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交通建设
分类号: TU982.29
页数: 5
页码: 46-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宋代至1997年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交通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交通建设 基本建设 俞溪头村

内容

古道
  出县出府古道
  仙居至永康古道 从壶镇至永康长约30公里。这是历代先辈翻山越岭前往仙居挑盐,做买卖,商业性古道。途经下东桥、沅口,从九家源入境。越塔石岭,至俞溪头等处。向东通壶镇、仙居、临海、台州,向西可通永康、金华。
  处州至方岩古道 是温州、处州游客到方岩进香旅游的必经之道。南从前仓、枫林、麻车店、八哥儿畈入境,途经俞溪头村。农历八月至十月,是浙南一带香客游客去方岩进香旅游的旺季,每天数以千计。广大香客和游客都通过这条古道往返。这条古道向南通丽水、温州,向北通方岩、东阳、杭州。
  出乡古道
  四十四坑至永康古道 四十四坑,即今新楼乡一带,途经当渡(溪下周)、九里、上范、下范和湖塘村等处。向东去四十四坑可通缙云,磐安。向西通永康金华。
  俞溪头至舟山古道 长约13公里,翻越塔石岭途经沅口、神坛、申亭、南出舟山可通缙云。
  俞溪头至芝英古道 长约10公里,途经湖塘、麻车口、西卢、游溪塘。
  俞溪头至石柱古道 长约7公里,途经前陈、西季。
  俞溪头至清渭街古道长约15公里,途经胡堰街、土山头。
  俞溪头至派溪古道 长约13公里,途经溪下周,灵岩寺前、岩后、井头、西村、岩下街。
  乡内古道
  俞溪头至仙岩古道 长5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端头古道长10公里,途经仙岩。
  俞溪头至柯陈古道长0.5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后金古道 长0.5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九里古道 长1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上范下范古道 长0.5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陆色古道 长2.5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大箬坑古道长2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天表古道 长2.5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麻车口古道 长2公里左右。
  俞溪头至麻园塔古道 长2.5公里左右。
  机耕路
  自70年代,拖拉机开始下田机械翻耕作业以来,为便利机械化作业,从1972年至1996年全村修建了许多条机耕路,总计长为大约13公里。
  俞溪头至塔石岭脚 建于1978年,俞溪头乡拖拉机站为支援沙塘水库压土作业而修建,约长2500米,宽3.5米。
  俞溪头至陆色岭脚 约长700米,宽2.5米。1978年建。支线有三:(1)13队通新塘下,约长300米,宽1.5米。(2)14队通大塔头,约长500米,宽1.5米。(3)15队支路,通后箬岭,通乌鳢塘下,通大箬坑,总长约300米,宽2.5米。
  俞溪头六百坑至柯陈 约长500米,宽2米。支线有二:(1)9队通往上塘下,通放生塘下,计长约200米,宽1.5米。
  俞溪头通大凹山脚 约长500米,宽2米,建于1978年。另一条第10队通长凹的支线长约50米,1996建。
  柯陈至大枫树脚1988年由柯陈人捐资建成,约长500米,宽3.5米。
  俞溪头至后金 约长800。米,宽205米,1978年建。
  九里至俞下大路 约长500米,宽1.5米,1977年建。
  俞溪头通下范 约长350米,宽1.5米,1993年建。
  经堂至水碓堂 约长200米,宽1.5米,1998年建。
  俞溪头新桥头至放生塘:长约400米,宽2米,支线有一条通桂花树脚,长约100米,宽1.5米。
  石(柱)俞(俞溪头)公路至乌班下黄泥塘下 约长300米,宽1.5米,由7队和5队于1995年修建等等。
  公路
  俞溪头至石柱公路 1971年开工,1973年10月建成,等级为乡道,长7公里,宽6米。
  黄城里至俞溪头公路 1975年修建杨溪水库时县出资开工修建,1977年建成,属县道,长11.9公里,宽7.5米。
  俞溪头洋桥头至经堂枫树脚:1980年建,县道约长300米,宽8米。
  俞溪头至下寮大路 1976年建成,长2公里,宽6米。
  俞溪头至大箬坑、马坑、白岩头大路 长3.5公里,宽5米。两条大道因建设杨溪水库时需要大量搬运石料而兴建。
  桥梁
  俞溪头历来重视公益事业。村民集资造桥或个人独资造桥者不少。据谱载,明嘉靖年间俞伴松捐资数十金独力创建湖塘桥,及其它桥梁,受到了当时知县知府的表扬,并把事迹载在县志和府志上。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俞汝盛捐资建造后曹桥、湖塘桥。乾隆四十六年(1781)俞瑞亭赈贷造湖川大桥。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俞溪头人发扬了祖先捐资造桥修路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大溪(大坑)、小溪(小坑)各建房户,为出入方便建造了不少形态各异长阔不一、大小不同的桥梁,其中大溪(大坑)建桥约19座,小溪(小坑)建桥约60多座。
  村域内的主要桥梁有:
  双埠桥 位于村西经堂山脚,长8米,宽1米,大约建于元代,南通前金、中金、后金、柯陈、云溪,西出湖塘去芝英。
  花千门桥 位村南,跨大溪。大约建于明代,原为五条石单孔石拱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通拖拉机拆除,建平石拱桥,长7米,宽3米,1976年建。
  龙舞桥 位于村西。跨大溪。1孔。水泥条石石拱桥。长7米,宽6米。1985年重建。
  前项桥 位村东南,跨大溪。原为单孔石拱桥,大约建于清代,1972年拆除改建条石平桥。
  外田街桥 位村西南,跨大溪,大约建于清代,长6米,宽5米,单孔石拱桥,是温州、处州通往方岩的要桥。八十年代,拆除原桥建水泥平桥。大约长6米,宽2米左右。
  下坑井桥 位村南,跨大溪。2孔条石平桥,大约建于清代。
  千秧园洋桥 位村南,跨大溪。单孔条石水泥拱桥,大约长8米,宽6米,可通汽车,村民出村、出乡、出县、出府,必经此桥。1973年建成。
  杨公屋桥 位村东,跨大溪,单孔条石石拱桥,建于1975年。
  塔石坑桥 位村东塔石坑凉亭前,跨大溪。原为单孔平桥,1976年改建条石平桥,通缙云、仙居必经之桥。
  百廿桥 位村东南,跨大溪。2孔水泥条石平桥,可通拖拉机1985年建。
  六百坑桥 位村南,跨大溪。2孔水泥平桥,1992年建。
  林树上桥 位村东,跨大溪。2孔水泥平桥,建于1992年,俞振福等捐资建造。
  后塘桥 位村东,跨小溪。单孔条石平桥,大约建于宋代。是后塘通往洪洲的要桥。
  上宅桥 位村东,跨小溪。单孔条石平桥,大约建于元代。
  小祠堂桥 位村庄聚居“颐七六公祠”之旁。垮小溪,原为条石平桥,大约建于明代。1990年加宽为水泥平桥。
  小坑桥 位村聚居村中,跨小溪。两条石,单孔,大约建于明代。
  下信房桥 位村东,跨小溪。单孔条石平桥,大约建于明代。
  月池塘桥位村东,跨小溪。单孔条石平桥,建于六十年代。
  水路
  古时,俞溪头村,出村往北。过渡口为当渡(溪下周),有渡船往来。后因建当渡桥,渡口即废。1982年杨溪水库建成蓄水后,有下寮渡与灵岩寺前渡对渡,原有机动水泥船,收费渡人。现有2客船对渡,下寮渡口有渡亭,周高球、周振生捐资建造。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