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2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故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12
页码: 150-161
摘要: 本节收录了一些关于前杭村的故事,如胡公计免衢婺身丁钱、兜率台的传说、胡公面红的由来、公山与画眉等。
关键词: 前杭村 通俗文学 故事

内容

一、胡公计免衢婺身丁钱
  胡则任杭州知府时,将夫人钱氏也带在身边。据说钱氏夫人本是梨山老母的徒弟,道行广大,法术高强,既能腾云驾雾,又会幻化隐身,是一位聪明温淑的贤内助。北宋明道年间,胡公从杭州调归汴京任刑部侍郎,每当碰到棘手事情,就由钱氏夫人把他从京城度回杭州宿夜、并帮他出谋划策、解决疑难。
  话说明道元年八月,浙江衢州、婺州大旱。赤日炎炎、田地龟裂、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官府对“身丁钱”还是催收得十分严紧,逼得许多百姓离乡背井、流落他乡。胡公爱民如子、体察民情、见到衢、婺两州百姓的悲惨境况不禁长吁短叹、忧心如焚。
  钱氏夫人见胡公忧闷不乐,探问原由。胡公将真相一说,她当即拔下头上玉簪一支交给夫君,并附耳讲了一通。胡公含笑一诺。
  第二天,胡公赶了个特别早朝,趁文武百官未到时刻,不声不响地把玉簪插在金殿的午门口。顷刻间玉簪变成了一株几个人合抱的无桠树,堵住了午门,官员们赶早朝都该绕道进殿了。太监见状,惊慌地赶去奏明仁宗皇帝。皇帝一听,龙颜大怒,下令值殿将军赶快把那无桠树砍掉。一批值殿将军不敢怠慢,马上荷斧带刀来到午门前、围着怪树、刀砍斧伐。岂料一刀下去,树血就哗哗地流出来,再过一会儿,树血更是汹涌倾泻、把几个将军冲撞得七零八落。树血从午门滚滚涌进金銮殿了。文武百官吓得面无人色,皇帝也被弄得手足无措。
  胡公看看时机已到,马上出班奏道:“臣闻这无桠树、是衢、婺两州地灵神在迁怒,那里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惨不忍睹,这无桠树的血汁得用《衢婺身丁钱册》烧灰敷上,方可制止。”皇帝眼看这滔滔而来的树血渐渐地漫上金銮殿,再过片刻,就连龙位也要淹没了,只得准奏。当即降旨户部取出《衢婺身丁钱册》烧成灰烬,敷上无桠树。说也奇怪、这纸灰不仅止了血,而且还收干了所有的血,连那“无桠树”也无影无踪了。
  采写者:吴岩图
  二、兜率台的传说
  兜率台位于寿山坑胡公家庙内。
  传说弥勒佛生前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商,不管做什么生意、总是一本万利。但他为人宽宏大度,从不巧取豪夺。于是异想天开、想做做蚀本生意。有一年夏天,他出门卖火笼。谁知天道反常,天空飘飘扬扬下起大雪来,一担火笼转眼被抢购一空。同年冬天又挑着一担扇子去卖“凉风”,恰恰碰上天气恶热,一担扇子卖得一空。他笑万恶的钱财老是跟着他,一笑笑得合不拢嘴,就这样笑成了佛。
  朱熹是宋朝的大理学家。他虽不是富商,却是紫溪豪门巨富。他研究理学的宗旨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钱财是万恶之源。他说:在我们国家、秦汉以来,就已人欲横流。彼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巧取豪夺、争名夺利,弄得国无宁日。朱喜卑视这种行为,反对这种行为。他讲求修身养性,要求人们既要清静无为,更要清心寡欲,不要与人争名夺利。他的哲学思想与弥勒佛认为钱财是万恶之源恰相吻合。他把自己比作弥勒佛的化身。他感到五峰书院这块洞天福地,犹如登上了弥勒佛居住的第四天,令人破尘出俗,万念皆空。于是,他在胡公家庙上层的悬崖上,写了“兜率台”三个大字,告诫后人要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不要巧取豪夺,争名夺利,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采写者:王世芬
  三、胡公面红的由来
  胡公名则字子正。虽然祖居永康库川,但并不出生故里。据说当年他的母亲家贫难以度日,挺着大肚子流落街头,靠求乞为生。有一天,她来到缙云静鹤,忽觉肚子疼痛起来。那时则好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她就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来到静鹤村边的一个凉亭里。刚刚坐定,胡公便“呱呱”坠地了。他母亲人在异乡,举目无亲,只好自己做洗娘,咬断脐带,把胡公抱到村边的那口塘上洗起身来。说也奇怪,三洗两洗,塘水变成红汤、红水染红了半口塘,连胡公的面孔也染红了。静鹤村边的那口塘,到现在还是半口水红、半口水清。
  胡公出生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三,因此,永康许多村落,都要在这一天迎罗汉上方岩,以示纪念。
  四、胡公与小鬼的传说
  胡公自幼在方岩山上读书,十分好学,早起晚睡、孜孜不倦。只因少年时家道不丰,身边并无书童服侍。在那年月,胡公每晚用一盏灯盏头,注入一些桐油,一读就到深更半夜。
  胡公少年时,有种习惯,上床前,总要提着灯盏头上一趟厕所,在那昏暗的灯光下,每天晚上总有一个黑漆漆的小鬼头,蹲到他面前让他放灯盏头。日子一天天过去,胡公也就习以为常,不把它放在心上了。
  有一天晚上,那黑漆漆的小鬼头忽然说起话来:“相公好大胆!”胡公壮着胆子回答:“鬼头供我放灯盏”。
  第二天晚上,那黑漆漆的小鬼头比先前大了,胡公见了风趣地说:“小鬼好大头”!“相公他日定封侯”。小鬼随即作了预告。
  果然,端拱二年,胡公赴京参试,高中进士,开八婺科举之先。后来六持使节,十握州符、官居兵部侍郎致仕。
  五、公山与画眉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夏季的一天,公山老爹的独生女画眉提着竹篮,在华釜山西麓的草地上挖野菜。挖不到半篮时光,南边的天空慢悠悠地飘过来一片乌云,云头上站着一个青面獠牙的妖魔。
  那妖魔见画眉长得十分美丽,就停住云头,跳下地来,化成一个后生,嬉皮笑脸的来到画眉跟前,动手动脚,挤眉弄眼地说些无耻的话。画眉气忿不过,“啪”一响,打过去一个耳光。那后生不但不发火,反倒死皮赖脸地说:“打得好!打得好!打我就是爱我。你越打,我越高兴;你越打,我越开心。嘻嘻嘻!姑娘再打”!后生竟伸长脖子,把脸孔一步步逼近画眉。画眉连肺都要气炸了,扭头就跑。
  在地里干活的公山老爹,忽听得女儿“爹爹!爹爹!”的呼喊声,急忙扭头去看,只见女儿惊恐万状地前面逃,一个陌生的后生不三不四地在后面追。一股怒火顿时涌上公山老爹心头,喝道:“你那个后生不得无礼!”
  画眉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爹爹跟前。
  “孩子别怕!别怕!”
  画眉躲到爹爹身后。公山老爹横操锄柄,拦住那后生,质问:“你想干什么?”
  “好不知趣的老头,关你什么事!”
  “她是我女儿,不许你在光天化日之下胡作非为!”
  “你既然是她的爹爹,那就请你做主,我是天上雷神,要娶你的女儿为妻,你得把她许配给我!”
  公山老爹看他那目中无人的神气,听他那不近情理的话,答道:“别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有一百个女儿也不许配与你。”
  “真是有眼无珠的老瘟。你不应许,我自己抢!”雷神冲上前去要抢画眉。
  “你敢?”公山老爹护住女儿,挡住雷神。
  “给我滚开!老子想抢就要抢!”说着,一把将公山老爹推开。
  公山老爹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抓起锄头就劈。叭一声,锄头柄折成两半。这一劈,还原了雷神张牙舞爪的狰狞面目。他拔出腰间的斧头,恶狠狠地向公山老爹砍来。公山老爹年老体弱,来不及躲闪,被砍去一只耳朵和一只手,殷红的鲜血流了一地。后来人们把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小山取名为“红山头”。那大手飞出三十多里,倒立在中山傍,后来变成了一座山,就是现在的“五指岩山”;那只耳朵飞出二十多里,天长日久,变成了一座山岭,就是现在的“耳朵岭”。
  雷神飞窜上云头,威胁说:“你若不把女儿许配给我,我就打雷、呼风、唤雨,灭绝方圆三百里的所有生灵。”
  公山老爹不屈于雷神的威胁,不肯把心肝肉般的女儿许配给他。
  眨眼间,不见雷神的踪影,公山老爹忙采来白茅花敷在伤口上止血;画眉撕破裙子为爹爹包扎伤口。
  顷刻之间,乌云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狂风呼啸,雷声轰鸣,乌云翻滚,大有暴雨来临之势。
  公山老爹和画眉就近跑到一个石洞里避风躲雨。,
  发了狂的雷神,把剑一般的闪电从云头直刺大地,紧接着就是“啪--啪啪啪!”震天撼地的巨吼。伴随雷声而来的是一阵阵排山倒海似的冰雹。小的象鸡蛋,大的象西瓜,妄图把大地砸个稀巴烂。紧接着是哗哗啦啦的倾盆大雨。
  田野里成熟了的稻谷被糟蹋得乱七八糟;有的被冰雹砸进泥田里,有的被风卷向天空,有的被洪水冲走。面对这目不忍睹的惨景,父女俩心如油煎,似刀戳。
  一天一夜过去了。雨还在哗哗地倾倒;风仍在呼呼地咆哮;雷,依旧不停地隆隆吼叫。
  两天两夜了,雷打个不停,雨下个不止,风刮个不休。雷声、雨声互相喧闹、厮打、残杀,把大地搅得凄凄惨惨。洪水汹涌澎湃,奔腾翻滚,吞没庄稼,淹没田野,冲击着一个个村庄。
  一具具死尸在洪峰浊浪中漂流,一头头猪牛在滚滚激浪上挣扎,一幢幢房屋在惊涛骇浪里摇摇欲坠。
  这一幕幕惨景,父女俩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身在石洞,心惦念左邻右舍和各地乡亲生命财产的安全。再这样下去,方圆三百里的千百万生灵真有被灭绝的危险。画眉毅然决然地向公山老爹提出:“爹爹!把我许配给雷神那恶魔吧!”
  公山老爹左右为难:如果把女儿许配给雷神,女儿要遭殃受苦;若硬不把女儿许配给雷神,千百万乡亲会被夺去生命,无数财产会被毁坏。左思右想,心绪沉重地说:“孩子!为了大家,顾不得砍我手和耳朵的仇恨了,爹爹担心的,就是怕你遭灾受难。”
  “只要大家幸福,我一人吃苦不要紧,为保住乡亲们的生命财产,爹爹,我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情愿。”
  “我的好孩子!”公山老爹流着伤感的眼泪。
  “爹爹,别难过!拯救乡亲们要紧,你快答应我,将我许配那魔鬼,女儿自有办法……”
  公山老爹抹去眼泪,走到洞口,朝天高喊:“雷神!你快停住雨,歇下风,刹住雷!我把女儿许配与你。”
  雷止了,雨停了,风静了。雷神跳下云头,来到石洞口,问道:“妈这小子,你们服贴了?”
  “不是屈服你的暴力淫威,而是怜悯乡亲们的遭遇,我才丢开个人恩怨,把我的亲骨肉许配与你。”
  “你是一个惨无人道的畜牲!”画眉说着。
  “少噜嗦!快跟我走。”雷神一把将画眉抓上云头,驾起云雾,朝南天飘飘飞去。
  公山老爹象被挖去心肝那样难受,蹬上高山,含泪望着远去的女儿。
  年复一年,公山老爹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朝着女儿去的方向望着。年间长了,风吹雨打,太阳晒,公山老爹变成了一尊高大巍峨的石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公山老爹所在的这座山叫“公山”。为了纪念画眉与爹爹避风躲雨过的那个石洞,称作画眉洞;画眉洞所在的那座山,叫做“画眉岩山”。
  摘自《永康民间故事集》
  六、关于祖先定居前杭的传说
  余十九岁时,执教于本村养正堂初小,每夜有三、五父老来校谈天。某夜,我询及村人:农具、家用杂物上常写“库南”而不写“前巷”,原因何在?彼等答曰:吾村旧址本是一草木丛生之地。原先,祖宗居住在大宗祠之西北隅,库水之南,因地取名,曰“库南”。其时已有二十多户人家。有一户养有十多只鸡,其中一只,可称出类拔萃,全身羽毛闪亮,健胖异常,而且每月下蛋不乏二十五只之多。是故,全家人均喜爱之。谁知有一日,时已金乌西坠,群鸡纷纷归窠,而适少了那只佼佼者。全家人惋惜异常,四出寻找,时至二更遍找无着,连找三天,终无形影。无奈,只好罢休。旷日持久,此事已渐淡忘,一天,全家正围坐午膳,忽闻咕咕咯咯之声,从远而近,自轻而重。俄而,见领头之大鸡即昔日失踪之母鸡也,后面随有二十余只小鸡,全家人见失而复得心爱之鸡,莫不欢欣若狂。拍手者有之,笑得合不上口者有之,雀跃者有之。主人忙以白米食之,众鸡争相啄食。食毕,散于庭前觅虫啄草,家人以为无事,荷锄去田间干活。及至傍晚回家,见该鸡又无踪影。如此群鸡来去三日,家主心甚疑之。至第四日下午,家主潜家窥探,候至傍晚,只听母鸡咯咯咕咕几声叫唤,小鸡即疾趋母鸡之后,摇摇摆摆,循田塍而去。家主蹑足其后,来至现在“生二公祠”之旧址,群鸡不见。只见有几人合抱之参天松树,树旁荆棘交错,杂草丛生。而群鸡漫无形影,心甚疑之,忽听有轻微咕咕咯咯之声,即伏地窥探,见草丛中母鸡大展两翼,小雏鸡伏卧其下。主人见此异状,心神莫解,心想,岂非此地可定居之吉兆耶?遂一跃而起,一面深思,一面披荆跺草,信步来至一高墩,仰观前方,见前面一山形如刀削,一直横亘西边;见一石翁山,形神如画,不觉慨然叹曰:此真绝妙翠屏也。又平视山簟园横贯缸窑山而至坟山,俨如绿色矮篱;俯瞰近溪,俨如白练,尤其溪水从“登步桥头”,绕至“百念高堪”过“坟山”,不觉放声高呼:真天生佳境也。谁知转身一观,却大失所望。因无后障,连声叹息。然而,两脚仍然向东慢步而上,直至“上园头”,远观自“牛皮山”蜿蜒至“上园头”,通“上明堂”过“吕姓后簟基”,穿到坟坛出“泉丘三百塘”,连成一线。或刺蓬,或茅丛,或土堆,或坟冢。左边自“边中岩”至“后处山”,到“梅树园”,延至“松树山沿”,而出“仰天饭井”。二条杂草、荆棘、矮树丛生之丘陵地,宛如两条龙须。边察看,边细思,如若移居此地,坐西朝东,迎龙接龙岂不善哉?深念及此,心花怒放,遂拔脚回家。到家后,将所见所闻,全盘告诸家人。次日率家人实地考察,说明己见。子女俱表同意。自此全家人勤奋耕作,俭朴过日。三年后,果真迁居此地。将高者平之,低者填之,弯者直之。不一年,基平屋就。往时,此处空闲地尚多。可垦者植之,可耕者种之。不几年,家计日益富裕,原住库南者,见其兴旺有序,亦陆续迁至于此。其房屋大都坐西朝东,每屋两旁,皆有弄堂,甚象街巷。此地既坐落库水之前,屋房皆有小巷,因而以地命名为“前巷”焉。后因“巷”字属仄声,发音不响亮,遂改为“杭”,以故,遂称“前杭”云云。
  吕德风采写
  前杭吕氏发族传说
  吕姓始祖,原住永康县城之东,名曰“河头”。一日,有名懋彩者与家母争吵,遂弃家出走,来至本村昭常处,适已夜沉。传说该夜昭常家主母梦见堂前有青龙绕柱。醒后甚为奇异,甫值黎明,即起床察看,见一小孩抱柱酣睡,于心甚为疑之,心想:昨晚之梦岂应验此小孩哉!遂细诘问之,懋彩一一如实相告。主母见小孩聪明伶俐,善良忠实,给以食,与以穿,懋彩则自动帮作家务。全家人以其为人踏实,均善待之。
  日积月累,情感与日俱增,岁月流逝,懋彩已长大成人,全家农事率托他照料。年二十,主人夫妇以其人忠厚可靠,议将女妻之。议定后,明告两人,遂情投意合地结为夫妇。
  彼时昭常太公家境十分豪富,田地连片,房有前厅后堂。出嫁时以田奁之,以山(缸窑山)安之,帮以建房;房后房前特与之田园,以备嗣后发家。因此吕姓至今延绵已十有一世。
  吕德风采写
  稻常兆洪公轶事
  稻常太公,名兆洪,太学生,监生出身,为人忠诚老实,待人和气,知书达礼。十三岁当家,十六岁建造新屋里十三间。
  据传说:那时建房木料,是与现今的象瑚里村李开思公合伙到可投应山拚伐的。当时兆洪公不过是十四、五岁。他年纪很轻,处事经验少,加之家事忙,料理不周到。结果那些质量坚韧靠树根一段都被象瑚里村李开思公拣去,剩下大部份都是质量松脆的树尖段给兆洪公。后来木匠辨出,彼此发生纠纷、争执的事情。这事谁是谁非是很明确的,树段就是铁一样的证明,当时也可上诉官司判处。但兆洪公不愿这样做,自已亲自前往,以理说服,结果象瑚里开思公深受感动,向兆洪公认错,赔款了事。可想而知,兆洪公是一位以理服人的好青年。
  后来建好十三间新屋,轩间要取堂名,自已亲笔写“思永堂”三字的匾额。两旁写上一副对联,上联是“世事如棋让一着”;下联是“心田似海纳百川”。我们理解,对联的意义是教育子孙在复杂的环境中,宽和处世,心胸开阔,才能适应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这副名联确实是富有教育意义的。
  在当今社会里,我们子孙更要虚心领会这副对联的含义,端正态度,向祖辈学习。以祖辈的优良品格为榜样,做一个文明遵纪,讲道德,有礼貌的好公民。
  胡有金采写
  胡淑宜积善
  胡淑宜是本村贫苦农民。解放前,他专往宁波桃花芦行打铁,平时省吃俭用,积下的钱不创私业,用来修功积德,为人民办好事。
  前杭中桥是通往隔溪畈的要塞,对农业生产作用极大,此桥是三根桥梁合并,不够宽畅,经常会有人摔桥的危险事故发生。胡淑宜看到此景,雇了石匠崇连师傅打了桥梁又加上三根,自此村民往返舒畅,田里生产的粮食,家里所积的肥料都可用小车推了。从此再没有人摔下桥的事故发生。
  解放后,他看到桐坑到铜山铃脚的那段山路,宽狭不均,高低不平,痛苦难行,便萌发修路的念头。可是要把这条长达七、八里的山路修好,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有可能办到,他同桐坑庙口等村的干部商量,叫他们村里出粗工,砌路老师工都由他负责,他们同意了,于是就动工修建。他自己起早摸黑,忙于挑泥担石,送茶送饭。修了年余之久,才把此漫长的山道修为平坦畅通,从而解决行人的困难。
  一九五七年,他父亲胡敬时九十大寿,父子俩商量决定,不把钱花在庆寿的酒筵上,而要用在交通要道的路口上建造一座凉亭,算是大寿亭,让行人歇息、乘凉、避风雨不是更好吗?他把亭基选在边钟岩口,这是通往山里、独松、县城、古山、东阳等地的交岔路口,过往行人众多的地方。可是建亭基地属为葩陌村。当葩陌村人知道胡淑宜的打算时,干部们当即同意无偿地奉送。
  开工建亭时,胡淑宜请来石泥匠、木匠和几名粗工,自己也亲自参加劳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耗费了平时的积蓄,建成了三间式的凉亭。亭未取名,只在凉亭的左梁上,以父亲的名义写上“前杭九十二岁老人胡敬时造”,右梁上写着“公元一九五九己亥年仲秋立”。胡淑宜这样做,既为父尽孝,又为民办好事,过往行路之人,无不交口赞扬他的修善好心肠。
  在六十年代时,他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到古山路过黄金泥的和尚山岗,道路泥泞,行路人叫苦连天。他乐善好施的念头,又萌发心头。可是家中积累的资金很少,仅是生产出来和平时节衣缩食剩下的谷米、豆、麦及玉米、棉花,还有床、桌、旧衣等物,心想这二华里路程砌成石子路,谈何容易。可是他又想,“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当机立断,决定卖掉家中的粮食、旧衣、床桌甚至布票等物。化成钱,雇起泥水匠,自己亲上工地,妻子程彩仙亲自送茶送饭,就动工修路了。胡淑宜老人的修功积德的行为深深感动过往的行人和群众,有解囊助钱的;有出力助工的,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终于把这条泥滑难行的黄金泥路修成平稳可行的石子砌成的通道。过往行人谁不称颂这位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积善老人呢!
  现在,胡淑宜已与世长辞了,回想当年他不怕严寒酷暑,风风雨雨、流血流汗,一生不辞劳苦,倾其所有,为人民公益事业办了这么多的好事,真令人钦佩与怀念!胡淑宜一生修功积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胡有金采写
  发生在桁桐端的故事
  前杭村的东北角上有个小土丘,土名叫“桁桐端”,端上有一棵大樟树,树龄约在四百年以上。树干很大,起码要有三个孩子手拉手才能合抱。大樟树枝繁叶茂,象把大伞子。许多鸟类栖息在树上。因为离村子不远,孩子们放学后或节假日都喜欢到端上拾树叶;到大樟树下追逐蹦跳,做各种游戏。每到夏天,到树下乘凉、戏嬉的人更多。大热天,骄阳似火,暑气炙人。周围的农民劳动一阵之后,也到树底下喝茶、休憩。
  1924年七月的一天,凤翔跟一群小伙伴到桁桐端上来玩耍。他们先做“捉猪抓羊”的游戏,后来又玩“孵子”的玩意儿。玩得累了,凤翔提议先歇一会力再说。他们才坐下不久,忽见两只八哥一先一后飞过来。凤翔猛抬头,那先飞的八哥鸟已钻进洞里,后飞的那只头钻进洞里,脚站在洞口的边缘上。说来也巧,正当凤翔定睛看那八哥鸟时,那八哥蓦地撒了一泡大鸟粪,不偏不倚,恰好撒到了凤翔的头顶心。这下可惹怒了凤翔,他边擦鸟粪边骂:“你这贼八哥,我不抓住你,将你碎尸万段才怪!”在旁的伙伴也七嘴八舌,撺掇凤翔,叫他上树抓八哥。凤翔年少气盛,在两个伙伴的载负搀持下开始爬树。由于树干大,手臂短,爬起树来很费力。但凭着凤翔超群出众的爬树技能,他也毫不畏惧地踏着树钉,不化很长时间就爬上了大樟树的双股桠杈上。凤翔站稳脚跟,把手一伸,刚能伸到八哥居住的洞穴。你看他,左手抱紧树干,右手在裤衩上擦一把手汗,刚想伸手到洞捉八哥时,谁知惊动了八哥夫妇,没等凤翔动手,早已先后展开翅膀,飞出鸟洞,凌空而去。
  这下子,凤翔可气得非同小可。他咬咬牙,对天赌咒似地咆哮着:“捉不着八哥娘,小八哥也要抓几只出出气!”你看他,振作精神,挺直腰杆,左手抱树,右手伸进树洞。哪知洞里空空如也,一只小八哥也没有。凤翔终于失望了,只好垂头丧气地把右手收缩回来。说也奇怪,凤翔伸手容易,缩手却困难极了。你看他正面缩不行,往左缩也不行,往右缩更不行。收缩了老半天,右手就是缩不回来,他急得大哭起来。坐在树下看热闹的孩子有的跟着大哭,有的高喊“救命!”胆小的害怕得逃回家去。
  这时,在离桁桐端不远的地坦上,有个叫胡阿彦的热心人,他正在铲玉米。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回家背了长梯,带了铁锤凿子,迅速来到桁桐端上。他用长梯架在树干上,爬上扶梯,用凿子把树洞凿了一圈。洞口大了,凤翔的右手才得以顺利缩回。为了感谢阿彦的搭救之恩,凤翔的娘特地杀了一只大公鸡,请了樟树娘之后送到阿彦家去表示对阿彦还情。接受这个教训之后,凤翔再不敢爬树捉八哥了。地坦就在桁桐端旁边的农民胡敬妙,头天刚出门归来。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赋诗一首,以志此事。诗曰:
  梧桐端上育行哥,凤飞洞里受灾磨;
  全靠彦将救一阵,杀只公鸡请樟婆。
  胡淑俊搜集整理
  “三声堂”的由来
  记不得哪一年,我县博学多才的名儒潘树堂先生到前杭来作客。刚巧信常太公造好一幢房子,子孙虽已搬住多时,可轩间的堂号迟迟未取。看到潘树堂先生的到来,信常太公喜出望外,马上把取个堂号的事情拜托潘先生。潘先生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听到这事后毫不推辞。当晚潘先生不动声色地来到那幢新屋,只听见襁褓婴孩的啼哭声,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妇女纺织的机杼声。三种声音组成一支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潘先生听了当机立断,就把这个轩间取名为“三声堂”。
  胡淑俊搜集整理
  哭新坟
  大山旁边有一条从墁塘通往胡库的大路。路旁不远处,新添了一个坟墓。泥土未干,看来才做好不久。一个上穿紫红棉袄下穿深绿棉裤的中年妇女在坟前嚎啕大哭,哭声悲凄伤心,催人泪下。
  一个过路客人见此情景,顿生疑窦,问那哭坟妇女:“穿红着绿哭新坟,哀哀苦苦哭何人?”那位妇女强忍悲伤,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父我父之女婿,我父他父之丈人!”
  想想看:哭坟妇女是死者的什么人?死者和哭坟妇女究竟是什么关系?
  胡淑俊搜集整理
  廷葱公婚事趣闻
  信常太公胡廷葱生活在兵荒马乱、天灾频仍的年代。家境清贫,全靠辛勤劳动,才得以勉强度日。因为家贫,廿七、八岁的后生,还讨不到老婆。廿九岁那年,村里的几位好心人见廷葱忠实笃厚,勤俭节约,是个难得的好青年,决定替他做大媒,到岩后隔壁的大园村一户人家去说亲。媒人带廷葱去相亲之后,男欢女爱,愿结秦晋之好。可在那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由父母作主。女方父母当时满口答应,并且议好“拜求”(现在叫“订婚”)的日子。廷葱公嘉上眉梢,愁在心头。他自知家贫如洗,无力承担“拜求”所需的钱物。于是东借银子西借钱,勉强凑足“拜求”用的钱物。哪里知道女方父母欺贫益富,打听到廷葱“家无隔宿粮,袋无三分银”,生活艰苦,衣食不周;加上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说什么廷葱“犯铁门斗”,弄不好会潦倒一世,受苦一生。于是横下一条心,决定背信弃义,不把女儿许配廷葱。两位媒人挑着“拜求”的礼品去大园村时,当然吃了“闭门羹”。两位媒人无奈,只得怏怏而回,途经橙麓三角店时,两位媒人力弱体倦,加之心境不好,决定休息一会吃点“点心”再走。说来凑巧,合该有缘,这时来了一位白发老汉,坐在两位媒人旁边。他见两人精神颓丧,不时长吁短叹,就问他们为何事烦恼。两人毫不隐瞒,讲述了事情的原委,面露愤愤不平之色。老汉听了深表同情,长叹一声说道:“人情冷热,世态炎凉,自古皆然。你们也不必难过”。接着他嗫嚅着说:“我有六个女儿,五个女儿已经出嫁,只剩下小女儿尚待字深闺。不瞒两位客官,小女相貌平平,又是癞痢头;加上算命先生说她‘犯铁扫帚’,来说亲的人见癞痢头还犹可,一听‘犯铁扫帚’,就不敢来做媒了。因此小女今年廿七岁,尚未许配。两位如不嫌弃,我愿将小女许给廷葱,以尽箕帚之责,不知两位尊意如何?”两位媒人听罢,满心欢喜,当场拍板,把聘礼送到程老汉家去。程家小女、廷葱都万分高兴,只等到时完婚。
  一年后,廷葱迎娶程家姑娘过门。夫妻相敬如宾,姑娘孝敬公婆,左邻右舍和睦相处,村人无不赞她是难得的好媳妇。成亲半年,癞痢治好,身强体壮。由于夫妻辛勤操作,节俭持家,加上岁岁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不过几年功夫,家道小康;再过几年,成为村上有名的田户财主。好事者开玩笑说:“算命先生的话真灵!老婆‘犯铁扫帚’,铜钱银子往家斗;老公‘犯铁门斗’,粮食满仓柜,成群猪羊牛!夫妻勤劳动,东西样样有!”
  廷葱公就是信常太公。他们生下六个儿子,就是稻、粱、菽、麦、黍、稷。
  胡淑俊搜集整理

知识出处

前杭村志

《前杭村志》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记述前杭村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书分概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艺文、民俗以及前杭村各姓氏世系表七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前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