋之季公庸公广同胞昆季也与公廉并为文忠公之十一世孙皆文忠公长子礼部尚书铨公后庸生二子长曰用中幼曰用和和之长孙文起迁楂林幼孙文朋迁枫桥而用中之后自其四世孙汝雨谱载迁居义门近巳无传外今孙枝蕃衍者皆德琏公之云〓也公生六子长然吉即无传次然庆迁酕陶山下为今李塘之祖三然安其孙沧宋都指挥再传至贡迁东仓后复四传秉操等转徒赤金山下又其五世孙进九转徒东阳水头葛城今各有后焉四然贞其孙潽之三世孙穆明赠文林郎福建道监察御史为今东阳甑山之祖又其孙进辅和与穆同堂昆季也今和不传进辅二公后郎今永康之石牌是五然志其后裔居梅林祖宅中绝于明今不传矣六然友其孙滔之后亦分二支即滔之孙门迁板坞传四世至似勤为今大溪之祖其弟似良为今诸暨陈村之祖至公庸公胞弟公广公后今传者仅屏风石一派其始迁祖为三十八世德寿公东阳之山周亦由此转徒者也又近今不传之东溪派亦公广公后始迁祖为效公广九世之孙凡此皆源流之历有可考是矣他如黔粤蜀诸同宗前清季世虽有荡平发匪历任两湖暨四川总督文忠公秉璋光绪丙戌编修公景宙光绪乙未修撰公成骧均自称先世由义乌分支然据文忠哲嗣补用道玉环同知杼勋公来书云仪凤长子文敏字道德唐末为节度使义乌人后落籍南雄朱玑巷至宋迁南海乌石冈为其百世不祧之祖但例诸旧谱文字行当在三十七世一唐一宋未能合也惟三十世点公则字载仪凤与来书所述正同至修撰公上祖亦称名万钟字应禄系金华义乌人为明万历年间武进士仕至总兵由浙迁黔今留居黔省者即编修公之一支也其由黔徒蜀则为万钟公之四世孙宗周宗仪二公宗周后裔今住成都华阳什仿彭县者居多惟修撰公嫡祖宗仪公下家资州东乡七里桥距州城北三十里来书所述颇详第以稽之旧牒其字载应禄之上一字应却为我五十五世行文且赤金山派下确有其名并于生年月日时下注出外二字似即为蜀之始迁祖但应禄生清顺治年间去明万历巳数十年矣不足以徵信也又谱载从军入黔留居筑县者有五十三世廷荣其人殆即此乎然亦不必辨也惟我骆氏发祥以吾邑为最早故数典者必会归于是既不能复起古人而问之亦何必强以求合哉兹之叙源流而旁及者亦欲使后之人略知其所自并不负我同宗万里致书之意云尔
中华民国二年十二月上浣之吉
六十二世孙冕时谨撰
第三章 其他诗文
灵泉颂并序(林字本)
闻夫元功幽赞灵心以有德是亲至道冥符笃行以通神为本若乃天经地义色养协于因心夏清冬温爱敬宏于锡类下逮六幽之奥上洞三光之精不有至诚孰云斯感有广平宋思礼字过庭皇朝永州刺史昉之嫡孙户部员外郎顺之长子幼丁偏罚早丧慈亲永怀鞠育之恩长增思慕之痛弱不好弄长而能贤趋庭闻诗礼之风亢风亢宗勖曾闵之行事后母徐以至孝闻北响兴悲泣高堂而咎己东游下位觊微禄以逮亲调露二年来佐百里俯就微班之列将申返哺之情苟立身其若斯于从政乎何远时岁亢旱金石行销环近川源殆将堙绝浚井皆为汤谷通波尽化污池而太夫人在迟暮之年有温荣之疾非滥浆不可以适口非源泉不可以蠲疴色养既亏忧惶靡诉俄而听阶之下忽有清泉自生因疏导其源遂流注不竭味甘若醴气冷如冰此邑城控剡山地连禹穴基址多石冈阜无津爰自兴建以来曾微穿汲之利非精诚贯于有道纯志浃于无私孰能洽冥贶以通幽导灵泉而致养者也昔汉臣忠烈穷井飞于一言姜妇孝思潜波移于七里静惟陈迹彼亦何人前县尉柳晃耿介之士也道合则金兰若胶漆情异则轩冕犹尘泥片善可嘉朝闻甘于夕死一诺犹重黄金贱于白圭以为执友素交岂禄利轻肥之谓也赏音达礼非钟鼓玉帛之云乎所耻者殁而无称所贵者存乎不朽徒怀美志未遇良材某出赞荒隅经胜壤三秋客恨长怀宋玉之悲一面交欢暂雪桓谭之涕睹此水之清泚感若人之精诚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惭乃作颂日
粤若稽古厥初生人其谁不孝独我难伦义不悖道仁不遗爱敬尽力孝弟通神顾我罔极因心感至冥契动天甘泉涌地冷冷无极丞丞不匮曾是我思永锡尔类爰有劳人景行芳尘事谐则感道洽斯亲孝为礼主名是实宾倘斯文之不坠知盛德之有邻
玩初月
忌满光恒缺,乘昏影暂流,自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绣湖八景
驿楼晚照
高阁翚飞映夕阳,平湖丹碧绚迥光;
云霄万里皇华使,览景清吟引兴长。
烟寺晓钟
岹峣梵刹曙光分,僧动鲸音远近闻;
一百八声初歇处,满湖烟霭气氤氲。
花岛红云
湖心琼岛植名花,烂熳如云簇绛葩;
更得楼台相掩映,游人看道是仙家。
柳洲画舫
夹岸垂杨系画船,清红相映鉴中天;
吴姬游赏笙歌裹,剩有新腔唱采莲。
湖亭渔市
会景临清湖水滨,鬻鲜贳酒集渔人;
柳枝密插新亭外,尽是红虾杂锦鳞。
西桥系马
浮梁跨水赤栏辉,谁系青聪向夕晖;
游客要知乘御者,相如题柱买臣归。
松梢落月
苍松偃蹇月如孟,光浸平湖趣自殊;
风动树端何拟影,老龙争攫夜明珠。
荷荡惊鸥
远渚新荷卷翠筒,水禽明雪碧波中;
掉开惊向丛林去,疑是梨花落午风。
游灵公观
灵峰标胜境 神府枕通川 玉殿斜临汉 金堂向架烟
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寒弦别有青门外 空怀元圃仙
秋雁
阵去金河冷 书归玉塞寒联翩辞海曲 摇曳指江干
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政学士
足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天衢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汉月明关陇,边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温,
戌古秋尘冷,沙寒宿雾繁,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兰渚浮延阁,逢山唉禁园,飘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
汲冢宁详蛀,秦牢讵辨冤,一朝从篚报,千里驾轻轩,
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宣,南图终敛翮,北上遽摧辕,
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潘,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长啸三春晚,端居百虑盈,未安蝴蝶梦,遽切鲁禽情,
别岛连寰海,离魂断戌城,流星疑伴使,行月似依营,
怀禄宁期达,牵时匪徇名,艰虞行巳远,时迹自相惊。
灵隐寺
鹫岭郁苕绕,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互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棹歌行
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叶露舟难荡,莲疏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
秋帐灯光翠,娼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晚泊蒲类①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戌楼,
①今名巴尔库勃海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边城落日
紫塞流沙北,黄图霸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峰向戌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碛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宿温城望军营
虏地塞谬拆,边城夜柝闻,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风旌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乱若云,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召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梅林八景
(长字本)
山阴徐一愚字明甫号无斋
梅林旧宅
骆君原自恩平裔,家住梅林经几世;
为是源流庆泽深,奕叶相承浑宅第。
梅花有实和太羹,德门多允宁无荣;
他日还看耀绰楔,疑同先哲扬芳声。
枫塘古墓
先生匡国奋雄武,檄文播孙传州府;
铜枢秽毒欲尽扫,天上九重严豹虎。
义躯七尺埋枫塘,英气上喷摩穹苍;
追迹岂独在儿孙,千载士林瞻耿光。
臼溪春流
东流有水相系纡,波光映带连幽居;
山人好洁远浇俗,日日洗心清自如。
春风一夜桃花落,满载红云出山郭;
武溪淑景何处寻,却喜今归臼溪骆。
平洋夜月
乱山绕绕如连环,山中有地平且宽;
东岩月出夜光白,皎如宝鉴悬广寒。
幽入爱景散吟躅,宴赏不教重秉烛;
清欢赢得羿妃闻,灵风吹送霓裳曲。
石楼书案
山开石室如重构,室外群峰争拱秀;
鹿皮先生习静来,自把群经细研究。
先生学成身化仙,读书有案还留传;
英灵时乘白云至,文焰夜厉星斗寒。
东庵华表
若人溃蜕埋白云,茔前立石高作门;
樵童牧竖不必入,灵飚飒爽惊游魂。
辽东会返丁令鹤,悲歌莫叹空城郭;
儿孙食庆庆有余,千载门楣宛如昨。
酕陶翠盖
夏王恶酒仪狄逃,太平水土神功高;
当时行迹此曾至,是山岂许名酕陶。
长松连盖迷远近,形势恍惚能相隐;
时有诗人觅赏来,满径翠阴凭鹤引。
齐山丹桂
羡君先世多英才,月殿桂枝高掇回;
天风吹动有余香,灵根重向齐山栽。
扬英吐秀经千载,忍使遗芳渐憔悴;
诸孙会展丹梯步,恩沾雨露回荣丽。
梅林遗迹八首
兰溪诸葛衿
石臼书院
吴邦贻远泽,晋世阐清风;育读书城内,磋磨石臼中;
春溪烟护柳,秋院月穿桐;案与楼山接,从兹万卷通。
白云精舍
燕习千编博,鸿才四杰称;早扶红日队,间望白云层;
草起充吟舍,花飞进佛乘;精忠何处表,溪畔石陵曾。
环涧种梅
洁体当怀雪,清标独寄梅;错先花县发,环并涧泉开;
老鹤舒幽兴,潜龙跃异才;三林因判氏,贵泽有香回。
李唐名里
仗义时推杰,称名里本唐;千秋崇姓氏,一代重文章;
气节堪扶李,才华足跞杨;更宜桑梓茂,家国永增光。
梅花百咏
萱草年年盛,梅枝岁岁新;一林看月夜,百首咏花人;
纯孝先推子,坚忠后作臣;博昌凫舄返,还与鹤相亲。
野塘赋鹅
奉母仪端燕,从兄赋合鹅;白毛辉野洁,红掌耀塘多;
此日诗倾座,他年檄奋戈;牝鸡徙僭乱,何若浴清波。
枫塘古墓
雄文宜百代,古墓自千秋;李姓无抔土,枫塘有瘗邱;
青山埋侠骨,白露起新愁; 惆怅鸟啼后,供田赖服畴。
梅林旧基
植涧承先志,环溪拓旧基;梅林方衍派,梓里更连枝;
朗月千家照,香风百世吹;只今绵燕翼,冰雪亦高垂。
石臼书院
石臼名犹在,如闻诵读声;迹非辛鼓改,书想甲签盈;
晋代营之古,唐时杰与京;至今惭后学,辞莫把齑评。
白云精舍
慕昔停云咏,居停亦白云;思亲同有意;肄业富多文;
博士休嗤算,诗人乃出群;后来精草檄,此地已垂芬。
环涧种梅
几生修得到,品绝并梅花;看此幽林涧,依然处士家;
成围纷玉蕊,自种把金鸦;百咏留传久,清芬分外加。
李唐名里
毅胆忠肝具,难教李氏更;即今唐是唤,终古里仍名;
敢诩推华族,堪铭恋主情;也如乌号县,千载见丹诚。
梅花百咏
梅花栽满眼,讵独此娱亲;孝养千般备,诗成百首醇;
行间香勃发,字里意全伸;刘咏虽符数,何曾见性真。
野塘赋鹅
野旷塘盈水,吾公幼赋鹅;无端随物感,一例向天歌;
思每层层涌,声偕凫凫过;迄今留旧迹,泥爪印如何。
枫塘古墓
去家才七里,岁岁谒文忠;为有枫塘墓,恒钦马鬣崇;
增封曾赖宋,作记厥惟熊;况属为苗裔,呵持冀郁葱。
梅林旧基
先世梅林盛,孙谋亦复然;旧基凭眺望,新业计绵延;
唐宋遥堪溯,元明近尚全;今虽难媲美,此志每拳拳。
石臼书院
试访先人迹,行游马足骄;院空风已古,木叶落萧萧。
白云精舍
义愤韩椎比,谁将檄草焚;遗才怜女主,愁锁暮天云。
环涧种梅
趣有林逋逸,波流涧水潺;千年遗手泽,郑重小孤山。
李唐名里
抔土怀先帝,孤忠并狄梁;里门犹在目,父老不荒唐。
梅花百咏
油然言有德,字字血痕裁;人去花犹在,春来照旧开。
野塘赋鹅
白毛红掌句,天籁本天成;秀气凭谁毓,方塘一鉴清。
枫塘古墓
树栾高若此,灵隐迹无凭;况我云仍炽,煌煌祀可徵。
梅林旧基
缅想高曾矩,梅花一脉垂;馨香从此远,百咏记当时。
梅林十景
兰江诸葛衿拜稿
金峰拱秀
芙蓉峰脉发稠山,矧复金峦不易攀;
松叶横钗青映带,梅花聚玉白迥环;
文华毓就离光外,气节溶成艮位间;
临海宅边常拱秀,啼鸟犹向暮林还。
臼溪春流
春流有水汇东西,石臼依然野碓齐;
日曳桃花红浪引,烟含杨柳绿波迷;
绣川暖色多鱼跃,书院蜚声并鸟啼;
梅涧李塘源自远,祗今砧杵度芳溪。
楼山书案
八咏文章接婺州,崇山西北恍高楼;
吟依石案名传鹿,坐拥书城气贯牛;
明月溪前联钓隐,白云舍畔答樵讴;
神仙化鹤飞腾处,还似天台远度小。
狮领仙桥
奇怪狮形万丈标,天仙可是驾长桥;
势分鹫岭松涛吼,香引蟾宫桂子飘;
石笋千林排雁齿,岩花五色束虹腰;
山中何处寻羊牧,婺北河东路已遥。
平洋夜月
产溪地展上平洋,万古清流绕骆乡;
云净东岩开夜色,月生西府送秋光;
桂宫早应文章杰,梅涧还贻姓氏香;
悬到三更明似镜,鸿才应可溯初唐。
东庵华表
何年华表卓居东,青帝凭庵即震宫;
丁令鹤归城郭外,昭王狸入座帷中;
新阳皎皎团华日,远海洋洋壮义风;
我识擎天惟一柱,奠安匕鬯有宗功。
齐山丹桂
册剂叠嶂又重峦,挺秀扬芬植桂丹;
高发月中拳窟早,远飘云外步梯寒;
犀含馥气英风续,鹤伴贞心介石盘;
骆氏声名标百尺,超然金粟永团栾。
李塘绿波
李塘庇荫近如何,临海流长涨绿波;
一水标名光俎豆,千秋驰檄夺干戈;
岸通鸭首杯堪禊,山映蛾眉镜自磨;
抔土传已三百载,骆村风景尚崇阿。
酕陶翠松
炊烟四起罩酕陶,翠盖聊松亦作醪;
酣战风涛随地远,畅斟露酒得天高;
枝头鹤梦疑清醉,叶角龙吟似怒号;
傲雪凌霜忠义节,名山独醒即离骚。
兴隆修竹
兴隆古寺建由明,堪表南庵处土情;
法阐散花千种慧,禅依修竹四围清;
子孙直节猫头长,宗祖高标凤尾横;
赏月吟风钟磬后,还凭介石志三生。
金峰拱秀
人杰由来仗地灵,金峰发脉佛头青;
几番屈曲仍回顾,一气薰蒸不暂停;
土拥多情成则男,水生随势到沙汀;
累朝忠义宗和骆,亦可无形察有形。
臼溪春流
溪流一带势汪洋,石臼逢春倍发扬;
不事机心营水碓,似因泉响得春粮;
源头指点来应远,岸际听闻逝最忙;
立庙此间灵默佑,免教漂杵到何方。
楼山书案
闻说陈君数往还,读书书案在楼山;
不须宏景三层样,集欲昭明十士班;
排闼送青诗思动,开樽浮白醉吟闲;
谁云鹿洞薪传后,正大儒风莫可攀。
狮岭仙桥
一岭绿何唤作狮,峥嵘气象有如斯;
桥痕人过当今在,仙迹天然自古遗;
岂是武夷神掷板,肯教秦世帝施捶;
永蹲不吼如雷伏,错忍虹从玉宇垂。
平洋夜月
一样蟾蝉到处临,何分广狭与高深;
平洋究间恢清魄,古月偏能惬素襟;
倒映方塘明似镜,犹嫌乔木障成阴;
当头可证前身否,缓步郊原几咏吟。
东庵华表
辽东华表鹤归来,表在东庵亦壮哉;
俯列群山皆培,高凌上界近魁台;
攀援志切终无自,瞻视眸凝定几回;
绰楔旌门形若肖,应知此地毓英才。
齐山丹桂
蟾宫丹桂树扶疏,植自齐山影宛如;
竹干同修争欲折,梅林未馥巳先舒;
花繁簇簇烘疑火,子落频频袭在裾;
灵隐吾宗留妙句,何妨移咏旧时居。
李塘绿波
南浦伤怀感绿波,奚如警梧李塘多;
顾名务挽天潢派,思义须惩水浊河;
志在激扬於此鉴,痕真洁净宛然磨;
回思我祖嬉游地,早向清流咏白鹅。
酕陶翠松
温观他年十八公,酕陶玩赏惬深衷;
松森真干皆铺翠,树异凡材竞染红;
似爱此山成醉态,故教多岁老幽丛;
有时侧耳同贞白,谡谡声传却遇风。
兴隆修竹
世间兰若本清幽,况复栽成美竹修;
佛地招风疑是雨,禅房值夏已先秋;
几多翠色迷他衲,不必黄岗媲彼楼;
创自前明推古寺,有缘并使此君留。
同李世南与骆氏诸孙材廷宪廷温廷器竭临海公墓感而赋此
山阴吴 原 字文英
题唐杰流风坊
熊人霖
武功高去天三百,骆子才登第一峰;
草檄能扶唐社稷,祠君可但作诗宗。
咏临海公墓
吴之器
飒飒松风吹墓门,遣忠堪为表乾坤,
百年论托千秋定,六尺孤从一檄存。
幸有青山埋烈士,宁无赤芾耀仍孙,
鲁连逝后先生往,东海何人解报恩。
谒文忠公祠
张国雄
仰止前贤暂驻镳,山风拂槛晚飘飘;
林来乌影仍栖柏,门入滩声恍听潮;
句直连城篇什富,泽逾五世本原遥;
史臣龌龊无知已,错认荃兰等艾萧。
文雄四子辟初唐,忠岂王杨敢颉颃,
笔凛董狐孤凤峙,椎惊博浪五龙骧;
离华有用今同仰,表洁无人昔自伤,
此日泉原如可作,定知传檄尽秋霜。
谒骆文忠公墓
顺治戊戌进士归安严允肇
旧垄荒山古,长林落照迟,风霜看草檄,花鸟会题诗,
讨逆声犹壮,埋名事可悲,一邱真不泯,千载见心期。
为骆文忠解嘲
乾隆辛巳探花贵州迤西观察阳湖赵翼
有唐裴行俭,论士先器识,谓四杰虽才,浮薄宜摈抑,
乃其所赏拔,亦未见英特,荐一苏模棱,庸庸但伴食,
而所摈抑中,骆丞起吏职,草檄斥武曌,发愤佐讨贼,
举事虽不成,慷慨见骨力,麋身赴忠职,此岂浮溥列,
是知鉴早谬,目已迷白黑,不辨品邪正,但卜遇通塞,
斯亦肉眼耳,真士何由得。
唐侍御骆文忠公
嘉庆辛未进士衢州府教授陈德调
黄台瓜落惨闻歌,啄尽皇孙痛若何,
鹦鹉一朝难折翼,貔貅十万强横戈,
雄文此后真无两,大义当年总不磨,
却怪延清旧相识,龙宫错认老头陀。
又
贵州侯补典史同邑 陈元颖
潜移帝座牝朝新,一檄煌煌大义伸;
自出孤臣酬故国,何关宰相失斯人;
首阳翠蕨沉冥影,博浪金椎慷慨心;
垂拱齐名殊愦愦,错将文彩掩经纶。
扁式对联
赐进士第义乌县知县周廷侍为
千 古忠 义
先贤骆先生立
对曰
檄文先令伪周寒奚减狄公指授
侠骨潜从灵隐炼漫夸裴老鉴题
明万历三十四年孟春月吉旦
赐进士出身金华府推官豫章黄承械为
倡 义 复 唐
骆先贤立
明万历乙巳孟秋月吉旦
文忠公祠楹联
忠义千秋永传檄笔
江河万古翘企唐贤
赐进士出身浙江金华府知府张养正为
忠比五龙
唐临海骆先生立
对曰
辞锷霜飞吓倒豺狼胆裂
义声电掣雄腾鹦鹉毛丰
明万历己酉嘉平月吉旦
赐进士第义乌县知县熊人霖为
义 檄 星 昭
唐忠臣骆先生立
对曰
飞羽檄扶唐室山河耿耿精忠那减入北军左袒时授策朱虚周太尉
坐禅床听浙江潮水飘飘逸致却同收博浪单椎后拜祠黄石汉留侯
崇祯庚辰仲秋月吉旦
文忠公祠对联张国维题
讨伪周在窃器之初义揭中天奚待虞渊方夹日
恢唐室于颁文之后功扶坠地终教仙李再盘根
又
才令女主怜叹世间男子无知不若妇人有识
忠使懦夫奋笑当日分藩安属何如尺檄可传
文林郎知义乌县知县宋云梯为
文 扬义烈
唐贤骆文忠公立
清顺治六年十二月吉旦
严州府督粮厅王之佐为
文垂忠 著
临海骆先生立
清顺治十一年十一月吉旦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王芳拜题
知识出处
《寮前村志》
本书概括了永康市寮前村的大事记、寮前今古简释、骆氏起源考、青山房系考、寮前八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情习俗、口头文学、人物、诗文辑存、丛录、宗谱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寮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