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石室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9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石室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石室山情况。
关键词: 石室山 旅游资源 俞溪头村

内容

石室山,位于俞溪头村西3里许,山形似钟,亦名石钟山。山中有洞如室,故称石室山。石钟高150米,洞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石室洞可南北横穿,洞宇宽敞,能容数千人。洞内建有唐会昌五年(845)的洪福寺。
  据元代《俞氏宗谱》陈安可序载:早在南宋淳熙年间,俞氏三世祖万二公俞盘,资助千金,重建洪福寺法堂大殿,置钟鼓、山门两厢,又舍田20余亩。
  南宋中叶,著名学者吕祖谦,陈亮、俞厚、应孟明等曾在石室设文会堂。元有李草阁、俞仕宏、俞标等人常率徒此讲学。明有俞敬、俞〓、俞希声,清的俞王韬等名贤聚徒论道,切磋学问。山周有狮、象、钟、鼓诸峰环列。石鼓高100米,与石钟对峙。俞培德有《望钟鼓诗》赞云:“狮象守门头,钟鼓锁溪流,太白饮马处,平川绿油油”。抗日战争时,杭州灵隐寺洪超法师曾在此办有图书馆,藏书千卷,供人阅读。进山门,拾级而上,就是烟树竹径幽深处,两旁浓荫蔽空绝妙,有井有塘,泉水清冽,湿润凉爽。
  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后,四方善男信女乐助,重修名刹殿门。观音殿、进山门及进山门亭、并购置钟鼓。观音殿新塑了如来、观音、弥陀、等佛像。洪福寺后洞有、关公、关平、周仓、陈十四等佛像。
  “湖塘桥”对面又一坑谷,曰寺前坑。寺前坑洞穴诸多,其中有一洞,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洞有多深,奇妙莫测。
  发源于四十四坑铜山源头的扬溪,水流经灵山湖,水声潺潺西下,在石室洞口几十米处与俞溪头大溪汇合。雨季或水库放水,杨溪、俞溪两水倾泻汇合,浪拍波涌洪福寺桥坝,犹似潮水翻腾,瀑流荡人心魄,象数十匹白绢从坝上飘荡飞散。卧狮山下相传几千年前,这里常发水灾,洪福寺桥上方的石洞里住有平水大王,在这里镇水魔,平大水,保一方平安。
  每年盛夏来临,来石室山消暑者络绎不绝。石室洞内冬暖夏凉,夏天没有苍蝇和蚊子,一进洞口,习习凉风扑面而来,进了洞里暑气即全消。即使在盛夏高温时节,这里溪水温度,始终保持在摄氏10度以下。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去缙云族叔李阳冰处,曾饮马杨溪,故又名李溪。
  五木岭至灵山湖、仙岩、龙溪山一线,可谓永康市的十里画廊。从石室山洞北拾级而上道士岩顶,更是迷人惊绝。四处奇峰罗列称雄,怪石嶙峋,悬崖峭壁,苍松鹤立,每当天雨蒙蒙,这里是奇松云海的世界。
  道士岩顶西下,有一800平方米的白岩洞,洞背倚青山拱秀,左右怪石神态各异,洞内在七十年代建一寺院,游人香客纷至沓来。相传,古时候仙人吕洞宾,挑着两箬笼“金小佛”,路过杨溪时,正遇上发大水,他就跨大步想跃过溪去,不料这一跃,就把扁担跃断了,扁担变成了如今的扁担岩,箬笼变成了道士岩和灵岩山。
  俞氏四世祖,郡马公俞敏,幼时从师吕东莱学,曾邀老师登游道士岩。在岩顶观光揽胜时,吕东莱大呼赞曰:“洪洲之地,壑奇,峰秀,洞幽,真乃永康之奇境也”。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人物

俞盘
相关人物
吕祖谦
相关人物
陈亮
相关人物
俞厚
相关人物
应孟明
相关人物
李草阁
相关人物
俞仕宏
相关人物
俞标
相关人物
俞敬
相关人物
俞希声
相关人物
俞王韬
相关人物
俞培德
相关人物
俞溪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李阳冰
相关人物
俞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
石室山
相关地名
洪福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