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1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娱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4
页码: 90-9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前杭村文娱事业,古科班、座唱班、宣传队、新文化项目、前巷农村剧团的简介。
关键词: 前杭村 文化事业 文娱

内容

一、古科班
  据村民传说;在清代末年,本村有胡修汪曾办过科班,民国时期即由其子胡金水接替开班。科班由各地戏子组成。在当时,参加演戏的均是贫苦村民。本村参演的角色和乐队成员有胡兰头、胡蒲柳、胡金水、胡金皆、胡兰芋、胡绍宗、胡修杞、胡世昌等。其中最出色的演员是胡金水,有“金华八县盖”的美称(详见《人物传》)。演出剧目有《寿阳关》、《双合印》《真假钦差》《走广东》等几十本戏。科班有自办戏装,收藏在六份轩间,于1934年前后的农历三月初三日焚毁。科班曾演出于本省各县,住祠堂、宿庙宇、生活苦不堪言。以上演员老来无靠,有客死他乡,尸骨难还者,同新社会演员的光荣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二、座唱班
  民国期间,胡、吕两姓曾各组有“座唱班”,胡姓有胡化群、胡永进、胡岩林、胡岩通、胡绍广、胡岩龙等人;吕姓有吕渭滨、吕兴进、吕孝江、吕凤林等人。他们有管弦、锣、鼓等全堂乐器,自吹、自拉、自敲、自唱,分任生、旦、末、丑、净角色,或演唱于罗汉坛场,或献技于婚寿喜庆筵前,每逢新年吉日,在祖宗神像堂前,都要开展群众文娱活动,渲染欢乐气氛。当时座唱班演唱的节目有:《郭子仪贺寿》、《崔子斩齐》、《眉乌县审刘》、《闻太师回朝》、《秦琼游四门》等。演唱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节,引人入胜。
  三、宣传队
  1、推车 1945年旧历八月初一日,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前巷村曾组成两班推车:胡金水教唱胡姓一班中小学胡小仙等女生。姓吕也请来钱某教唱吕彩卿等一班中小学生。她们扮成古代仕女和车夫,每班十二台,在管弦乐器配合下,演唱民间小曲,庆祝抗日胜利。随着罗汉班的队伍,在邻村和方岩一带开展表演宣传,曾轰动一时,名扬遐迩。
  2、莲花队 有“十字莲花”和“讨饭莲花”之分。“十字莲花”衣着整齐、美观,身背木甲、手提瓷壶,另一手执盘棒,更或执竹戒者,边走边唱,开展多项内容的宣传活动。建国前后在前杭十分流行。如1994年国庆节,前杭“十字莲花”队就曾到胡库乡参加庆祝演出。“讨饭莲花”是旧社会贫苦讨饭者结队演唱队伍的再现。扮演讨饭公婆者为哗众取宠,多淫词秽语,有损劳苦大众形象,属不可取,故在建国后已少有扮演。
  3、大面姑娘 由十八个戴大面姑娘面具,衣裙服装统一,手执荷扇、纱巾者和两个头戴帽碗面具,手执大烟筒的“兆敬公”组成,计二十人。是一支在锣鼓有节奏的配合下,边走边舞的娱乐队伍。旧社会由男装扮,带有野味,建国后由妇女扮演,较为文雅。前杭村备有新制面具服装,在1993年、1994年国庆节曾参加演出,反映较好。
  4、莲湘队 手执串有铜钱可以发响的一根棍子,由服装统一的俊俏女子(要成双成对,人数不限),按规定节拍,边唱边舞,团成各种阵图的宣传队伍。是解放后新引进的一项文娱活动。1994年国庆节由前杭小学生组织扮演。
  5、秧歌队 是解放初期从北方引进的文娱节目。男女老小均可参加,在秧歌调的吹拉和锣鼓伴奏下,队员以走三步退一步(或跳一脚)的步法,加以摆手表演,变化各种阵图,进行宣传演出。本村在建国之初,十分风行。
  四、前巷农村剧团(或称文宣队)
  建国后,为了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对群众的宣传活动,本村于一九五0年秋成立了农村剧团(后称文宣队),演出各种大、小型文娱节目。大体分三个阶段: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为庆祝翻身解放、配合反霸斗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等,剧团先后演出了《兄妹开荒》、《兄妹参军》、《翻身要翻心》、《模范农家》、《两兄弟》、《赤叶河》等剧本,还自编自演相声、对口词、小歌舞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剧团负责人吕金溪、胡耀祖。主要成员有胡菊屏、程献谦、胡耀庭、胡根基、胡岩木、胡醉芙、吕秀圭、吕岩双等人。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由胡淑庭任队长。选派人员赴县培训,排练现代京剧。主要成员有胡逸、舒雄伟、胡雪艳、胡玉燕、吕金溪、胡雪痕、胡耀庭、吕志敬、吕争鸣等。乐队由胡淑俊、胡淑昴、胡建、胡高良负责。除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片段外,也演出了不少小节目(如歌舞、相声等),每年演几次。还参加过区、乡会演。
  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文宣队由复员军人胡小宝负责。主要成员有张澄、何桂华、胡榴叶、胡银参、吕金溪、胡耀庭、胡淑庭、吕秀娟、胡彩莲、胡一鸣、胡一红、胡南飞、胡巧痕、胡耀祖、吕岩双等;胡淑俊、胡淑昴、胡高良、胡建等仍负责乐队。曾先后演出了《闯新路》、《朝阳花》、《赤叶河》(重排),《洪湖赤卫队》等大型剧本,还演过不少话剧,小歌舞、相声等节目。不仅在本村演,还到外村演,甚至到过岩后公社演出,获得好评。剧团从五0年成立起,到七十年代末,除六十年代中因“文革”曾一度停顿外,年年演出多次,长盛不衰。
  五、新文化项目
  1、广播前杭村在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始装广播,每个生产队队部安装1只;60年代发展到户装,每户1只,约200余只。后为提高音响质量,到89年全部改装成音箱,实现了音箱户普及村。曾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2、收录机 50年代,本村胡国长从广东汕头带回一台留声机,在村中演唱,曾引起轰动。小收音机在70年代村民即纷纷购进使用,80年代盛行;并出现收音录音两用的收录机,达10余台,方便群众的收音和录音。
  3、电影电视 在民国后期,本村曾放映过无声电影。约在1956年,本村开始放映有声电影,节目是《白毛女》。60年代后放电影即较为频繁。在70年代中期,本村以3000多元购进1台投影电视,为全县农村最早拥有者。80年代初,本村胡根基首先买回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以后村里逐年增多,彩色电视机即以胡淑钱、胡景吹、胡革、胡乃人家首先使用。到九十年代,本村电视机已普及到户,有的甚至1户多台。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观赏文娱节目的机会增多,农村放映电影的次数明显减少。

知识出处

前杭村志

《前杭村志》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记述前杭村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书分概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艺文、民俗以及前杭村各姓氏世系表七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前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