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9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古迹
分类号: K928.705.5
页数: 4
页码: 105-108
摘要: 本节介绍了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文物古迹情况。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古迹 俞溪头村

内容

郡马府 座落上宅后塘,古名后塘书院山脚。洪洲始祖俞敏约建于元代元贞年间。建筑规模宏大。建有川堂、前厅、后堂、东西照厅、内外台门、崇祀观,计百余间,花园数亩。郡马府前有月池塘。吊马石至今尚存。内台门毁于民国初,外台门在1967年十四生产队为建队屋而拆除。每年元宵灯节,龙灯都要在月池塘绕塘两周半,然后在外台门前小憩朝拜祖宗,鸣放鞭炮喜庆。
  憩耕楼 大约明洪武年间俞濬建造。李草阁经常登门与其门生俞濬咏诗谈论古今,并题“憩耕楼”书之,金华南塘人唐光祖有《憩耕楼记》记其事。其楼大约毁于清初。
  俞沙泉接官亭 又名花厅基,位村南,建于明正德年间,是永昌太守俞沙泉接客会友的场所,此亭大约废于清乾隆年间。亭前池塘,名曰上浮塘。
  俞沙泉府第明时进士、永昌太守俞沙泉所建。位村聚居之东北、后毁战乱而湮废。
  孝子门 位于村东南花千门街。约建于明崇祯年间,为纪念处士、孝子俞承纲而建。内有前厅、后堂、夹厢几十间,孝子门今尚存。
  良房厅 土名赤脚厅。据传原厅堂建在上杨。明俞沙泉妻杨氏娶自上杨,上杨人为纪念杨氏,建造一厅堂。后经华下族人合议,从上杨移于洪洲村南,当时移迁,整幢屋未进行拆除,砖瓦不落地,因此名曰赤脚厅。1972年因建大会堂而拆除。
  进士门坊 坊位村西外田街。清顺治年间进士俞有斐所建。门楼飞檐翘角,大门左右有旗杆石礅,内有前厅、中厅、后堂、夹厢,数十间,花园数亩。花园有官塘1口,现仅存进士门和花园的官塘。
  俞玉韬府第 位村北彩屏山脚。清康熙壬子(1672)举人望江县知县俞玉韬寓所。有前厅、中厅、后堂、厢房。门前有石狮一对,雄踞两侧,左右旗杆石礅,后遭太平军焚毁,夷为平地,民国时期仅存旗杆礅。
  信房厅 又名胡公厅,位村东。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建造,前堂屋3间,后厅房大3间,两厢房10间。从道光起一直是合德乡三十七都洪洲胡公神像供奉场所。八月归案,出案迎罗汉娱神活动热闹非常。胡公厅现卖给私人作民居。
  七份里厅堂 位村北,清代建筑。二厅堂二天井,堂名曰“积善堂”。前后厅堂各大3间,南北厢房16间,厅堂前为大明堂,是俞溪头历代迎案打罗汉、迎龙灯活动的中心。清道光以前是三十七都供奉洪洲胡公的地方。后经族人众议移于信房厅。1970年毁于大火。
  楼府君庙 位村东塔石坑口。三间一伙屋一围墙。朝南边大路,门前有塔塘。大门上书“楼府君庙”,相传为秦始皇封赠。早年为洪洲姓洪人氏本保殿。旧址在塔塘对面庙坛前。俞氏人卜居洪洲后建庙移址于此。明清几经修建。旧时伙房有人居住,烧有茶水,供行人饮用。文革期间佛像被毁。八十年代在周福双等人发动下重建殿堂,塑佛像十几尊。正中间泥塑本保大王,左间四海龙王,右间百子堂。
  乐成庵 位村西,3间,乾隆年间颓废。清嘉庆庚申(1800)俞萃英,倡率捐资重建。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入洪洲境被烧毁。后历经多次重修。八十年代在周福双等人发动下进行重修。
  九里经堂 又名九如庵。 位村北,建于明代,建有堂屋12间,内塑佛像20多尊,有路亭供行人落脚歇息,四十四坑通往永城大路穿亭而过。早年经堂主人有茶水供行人解喝。
  五封庵 位村西五里许五木岭头下北侧。道光九年(1828)俞临孙捐资数十金建造。有庵房、伙屋、路亭20多间。庵内塑有佛象20多尊,同治十年后有尼姑数人居住守庵。在俞氏族人发动下,又义买置田数亩,烧茶水供行人解喝开支费用。民国后有人居住,五木岭田给予耕种。每年稻谷登场收割,五封庵主人常出四方邻近村庄筹谷以供烧茶
  水费用,烧茶水善举习俗一直到解放后,集体化时五封庵主人仍一度单干,后迁居他地。建造扬溪水库修公路,庵房路亭被拆除,在旧址附近新建3间亭。
  水口经堂路亭 位村西,水口城枫树脚。3间穿路亭。建于清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是俞溪头通往永城必经之地。
  塔石坑凉亭 位村东3里许,两间,曾多次进行修复。
  塔石岭岭脚亭 大约建于清代,1间,过路亭。年久失修,在“文化大革命”中毁。
  乌班亭 位村西南,2间,在俞振福等人发动下捐资,于八十年代义建。
  水口城 位村西,又名风水土城,始筑于明。历代族人修筑一道南北横亘延神的土城,城上栽樟树枫树,旧时树木葱绿成荫,景色幽雅。城上有路亭、乐成庵、榨油的油车屋。解放后集体化时已改造垦为良田,现仅存残城、几株枫树以及已破旧不堪的几间老屋。
  故童塔 位村西千金官凹,是集殓亡童之椁。形似塔状,故名故童塔。约建于明代,面积约1.95平方米,高3米,塔廊六角方形。青砖围砌,白瓦盖顶,塔内底部砌成浅井状,仰面放置一口大铁锅,锅上铺盖上一层以生铁铸成的网状方孔板,似铁米筛。塔身上方开一个高约56公分,阔53公分的投尸口。当塔内骨骸累累时,则择日选时,清塔毁骸,做水陆道场,请省感班做殇,演出《草席殇》《毛头殇》《精忠殇》4日5夜,做水陆道场。道徒挥剑画符,口中念念有词,念咒驱邪,谓之超度亡童阴灵。从水陆诸道再投胎出世,并保佑村民消灾集福,永保安康。古时医疗技术落后,保健设施差,许多儿童死于天花、麻疹、破伤风(七日风)、白喉等绝症之中,俗言“未过痘麻关,不算世上人”。俞溪头历史上,在死亡率最高年份。仅儿童死亡者达50多人,一般年份均有数十人(据宗谱世系中资料)。亡童均以稻草、破草席裹尸入殓塔内。
  惜纸炉 又名字墨焚烧炉。位村西俞氏宗祠右边。形似塔,面积约1.5平方米,高2.5米,塔形六角条石围彻,雕刻精细,用石板盖顶,又像六角亭,俞氏宗祠办有私塾学校,旧时师生崇拜孔子至圣先师,十分尊重知识,对于废旧字纸不得乱丢,都要投放纸炉焚烧,以示对知识尊重。旧进老人们也十分珍惜字纸,如发现子孙有乱丢字纸现象,也要批评教育。
  胡公庙 位村东。1992年在陈岩山等人发动下,为纪念胡公八月游案而建。三间一天井。
  水碓塘水碓 位村西1里许经堂山脚。约建于元代。内设有水力冲旋发动的水碓、水磨。在明代被洪水冲毁,不再复建。
  大坑水碓 位村南花厅基大坑。据《俞氏宗谱》载,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00),内设有水碓,水磨。光绪年间被大水冲毁。
  吊马石 吊马石尚在小溪中。俞敏郡马府吊马石,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岩宕山俞氏大宗禁采石处 位村东北1公里许。清咸丰年间,俞氏大宗族人合议,认为石宕山,上至坟交界,山尖朴降对直,下至山脚地堪东至坟山,西至古宕孔界,此山与下石宕系是来龙过脉。严禁子孙永远不准开宕打岩。以上禁令,是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解放后政府号召破除迷信,村民提高认识,于六十年代高后冯村,为造通往赤岩口杨溪大桥,向俞溪头村要求提供岩石资源,村里才开始解除祖训禁令,岩宕的岩石,岩色雪白质优坚硬。是理想的建筑用材。
  碾房 着地安装环形石槽,用牛拉滚石轮子,进行碾米。俞溪头村在小外田街建有碾房。清光绪年间由俞文蔚、俞文连、俞文照筹资合建。五十年代末废。另一处碾房,在中房祠堂前,现村租用商业用房,1954年由俞溪头村集体建造,废于六十年代。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