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丧葬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寮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40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丧葬习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寮前村的丧葬习俗,其中包括了墓葬、做七、基督教的丧礼等。
关键词: 丧葬 习俗 寮前村

内容

人死了,按其年龄不同,对丧事也有不同称呼。二十岁以下的人死了称之“取债鬼”,三十岁以下人死了称“短命鬼”,少年儿童死了不举行丧礼不设灵堂。死于村外者,尸不进村,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死后为“喜丧”。
  墓葬:人死了,体多用木棺盛放,入土堆坟埋葬,近年来有用砖或条石建成八字门,碑刻×××之墓,受旧社会迷信思想的遗传,丧事既烦又忙,故有“死人忙”之说。
  丧葬分:掘墓穴、落棺、做羹饭、送殡、落坑等程序。并在葬后当晚起连送三个晚上的“火种”。
  做七:死后第七天为一七,第三个七天要做羹饭叫做“三七”,“三七”由直系亲人做如:夫、妻、儿、媳。“六七”即由出嫁女、女婿做。
  新社会,丧葬习俗大有改革,入殓出殡都简单化,以送花圈,开追悼会以代之。但戴孝,做羹饭等旧习惯还在延续。
  基督教的丧礼:
  基督信徒死了,谓上天堂,弟兄姐妹们唱赞美歌、诵赞美诗,自告奋勇不计报酬抬送上山入殡。不烧香纸,不做羹饭,免去了许多烦锁事,让人们颇为赞赏。
  寮前人惯例定婚、结婚、外出、打灶、开墙脚、上栋行等都要择日。初三、十一不要拣日一为喜庆吉日。七不出,八不归—为忌日。

知识出处

寮前村志

《寮前村志》

本书概括了永康市寮前村的大事记、寮前今古简释、骆氏起源考、青山房系考、寮前八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情习俗、口头文学、人物、诗文辑存、丛录、宗谱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寮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