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1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专记
分类号: I265.5
页数: 18
页码: 227-2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宋代至1997年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发展情况。
关键词: 文学 诗词 俞溪头村

内容

龙华会
  龙华会在永康之前身是“百子会”,参加者以手工业者为主,大约建立于光绪廿年(1894)前后。党魁沈荣卿,后会同金华“千人会”首领张恭和武义周华昌一起率众加入终南会,不久,终南会主卒于永康,副会主离浙,沈荣卿等另开山门名曰“龙华会”。当时流传民谣“若要天下真天平,除非龙华会上人”。沈荣卿任正会长,总部设金华,金华府属8县均设分部,会员2万余人。
  俞溪头村俞凤鼎、俞凤山、俞凤根、俞爱春、俞焕章等人,目睹清廷腐败,萌发革命反满思想,追随龙华会会主沈荣卿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缙云龙华会分部首领吕嘉益与当地土豪发生械斗,被围困壶镇,俞凤鼎率俞溪头附近龙华会众,随儒家人吕阿荣参加解围战斗。俞凤鼎家养骡马,经常骑着骡马来回俞溪头与县城之间。戊戌政变失败后,清王朝疯狂镇压革命党人,在白色恐怖下,俞凤鼎等俞溪头革命党人首先带头剪去辫子,以示反清决心。
  红三团攻打壶镇前前后后
  民国19年(1930)9月5日(旧历七月十二日),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三团,攻打壶镇。俞溪头村参加这次战斗的红军战士有俞汝生、俞春茂、俞思火、俞金玉、俞章寿、俞加水、俞章货、应章火、黄长德等50人。俞加水个子高,力大无穷,是加三扭火药炮队炮手队员,当时被誉为神炮手。在战斗中俞加水、俞章货、黄长德3人不幸牺牲。
  攻打壶镇的战斗,是红三团在独松山上召开的骨开会议决定的。9月3日又在方山口召开了骨干会议,研究部署战斗方案。9月4日,部队从各地汇集新楼,政委楼其团、团长程仁谟作战前动员,宣布红军纪律。为防国民党永康县当局派军抄后路袭击,红三团派遣胡宝火部50多人,用俞溪头大宗祠堂在每年八月游案时用的台枪、火包(加三扭),坚守五木岭,以防不测。
  9月5日凌晨,红三团1500多名指战员,胸前挂着红布,肩上扛着各种武器,从新楼出发。天亮前到达好溪西岸。因连日暴雨,溪水猛涨,部队不能涉水过河,在几座桥上向壶镇守军进攻。王振康首先率领第一营4个大队500多人在壶镇大桥西头担任主攻任务,程仁谟率领3个大队攻打石龙桥,其余分别部署在壶镇大桥至石龙桥中间一带几华里长的战线上。由于壶镇守军事先得到情报,加强了守备,拆除了石龙桥的桥板,部队几次用楼梯架桥冲锋都没有成功。守军在壶镇大桥东面桥头高高垒起沙袋,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用机枪严密封锁桥面。红军一连组织几次冲锋都被强大火力压了回来。部队出现了较大的伤亡。中午时分,红军用加三扭火药火炮向守军阵地猛烈轰击,又组织突击队员强攻,都没有成功。这时背后一阵枪响,国民党舟山保卫团包围袭击,红三团为了避免更大牺牲,不得已命令部队撤退。这次攻打壶镇战斗,红军遭受较大损失,有34名红军牺牲。
  9月中旬省保安七团与舟山保卫团联合进剿龙溪山,烧毁房屋5间,并杀害应阿水的妻子,在龙溪山烧杀后,旋则在峰箬云溪进剿,在峰箬祠堂、祠堂甲长刚宴请秋分酒,吃完来不及收桌子,保卫团一到以为是红军战士刚吃过饭,则烧毁祠堂一幢。在保安7团团长徐平桃带领下,进剿俞溪头。保安团一进村,青年男人已四散,避入山林。紧接着保安团,堆放7个燃烧点,一声令下,俞溪头将顿成火海,所有房屋将夷为平地。在千钧一发之时,当时洪洲村保正阿唐公(育唐)则召集全村老年人出面讲好话乞求,才改为拆除参加过打壶镇的红军家部分房屋,计10多间,一一被烧毁。
  (根据俞国基、俞绍妙、俞同归等口述整理)
  下寮岭伏击战前后
  民国34年(1945),以应飞为首的游击队,经常在仙岩、大箬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这时县里有一支常备队驻俞溪头村北的灵岩。
  民国37年(1948)6月5日下午,俞溪头集市。县常备队有不少队员到俞溪头逛市。时至下午,当县常备队第一中队从俞溪头逛完市后,朝灵岩方向走时,很快进入了游击队的伏击圈。埋伏在大猫山上的游击队战士即向他们开枪射击,打得敌人丢枪弃弹,四散逃窜。中队长徐义康及其以下13人被击毙,还俘虏多人。缴获长短枪枝15支,机枪1挺。接着割下徐义康的头颅,悬挂在外田街桥头示众,并打开粮仓,分粮给群众。张贴标语,开展政治宣传。
  游击队取得下寮岭伏击战的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当局则派汤恩伯102旅步兵十二团来永康清剿。7月,汤部一过马过滩(前陈溪滩),认为是“匪区”,青壮男子就是共党,见人就杀。当部队进入俞溪头村境时,大部分村民已逃往深山老林山去。他们在乌班岭头看见柯陈后山陈莲荣在割稻打稻,则派人飞奔追捕,抓到后身刺10多刀被惨杀于后金。俞兴传、杨中钦在外田街碰到抓去,范金土在九里抓去后,三人于当天被杀害于灵岩寺前。
  (根据周汝春、俞兴祥等口述整理)
  俞兴邦为全国市长献艺
  1993年12月8日,《浙江老年报》发表了题为“挥毫泼墨尽风流”的文章,记农民书法家俞兴邦为全国市长献艺。
  永康市醉墨庄里的农民书法家、个体户俞兴邦于10月上旬赴京参加全国市长研究班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一位普通的农民书法家,怎么会和全国市长研究班挨上边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去年,北京全国市长会议、参观义乌小商品市场现场会时,中国市长协会主任王长升、秘书长叶维钧等看到原永康县府赠给义乌等四代小商品市场开业的纪念匾上(小商品大世界)六个光彩夺目的大字后,都十分欣赏。回京后,特来信要求书写这六个大字的书法家俞兴邦为中国市长协会、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书写纵、横条各一幅,拟用于制作大门口的牌子。
  俞兴邦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把“中国市长协会”、“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两幅雄浑潇洒的行书繁体字条幅寄往北京后,有关领导看了非常赞赏并来信致谢。然后大楼竣工时,又书写了一块《市长之家建造记》碑文。在今年喜庆全国市长研究班创办十周年日子里,他们也没忘记千里之外的永康农民书法家俞兴邦先生。特来函邀请俞兴邦先生参加这次全国市长研究班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会议上专门安排时间让俞兴邦在200多名市长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当场挥毫书写作品,并拍摄电视录像,与200多名市长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李瑞环、陈希同等同志们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俞兴邦现任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理由、世界书画家协会华中分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旧谱中有关太平军的记载
  (一)
  咸丰戊午(1858)年,太平军入侵,俞懋昆公组织民众抗斗之,同治壬戌(1862)年四月,县人纠众攻城,公与族人里绅挨家挨户,动员参加,攻打太平军。并立言“能斩寇首者另行重赏”。凡粮食器械都一一周详备之。越七月不克,太平军复侵洪洲,公与族人僻守山林,与太平军短兵相接,与之格斗,身受重伤,经家人医治无效而病逝。(摘自俞懋昆传)。
  (二)
  咸丰辛酉(1861)秋,太平军占踞永康城乡,乡民多避于九家源坑。俞若金经常手执快刀、长矛,慷慨自誓,保卫家园,并组织附近丁壮,各备器械,以防不测。冬有大股太平军入侵九家源,为保住万楼坞千余名男女老少生命安全,若金率领丁壮英勇顽强,奋力拼杀,一场血战,打退了太平军多次进攻。(搞自俞若金传,潘树棠撰)
  (三)
  同治壬戌年(1862),洪州村动员16岁成丁全部参加过抗击太平军的牛金岭战斗。在战斗中不畏贼兵众多,奋力拼杀,踊跃争先,族人共击斩首伤太平军百余人。
  四月十四日,地方官兵汇集四方民团攻城,七日不克。乡邻族人都避于绝尘山(龙溪山)、仙岩、九家源及方岩山。
  是年,永康过往太平军,不知其几十万数。此往彼来,无处不到。春,有一大队人马驻扎神坛村,半夜三更,入九家源坑掳掠,偷袭俞若金住处。是夜,金未尝解衣,假寐闻声而起,有六七人已至床前,乃伸足踢之,贼跌倒在地,群贼遂入,金即徒手空拳格斗,夺取器械且战且退,连毙数人。逐出门外后,群贼重重围合。金左右力拒,伸手飞足,且战且退。回旋御之不能犯,太平军众士惊曰:“此子手足皆兵焉”。得有穿红衣贼首,独奋怒向前朴来,金即夺其铁枪折之,一与一互相对击,扭至门前塘岸,金力大无穷,两手高高举起贼欲抛入塘,衣襟被贼牵扯,金亦失足随势入塘,左手紧紧勒贼辫,毙贼于水中。众贼继至,环守塘岸时,金独立塘中昂首疾呼杀贼,而同村壮丁均伏山涧不敢奔救,金遂被石击伤耳门。太平军众士亦呼“好汉,好汉”而去。族人收其尸时,左手握贼辫,时年仅33岁。(辑自俞若金传,黄凤来撰)。
  (四)
  八月,举人章庆培招勇士数百人,与处州部分官兵驻扎洪洲。章氏因军令不严,独自往母家暂避,县城太平军探得驻扎洪洲情报,即率军直捣洪洲。经过前陈(前阳),见房屋则焚烧,见人则杀,见妇女奸淫掳掠。
  十一月,太平军攻绝尘山。山上聚勇数百人,打退太平军多次进攻。十二日,太平军在洪洲掳掠。村民俞崇启妻黄氏、俞关星妻应氏坚贞殉难。
  冬,太平军又入村境。村民四处散逃,烧毁村境内的颐七六公祠、举人望江县知县俞玉韬寓所、外田街俞有斐进士府第以及大批民房建筑物。族人被伤,被掳者多人。
  (五)
  应氏(1843—1862),俞关星妻,前陈应志佑之女。清同治壬戌年(1862),太平军入侵永康,四月十二日,官兵与地方武装在李溪牛金岭打伏击战。太平军将士寡不敌众,死伤无数。后太平军又攻城七日不克,太平军又从金华,武义调兵增援永康,乡人避难于绝尘山。十一月太平军攻山莫能进,十二日太平军直捣洪洲,经过前陈村,一路上烧杀奸淫不断。应氏亦在母家逃避不得及,则在马过滩投水尽节,时仅二十岁。马过滩,昔有大寇盘据于绝尘山,村民多被骚扰,其山峻险,山下人莫能攻,后大军兵临其境,马过于滩,因而得名。后太平军退,家人寻其尸以葬。
  (六)
  黄氏(1837—1862),俞崇敬妻,陬山黄开池之女。生而端庄秀美。年17出嫁洪洲时,婆婆年已七旬,行动不便。她恪遵妇道,不辞艰辛,朝夕服侍左右。越九年夫逝,育一女,因生活艰难以疾卒,后而养俩继侄子。
  清咸丰辛酉(1861)太平军进兵永康,久而不去。同治壬戌(1862)太平军入侵洪洲,烧毁房屋,搜刮山林,村民无处栖身。她与姑叔及俩养子避乱于方岩,结庐而居,山上茅房相连。时太平军盘据缙云胪塘,势如狼狠,无日不至,难以回家。九月十六日,太平军退至芝英。至十月十七日村民陆续回家。十一月十二日,太平军又入侵洪洲,居民多人被杀,妇女被掳奸淫。黄氏坚贞不从,骂贼不休,遂被贼砍之,身无完肤而殉节。时年25岁(辑自黄氏节孝烈妇传)。
  (七)
  洪洲下五里许,有马过滩者,胡为而名也。闻诸父老昔有大寇,巢於绝尘山,士民多被骚扰。其山峻险,山下人莫能攻,后大兵临境,马过於滩,因以名焉。至我朝上纪元之岁壬戌十一月十二日,应氏殉节於此。稽应氏系出前陈应志佑女,俞关星妻也,氏于归时年二十岁。
  是岁四月十二日,县人苦於寇,将不堪命,阴通缙邑义勇,与各邑士民纠围,连约寇至牛金岭,窥伺形势,吾乡之众聚集於里溪地方者,合围而进,斩寇首百馀人。遂攻城,七日不克,寇愈炽。都人士避寇於绝尘山,寇屡攻莫能进。举人章庆培等乃招勇数百人,议接处郡残兵驻札洪洲,氏因军令之不严,也先往母家暂避。讵料县城之寇,闻兵稀少直捣洪洲。经遇前陈见房屋则焚烧,见人民则杀戮,见妇女则取携。时氏亦逃避不得,闻水声潺湲急赴之以尽节。寇退,家人闻之寻其尸以葬。
  癸亥正月寇肃清,余与同里友人俞君钟杰,范君世芬、世荣等备采里中之殉难者以报,而氏独不及,盖以其尽节於母家也。
  庚午夏适其盛族重修华乘,得诸应君夫振华与氏原属本家,故得备闻其事。且幸上宪遗文补报,余得录其事迹以闻,俞族长者哀其苦节,乞余言以徵其实,余不忍听氏湮没不传也,爰纪其大略与友人作诗以旌之。
  (俞应氏殉节于马这滩诗小序)
  俞永仁轶事
  俞永仁熟读四书五经,什么“将心比心测已计人”“已所不俗,不施于人”等等,钻书本、讲道德、重礼义,村上人讲他为官时办事认真,心慈手软,红朱笔不忍下点,辞职弃官。民国20年(1931)俞永仁任徐州中央陆军监狱署署长。农历十二月卅日那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想到过年佳节,召集监狱内三百多名犯人训话,吹嘘尧舜治牢的做法、宣布放假半天,让大家出去洗浴、理发,晚饭前按时回狱。岂知这天晚上,犯人一个也没有回来,都逃走了。这时才慌了手脚。但他又急中生智,命令看守统一口径,伪造现场。上头来调查时,俞永仁以“力所不及”加以搪塞,蒋介石怒火万丈,把俞永仁投进监狱,关了好几个月。
  出狱后,永仁心灰意冷,无意仕途,回永康在俞溪头教书。他乐善好施。对佛教很相信,对长辈很孝敬。生活也很简朴,一块乳豆腐要吃一天,一碗酱要吃一个月。后来干脆退隐在家,出门上旋井坑开山种油桐、栽杉树;回家教儿子练习书法。其子俞兴邦在他熏陶下成为颇有名气的农民书法家。
  俞仲深公憩耕楼记
  去永康县东仅一舍,其地曰洪洲。田多膏腴薪水之利,便於取给,有巨族俞仲深氏者世居焉。仲深之先难仕隐不一,然皆力学尚志,咸以善士称。至其尊翁光大,尤为荐绅家所推重。而仲深与弟仲昭,能振先德,益修弗懈,敦尚古道,不事浮靡,凡诙谐郑卫之音,略不经意,惟服田力穑,用孝养厥父母,读书自娱为事,仲深因建楼居焉,释耕之所取周书,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之义,颜其扁曰:“憩耕”。乃以书抵南塘,请予以记其事,予惟惰农废业固也,徒尔作劳,不知休息之道,亦终归于废而已焉,望稼穑之有秋哉。夫稼穑,民依以生者也。四民之事,莫劳於稼穑;生民之功,亦莫盛於稼穑,故大舜之治,天下自历山始。后稷教民耕艺,有周赖以长治久安,然则仲深不以逸为逸,而以勤居逸,其必有见於此欤。予尝过仲深数居是楼,云溪环其前,石室屹其右。观其林峦之润,烟霞之卷舒,睛容雨态,不可具状,莫不心旷神怡。当其春雨方滋,土膏脉起,修我覃耜,饮我黄犊,俶载南亩平秩东作其耕,泽泽是蔍是蓑,於温於畛,黍稷茂止,不稂不莠。及乎秋露既零,黄云万顷,〓䅉西风,奄观銍艾纳我场圃。我仑既盈,以酿以〓,以享以祀。宴及朋友兄弟和乐,笑言哑哑,於是咏幽风之古辞,歌康衢之帝力,聚精会神,充洽道义於斯楼之上。其视庞公之陇上,子真之谷口,则谁为之优劣哉。世之所谓揽风月,藏歌舞,以悦庸人之耳目者,则又霄壤矣。况仲深尝以区遂之,别长於编户总兹粮赋者有年,彼其同时为之者,曾几何人不获戾於厥躬,夫岂区区之聪明,而先为之区画哉。盖由夙夜奉公恪遵彝宪,勤以率之,公以莅之,不籍威灵,不敢怠荒,不后公家之期,故民不劳,而事克集矣。尝闻伊尹处畎亩而卒为有商之阿衡,今仲深当有为之时,抱可用之才,必将著赫然之名烈於太平之世,以自见也。夫岂晦迹退藏终於畎亩往而不返者耶!
  予执经於草阁李公之门,适仲深后至其美质淳气,草阁尝称以勉人,予时忝一日之长,仲深一见遇之,奚翅如亲兄弟焉,弟予多病,文思荒落,不能有所发挥,姑摭舆论而为之记。
  洪武己丑冬十月一日金华唐光祖书於南塘之克己斋。
  颐七六公重建特祠记
  洪洲俞氏者,予永望族也。溯其自始,在轩辕时有跗公者,与岐伯参辨药性,以济生民,是俞之有姓由来远矣!从此而降,世有名人。至汉有司徒椽连公;前赵有中常侍容公;三国时吴有都督讃公;晋有将军纵公;唐天后时有直言敢谏如褚王等文俊公;至宋景德四年丁未进士官御中丞〓公;更有清老、秀老、紫芝、皆以诗鸣世,介甫王公常赓咏之。
  惟苍老,字太原,号冲虚道人。由仙居九郎溪始迁吾永横山殿前,再迁高厚。淳熙二年乙未登詹骙榜进士,阴授凤翔眉县令,升需州知军民事,后公及郡马巽五敏公,由高厚转迁洪洲。升福建市舶提举云六旭公,又名大亨,字翼之,爱此山水青秀,积功累仁。后有元至正八年戊子,登王宗哲榜进士拱公。传至颐七六芳公,字克茂,淑配杨氏,家道益以丰隆,子孙益以昌炽。越八世孙显名有斐公者,复起而登顺治十八年马世俊榜进士,可以见天之报施善人,果不爽也!爰有奉先思孝者,创建颐七六公特祠,以时致祭。予幼游学于斯,观其堂名曰“肃伦”。未尝不叹其光前裕后,自宜永垂不朽也!
  咸丰壬戌八月初,因战乱祠被烧毁。至同治辛未年间,祠下理事者若涔、若枝、美基、冀杭、崇星、崇倘、临海、永清、若擢、新焕、鼎泮等与众嗣商议,仍其旧址重而新之,增而广之。所费於常孥外照丁派工,同心协力。越年馀,遂得告成。悉访先前供奉神主式,以七六公为特祠始祖。又追始祖所自出之祖,而以始祖配之,其余分行辨第,以序昭穆,则千万年之丞尝永赖焉!今望族续修玉牒,受业於予之友弟鼎耀,嘱予作记,以明首事者之功。予自愧才疏学浅,不能备详而谊不容辞,敢述其巅末以垂示后昆云尔。
  时龙飞光绪十二年岁在丙戌蒲月上浣谷旦
  眷姻晚生邑庠生王慎修盥手拜撰
  乾百六十三俞根公特祠记
  公讳根,字培之,明处士也。慕仙岩山水清奇,有龙盘虎踞之势,爰生迁徙之念,遂以之为号焉。天性敦厚,制行谨严,父早逝,母享高年,皆竭力以事之。宗族乡里交接之际,咸能以礼,如沙泉公,云窝公,阳山公诸名人,皆与为莫逆交。迄今子孙甚多,洪洲仙岩,振振绳绳,沐其遗荫,念公积善余庆,不可以无享堂,於是护常下裔孙章火、珍圭、宝珍、子蓬、金山、日寿、烧货,金立、福寿、金良等同心协力,相与擘画。遂集众定议,并请堪舆家相其阴阳,择得仙岩村下水口之处,以为前厅寝室基址。伐岩石,陶砖瓦,聚栋梁,备榱桷,於民国癸酉年创建,丁丑年落成。是役也除取诸常山树木之外,幸有二常助来大洋三百元,於以足用。计前后二进,左右两庑,共十六间,以世祚之必祈其悠远也。爰取诗经本支百世之义,颜其堂曰“百本”。噫,斯祠之成也!不独子孙永久可以致敬,且於仙岩之地水口益见其美,将见居斯土者,家产益见其隆,人丁益见其旺矣!此亦宗族大事,不可以不纪也,爰为之述其大略云。
  时民国二十六年岁次丁丑葭月上浣谷旦,裔孙贡生文德谨撰。
  俞樾祖籍永康
  俞樾(1820—1906),字荫甫,号曲园,是清代的朴学大家。俞樾于清道光二十四年中举,三十年登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改河南学政,曾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是各书院及杭州诂经精舍卅余年,著有《春在堂全集》,其中以《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部书尤著。现苏州曲园还有“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的门匾,园中有“春在堂”,楼台亭阁,极其雅致。其孙俞陛云是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当代的红学专家俞平伯即是陛云的令嗣。
  俞家一脉相承,极一时之硕望,大家都晓得他们是德清人。可是很少人知道俞樾祖籍却在永康。
  清代光,宣年间,先父俞益敬,年事尚轻,一时为堪舆家所迷。家虽穷困,而望风水、找风水地却极其殷勤。当时武义有个名叫蒋万洞(俗名蒋老大)的,善风水术,与先父为莫逆交。一天,两人走到古竹畈,向隔溪远望,见一石笋巍然耸立,老大就说“这是元笔,山上必有状元地,于是两人兴致勃勃上山去。见村后有一青栗树丛,郁郁苍苍,地形绝佳,在树丛中有坟墓,即相与转询村人,有一名叫加足者,承告这村叫“仙岩”,是俞溪头分居于此的,这山叫眠牛,这家坟便是俞樾的祖坟。就相与凭吊而归。
  宣统三年,我随父从端头迁回俞溪头祖处居住,又时常听到有关俞樾的传说,如说俞樾其祖既卒,请识风水的相地安墓,风水师术颇高明,说安葬此地要出状元,不过安葬以后子孙要远走他乡,越远越好,越远越发,还得向顺水方向走,否则不吉。安葬事毕,当兄弟三人遂将动产、不动产悉数变卖,携眷远迁。据说其一支向丽水、云和迁;另一支向仙居迁;又一支向杭州德清迁。后来,云和、仙居二支都很衰落,只有德清一支子孙繁衍。到了清道光年间有俞樾者考中了秀才,曾报到俞溪头俞氏大宗。其时族上人曾为其道喜。不久,俞樾复登举榜,也同样来报。据说当时有一仙岩护常下子孙的近亲名叫天印(章焕父)的,时在俞溪头外田街上开店,他对报子说:俞樾一家近无亲人,只有一两个穷光蛋,自己衣食无着,哪里还能接受你的报?可天印的肚子里却在打算,如果接了报,以后这族上的常产要让他拆光的,于是就拒绝了报子。临走时,天印曾打发些盘缠给报子了事。
  鼎革以后,时当民国元年(壬子年),族上重修谱牒,曾派人(俞文德)前去德清俞府通知,可是文德只到女儿家逛了一段时间,回来说是找不到就完了。后来本村出外打铜锅的俞阿苟到过德清俞樾府上,经说明俞氏支流渊源即视阿苟如亲人,殷勤招待膳宿。回家后与村里族人道及此事,才知俞文德确没有到过德清。
  民国三十年前后,仙岩亭后人有个俞福丁的,因奸杀案押解金华高等法院候审,事前竟碰到承审员俞某,据说俞福丁询问仙岩及其祖坟甚详。经审问此案,宣判俞福丁无罪,交保了事。据说这姓俞的法官是德清人,与福丁有同族之谊。后俞福丁备礼前去道谢,亦经婉言谢绝。此案具保者为云溪人范汝坡,范是当时的保长,其人现尚健在,所谈确凿。福丁妻现也还在。
  抗日期间,难民工厂主持人吕公望曾问起仙岩俞加丁,问起有无德清人来过?加丁告以没有来过。回家后,他曾与邻舍道及俞樾后代将有回仙岩建造房子安居之事。细想起来,大概当时德清沦陷,俞樾老家已遭日军洗劫,有姓俞的本族人(其人名氏不详)寄托在难民工厂或者想回到仙居故籍苟安之意,对氏族观念尚绵绵不绝。此事俞溪头尚有人道及者。
  今年旧历二月十三日,我为了了解俞樾仙岩祖坟及其一支迁出德清情况,曾到仙岩向俞樾祖坟进行过一次凭吊,当时适俞溪头护常的子弟前去吊祭者多人,相与谈起者有青栗树人的一家,确系相传俞樾的祖坟。现青栗树枝叶茂盛,如抱如盖,尚属葱郁。据说坟前原有坟面石一方,“文革”时移到村前池塘作为洗衣埠头之用。我亦曾前去反复加以识辨,石上刻有“俞公之墓”四字,其旁并无年月祖宗名号及嗣孙等名氏(但据父老所言,事属确实,由于俞樾一家远处他乡。其祖坟年年在清明前后都由护常下子孙标清致祭)。事后,县志办公室负责人应宝容闻此同志事实,曾专程前往调查,并拍摄了俞樾祖坟的照片。
  现在俞溪头方面的旧宗谱,经“文革”的浩劫,所存不多。虽有亦残缺不全,对于俞樾世系尚未查明。但有岩法者曾一再说起,解放前曾由俞桂远、俞有明两人在谱上指出某祖宗实为俞樾的先人,惜未能详识其名号。总之,俞樾一支确为俞溪头仙岩护常下一支之后裔是毫无疑义的。
  再我本人犹依稀记得,当年在金华省立七师读书时,有一次上历史课,教师陆辅唐(金华人)讲到俞樾时,他掩卷回忆良久后说:“早年我从丽水回家途经缙云,在桃花岭上,亲见一座庙碑,碑文好象俞樾作的,文中提起他是永康人的意思,原文已回忆不起来,当时我对此亦有所恋恋。
  抗日时,我族上丁俞永仁在南京工作,曾与俞平伯会唔。言谈之下,性深谊笃,曾经说到他们一支实为仙岩后裔,希望将来重修谱牒时,来信通知他,俾可进行合修。事有凑巧,民国卅一年(壬午)俞永仁解甲在家,会族上修谱,俞永仁、俞景福参与其事,事既竣,永仁忽对景福提起上项事实,如不通知他。实慊然不安,遂修书投报。会当时政府已内迁重庆,后重庆邮局以详细地址不明退回,此信内容均经亲见,并无讹误。发信时过境迁。永仁已谢世,而景福言之确凿,似非空谈忆测。
  综上所述,俞樾一家确为永康俞溪头仙岩护常下一支后裔无疑。据德清俞洪春4月26日的来信,说德清俞姓家谱已经平老作好,不日将选归德清,还说届时当邀我们前往一会,真是求之不得。(俞仁友)
  德清俞平伯的侄儿俞洪春给俞仁友的两封信
  其一
  仁友先生:
  你的来信已收到知悉内情,我是小辈,不懂俞字门中事,我今年57岁,是俞字门中谪亲人,我们南埭圩俞字门中二十多户,就是我一个看守祖坟的。俞门中取名金、木、水、火、土五个字排成,不知仁友先生大名叫什么?排在那个字。我大名洪春,我父亲金字辈,北京曲园玄孙大名平伯是金字辈,祖父土字辈,我祖先确是永康人,我看到俞阿龙中探花是考举中看到先祖是永康人。
  现在俞门中在外面有十多户,多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工作,你要找的我叔父俞铭铨,现住在杭州外西湖俞楼47号西冷桥向东第一三楼,有二位叔父住在那里,他们比我懂得多,望先生有空来杭看他们。俞楼房子是曲园太祖父的,我们各取金、木、水、火、土,不知你们谱上有这样排否?我们家谱不完整,要查家谱要到北京平伯叔父处查,平伯叔父几次提出要理家谱。日本人来以后公堂解散。我叔父年纪大了,今年86岁,现在中央文化研究所工作,是搞文学工作。你下次写信可寄杭州外西湖西冷桥下俞楼47号俞铭铨收。我不知先生是什么辈份,只好就叫你先生。不知永康俞溪头姓俞的有多少户,祠堂是否还完整?听父亲对我说永康祠堂有几百家姓俞的,你们姓俞的现在都好吧,你们离永康县多少路,下次有人来德清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南埭圩俞姓一切都好。请先生代问你们姓俞的一切安好。
  洪春(小名阿庆)
  1985年1月28号
  德清县城关乡金星村南埭圩俞寄
  其二
  仁友兄你好:
  你在4月6号的来信早就收到,知悉一切情况。关于你问的事我小辈不懂俞家上几代情况,你托京根兄探问情况是事实。铭铨叔父去年古历十二月廿六日去世了,叔母无心管理俞门的事。我们以前所管理的,是由曲园太祖一手包办的。曲园出生在我们南埭圩的老屋,在文化革命前被火烧掉。你问曲园上有几代不清楚,我的看法再多二代至三代。我地老坟基不多,你上次寄来二封信也转往北京平伯叔处去了,久未回信。等北京来信,再把情况告诉老兄。现在有很多困难,平伯叔父今年86岁,对有些情况,他不接客,不招待,不等什么回信。他一个儿子在天律工作,同我同年,今年58岁,小我几个月生,是堂弟,他们都有工作,抽不出时间来办我们的事。你说苏州俞陛云探花府,在56年平伯已送给国家,我知道的。
  我上个月去杭州到俞楼门上上锁了,婶母不知那里去。我去看我锦涛叔父,他也住在俞楼,他年纪大了,和叔父母二人被女婿接去住,等天气热一点,锦涛叔父要回俞楼住的。照我看京根兄在杭工作,请把京根兄住处告诉我,我有空去杭好顺便看看京根兄,叫京根兄同到锦涛叔父那里去。杭州有铭铨的儿子,在杭州他们都有工作,平时没时间,等星期天可以谈谈。请兄转告给京根兄,有了通信处我到杭州会找到他的。
  上次去杭州,锦涛叔父对我说,北京他们把家谱搞好了。在外面搞好后,以后要发到村中来,由平伯儿子来搞。望兄身体好的活,来杭看看,大家谈谈,对信上总有情况说不明白。我们离德清县城三里路是近的,东门过三里塘到县良种场过东就是南埭圩。你到德清后同往杭州去玩玩,大家谈谈。我岁数不大,体力比较好,能走路坐车坐船,到杭州很便当。望兄原谅我一切,我们安好请勿念,下次再联系。
  弟洪春(小名阿庆)
  于85年4月26号
  洪洲俞氏续修宗谱小记
  洪洲俞氏,700来年中,共纂修宗谱15次。
  最早一次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俞氏四世祖俞敏所编,其谱至其子俞旭时,已腐毁莫究其由无考。
  第2次是俞旭在元代元贞元年(1295)孟春重新编纂宗谱,托柯陈人,他的岳父陈安可作序。
  第3次修谱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仲春,永康县尹京口(镇江)俞希鲁作序。
  第4次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重阳俞仕宏修纂,李晔(草阁)作序。
  第5次在俞希声、俞申等人发动下,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2)正月,编辑而成,芝英人应廷育作序。
  第6次是俞有斐子俞坦及士煌、瑞麟等人在清康熙三十年(1697)冬月重修,武林人徐潮作序。
  第7次是在乾隆廿三年(1761)九月续修,永康县事高大泽作序。
  第8次在乾隆五十八年(1794)菊月完成,俞鉴食等人修撰,族人二十世孙俞衡作序。
  第9次在俞双林、俞立崔等发动下,于在嘉庆十八年(1813)孟秋辑成,俞氏二十世孙俞玠作序一,俞希作序二。
  第10次于道光八年(1829)孟秋,在俞若渭、俞一达等人发动下续修完成。陈之宣作序一,俞一达作序二。
  第11次是在俞洪法等人发动下,于道光三十年(1851)仲夏续修成,俞氏二十四孙俞均作序。
  第12次在俞钟杰发动下,于同治九年(1877)完成,二十三世孙俞聚英、俞钟杰作序。
  第13次俞若擢、俞临基、俞文谈等人修纂,在光绪十二年(1887)完成,二十二世孙俞若擢作序一,二十三世孙俞钟杰作序二。
  第14次是俞梦成总纂,在民国元年(1912)阴月完成,俞梦成作序。
  第15次是以俞德卿为总监,益元、进登、龙根、文德、寿康、景梅等人续修,在民国26年(1937),开始辑修,至民国31年(1942)完成,程虚白作序一,二十四孙俞咨垂作序二,二十四孙俞文德作序三。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